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是個什麼節日?老祖宗留下哪些習俗呢

2020-12-17 鹿野書院

今年的中元節馬上就要到了,相信不少地方的馬路上,又多了一些燒紙錢和元寶的人。「鬼節」一詞成了中元節的代名詞。那麼這個節日究竟是怎樣來的?又有哪些習俗呢?

中元節的由來

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個「元」節,分別是上元節,中元和下元節。

這三個節日,來自於三位道教最早遵奉的神明,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這三位又合稱「三官大帝」。而這三個節日,是根據三位天官老爺的生辰來定的。

所謂「上元」,就是現在的正月十五。流傳到今日,一般老百姓的慶祝方式就是吃湯圓看晚會,其實在古代,這屬於天官的生辰,是要舉辦祈福儀式,請天官賜福的。

第二個就是中元節,就是我們今天說的鬼節,那就是地官的生辰。這一天是為了度亡解冤,願亡靈升天得度。

第三個是下元節是指十月十五,是水官的生辰,這一天給祈福可以解除厄運。

我們今天的中元節過成了對死去的先人表示懷念的「鬼節」,這段歷史,要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梁武帝是為及其信服佛教的皇帝,並且出家人必須吃素的這條清規戒律,也是源於他。可見他對佛教信仰十分虔誠。他將每年的七月十五,定為「盂蘭盆會」,隨後,這一習俗在民間傳開。

而「盂蘭盆」這個名字,有超度亡靈的意思。傳說有個叫目連的佛教中人,其母生前作惡多端,死後自然要受到地獄的百般折磨。目連是個孝子,不忍母親死後仍然要受苦,就把自己所有的功德,藉助眾佛的力量傾注於盂蘭盆中。七月十五日這天做法,讓母親免受地獄折磨,得以解脫。

於是這一天,就成了超度亡靈的忌日。不少地方要在河裡放河燈,寄託哀思,超度亡人。其實中元節不僅僅是鬼節,更是和除夕,重陽,清明一樣是中國的傳統祭祀祖先的重大節日。

無論是道教的三大節日,還是從西方傳來的盂蘭盆節,因緣際會相逢在中華大地上,又經過了數千年的時間,已經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我們應該說,中元節不單單是一個節日,而是很多節日和習俗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中元節有哪些講究呢

中元節既然被叫成「鬼節」,那麼過法自然和祭拜有關係。這一天的習俗有不少,而且我們中華大地幅員遼闊,文化背景深厚,各地的習俗也不一而同。但無外乎都是燒紙,放河燈紙船一類的活動。這一類的活動太多,我們簡單挑幾個來說。

1.燒紙

一般民間風俗裡認為紙在陰間就是錢,於是燒紙就變成了給亡故的長輩親人送去錢,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的日子過得好一些。燒紙的地方有十字路口,也有去上墳的。但無論是在哪裡燒紙,一般都認為要留幾張給過路的孤魂野鬼,讓它們行個方便,不要打劫了寄給亡故之人的錢財。曾見不少人在馬路上燒紙的時候畫個圈圈,圈圈裡面燒一大堆,圈圈外面放幾張,就是這個用意。

不過,現在都提倡不要燒紙,一是為了環境衛生,二是為了消除火災隱患。如果真的要燒,也一定要再三確認一個火星子也不沒有了才能走哦。

2.往海裡放小木船

據說從前山東沿海地區的漁民,會用木板做成小船,然後把衣物,食品,鞋襪等東西放在小木板船上,船頭還會點一隻蠟燭,然後找成年男子把小船推入海中。所謂靠海吃海,農民種地,所以七月十五有在農田裡祭祀和祈福的習俗,那麼漁民的土地就是大海。不過這些東西可能不是給死去的親友,而是供奉海裡的神明和孤魂野鬼。

