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角喇叭的最高境界——美國古典之聲Classic Audio

2020-12-13 騰訊網

  陽江的世界音響博物館已經訂購了古典之聲 Grande Tower Reference旗艦,這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四分體勵磁號角音箱,主音箱配置4吋鈹振膜勵磁號角+木號角嘴+(15+18吋)兩支勵磁超低音單元+鈷磁超高。低音柱每聲道兩隻18吋勵磁超低音單元,總重逾1噸,全平衡電子分頻器,我們拭目以待

  美國發燒天書《Stereophile》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古典之聲Classic Audio loudspeaker的T-3.4與T-1.5,是他們所曾聽過聲音最好的號角音箱系統,沒有之一!當時搭配的器材包括一部改裝電池供電將近三萬美元的UHA United Home Audio OPS-DC開盤錄音機、美國大氣層Atma-Sphere的MP-1 Mark 3.3前級加上Novacron Mk3.3後級功放;Kuzma Reference黑膠唱盤配上Tri-Planar Ultimate 12吋唱臂與vdHul Crimson Stradivarius唱頭。

  美國古典之聲Classic Audio的創辦人John Wolff

  國內朋友對古典之聲Classic Audio這個品牌可能都不太熟悉,即使在美國它也不是當紅炸子雞,但卻有可能是聲音最好的號角音箱系統,正如《Stereophile》所說,它表現的人聲之甜美逼真,幾乎所向無敵!究竟是何方大神可以獲得這樣的讚譽?資深發燒友應該會同意,號角式音箱系統才是詮釋音樂的最高理想,而勵磁喇叭更是最高境界,古典之聲Classic Audio二者兼備。音響發燒時間越長,就越能體會只有號角才能反映足夠現場感,所以一向理性的德國人這些年不斷追求各種號角音箱的突破。最理想的號角系統不但高音與中音全號角式,連低音也要做成前負載號角式障板,一般的倒相式箱體速度反應跟不上號角。因此以JBL、TAD為首的傳統號角音箱不容易玩好,往往需要降低號角的速度與效率來配合低音才能達到平衡,而玩號角就是要它的能量,衰減以後就無法重現現場音樂的猝發能量了。

  古典之聲工廠位於汽車城底特律西邊約五十英裡的Brighton湖畔

  古典之聲這對Reference T1.5已被陽江十八子世界音響博物館收藏

  我們一般聽到的號角音箱由於號角速度比較快,高音樂器已經傳到耳邊,低音樂器還在箱子裡隆隆地轉,音場不清、層次不明、定位不準。全號角設計理想雖好,但是低音號角製作起來體積龐大,即使Klipschorn採用摺疊式號角依然很佔地方,絕非普通人可以擁有,而另一個解決之道就是使用勵磁喇叭單元。好的勵磁喇叭靈敏度極高,它是通過電來產生磁場,反應迅速,能表現豐富微動態,所以聽到的東西富有感情,這是其它喇叭很難做到的。使用勵磁單元的號角系統比較容易達到平衡,號角幾乎不用衰減,也不需要物理延時(物理延時是通過電容和電阻構成,一定會影響音質),聲音可以接近全號角式音箱。問題來了,自從Jensen之後,所有勵磁單元都逐步改成永久磁鐵設計,目前僅有日本G.I.P Laboratory、佛山麗磁的復刻西電系列,加上荷蘭Musical Affair、德國Voxativ的全頻單元、以及法國Focal用在Grande Utopia EM旗艦身上的低音還可以見到勵磁設計,其他幾乎都是上世紀50年代以前的古董。

  古典之聲另一個Classic古典系列,有復刻JBL的Hartsfield,也有改良型的Studio Standar II與IIB(都是三音路設計,1吋與2吋的純鈹振膜高音與中音透過聲學透鏡,垂直與水平擴散角度可達100度,另搭配15吋勵磁低音

