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雨杉、,編輯:武單單,圖片來自「億歐網」
億歐大健康5月28日消息,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今日下午正式閉幕。在為期8天的兩會上,針對醫療行業的討論仍舊熱烈,億歐大健康梳理發現,藥品審評審批、醫保、智慧醫療等詞,近兩年高頻出現在兩會中,同時一些新建言也隨著這次疫情「浮出水面」。
藥品審評審批、醫保等話題持續火熱
1、關於藥品審評審批
2019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華海藥業董事長陳保華針對進一步完善藥品關聯審評審批制度提出建議:實施關聯審評可以促進原料藥企業和製劑企業更緊密的溝通與合作,加快藥品審批速度,降低藥品註冊成本,並使審評更加科學,節約審評資源,提升審評效率和藥品可及性。
而今年,藥品審評審批這一議題又受到了關注,針對的方向也各有不同。審評審批的速度、專業人才、綠色通道是代表委員們聚焦的核心。
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表示,據統計,2018年我國審批了10個國產創新藥,平均時間471天,進口藥是280天,2019年我們審批了11種國產藥,時間是514天,進口藥審批平均時間是341天。
他認為國產創新藥的審批時間較長,為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藥審批的速度,一方面,希望藥監局層面2020年審評審批速度能進一步提升,比如採取平行審批、線上核查同步進行等舉措。另一方面,建議科技部遺傳辦審批流程進一步優化,這樣既能兼顧遺傳信息保護,又能減少對藥物臨床研究的影響。
就提升審批速度,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教授丁潔也指出,藥品審批方面遺傳辦的工作量太大,對於企業而言非常繁瑣,耗時長久。
而作為中國風險投資行業唯一的全國政協委員,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則關注審評審批的人才問題。他提出,中國新藥審評人員擴容後僅為800人左右,人均藥審員數量不及美國的1/20;在待遇方面,中國審評人員按參公對待,收入較低。目前,新藥審批效能仍受制於人員數量和經驗不足,預算承壓不利於隊伍穩定和專業性提升。
因此他認為,引入專家資源支持藥審人員培訓是當務之急,在保證中央財政投入的基礎上,增大註冊費撥回比例,保障藥審中心建立與我國審批需求相匹配的藥審員隊伍規模;並逐步形成以市場化待遇引進高層次的審評人才的良性軌道。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恆瑞集團董事長孫飄揚建議設立「藥物審批緊急綠色通道」,專門適用於國家緊急狀態、重大傳染病、公共衛生事件的藥物、疫苗的審批,加快抗疫情藥物、疫苗的審批,放寬準入門檻。
2、關於醫保
2019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任紅建議繼續提升醫保投入,特別是大病救治方面,擴大降低藥品價格的範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徐鳳芹也建議,醫保相關部門應適當提高門診就醫的報銷比例,擴大門診就醫報銷範圍。
醫保報銷依舊是今年的熱點議題,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醫師孫偉建議兒童罕見病用藥、急救醫療費用納入醫保;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委副主委、廣州市政協副主席于欣偉提議將新冠患者院後康復醫療納入醫保;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高友東則表示,將健康預防與康復管理納入醫保。
關於醫保支付,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肛腸科主任安阿玥指出,對線上線下醫療項目實行平等的醫保支付政策,並支持「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全國政協委員、叮噹快藥創始人兼董事長楊文龍提出,在醫療、醫藥互聯互通的情況下,推進醫保在線支付。
另外,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廣平縣鄉村醫生劉貴芳希望醫保政策繼續下沉基層。
3、關於智慧醫療
在今年的兩會上,智慧醫療話題也被反覆提及。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執行長丁磊建議,充分利用數位技術提高對重特大流行性疾病的監測分析能力,在國家層面建立統一的「病患大數據分析中心」,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技術,動態研判生化數據、醫學影像等關鍵信息。
沈南鵬建議從國家層面提出個人健康檔案系統、深化醫療器械審評改革、試點部分收費項目、開發AI產品責任險、引入專業機構助力AI醫療審批等意見。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則關注了物聯網技術在疫苗相關領域的應用。他表示,可以把物聯網技術應用到疫苗運輸、接種的整個流程中來,保證疫苗的所有信息可顯示、可追溯。
繼2019年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農工黨中央副主席曲鳳宏強調了人工智慧醫療器械產品的註冊規範問題,今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嶽秉飛同樣關注了創新醫療器械的規範問題,建議分類審批、準入、付費和監管。
在2019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提出了有關完善電子病歷管理制度的提案;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逐步推動5G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加快完善醫療物聯網和健康大數據相關標準。