3.往野地裡撒飯

據說是浙江某些地方的習俗。如果中元節剛好下大雨,那麼就是水稻豐收之吉兆,於是晚上的時候,農民會一邊敲鑼一邊把飯灑在野地裡,稱之為「施食」。這也是佛教用語,源於《佛說盂蘭盆經》,意思是給餓鬼道眾生布施。

4.放河燈

放河燈,又叫放荷燈,大概是因為那些小河燈漂浮在水上宛若荷花。放河燈有好幾種說法,其中一種是為了普渡落水的鬼魂。因為水鬼在水中,大多不是自然死亡,這種鬼魂十分可憐,如不得輪迴不得脫生,但河燈一放,它們便可以依附其上,隨著隨流進入陰曹地府,獲得託生的機會。

除了我們,還有哪些國家在過中元節?

第一個當屬日本,隋唐時期盂蘭盆節和伴隨著其他中華文化,傳入日本。這個節日至今在日本仍然是十分重要的。這個節日僅次於元旦,而且每年都會放假一周左右,各大商場也趁機促銷。活動上,除了祭祀祖先和掃墓,他們還會聚在一起跳一種叫「盆踴」的舞蹈,還有很多人會穿上傳統服飾。

還有朝鮮,這一日被稱為「百中節」。其活動也是祭祀祖先,祭拜亡靈,但最重要的一項是慶祝豐收。

還有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會有保有過中元節的習俗。

相關焦點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老祖宗留下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民間也被稱為「鬼節」。而這時候也是各種鬼怪小說發生的溫床,所以有一些膽小的朋友,在半夜出來逛一逛的時候,可能就會覺得心裡發毛。而我們也可能會想起那些離開我們的親人、朋友心懷追思。那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哪些講究?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將至,老祖宗留下的這幾大禁忌切不能忘
    七月十五中元節馬上要到了,中元節又被大家稱為「鬼節」,這鬼節就是如何來的呢?在這特殊的日子裡,老祖宗又給我們留下了哪些禁忌?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七月半,鬼門開,老祖宗留下的講究,你知多少?
    說到中元節,這可是各種鬼怪小說發生的溫床。當然,我們也會想起那些已經離開我們的親人、朋友,心懷追思。7月15有「鬼節」的說法,你知道嗎?民間說法,7月半,鬼門開,所以,一些膽子比較小的朋友,今天半夜出來走在路上,心中難免發毛。
  • 七月半鬼門開!汕尾人在中元節吃什麼?這個絕贊好美味
    七月半,鬼門開。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今天的時候,正是中元佳節,也多被人稱為鬼節,盂蘭盆節,七月半。而談起這個節日,就不得不說起它的兩處由來。"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老祖宗留下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中元節本是小秋,也就是農作物成熟的節令。根據古代習俗,農作物成熟要祭祀祖先,用新米供奉,用來感謝祖先保佑,年年有個好收成。這雖然只是個佛教的故事,但是卻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據記載,梁武帝最早遵循《佛說孟蘭盆經》舉行了儀式,從那時起,歷代的帝王都會在孟蘭盆節舉行活動以報祖先和父母恩德。孟蘭是梵語的音譯,其實指的就是「倒懸」,比喻亡者的痛苦。其實這個「盆」,指的就是盛放貢品的器皿,以此來解釋其涵義。  這一天,是超度亡魂的節日。人們會紛紛在河中放起花燈,寄託哀思。
  • 俗話說「七月半,鬼門開」,七月半已經到來,這世上真的有鬼嗎
    我國自古以來,不論民間還是皇室,都對鬼神之說十分篤信,尤其是在七月半這一天,也就是農曆7月14日,更是被稱為地府鬼門大開的日子。因此有習俗說,7月43日半夜12點之前一定要回家,15日晚上不能超過8點回家,否則就容易碰上一些「事情」。
  • 七月十五中元節 鬼門開第三
    農曆七月,是我國民俗傳說中的「鬼月」,現在已經進入農曆七月,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節日。但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民間認為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中元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
    這幾天相信有的小夥伴坐在家裡也能偶爾聽到鞭炮聲,或者是回家的路上突然發現一個小土包,上面插著幾根香,其實這一切的行為只是有人在緬懷逝去的親人,有人就會問這些行為不是清明節才有嗎,其實農曆七月十五也會有這些習俗,這一天就是中元節,也叫做鬼節。有一種說法就是農曆七月初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農曆七月十五則是鬼門關的時候。
  • 農曆七月鬼門開 開和關的時間2020
    我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而我們國家的文化也是由多種組成的,傳統節日也是其中之一,那麼農曆七月鬼門開是什麼情況呢?
  • 2018年中元節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中元節有哪些習俗你造嗎?
