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老祖宗留下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2021-01-15 網易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它體現了佛文化,道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融合,農曆七月十五既是道教的中元節,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也是民間的鬼節。

  

  中元節本是小秋,也就是農作物成熟的節令。根據古代習俗,農作物成熟要祭祀祖先,用新米供奉,用來感謝祖先保佑,年年有個好收成。

  佛教中的孟蘭盆節

  在佛教當中,有兩個節日非常的隆重。一個就是佛誕日,四月初八,另一個就是今天的七月十五。

  孟蘭盆節起源於《大藏經》中的記載的「目連救母」。

  目連的母親家中富貴卻吝嗇貪婪,兒子目連卻非常孝順。後來他的母親去世後,受了很多苦,入了餓鬼道。目連用神力運飯給母親,豈料到嘴裡竟然成了炭火。

  

  後來目連祈求佛祖,在七月十五這一天,借眾僧之力,讓母親吃了飽飯。於是也就有了盂蘭供養十方僧眾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這雖然只是個佛教的故事,但是卻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據記載,梁武帝最早遵循《佛說孟蘭盆經》舉行了儀式,從那時起,歷代的帝王都會在孟蘭盆節舉行活動以報祖先和父母恩德。孟蘭是梵語的音譯,其實指的就是「倒懸」,比喻亡者的痛苦。其實這個「盆」,指的就是盛放貢品的器皿,以此來解釋其涵義。

  這一天,是超度亡魂的節日。人們會紛紛在河中放起花燈,寄託哀思。在佛教裡,放河燈不算是一個很大的項目,但是在民間,這個中元節的習俗還是沿用了下來。

  

  放河燈的主要目的,就是普度水中的孤魂野鬼。他們也想要重生,但是又沒有出路。在中元節這一天,他們可以通過這些河燈,順著找到轉世投生的路。

  道教中的中元節

  

據《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下降,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從道教的角度來說,中元節祭祀是從仁慈角度出發的,它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所以中元節也被稱為「贖罪節」或者「懺悔節」。這一天的祭祀活動,也是為了拯救那些鬼魂,希望巡視的「地官」可以饒恕他們。後來延伸到現在的中元節,覺得自己有罪的人可以檢討,請求寬恕。

  中元節的風俗

  除了剛才文中提到的放河燈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民間習俗。

  ①祭祖

  

  中元節這一天,會把先人的牌位請出來,然後在每位逝去家人的牌位前插上香,然後早中晚供奉貢品,一直到七月三十號再把祖先的牌位送回去。

  因為民間有七月祖先會重返人間探望子孫的傳說,所以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很多地方除了上墳祭祖,還會再燒一些紙錢。關於燒紙錢,還有一段歷史典故「慧娘賣紙」。上墳祭奠祖先,擺上一些供品,再燒上一些紙錢。

  ②吃鴨子

  

  中元節會以鴨子為祭品來祭祀祖先,但為什麼吃鴨子卻有著不同的說法。

  古人認為用雞來祭祖是不適合的,因為雞爪子會把給祖先送去的錢物刨出去,所以最後鴨子成為祭祀的「最佳人選」。再加上民間認為去陰間要過河,而鴨子可以順利的將貢品帶給祖先,所以中元節當天的祭品以鴨子為主。

  還有一種說法是,「鴨」和「壓」同音,所以人們認為鴨子可以壓住鬼魂。

  不管是哪種說法,其實本質上都是人們對祖先祭祀的方式,也是對逝去的親人的美好祝福。

  ③麵塑

  

  晉北地區的婦女盛行麵塑活動,他們在七月十五之前,會進行大型的麵塑活動。每個家庭根據人數,給每個人都捏一個大花饃。根據不同的輩分,捏出的形狀也會有所不同。

  比如給小輩的花饃會捏成平型的,稱作面羊,其意義在於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而送給長輩的花饃要捏成面人,寓意著兒孫滿堂,福壽雙全。對於平輩的家人,直接送面魚,寓意年年有餘,每年都有個好兆頭。

  因為我是北方人,所以我沒有見過周圍的親戚做麵塑,但是我個人很喜歡麵塑藝術,我曾經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介紹麵塑藝術,大家感興趣可以在我的主頁搜索麵塑,就可以找到閱讀了。

  你們家鄉有哪些中元節的風俗呢?