4、關於社會辦醫
2019年兩會期間,不少人大代表也深諳民營醫院發展的苦衷,發出了「社會辦醫應與公辦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的呼籲。
今年,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再提案,建議大力扶持一批規模大、服務好、品牌響的高品質連鎖專科醫院跨越發展。此外,他還提出,支持社會辦醫開辦網際網路醫院,支持社會辦醫成為大學附屬醫院,與大學醫學院緊密合作,開展教學科研和高端人才培養。
5、關於藥品數據保護
今年的兩會上,孫飄揚再次提到藥品數據保護的問題,此次他針對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實施辦法(暫行)》徵求意見稿(下稱《實施辦法》)提出了意見。
《實施辦法》第三條涉及的保護對象涵蓋創新藥、創新治療用生物製品、罕見病治療藥品、兒童專用藥、專利挑戰成功的藥品,但其中未涉及數量龐大的改良型新藥。因此孫飄揚建議,對《實施辦法》進行修改,在保護對象中增加對於改良型新藥的保護,對於一般的改良型新藥給予3年的數據保護,對其中的新適應症部分給予4年的數據保護。
6、關於養老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新餘市副市長陳文華結合新餘「黨建+頤養之家」養老模式,建議鼓勵支持家庭成員參與養老護理知識技能的學習提升;探索構建養老護理志願服務模式。
2019年,全國政協委員、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曾提出建議,進一步推動長護險與居家養老結合;全國政協委員、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在提案中支持優質社會資本舉辦高端、個性化社區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並提出在政策、法律上可以適當進行鼓勵和提倡;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楊明生建言,加強個稅遞延養老保險的頂層制度設計和推廣,加強長期護理保險的頂層制度設計和推廣,出臺和完善投資養老社區項目配套支持政策,加強醫療護理和生活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7、關於中藥產業發展
2019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時代陽光藥業執行董事、副總經理唐純玉表示,中藥由於歷史原因,在生產過程中,在生產工藝、設備等方面存在著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建議在國家層面建立國務院層級的協調機制,去推動中醫藥產業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揚子江藥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鏡人則提出創新藥和傳統中藥創新應雙管齊下,中藥企業應該對於傳統中藥應該加以研究、有所突破,研究出確實有療效、滿足人民健康需求的新藥。填補西藥的空白,解決西藥所不能解決的疑難雜症。
今年就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董事長方同華建議,可以由國家牽頭,從標準化體系建設、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中藥飲片和院內製劑醫保支付等方面進行革新。
疫情之下的「新面孔」
自1998年全國兩會形成固定日期以來,本次是首次延期舉行,疫情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在此背景下,諸多代表和委員就疫情的特殊情況建言獻策,關注方向主要集中在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法制建設、對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具體應對幾個方面。
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方面短板,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認為,為應對10萬人級別的全國性疫情爆發,可按人口在全國超大和特大城市分區規劃約10家國家應急醫學與戰略儲備中心。應急醫學中心應具備三大功能:一是區域範圍內病例應急救治;二是快速確認、鑑定病原體;三是研發、創新預防、診斷、治療技術。
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建議重點加強公共衛生的硬體建設,培養足夠的公共衛生事業人才,強化公共衛生法治與制度建設等。全國人大代表、民盟甘肅省委副主委、甘肅省衛生健康委主任郭玉芬也建議制定公共衛生法。
全國政協委員、康希諾生物首席科學官朱濤在他的提案中指出,國家尤其是聯防聯控部門,能夠統一組織、協調本土藥企參與到國際的臨床研究中。
全國人大代表、華蘭生物董事長安康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則更加關注疫情後的應急和應對。前者提出加快新冠疫苗規模化高生物安全等級生產車間的審批,增強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產品的生產、儲備能力。
後者指出,有關新冠疫苗研發、評價、檢測、審批各相關部門應按照公共衛生重大安全事件反應響應機制,全力以赴、特事特辦,在遵循評審程序和保證疫苗質量的前提下,加快進度;儘快啟動III期臨床試驗,優化試驗方案,爭取做到試驗研究與疫情防控有序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