    2018年中元節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中元節有哪些習俗你造嗎?時間:2018-08-21 14: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中元節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中元節有哪些習俗你造嗎?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中元節就是其中很特別的一個節日,會有很多的傳統習俗和禁忌。
  • 七月半,鬼門開,陰氣重,這些民俗與禁忌不懂是要吃虧的
    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除了鬼節外,還能被叫做亡人節、七月半、施孤等等。它跟清明節、重陽節還有除夕一起被稱為"四大祭祖節日"。  不過相比其他節日,中元節更多了份神秘、詭異的色彩。  中元節是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在民間傳說裡,這天可是地府鬼門大開,讓陰魂重返人間的日子。同時它又是佛教中超度亡魂的 "盂蘭盆節"。
  • 中元節文化闢謠:沒有「初一鬼門開 三十鬼門關」的說法,只有七月十五
    又到了農曆七月,因為七月十五為三官大帝·赦罪地官的誕辰,據說地獄會放出亡人魂魄,加之宗教因素的文化,變成了一年中最大的鬼節——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所以七月也被人們稱為「鬼月」。當然這些可以說是迷信以及民俗信仰,但作為傳承下來的一種祭祀文化,也是有其可取之處,比如慎終追遠的對先人的奠祭。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中元節由來、習俗、吃什麼
    每年的農曆7月15日是中元節,那麼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的來歷,中元節都有哪些習俗?下面小編一一為大家解答。  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中元節的習俗禁忌盤點(4)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2019年8月15日農曆七月十五,星期四,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平常的一天,但也會有少數人在這一天告誡子女、孩童晚上不要出門,甚至會有燒紙祭祀祖先的現象。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中元節。那麼,中元節是什麼節了,關於中元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
  • 細數「七月半」中元節習俗 「鬼節」禁忌要小心
    安徽商報 合肥網訊 2013年8月21日是「中元節」,中元節也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農曆七月,是民俗上的「鬼月」,在一般人眼中總有幾分神秘色彩,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細數中元節的習俗和「鬼節」的一些禁忌。傳說在這一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這天陰氣較重,那麼你知道中元節有哪些習俗嗎?你知道在中元節,有哪些禁忌嗎?
  • 中國農曆七月十四中元節的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中元節的由來你知道嗎?七月半,鬼亂竄!鬼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
    這幾天相信有的小夥伴坐在家裡也能偶爾聽到鞭炮聲,或者是回家的路上突然發現一個小土包,上面插著幾根香,其實這一切的行為只是有人在緬懷逝去的親人,農曆七月十五也會有這些習俗,這一天就是中元節,也叫做鬼節。有一種說法就是農曆七月初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農曆七月十五則是鬼門關開的時候。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中元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元節也是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日(誕辰),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 「七月半,鬼亂竄」,中元節是怎麼來的?都有什麼習俗?
    中國的悠久歷史讓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有很多的習俗,正是因為如此顯得中國神秘又富有韻味,中元節就是人們常說的「鬼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有句古話叫:「七月半,鬼亂竄。」就是描述的這一節日,也因為涉及到鬼魂這個節日的神秘色彩也更加的濃鬱,很受家中長輩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