  

  

降節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李商隱《中元作》

  其實很多風俗都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有一些就一直流傳至今,有一些可能已經被時間衝淡。

  中元節的祭祖,是一件大事。沒有我們的祖先也就沒有我們,農曆七月十五讓這個風俗一直流傳至今,雖然那些逝去的人已經離開我們了,但是他們在我們的記憶中,從未被抹去。

  寫這篇文章也是希望閱讀的人,可以逐漸剔除那些迷信封建,保留我們心中對祖先和逝去親人的思念,緬懷曾經的回憶,永遠記住心中那些重要的人們。

  你們家鄉有哪些中元節的風俗呢?歡迎在留言區和我互動。

  我是每周讀三本書的,關注我,分享更多中國文化和優質好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老祖宗留下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民間也被稱為「鬼節」。而這時候也是各種鬼怪小說發生的溫床,所以有一些膽小的朋友,在半夜出來逛一逛的時候,可能就會覺得心裡發毛。而我們也可能會想起那些離開我們的親人、朋友心懷追思。那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哪些講究?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將至,老祖宗留下的這幾大禁忌切不能忘
    七月十五中元節馬上要到了,中元節又被大家稱為「鬼節」,這鬼節就是如何來的呢?在這特殊的日子裡,老祖宗又給我們留下了哪些禁忌?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七月半,鬼門開,老祖宗留下的講究,你知多少?
    說到中元節,這可是各種鬼怪小說發生的溫床。當然,我們也會想起那些已經離開我們的親人、朋友,心懷追思。7月15有「鬼節」的說法,你知道嗎?民間說法,7月半,鬼門開,所以,一些膽子比較小的朋友,今天半夜出來走在路上,心中難免發毛。
  • 農曆七月鬼門開 開和關的時間2020
    七月鬼門開和關的時間2020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老黃曆一起來看看吧!中元節燒紙五大講究 中元節燒紙禁忌農曆七月鬼門開 在民間傳說當中,農曆七月是鬼門大開的時間。而到了七月十五的時候是高潮,也將農曆七月十五稱為是鬼節。
  • 俗話說「七月半,鬼門開」,七月半已經到來,這世上真的有鬼嗎
    我國自古以來,不論民間還是皇室,都對鬼神之說十分篤信,尤其是在七月半這一天,也就是農曆7月14日,更是被稱為地府鬼門大開的日子。因此有習俗說,7月43日半夜12點之前一定要回家,15日晚上不能超過8點回家,否則就容易碰上一些「事情」。
  • 七月半鬼門開!汕尾人在中元節吃什麼?這個絕贊好美味
    七月半,鬼門開。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今天的時候,正是中元佳節,也多被人稱為鬼節,盂蘭盆節,七月半。而談起這個節日,就不得不說起它的兩處由來。"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
  • 七月十五中元節 鬼門開第三
    農曆七月,是我國民俗傳說中的「鬼月」,現在已經進入農曆七月,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節日。但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民間認為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 中元節文化闢謠:沒有「初一鬼門開 三十鬼門關」的說法,只有七月十五
    又到了農曆七月,因為七月十五為三官大帝·赦罪地官的誕辰,據說地獄會放出亡人魂魄,加之宗教因素的文化,變成了一年中最大的鬼節——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所以七月也被人們稱為「鬼月」。當然這些可以說是迷信以及民俗信仰,但作為傳承下來的一種祭祀文化,也是有其可取之處,比如慎終追遠的對先人的奠祭。
  • 七月半,鬼門開,陰氣重,這些民俗與禁忌不懂是要吃虧的
    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除了鬼節外,還能被叫做亡人節、七月半、施孤等等。它跟清明節、重陽節還有除夕一起被稱為"四大祭祖節日"。  不過相比其他節日,中元節更多了份神秘、詭異的色彩。  中元節是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在民間傳說裡,這天可是地府鬼門大開,讓陰魂重返人間的日子。同時它又是佛教中超度亡魂的 "盂蘭盆節"。總之,說來說去,都離不開個"鬼"字!整個中元節都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
