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迎來第七次修訂,與原有人教版教材相比,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80%左右。中國漢語言之美的集大成者,莫過於傳誦千百年的詩詞歌賦。有的於平淡無奇之處看真情,有的乘雷霆萬鈞之勢憾人心,有的宜三五知心之人共咀嚼,有的須夜深人靜之時獨自品。千千萬萬首古詩詞中,總有一首,講述著你的詩意人生.
少年時,面對浩如煙海的古詩文,你雖熟背「會當凌絕頂」,通讀「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卻僅把片語隻字記在腦中不識其中涵義。歲月輪轉,而今在某個瞬間,恍然驚覺——那些曾經爛熟於腦的句子,再次誦讀,竟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文稿綜合自《國家人文歷史》 主講人:葉嘉瑩
我出生在軍閥混戰的年代,上初中的時候趕上盧溝橋事變,當時只不過是13歲。當我1941年考入輔仁大學之後,母親就去世了。那時候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堅韌的性格,支撐我在生離死別、悲苦患難中堅持到現在。《冬日雜詩》是1944年寫的,那時我整整20歲。
盡夜狂風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聽。晴明半日寒仍勁,燈火深宵夜有情。
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禪不借隱為名。伐茅蓋頂他年事,生計如斯總未更。
△青年時期的葉嘉瑩
北京的冬天,常聽到風響的聲音,就是在「狂風撼大城」的環境之中,房間裡還有一團爐火,桌上還有一盞燈,所以「晴明半日寒仍勁,燈火深宵夜有情」。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做事情,即便你不亂埋怨、不亂褒貶,也有人說你的壞話。除非不做,要做,就要承擔責任。
1948年我與先生結婚,跟隨他來到臺灣。婚後第二年我生下大女兒,隨後一批軍官將我的先生帶走,沒有一點點消息,於是我就寫了這首《轉蓬》。
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鄉根。已嘆身無託,翻驚禍有門。
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
△葉嘉瑩在臺灣教書
當人生打擊突臨時,詩歌陪伴我走過了無數個艱苦的日夜。在我看來,學習中國古典詩歌的用處,就是可以喚起人們一種善於感發、富於聯想、更富於高瞻遠矚之精神的不死的心靈。
三年後我先生回來,陸續有人請我到臺北的中學和大學教書。當時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的主任想讓我去哈佛,我很願意,所以就通過交換到了哈佛大學。透過哈佛教學樓的窗外可以看到樹葉變紅、變黃,我寫下「寒入新霜夜夜華。豔添秋樹作春花。」
△葉嘉瑩在美國教書
好不容易來到了北美,但也真懷念故鄉。從去國,倍思家,我不知道哪一天才回到祖國,才能回到故鄉。等到兩年交換期滿,在哈佛大學挽留下,我執意回到臺灣教書。在離開哈佛之前,我寫下《留別哈佛》:
又到人間落葉時,飄飄行色我何之。日歸枉自悲鄉遠,命駕真當泣路歧。
早是神州非故土,更留弱女向天涯。浮生可嘆浮家客,卻羨浮槎有定期。
隨後,我與父親移居加拿大,哈佛大學的海特爾先生推薦我去溫哥華的大學教書。於是我硬著頭皮,拿英文教書,每天晚上查生詞到一兩點鐘,我現在每晚熬到深夜,就是那時侯養成的。
那時我寫下《鵬飛》,「鵬飛誰與話雲程,失所今悲匍地行。」當年教書用祖國母語,教自己同文化的學生,經常「跑野馬』。而現在要拿英文去教書,好不容易才把英文生字查出來,別說「跑野馬」了,簡直是跬步難移。所以我說「鵬飛誰與話雲程,失所今悲匍地行。」我本來可以在天上飛,現在變成在地上爬了。
1976年,高校恢復,我想應該回去教書。中國古典詩詞經過千百年流傳下來,都是精華。我所知有限,不是一個很好的學者,但有一份感情,願把自己體會的詩詞內涵讓年輕人知道。我寫下「高枝珍重護芳菲」,如果高枝是美麗詩詞的那一棵大樹,我真想把它們保護下來,把它們美麗的花朵留下來。
△ 改革開放之初 葉嘉瑩(前排右三)回國講學
我的老師顧隨先生曾在苦難之中寫下《鷓鴣天》:
不是新來怯憑欄,小紅樓外萬重山。自添沉水燒心篆,一任羅衣透體寒。
凝淚眼,畫眉彎,更翻舊譜待君看。黃河尚有澄清日,不信相逢爾許難。
△葉嘉瑩(後排右二)與顧隨先生(前坐者)
也許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之中,你有所持守,就會遭到很多挫折、很多打擊,你也會有痛苦。但是我不怕,任憑我穿著輕薄的羅衣,在寒冷的空氣之中,我不躲藏,我不逃避。雖然我「凝淚眼」,但我也要遠望,也要期待我所愛的人回來,期待我的祖國的復興。
△葉嘉瑩90歲生日 溫家寶手書
其實,每個人的希望都在於自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光芒,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心底發出的力量。關鍵在於,你的心朝向哪一方?
我們從亂離之中走過來很不容易,應該保有一種美好的、向前的、向上的、向善的持守。我希望所有的人,珍重自己,珍重自己的希望,珍重自己的理想。不要在人生旅途中迷失自己。
《朗讀者》:從漂泊到歸來,葉嘉瑩的詩詞人生
古詩詞/選自詩詞中國
圖/視覺中國、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寫留言」
分享一首你最愛的古詩詞
聊聊你的故事
本期監製/唐怡 主編/李浙 編輯/馬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