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2日重慶廣陽島生態修復後首次對外試開放,廣陽島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遊玩,成為重慶區域「共抓長江大保護」示範項目迅速走紅的生態景點。
據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試開放當日就有1000多人經過預約上島旅遊。
鳥瞰廣陽島 本文攝影:彭業華
生態修復讓廣陽島恢復了原生態
通過預約,在重慶城區工作的餘先生來到廣陽島。廣陽島蘆竹溪草長鶯飛,水流潺潺。小溪兩邊種植的狼尾草隨風搖曳,巴茅草、蘆竹、美人蕉,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植物分散在蘆竹溪兩邊。餘先生深有感觸地說:「這才是我們小時候農村原生態的景象。」
蘆竹溪邊的狼尾草
三峽集團長江環保集團上遊區域公司的龔建華一直在跟蹤廣陽島生態項目建設工作。他指著鴛鴦湖介紹,廣陽島項目前期主要採取生態修復措施,現在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這裡就採用了功能型表流溼地技術,就是模擬自然溼地把水質淨化。山上的溪水流經溼地表面,水淺的地方種植挺水植物,水深的地方種植沉水植物,依靠植物水下部分的莖、稈和根系上的生物膜去除汙染物,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
小溪邊種植的水草
初步淨化後的溪水流進鴛鴦湖,湖邊種植蘆葦等植物,湖裡種植水草,這些植物會進一步淨化湖水。
「看!鴛鴦出來了!」順著他的指引,數隻鴛鴦在湖裡嬉戲,給這平靜的湖面平添幾分生機。
鴛鴦湖裡的鴛鴦
從生態驛站放眼望去,左邊是鴛鴦湖,正面是梯級稻田,右邊是蘆竹溪和鄉間小道。
秋風吹過,金黃色的稻子隨波起伏,一陣陣稻花飄香提醒我們,成熟收穫的季節到了。
龔建華指著梯級稻田說,「這裡稻田外面看起來很平常,但是我們在這裡實施了上田下庫+智慧灌溉技術。」
生態驛站前的稻田
原來,底層梯田的地下空間運用六邊形矽砂蓄水模塊,在地下形成隱形矽砂蜂巢儲水庫。經過淨化後的生態驛站生活用水、雨水,在地下儲水庫形成封閉循環狀態,運用灌溉電磁閥可以實施循環灌溉,減少了蒸發和汙染,實施這項技術後可以節水45%以上。通過「上田下庫+智慧灌溉」技術,這一處的水源既有效得到淨化,淨化後的水源又得到原生態的利用。
「上田下庫+智慧灌溉技術」
龔建華介紹說,廣陽島經過生態修復,還將呈現「九湖十八溪」的自然生態原貌,經過護林、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等系列具體措施,達到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淨、草綠的目的。
廣陽島的前世今生
廣陽島原稱廣陽壩、廣陽洲,位於重慶市南岸區明月山、銅鑼山之間,距離市中心11公裡,面積6.44平方公裡,是長江上遊的一個沙洲島。
廣陽島效果圖
從空中俯瞰廣陽島,像極了一隻橫臥在長江中的「眼睛」,被譽為長江上的「風景眼」。然而這座沙洲島,在歷史的更迭中,經歷了不平凡的歲月。
廣陽島一度被列為房地產開發對象,持續多年投入大量資金動遷居民、整治土地,先後規劃了300萬平方米的房地產用地,計劃實行「整體規劃、整體招商、整體開發」。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人民群眾日益期盼美好的生態環境,重慶市摒棄大開發的發展思路,下決心守護住長江中心的這一抹綠色。
2019年5月,重慶市審議通過《廣陽島片區規劃實施方案》,劃定山體、水系、綠地系統、景觀視線通廊,嚴控建設規模和開發強度,房地產開發用地全部取消,島內公共建築規模不超過20萬平方米。2019年8月,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廣陽島片區規劃管理的決定》,實施自然恢復、生態修復,廣陽島生態保護修復邁上法治化軌道,進一步增強了「生態島」規劃的剛性約束。
一座島嶼的發展定位和存在形態,背後聯結的是國家大勢。廣陽島的價值取捨,彰顯了重慶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堅定信念。
三峽集團與重慶市攜手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
重慶被稱為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守護著三峽庫區。重慶的生態環境、生態屏障關係著全國35%的淡水資源涵養和長江中下遊3億多人的飲水安全。
廣陽島生態建設項目是重慶市落實共抓長江大保護精神的重要載體。通過廣陽島生態建設項目,以廣陽島片區開展綠色發展示範為契機,帶動長江上遊其他地區探索各具特色的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模式。同時,以廣陽島片區為代表的長江上遊綠色發展示範,通過與長江中、下遊其他示範地區的統籌協同,形成全流域綠色發展大格局。
