在寒意漸濃的冬日
約上三兩四方好友知己
大家圍坐一起
品嘗一杯溫熱的大邑青梅酒
頗有幾分閒適和浪漫
近日,新一季宣傳大邑縣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䢺江青梅酒」專題欄目《解碼中華地標-青梅酒香》播出。該片從䢺江青梅酒悠久的「煮酒論英雄」歷史文化底蘊、考究的古方釀造工藝、傳統與時尚結合的新消費時尚等方面進行了宣傳介紹。
大邑西北部,依山而建的䢺江鎮,素有「紅梅之鄉」的美譽,而在千百年的傳承中,青梅酒的釀造工藝代代相傳,酒香四溢淡而香甜,舌尖留香之際,胃裡早已感受到了陣陣暖意。
東坡曾有詩云:
不趁青梅嘗煮酒
要看細雨熟黃梅
圖 / 孔進
西嶺雪山的雪水順勢而流,澆灌出䢺江鎮青梅獨特的味道,集自然之精華,動人工之勞力,顆顆飽滿的青梅背後,總有道不盡的傳統文化和說不完的現代潮流。
青梅
流淌在歷史中的文化
是不變的傳統
據《三國志》記載:
建安5年,劉備「學圃於許田,以為韜晦之計」,曹操以青梅煮酒相邀劉備共論天下英雄,青梅酒及其「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由此而流傳至今。
點擊播放 GIF 0.4M
曹操以青梅煮酒相邀劉備共論天下英雄
大邑䢺江鎮百年種植青梅歷史流傳至今
當曹操端起那杯青梅酒時
大邑䢺江鎮
也給今人續上了這杯青梅酒
在大邑縣虎崗村,青梅種植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幾乎家家戶戶都沿襲著種植青梅的傳統,也享受著青梅豐收帶來的喜悅。
點擊播放 GIF 1.5M
而以青梅製作青梅酒的方法,也是嚴格遵循傳統,必須按照21道古方釀造,成酒須經陶罐貯存,五載之期方得終究。
大邑縣縣誌記載,80年代,梅樹被列入了開發項目,並建立梅樹生產基地,1987年4月,大邑縣被四川省列為梅果生產基地,1992年,全縣有梅樹60萬株,產果800噸,2013年,「䢺江青梅酒」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8年,大邑縣已種植青梅種苗100萬株,新增青梅種植1500畝。
參照古代的栽培技術,遵循古人的釀造方式,大邑的青梅,總是會在製作成酒的過程中,慢慢將傳統文化和經驗繼續傳遞著,這種不變,是對傳統的堅守。
點擊播放 GIF 1.1M
鐫刻在時間裡的潮流
是發展的現代
青梅果在發酵罐中慢慢發酵而成的青梅酒,度數低,營養高,且口感好,自然受到大眾的追捧,而如何利用青梅作為基點,打造出更具時代特色的青梅文化,這大概是目前大邑所發展的方向。
點擊播放 GIF 1.8M
升級青梅酒的口味,迎合當下的品酒文化,並且將傳統釀造的青梅酒賦予時尚的元素,而包裝的緊隨潮流,且突出強調其品質和產地,則更能夠將青梅酒推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如今的䢺江鎮,除了利用企業帶動農戶,共同打造萬畝青梅園之外,還規劃著以䢺江鎮青梅種植、青梅深加工以及鄉村度假旅遊為一體的產業生態圈,從而實現一個小果子帶動整個農村生態旅遊發展的目標。
當然,大邑縣的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不僅僅只有青梅酒,目前,相繼獲批的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數量已達10個,今年還新增加了大邑三文魚、大邑黃柏2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數量位居全國縣級前列 。
為提升地理標誌產品知名度,大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大邑縣知識產權局)已成功編制安仁葡萄、安仁藍莓、王泗白酒等地理標誌產品中英文宣傳資料並編入《成都市地理標誌名錄》;製作的《追夢安仁 醉美葡萄》宣傳片也在四川電視臺7個頻道進行了播出,進一步擦亮了我縣地標產品的金字招牌。
一邊堅守著傳統
一邊連接著現代
大邑這些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正在以新的文化符號身份
成為消費和時尚
來源:美麗大邑
大檢公益隨手拍
@大邑居民,若您發現有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英雄烈士保護等領域的現象,可以通過大檢公益隨手拍進行舉報監督!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核實,守護公共利益,邀您一起參與!以下是兩種舉報方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