  我一直認為,玩古董功放或古董單元,更多的是體驗老式情懷,儘量別去強調它的Hi-Fi性。50年代以前僅有單聲道系統,發燒友費盡艱辛搜羅來的二隻單元,物理特性可能天南地北,更何況同品牌、同型號的東西在不同年代生產,也有很大的差異。更嚴重的是早期黑膠唱片的頻寬只有100Hz-10kHz左右,拿那個年代的器材來聽現代錄音,就像騎著三輪車跑高速公路,效果肯定有衝突。像德律風根、西門子勵磁單元算是可玩性比較高的古董喇叭,我們知道一個好單元需要的是強力的磁路,完美的紙盆,和科學的懸掛,而勵磁單元符合所有條件。70多年前的勵磁單元磁力並不會隨時間而改變,鈷磁或粉磁則受震動、熱等因素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產生退磁。在勵磁線圈的磁力下,音圈的阻抗比較平直,內阻可以做得很低,聲音效果有保障。另外勵磁的磁場強度是決定於勵磁電壓,透過調整電壓同一個單元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Q值和頻響特點,電壓越高Q值越低,頻響越寬,效率越高,反之亦然。因此用家可以按照自己要求的韻味來改變,變化出多種聲音風貌,如果加上勵磁供電器,可玩的東西太多了。

  古董的勵磁單元終究無法擺脫年代的局限性,這些可以放在博物館的東西價值與效果嚴重背離,為了保持古董揚聲器的器型與味道,又使之達到符合現代的電聲還原水平,這是Classic Audio的核心價值所在,所以他們自己製造全新的勵磁單元,也復刻並改良JBL的聲學透鏡

  這張圖可以很好說明勵磁單元的結構,永久磁鐵被線圈取而代之

  開設在美國汽車城底特律以西約五十英裡Brighton湖畔的古典之聲Classic Audio,創辦人John Wolff沒有顯赫的背景,他既不是電子工程師,也不是音樂演奏家,就是一個純粹的音響發燒友。他認為世界最好的號角音箱在1965年以後就停產了,正如麥景圖的C22+MC275功放,或者馬蘭士的Model 7+9功放,是模擬黃金時代的巔峰典範,後人很難超越。John Wolff年輕時窮燒,只能望著這些經典器材流口水,等到自己有能力購買時,美好的時光卻已不復返,所以他決定自己做!知易行難,John Wolff一開始從JBL的技術開始學起。JBL無疑是音響業中的大哥大,曾經推出無數經典銘器,從Iconic系統、Hartsfield系統到Olympus、Everest及K2、Century Gold,每隔一段時間都有驚世之作。雖然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是JBL最輝煌的時期,L100 Century、4311、4344、D55000Everest、Project K2 S9500、Century Gold等都是名噪一時的產品。但John Wolff喜歡更古老的東西,他要在古董喇叭上尋求突破。

  古典之聲堅持自己生產勵磁單元,紙盆的抄制、線圈的卷繞燒烤(如瓷器一般需要烘烤)全由手工完成

  上世紀20年代,一個叫James B. Lansing的人在洛杉磯磕磕絆絆地開始了他的音響之路,他正好趕上有聲電影時代來臨。1927年華納兄弟上映了第一部有聲電影《The Jazz Singer》(爵士歌手),這部電影轟動一時,突然間好萊塢所有電影公司都要求在電影院中配備音響設備。剛剛起步的有聲電影技術十分簡陋,AT&T下屬的製造企業西電公司在這一領域獨領風騷了許多年,貝爾實驗室也投入大量資源研究錄音、重播及其他相關藝術的問題,西電甚至組建一家ERPI公司專門為電影業提供服務。早年西電音箱採用一個巨大的指數曲線號角加上WE555全頻單元,頻率響應大約從100Hz到5000Hz,後來又增加多個開放式的Jensen 18吋低音與Bostwic高音,並自1931年起投入使用。

  全鈹振膜的中音與高音壓縮驅動器也是Classic Audio,高音用上了圓號角以增加擴散性。2吋鈹振膜的6275,可以取代JBL LE85或TAD 2001;3吋鈹振膜的6375可取代JBL 375或TAD 4001;4吋鈹振膜的6475可取代JBL LE85;1.5吋的6075高音由Bruce Edgar設計,頻寬可到35kHz

