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爸爸發了一條對老師抱怨的短視頻,在網上迅速走紅,引得幾十萬人點讚!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我那麼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說實在的,辛苦什麼?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這位爸爸的這幾句話,戳痛了一部分家長的心。
這段視頻一出,得到很多家長的共鳴。家長表示,這位爸爸說出自己心裡想說,卻一直不敢說的話。
目前通訊工具的便利,各式各樣的群很多,工作群,家長群,校友群等等,尤其是家長群,孩子在學校老師手裡,有些想法也是敢怒不敢言。
家長群本來是一個中性的事物,引起人們反感是群裡面的人交互所產生的問題。
首先,要清楚老師和家長各自的責任
孩子教育本身是學校和家長共同合力完成,這是毋庸置疑的。學校老師和家長各自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和角色,有些問題老師難以解決,需要家長配合;有些學業問題是家長問題是家長解決的,需要學校來配合。
目前來看,學校教育主要承擔學業教育,家庭則是孩子人格品質教育。很多人說學校教育孩子人格。
讓家長煩惱的家長群主要有兩大方面:
一個是冗餘信息過多:
家長群是一把雙刃劍,一個信息丟進去,必然會引起不同人的不同反應,很多家長信息刷屏,家長要不時地關注信息,很多時候造成一些信息的榮譽,一些重要信息被淹沒,還要翻很多才知道怎麼回事,搞得家長疲憊不堪,生怕錯過什麼。
而且,家長群裡,有些家長就是喜歡炫,導致有些重要信息被淹沒,有時候家長也被一些不屬於自己的事情綁架。
如果是班級組織活動,家長群還是可以快捷有效溝通,如果是個性問題,那麼,老師與家長單獨私下溝通比較好。但有些家長把群當作兩人聊天的工具,卻對別人產生了信息垃圾。
另一方面,大多數家長也都是上班族,一天下來工作累死累活的,家長也都希望自己孩子學業跟得上。結果卻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家長籤字。
老師布置作業沒問題,但需要家長批改作業?老師卻丟了教學研究的能力
家庭作業不只是讓孩子鞏固當天所學知識的,也不是讓老師來完成任務的,而是學生通過作業完成情況,讓老師在批改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班的學生知識到底掌握到什麼程度的!
到底是大部分都沒掌握,還是個別沒掌握。若大部分沒掌握老師就要想辦法對這一知識點重新講解,若只是個別,則教師讓學生之間交互幫助來提高解決。
讓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讓孩子把錯誤的改正確了,那麼,老師收上這些正確答案的作業,如何知道學生到底掌握到什麼程度。
家長批改作業,學生都改正對了,老師咋知道哪些錯題是屬於共性的問題還是個性的問題?知識的重難點,如果是你老師沒講解好,學生都改對了,你怎麼用數據統計。
老師批改作業的過程就是反思自己教學的過程。這是一個反饋,你把反饋都拿掉了,這不相當於瞎子走路嘛。
再來說說老師,現在老師確實有很多教學以外的工作,佔據了一部分精力,教師初衷,讓家長監督孩子寫作業無可厚非,但也僅僅限於監督。
是讓家長接過你的接力棒督促孩子而已,並不是讓家長來批改孩子作業。
自己班級孩子寫作業什麼情況,老師是不是心裏面有數的,對寫作業不認真的,老師單獨給家長發信息溝通可以吧?
有些家長確實是沒知識和能力教育好孩子學業,也有家長把孩子學業培養得很好,所以不分三七二十一,全部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真的很煩。
學生之間有個體差異,家長之間也是學生過來的,也是具有個體差異的。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有能力輔導孩子作業。有的家長因為能力和時間欠缺,批改不好還要被說。
有人說教育孩子也是家長的責任,家長當然有責任,但是責任的側重點不一樣。
所以說到底是一個責任範圍的問題,批改作業,那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沒這個義務,這是屬於你老師教學範圍的事情,個別問題單獨談話溝通。
如果家長額外自己輔導,那是家長自己的行為,那是家長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暗自使勁。
所以問題的爭論的焦點是明確權責,管理一個家長群,也是一位老師的能力。
當然,家長群裡面老師要求批改作業,我們思考一下,教師背後無形的推手又是什麼?教師的心底想法又是什麼?有些問題多角度聽聽也有利於理解和溝通。
歡迎留言討論。
點擊關注 ,和大家一起升級自己的大腦作業系統,在成長中提升認知,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內容涉及原生家庭、親密關係、教育、自我成長和情感治癒。
分享:
1.分析教育現象和教育知識
2.正確處理和原生家庭的關係
3.處理親密關係中的愛與怕。
4.強大自我,活在真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