2018年6月8日,三峽集團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籤訂的《堅持生態優先,共推綠色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依法全面參與和實施重慶廣陽生態島開發建設。
起點介入 過程深入 全程投入
長江環保集團上遊區域公司從2018年6月開始,「起點介入」廣陽島生態項目建設。長江環保集團組建工作專班,對接重慶市政府部門、跟蹤技術方案和組織機構設立情況,會同有關單位研究同重慶市的合作與建設投資模式,制定項目工作計劃,推進落實廣陽島項目具體工作。
長江環保集團上遊區域公司廣陽島區域經理晉良輔介紹,廣陽島生態項目從項目規劃、可研,到項目確定、項目實施,長江環保集團和綠色發展公司的工作人員都要經過反反覆覆的討論、推敲,形成初步方案,再向重慶市、三峽集團相關部門徵求意見,再次修改完善方案。每一個方案都要經過多方論證才能確定,每一個方案都凝聚著雙方工作人員的心血汗水。特別是疫情期間,工作人員克服諸多困難,頻繁採用視頻方式討論,最後形成一致意見,一步一步推進廣陽島生態項目。
2019年5月,三峽集團召開廣陽島綠色發展示範區規劃設計及投資建設專題研討會,專題研討投資建設與運行管理的模式、機制。同時,長江環保集團在廣陽島掛牌成立廣陽島專項籌備工作組。
長江環保集團與重慶市政府部門、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密切對接,及時研判外部邊界條件的變化,對合作模式進行適時完善與優化。雙方經過多次討論交流,最終確定「股權合作+主業建設運營,輔以大保護專項資金捐助」的合作模式,展開廣陽島生態建設。
籤訂投資合作協議
2020年8月18日,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長江環保集團與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在廣陽島籤訂投資合作協議。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與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成為攜手並肩、共謀發展的戰略合作夥伴,標誌著雙方在推動重慶市與三峽集團籤訂的《堅持生態優先、共推綠色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落地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廣陽島成為重慶城區走紅生態景點
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總經理王嶽介紹,廣陽島經過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已經呈現「一線六點九項」之形態:「一線」即12公裡順時針環島生態體驗線路;「六點」即西島頭、抗戰文化園、東島頭、運動場東側、生態修復綜合示範地、中部山頂平臺等6個生態體驗點;「九項」涵蓋了西島頭生態修復區、抗戰文化園生態修復區等九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自然生態風貌特色和相應的文化內涵。例如,西島頭生態修復區以恢復重現本土化的叢林風貌為目標,以香樟、水杉、黃葛樹等近3000株喬木營造江畔叢林感,形成進入生態島的第一印象。該區域將展示護山、理水、營林、豐草等生態修復策略,實施面積約為15.4公頃,是廣陽島十二景中「上壩疊翠」的所在地。
廣陽島上營造的江畔叢林
「這2000多棵樹,沒有一棵是隨隨便便種下的。」王嶽指著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木介紹,廣陽島的生態修復包括護山、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六大專項,特別注重突出自然恢復。
廣陽島上的生態農業
三峽集團派駐幹部周庭正介紹說,他們參與廣陽島生態建設,將按照「綠色、低碳、循環、智能」的理念修補和建設島內基礎設施和人文設施,包括清潔能源體系、綠色交通體系、固廢循環利用體系、生態化供排水體系。
生態修復後的蘆竹溪
廣陽島對市民試開放已經過去一周,據最新的數據顯示,預約上島遊玩的人數不斷上升。截至9月1日,遊覽人數已經達到6200多人。生態原貌、田園風光、智慧灌溉等元素的植入,使廣陽島生態示範效應越來越大,更多的人都想上島親身體驗一下「重慶生態島」的風貌。廣陽島已經成為重慶城區一處走紅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