  米高梅電影公司(MGM) 對西電的增強型音響系統很不滿意,中音部分長達12英尺的號筒太長,導致高、低頻的嚴重時間延遲,競爭對手RCA系統使用了8吋低音和一個直號筒,效果更糟糕。MGM的首席音響師Douglas Shearer找到James Lansing合作,開發一款號角揚聲器用以改善電影院的音效,這項成果獲得1936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技術卓越獎。後來西電因反壟斷法出讓部分錄音產業,西電工程師自己成立了Altec (All Technical)公司,而Altec又在1941年收購了Lansing的LMC公司。Lansing在此時完善了很多世界公認的揚聲器製造標準,象是液壓技術製造的鋁製高音,他還發明出了604同軸單元,將一個小型蜂窩狀號筒放在15吋低音單元當中。通過與John Hilliard的合作,他在不久後研發出了A-4系統(劇院之聲),每聲道使用2隻最早期的一紙到邊低音803A、1隻288-32G高音驅動器+311-90鑄鋁實心號角嘴、N-500-C分頻器。A-4尺寸比後來的A5、A7大一倍,巨型的號角式低音箱體配合雙15吋低音,用10瓦的膽機就可以把聲音推得地動山搖,整個場面寬闊浩大。803A低音就使用了勵磁結構來獲得高通量的換能效果,當時的永磁體無法提供足夠強的磁場。

  古典之聲也生產由Bruce Edgar博士設計的木號角

  Classic Audio堅持選用美國原生木料的真樹樹皮,這不僅僅是為了最佳的聲學效果,更是為了讓揚聲器在客戶的使用過程中能產生硬木家具的包漿效果。最後使用最高級的天然木漆,做工之精湛已然超越美國黃金年代的製品

  Classic Audio堅持選用美國原生木料的真樹樹皮,這不僅僅是為了最佳的聲學效果,更是為了讓揚聲器在客戶的使用過程中能產生硬木家具的包漿效果。最後使用最高級的天然木漆,做工之精湛已然超越美國黃金年代的製品

  之後Lansing離開Altec,1946年自己成立了James B. Lansing Sound Incorporated公司,可惜Lansing不善理財,欠下大筆債務後以自殺結束人生,公司交給William Thomas經營,Thomas使用創始人名字的開頭大寫字母作為一個新的品牌,JBL於焉出現。其實JBL 50年代黃金時期第一個作品是1951年推出的Harkness DLHD40001,採用130A低音與175DLH號角高音。接著是1955年推出的Hartsfield D30085,使用150-4C低音與375號角高音。隨著立體聲LP上市而在1957年推出由工程師Richard Ranger與設計師Arnold Wolf共同研發的D44000 Paragon,則是集大成者的立體聲設計,使用LE15H低音,376驅動器加H5038號角為中音,超高音為075。此後到70年代,JBL的產品集中在鑑聽喇叭與劇院喇叭身上,再很少看到像Harkness、Hartsfield與Paragon這樣兼具聲音與造型美學的作品。

  不同型號,甚至不同場地使用的號角音箱,分頻器都必須做細微的調整,電容的容量、品牌、級別、線圈的匝數、烘烤的溫度、接線的位置、長短等等等等都能影響聲音效果。Classic Audio甚至建議每個買家都先接受空間聲學檢測,在完全掌握房間的結構和聲學特點的情況下再修正交給你的音箱

  其中Hartsfield是奠定JBL最高聲譽的代表作,它採用的聲學透鏡影響了60年代JBL喇叭設計的方向,Hartsfield的暢銷也將JBL推向國際舞臺。 1955年的Life雜誌說Hartsfield喇叭是終極的夢幻名器,六十年後這句話仍然可信。Hartsfield與Paul Klipsch在1949推出的摺疊號角音箱有很大的關係,Klipschorn以15吋的低音,加上利用牆角的擴散作用,成功將低頻延伸到35Hz左右,在當時造成很大的轟動。JBL邀請在華盛頓專利標準局工作的Bill Hartsfield為特約顧問,為他們發展新產品,嚴格說起來,Hartsfield並沒有什麼驚人的突破,它只是把過去一些理論加以實踐而已。 JBL最大的改良是在摺疊號角音箱內用了很多支撐,使Hartsfield有如堡壘一樣堅固。

  Classic Audio也接受產品訂製,首先要將買家的聆聽習慣、聆聽曲目登記在冊,在生產過程中將這些重要數據作為單元的基因植入每一對音箱中。由於每一對訂製的號角音箱都獨一無二,如果未來要更換房間或者轉讓,廠家必須進行重新修訂,核心部件要發回原廠進行處理,而在安裝階段廠家亦會派人過來做最終的校準。當然這種定製所費不貲,適合口袋很深的發燒友