  • 七月半·鬼門開
    七月半,鬼門開。
  • 中元節鬼門大開,應謹慎啥?
    可在鄭博士公眾微信下方菜單中點擊「聽鄭博士」收聽 文/鄭博士 公眾號:鄭博士說風水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就是坊間說的鬼門大開的日子。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是個什麼節日?老祖宗留下哪些習俗呢
    今年的中元節馬上就要到了,相信不少地方的馬路上,又多了一些燒紙錢和元寶的人。「鬼節」一詞成了中元節的代名詞。那麼這個節日究竟是怎樣來的?又有哪些習俗呢?中元節的由來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個「元」節,分別是上元節,中元和下元節。
  • 黃曆七月鬼門開!10大禁忌你可知?
    點擊上方環球優閱敬請訂閱黃曆七月鬼門開!10大禁忌你知道嗎?2020黃曆七月鬼門開!
  • 民間傳說:七月初一鬼門開鬼月禁忌
    熟悉道教文化的人都知道,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就是上元賜福天官一品紫微大帝的誕辰。七月十五中元節,就是中元赦罪地官二品清虛大帝的誕辰。十月十五下元節,就是下元解厄水官三品洞陰大帝的誕辰,合稱三官大帝,全稱三元三品三官大帝,簡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 中元節的由來你知道嗎?七月半,鬼亂竄!鬼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
    這幾天相信有的小夥伴坐在家裡也能偶爾聽到鞭炮聲,或者是回家的路上突然發現一個小土包,上面插著幾根香,其實這一切的行為只是有人在緬懷逝去的親人,農曆七月十五也會有這些習俗,這一天就是中元節,也叫做鬼節。有一種說法就是農曆七月初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農曆七月十五則是鬼門關開的時候。
  • 中國農曆七月十四中元節的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 三月七月鬼旺月:鬼門大開的中元節,究竟來源於道教還是佛教?
    農曆七月十五,一個特殊的節日,道教將這一天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民間則稱鬼節。中元節的稱呼就是來自於道教,不過經過長期的發展融合,這一天已經成了以上三俗合一的節日了。佛教之盂蘭盆節在道教之前,佛教已經將七月十五拿過來用了,不過在佛教中,這天並不是鬼節,而是一個佛的歡喜月。
  • 七月半,鬼門開!小心,狼村也有惡鬼在接近
    在各種古代傳說中,"鬼"一直帶著一種神秘的色彩,而有關的由來和說法也是眾說紛紜,無論是令人慾罷不能的鬼怪誌異小說,還是帶著想像色彩的各種文化習俗,甚至還有專門的節日是和這些傳說有關係的,那就是"中元節"。
  • 七月鬼門開,午夜心慌慌 鬼門已開 這些禁忌千萬不要做 !!
    ▌為什麼農曆七月十四才是鬼門大開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農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門關」初開的日子,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廿九日鬼門關關閉這段日子裡,地府鬼魂返回陽間跟親人團聚的時候,也有很多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湧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要點香、燒紙錢給他們,免得怨氣太重了。但是,只有到了七月十四才是鬼門大開日子,一支延續到七月十五大開,此後慢慢關合,直到七月廿九鬼門閉合。
  •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由來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七月十五中元節的由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2020年中元節是哪一天:9月2日,星期四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