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鴨毛破銅爛鐵換糖換冰棍,我相信,這是我們那一代農村小孩不會忘記的童年記憶。
收廢舊的大叔騎著一臺自行車,總是人還沒到吆喝聲就早到了!這時候,小夥伴們就拿出收集好的瓶瓶罐罐什麼的拿去和大叔換糖換冰棍吃,當然還有各種小零食。收廢品的大叔的到來,也許是很多農村小夥伴最期待的了,因為積攢的廢品可以換零花錢和零食,這足以讓一群小孩為之興奮!
可是突然發現,最近幾年到村裡收廢品的人很少了,偶爾有來的也是小時候經常來的大叔,自行車變成了三輪車,頭上的黑髮也夾雜著不少白髮!那麼,為什麼收廢品的來來去去都是那一兩個人呢?為什麼不見年輕人加入他們的行業呢?
我想,農村收廢品的人越來越少,沒有年輕人加入的原因應該是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大多數人看來,收廢品是一個髒亂差的活,每天需要面對行外人看來成堆的垃圾,滿是油垢的廢品散發出惡臭,勤勞的廢品人還需一一分揀。因此,在很多人眼裡收廢品並不是一個正當行業。
第二:近幾年來,回收廢品利潤日漸走低,黃金年代已經遠去,生意不好做,收購價格低,在市民手裡收購的價格也就跟著低。收入越來越不穩定,許多人辛辛苦苦忙碌月餘,有時候甚至連一家人的溫飽都滿足不了。因此,離開也許是另外一種無奈。
第三:早期入行收購廢品的那批人掙錢了,後面再參與進去不一定有錢賺,因為僧多粥少後人人吃不飽!也導致很多人不敢輕易離開現有的不死不活的工作去做這行。
第四:早期收廢品的那批人已經上了年紀,體力跟不上了,因此他們出現的次數沒有年輕時候那麼頻繁了,慢慢的,他們會退出這一行業,又沒有新人願意去做,所以收廢品的人慢慢就少了。
第五:垃圾分類深入人心,垃圾回收也變得專業化。總的來說,收廢品是個看著髒亂差的體力活,年輕人不願意從事這行也是情有可原的。早期收廢品的人慢慢老去,也許以後我們的孩子依然可以聽到收廢品的吆喝聲,但是已經沒有了我們小時候的那個味道,那可能已經轉變成了一種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