  另一方面,JBL把當時最好的單元全用到Hartsfield身上了,稱為085的套件包括15吋的150-4C低音單元,以及375高音驅動器。早在1946年,JBL就開發出15吋的低音單元D101,不過成名的則是1947年的D130,它扁平線繞制的音圈有4吋大,使用鋁鎳鈷磁鐵與氣冷式設計,超高效率突破當時的技術瓶頸,也奠立JBL往後低音單元的聲譽。150-4C延續D130與130A的設計,4吋音圈,但外緣多了一個金屬框,採用鈷磁鐵,阻抗16歐姆,低頻下限35Hz,多出來的框讓設計者可以更大膽的把它固定在音箱的任何角落。375驅動器同樣是JBL早期的珍品,它有4吋的振膜與2吋的喉管,同時擁有高輸出與低失真效果。375的前身是為WE製作的T530A,雖然JBL更早以前有D175H與175DLH兩支驅動器,但375在整個50年代獨領風騷。Hartsfield高音搭配H-5039指數形號角,外面再加上由Bart Locanthi所設計的聲學透鏡,分音器使用N500H,分頻點定在500Hz。

  分頻器上更有多種調整鈕,可針對環境需要進一步微調

  1964年,Hartsfield進行改款,從二音路變成三音路,新加入的075(1955年推出)負責超高音務。新的085套件包括150-4C低音單元,375驅動器加上537-509號角,超高音為075,配合N400或N7000分音器使用。不幸的,這也是Hartsfield停產的一年,由於用家對立體聲需求越來越強烈,等於必須多買一支Hartsfield才能使用,而很多家庭不一定有空間擺放兩支大號角,所以市場大幅萎縮,反而立體聲設計的Paragon一直到1983年才停產。80年初,兩位美國的發燒友決定找JBL的老單元,根據設計圖重新製作Hartsfield,不過這並沒有列入JBL的廠方歷史中。

  勵磁低音必須有穩定的供電器,可以用這種基本的直流供電,發燒一點的再用膽機供電

  Hartsfield再次進入發燒友視線中,是美國古典之聲Classic Audio的復刻版,但John Wolff不是簡單的模仿,他把低音改成勵磁單元,高音驅動器換成鈹振膜,在外觀與箱體結構上保持1:1原貌複製,而聲音表現早已超越原始版本。古典之聲的榜樣是JBL,而目標也是超越JBL,從美國發燒天書的評價來看,他們真的做到了!目前古典之聲的產品分成二大系列,古典系列包括復刻的Hartsfield,也有改良型的Studio Standar II與IIB(都是三音路設計,1吋與2吋的純鈹振膜高音與中音透過聲學透鏡,垂直與水平擴散角度可達100度,另搭配15吋勵磁低音)。古典之聲的Contemporary當代系列音箱,主要有T-1.5 Reference與T-3.4 Project二個產品。T-1.5 Reference配置2吋高音與4吋號角中音,前面有個15吋勵磁低音,底下還有18吋勵磁低音單元。T-3.4 Project木號角中音可下延至300Hz,二隻15吋勵磁低音則可以下潛至20Hz,高音僅僅作為增加空氣感之用。產品中所用的高音驅動器、聲學透鏡、勵磁低音都可以單獨出售,甚至也能協助將老JBL更換新單元,DIY發燒友不妨多留意。設計師John Wolff在測試他的號角音箱時,通常搭配美國大氣層Atma-sphere OTL無輸出變壓器膽機、或者Dehavilland Electric膽機(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一個小眾發燒品牌),即使用2A3也能發出巨響,但仍然建議用大功率驅動才能徹底發揮實力。

  國外一些用家使用Classic Audio音箱的情況

  古典之聲Classic Audio也生產鋁鎳鈷磁鐵單元,不過他們最大的貢獻,或許是勵磁喇叭單元的重新開發。勵磁單元的原理是通過對纏繞的純銅漆包線通電而產生磁力來推動振膜運動,喇叭單元不帶磁鐵,套在線圈外面的是鋼金屬圈而非磁鐵,它能使線圈產生的電磁場更集中和穩定;供電器是一臺可調節的直流穩壓電源,不同電壓輸入使喇叭產生不同的靈敏度,同時也會改變喇叭的音色。理論上勵磁比永久磁鐵更好,但因為使用了一些稀有材料或有害物質,出於環保與高昂成本的考量,基本上已經沒有大公司製作勵磁單元了。用於勵磁的電源非常重要,不但要純淨而且內阻要夠低,因為勵磁喇叭的聲音依存其電源而呈現出其多樣性。增加勵磁電壓以增強磁場,聲音將變得強而有力,更顯通透;若將電壓調小聲音轉而變柔美溫和向。古典之聲原廠似乎沒有推出勵磁電源供應器,搭配的小型穩壓直流供電在較大的空間就會顯得不足,建議換用膽機來供電。

