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11日訊(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 李昌乾)在此次漳州兩會上,農工黨漳州市委會提出《關於在西溪親水公園湘橋段打造中醫藥科普文化園的建議》。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成為抗擊疫情的獨特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指出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觀念及其實踐經驗,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漳州市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具有良好的根基。特別是漳州片仔癀歷史悠久,源於宮廷、始於寺廟、興於民間、成與當代、振興於新時代,成為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壽山石、烏龍茶並稱為「福建三寶」,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中國符號」。傳承和發展好漳州市中醫藥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此,市農工黨認為在漳州打造一個中醫藥科普文化園有其必要和可行:一是通過打造中醫藥科普文化園,建成一個「健康中國」的實踐體驗中心,展示漳州市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好中醫藥文化;二是有必要加強對中小學生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將中醫藥科普文化園打造成中小學生科普教育基地;三是在中醫藥科普文化園打造國藥片仔癀這張極具漳州市本土特色的名片,在開發鄉土文化資源的同時,無疑可成為漳州市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
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普及中醫藥科學知識,市農工黨建議:
規劃建設中醫藥科普文化園。將中醫藥科普文化園建設納入市政工程,採用政企結合,對中醫藥科普文化園進行準確規劃和定位,打造集休閒觀光、中醫藥文化體驗、中醫藥科普教育、中醫藥養生保健等一體的公益性綜合基地。
選址設在西溪親水公園湘橋段。該地段土地面積36畝(不包括停車場),無須再徵地,地勢平緩開闊,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兩個天然池塘可以用於種植荷花等水生中草藥,是市區種植中醫藥植物的理想場所,且有一個休閒驛站可作為片仔癀國藥文化體驗館。同時該地段與 「華佗廟」、湘橋湖隔路相望,和已批准立項籌備建設中的九龍江龍舟文化園連成一片,有利於今後該區域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易於形成區域經濟拉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