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燒開產生白色的沉澱、水裡漂浮著白沫,讓不少網友表示擔心這是自來水的水質有問題,並導致網絡上各種謠言滿天飛。
作為自來水專業的博士,小編覺得非常有必要和義務為自來水辨析一下。為了科學期間,小編引經據典,查閱國內外科學家們發表的論文。所有小編查閱的論文全部附在本文的最後,若有異議,歡迎大家繼續查證,留言討論。
水垢究竟是何種物質?
在用自來水燒開水時,通常會在水底、壺底出現白色沉澱,在水中和水面漂浮白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垢或者水鹼。因為原本清澈透明的自來水,燒開後出現這種白色固體,導致水感官性狀差、非常不美觀,很多人不斷質疑飲水安全。
這種白色固體究竟是什麼物質呢?
家用燒水壺結垢是一種非常普遍現象,寧夏大學能源化工重點實驗室房俊卓教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盧金鎖教授,特地研究了家用燒水壺中水垢的礦物組成成分,發現水垢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1,2]。
自來水中多存在礦物元素鈣和鎂,它們在水中以離子態存在。在燒開水時,由於溫度升高,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降低,二氧化碳揮發了,破壞了水中原有的碳酸平衡,水中產生較多的碳酸根和氫氧根。
鈣離子就會和碳酸根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澱,鎂離子就會和氫氧根反應產生氫氧化鎂沉澱。這兩種沉澱都是白色的,所以最終導致燒開水時出現白色的沉澱和白沫。
水垢不利於健康嗎?
有些地區燒開水不產生水垢,這說明自來水中的鈣離子和鎂離子濃度過低,其實就是鈣鎂礦物質太少,往往對健康不一定好。多數研究證明飲用水中的鈣、鎂對身體有益。
左邊的水有水垢
北方的自來水普遍存在水垢問題,因為水中鈣鎂含量高。資料表明,北方居民常喝鈣鎂含量高的水,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明顯低南方居民,因為南方水中鈣鎂含量低。
不過,也有研究顯示,儘管鈣片與水垢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碳酸鈣,但是鈣片的服用周期不應該超過兩周。所以,有部分學者認為燒開的自來水中水垢含量低,長期飲用累加起來的碳酸鈣量會增大,可能對人體健康有風險 [2]。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齊魯副教授認為,水垢隨飲水進入體內,在胃酸的作用下,一部分會被分解為溶解性鈣離子和鎂離子,有助於身體的吸收;不被分解的部分,將會隨著糞便排除體外。
因此,關於飲用水垢水對健康的影響,尤其國內大家普遍飲用含有水垢的自來水,仍需進一步科研調查。但是,「水垢會造成結石」這一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醫學上也沒有證據表明鈣鎂含量高的水會增加結石發病率,包括美國和日本都沒有限制自來水中鈣離子和鎂離子的含量。
小編還要強調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醫生也在發文章說該怎麼怎么喝水,其實都是沒有任何科學證據的經驗之談、泛泛之談,這些醫生並沒有做過相關的實驗、甚至都沒有看過相關的論文,因為一個靠譜的醫生那麼忙,真的有時間去鑽研這些非自己領域的論文嗎?
重要是的事情說三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和論文證明水垢能導致結石!也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自來水、桶裝水、礦泉水哪個是最好的!不要隨便聽信醫生的所謂經驗之談。
小編作為一個有博士學位的人,說任何話都需要有科學和論文的證據。小編所在的領域就有科學家秉著嚴謹的態度,在燒開水這件事情上去做了實驗,發表了相關論文。
區分水垢和水中其他雜質
隨著自來水的二次汙染越來越多,很多網友家中甚至出現自來水發黃、渾濁等情況。這個時候燒開水,水垢會攜帶部分雜質,這些雜質可能有害健康。
所以,自來水本身若出現渾濁,可以採取過濾的方式淨化,然後再燒開水。
一個簡單的自製水淨化方法是:水龍頭包上厚棉布,注意經常更換棉布。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在水桶上套上篩網,再將厚棉布鋪蓋在篩網上,放自來水通過棉布,桶裡就是過濾的水了。
歡迎網友們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
[1] 房俊卓,徐崇福,王福英. 燒水壺水垢礦物組成及成因分析. 福建分析測試,2008,17.
[2] 盧金鎖. 飲用水水垢問題辨析. 中國給水排水,2019,8,15-19.
「自來水博士,研究自來水已14年,專注於分享和解答居民用水問題。若信息和圖片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