  我在陽江十八子世界音響博物館聽過古典之聲T-1.5 Reference音箱,由於供電器的關係未能盡窺全貌,但號角那輕鬆迷人的中頻的確引人遐思,而18吋低音在地板攪動的空氣流動也令人吃驚。仔細看看Classic Audio使用的木號角,曲線與一般有別,有些國產品也用木製號角,號角曲線全無章法,這如何能控制擴散角度效果呢?號角的擴展曲線包括有圓錐形Conical、指數型Exponential、雙曲線型Hyperbolic、拋物線型Tractrix與組合型Combined (多節構成Multi-segment)幾類,Classic Audio採用的是Bruce Edgar博士設計的拋物線型Tractrix曲線。

  Bruce Edgar這位擁有博士學位的老先生原本在航天工業工作,因對號角喇叭產生興趣,二十幾年前放棄本業專注在號角喇叭的研發上。他喜歡用JBL鈷磁鐵的單元來製造號角音箱,而號角的延展曲線基礎來自1926年Paul Voight所發表的Tractix號角。Edgar博士實驗證明對於300Hz以下的低頻,指數型或指數/雙曲線型號角是最好的,而拋物線型適合中音和高音號角。德國Avantgard則指出:指數號角的理論是錯誤的,會引起嚴重的聲染色,當頻率響應範圍相同時,他們的球形號角的開口比較大,長度比較短,除了可以避免指數號角的聲染色問題,而且低頻響應特性也優於指數號角。最近幾年在音響展會場已經看不到這位老先生,他的網站在2013年初關閉,據說是因為年事已高,沒有精神每天去應付眾多詢問郵件,生命苦短他不想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所以Classic Audio採用的號角,可能是老先生最後的設計了。

  復刻JBL的Hartsfield,古典之聲照原廠尺寸、原始材料、材質、原始膠水、原始漆料1:1重製這對著名的牛百葉號角單元,搭配全新勵磁單元,經典懷舊兼

  除了當代系列的量產品,Classic Audio接受頂級燒友的古董系列訂製服務。設計者John Wolff認為,超過一定年限的揚聲器幾乎無法百分百修復,木箱、單元與主動元件都存在壽命極限,如果是出於收藏目的無可厚非,即便能用十對拼湊出一對工作狀態良好的系統,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我很認同這樣的觀念,所以美國不存在古董音箱收藏市場,所有老傢伙都被東方人買走了。Classic Audio希望透過最先進的技術和物料,還原美國西電和模擬錄音黃金年代製造的號角音箱風貌,並在聲音上全面超越前輩,這才是復刻的真正意義,也才是號角音箱的最高境界!

  音樂,美的節奏,美的世界,在音樂中能讓人感悟人生,亦能讓人音悅人生!

相關焦點

  • 【科普】淺談號角喇叭
    而在電聲擴音的年代,首先將號角技術運用到商品化的是美國音箱設計師 Paul Klipsch,他被譽為號角喇叭的研發先驅,他的試驗表明,喇叭單元加上合適的號角之後,由於空氣壓力的阻抗匹配良好,因此可以使得發聲的效率大為提升
  • 聽音樂淨化空氣 LANSCHE AUDIO No.7
    編輯:梁志一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HIFI音箱頻道12月15日 LANSCHE AUDIO宣布推出全新旗艦級揚聲器No.7,這款(No.7)延續了Lansche audio
  • 不裝吸頂喇叭也玩全景聲,幾款反射式家庭影院音箱推薦
    1英寸號角式鈦高音單元配上4英寸Cerametallic陶瓷鋁錐盆中音喇叭單元,吸附式網罩上有一個DOBLY ATMOS銘牌,表明了這是一款杜比公司認可的,真正符合全景聲標準的音箱產品。傑士RP-140SA除了做為反射式音箱使用之外,還可以掛牆做為環繞音箱來使用,相對傳統的環繞音箱可以掛得更高一些,獲得更寬闊的聲場。
  • 為什麼日系的汽車喇叭是「滴滴」聲,歐美車的喇叭是「嘟嘟」聲?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馬路上日系車的鳴笛聲往往是「滴滴」聲,明亮又清脆,而歐美系車往往是「嘟嘟」,厚重又有質感。其實這兩種風格的喇叭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都可以很好地起到警示作用,但是為什麼它們為什麼會有這樣明顯的區別呢?
  • 為什麼日本車喇叭是「滴滴」聲,而歐美車的喇叭是「嘟嘟」聲?網友...
    熱點事件每天有,段子手在民間~下面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為什麼日本車喇叭是「滴滴」聲,而歐美車的喇叭是「嘟嘟」聲~】,新聞一經爆出,就引來各界圍觀,分分鐘上了熱門頭條~一時之間多家媒體紛紛發表、轉載,如網易、新浪、騰訊等均有報導,大家可直接在百度中搜索該話題查看~僅在網易新聞中,24
  • 為什麼日本車喇叭是「滴滴」聲,而歐美車的喇叭是「嘟嘟」聲?
    同樣是喇叭,為什麼還會有不同的「口音」呢?品牌原產地決定了聲音的風格其實不管是滴滴,嘟嘟,還是啪啪也好,都是為了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之所以有差別是因為,在車輛設計研發的階段,一般都是該品牌原產地的設計師和工程師為主導。這就導致一個新的產品設計出來之後,會保留很多原產地的風格和元素。其中就包括了喇叭的聲音。
  • 日系車喇叭是「滴滴」聲,而美系車是「嘟嘟」聲?兩者有何差距?
    雖然在很多嚴格的城市中已經禁止鳴笛,但是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不得不使用汽車上的喇叭來示意。如果你是一名非常細心的人,想必你在聽到這些喇叭聲的時候也發現了一些不同之處,很多日系車的喇叭是「滴滴」的聲音,而很多美系車的聲音發出的卻是「嘟嘟」的聲音。
  • 3萬元=10萬元 臺灣JK PM10號角音箱
    JK PM10是一對臺灣產的書架型號角音箱。JK PM10由美國TAD公司技術,它的外貌和價值10萬元的TAD10W極其相似,而且聲音相差不多。,採用高材質之後壓縮式號角,並搭配一隻速度感極佳的紙盆布邊式低音,使得全系列整體效率高達100dB以上,僅需七瓦真空管擴大機,即可推出優美音質,提供最均衡的音色表現。
  • 自帶「文藝氣質」的號角——Diesis Audio Caput Mundi
    而號角式中高音單元的優點就更明顯,由於有號角的聲波「放大」作用,中高音振膜只需要作小輻度的運動就可以釋放出能量充分、響度充足的聲音,可以讓中高音振膜始終處於最佳的工作狀態,大大減少失真的可能性。低音箱體的頂部是一隻碩大的號角,號角正中心是以同軸方式安裝的高音單元和中音單元,並且帶有子彈頭式的擴散器,以儘可能模擬「點聲源」的效果,確保中高頻的相位一致。
  • 掌握喇叭基本細節與能力
    一個頻率範圍標示為50Hz-20KHz的喇叭,所能產生的最低頻率聲音為50赫,而最高頻率聲音則為20千赫。就其他音響器材,如唱盤、錄音座、或擴大機而言,也常以此等頻率範圍的標示方式,顯示音響處理音頻的能力,而將之稱為頻率響應。舉例來說Audio Research LS1型擴大機即將頻率響應標示為1Hz-100KHz,代表此型擴大機能平順的處理並輸出由1赫到100千赫範圍的音訊。
  • 保留奔馳C200選配柏林之聲喇叭,音響系統升級有怎樣的提升呢?
    來自普寧的奔馳C級車主剛提車不久就到店需求音響改裝方案,車主喜歡聽音樂,原車音響系統為高配柏林之聲,雖說是高配,但總體的音響效果還是對追求音樂的車主來說有點不盡如意!根據車主的需求,我們給車主出了這樣一套改裝方案:保留原車喇叭,增加一對3D旋轉高音,加入兩臺美國TRU純進口T4功放作為原車喇叭的強大後盾,解決原車音響系統功率供給不足問題,讓每個喇叭都有足夠的功率支持。在線材方面,提供四組美國藍爵S8高端信號線,讓系統的聲音更通透,更甜美,更乾淨,無雜質。
  • 喇叭和耳機的對決:誰才是混音必備的佼佼者?
    使用喇叭時,空間回聲感和氛圍會更加的顯著,但使用耳機能讓你減少回音的幹擾,在聲音配置和監聽時更有效率,特別是聲線元素,像是snappy beats和clean vocals都會更加鮮明。 魔鬼藏在細節裡 上述的狀況通常會讓人在耳機和喇叭之間有更深刻且客觀的判別,而夜店取向的舞曲錄製方面,耳機的聲源系統更其顯得怪異乏味,了無生氣,然而這也不全然是件壞事,經由耳機,你能找出音軌無法經由喇叭呈現的細節,這在解決高難度人聲或音準時相當受用。
  • 好聽的汽車音響SQ號角聲音,瑞典卓美XX2套裝讓你過足癮!
    360汽車網這次測試的瑞典卓美的XX2兩分頻套裝喇叭裡,有意思的是它的高音配置裡也有一個可以選用的號角。號角喇叭的利與弊如果你是個音響發燒迷,你可能注意到了在音響界少有號角的音響設計,只有在專業音響的系統設計中,以及一直以來堅持做號角設計的德國Avantgarde Acoustic喇叭花採用號角的設計。
  • 「靈魂之聲」中國古典音樂會在拉脫維亞上演
    「靈魂之聲」中國古典音樂會在拉脫維亞上演 2015年05月14日 14:38   來源:新華網
  • 認識高中低音:喇叭單元分類詳解
    而「正經」聽歌、睇戲的喇叭就普遍至少是二路分音的設計,喇叭前面有兩組單元,分別是「高音單元」及「中低音單元」出聲。市面上多數書架喇叭都是採用這種設計,部分座地喇叭雖然都是二路分音,不過就會配備兩組或以上的中低音單元。當然,三路分音、配備高、中、低音單元的設計在座地喇叭上亦較常見。
  • 為什麼德系車喇叭都是「嘟嘟」聲而日系都是「滴滴」聲
    如果我們留意的話就會發現汽車也有「口音」,歐美的車按喇叭時聲音是類似「嘟嘟」或者「叭叭」,很渾厚。而當你聽到響亮清脆的「滴滴」聲時回頭看那很有可能是一輛日系車。其實這沒什麼高深莫測的原理,就是喇叭造型不同而已。
  • 也談教育的最高境界
    今天聽到一篇文章《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感到作者談的也挺好。他以一個美國學者,在中國某大學講課說的一個故事開篇,引證印度泰戈爾的話,和日本學者的言論,認為學習最高境界是生命的氣息要使人向善。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是《論語》中第一次出現「仁」字。如果把善良教化歸功到孔夫子身上,他老人家一定會側身禮讓,稱不敢當。他會和你說上古《周易》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Aperion Audio Novus 5.0.2 家庭影院系列測評 - Soundandvision
    當然這兩個現有系列產品分別在高端與低端市場上競爭力表現一直都非常不錯,但價格差異太大導致的結果就是,可能有些願意花費多一點錢購買更優質音箱的買家並不總是樂於花三倍以上的價格去買最高端的產品系列,對吧。更不用說購置整個家庭影院揚聲器系統了,那麼多音箱,可想而知這將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啊!
  • 百元頭戴式藍牙耳機中性價比最高,且自帶雙動圈四喇叭,聲而不凡
    其實初聽DACOM這個品牌筆者並不是特別的有所耳聞,可能是筆者孤陋寡聞了吧,但是這家公司是成立於1999年,已有20年的時間了,DACOM的口號是All for audio since 1999,其寓意就是探索著有生命、有靈魂的聲音,一切只為音頻,目前其旗下的音頻產品也是非常的多,有電競遊戲耳機、運動藍牙耳機、商務藍牙耳機、迷你隱形藍牙耳機、藍牙音箱等。
  • 自由之聲,摩託車改裝美國來福R14X2 北京木魚出品
    自由之聲,摩託車改裝美國來福R14X2 北京木魚出品  相比汽車,騎著摩託車出門,更有無拘無束、自由奔放的感覺。  摩託車音響改裝  根據車主對音質和音樂風格的需求,北京木魚的改裝技師,在對這臺摩託車進行了全面的測量、分析後,決定在摩託車前部加裝美國來福R14X2套裝喇叭,後部加裝美國來福R1675X2套裝喇叭,並搭配一隻義大利史泰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