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揭秘禦寒「法寶」
從羽絨服、羽絨被到電熱水袋、電熱毯、暖手寶 教你如何選購
小狗穿著主人特製的時裝以抵禦嚴寒。記者王燕 攝
昨日(12月24日)廣州已掛出寒冷黃色預警信號,取暖家電、羽絨大衣、鴨絨被子等產品持續熱銷。接連兩日,記者走訪市面各大電器商場、服飾商場等,對眼下禦寒物品的銷售情況進行調查,從羽絨服、羽絨被到電熱水袋、電熱毯、暖手寶等禦寒物品,記者揭秘各路「禦寒真相」,為您過上一個實實在在的「暖冬」支招。
電暖手袋 只有一定的「安全期」
在廣百電器商場內,負責銷售暖家電的李小姐告訴記者,電暖器、暖風機、浴霸以及帶暖空調等取暖電器的銷售11月便進入旺季。廣百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帶暖空調的銷售明顯要比去年增加,銷量大約上漲了30%。
在天河城百貨的超市內,不過二三十元1個的電熱暖袋一日可賣出50~60個,記者在淘金路的文具店、地攤邊也見到了這種電熱暖袋,不過10~15元/個,簡陋的盒子沒有明確的廠家標識,也無安全認證。
東百百貨一位銷售「暖家電」近10年的售貨員王先生就告訴記者,電暖手袋儘管安全方便,但反覆充電後使用也只有一定的「安全期」,不建議市民晚上抱著電熱暖袋睡覺。
羊毛床墊 售價兩千都成搶手貨
除了暖家電銷售遇「暖」,多商家的羊毛被、羊毛墊、羽絨被也成了這幾天的搶手貨。
記者走訪了海珠、天河多家百貨、床上用品店發現,羊毛被也分純新羊毛、羊毛、羊絨毛等等,有商家打出澳洲羊毛、內蒙古羊毛等羊毛產地吸引顧客。價格也從700多元至2000元不等。天河某百貨商場內的喜某床上用品銷售員林小姐告訴記者,他們這幾天賣得最好的不是羊毛被而是羊毛墊。售價2000多元/床的羊毛墊,縫製成床笠形狀。「怕冷的市民可以在床墊上墊上這種羊毛墊,暖和程度至少高出兩三攝氏度,熱得快而且比較保暖。」林小姐告訴記者,這幾天的羊毛墊、羽絨被銷量翻了3~5倍。
選羽絨被 一摸二拍三聞四感覺
在天河某商場內記者就遇上了正在挑選羽絨被的市民何女士,前段時間她花了2000多元給家裡老人買的一床鴨絨感覺「異味重」,雖然「輕薄無物」但也冷得夠嗆。當記者詢問銷售員顧客應該如何辨識羽絨被子的「真芯」時,有豐富床品銷售經驗的林小姐向記者「支招」:一摸、二拍、三聞、四感覺。一摸:鵝絨的絨朵比鴨絨絨朵大,大的鵝絨毛鱗片(毛骨)少。摸的時候,毛鱗片少的,比較蓬鬆的鵝絨就是比較好的羽絨。二拍:用手拍打羽絨被,拍的時候沒有飛起塵絮的則表示隔離層密度高,不易走毛。三聞:羽絨好不好,一定要用鼻子聞一聞,好的鵝絨不容易起味道。四感覺:挑選羽絨被的時候,可以擼起袖子光著手臂,蓋在被子底下3~5分鐘,如果暖得快則表示羽絨保暖程度高。
林小姐告訴記者,市面上的羽絨被不少是鴨絨或組合鴨絨的,很容易有羶味,因此建議市民在挑選羽絨時最好選鵝絨或者沒有異味的鴨絨。
羽絨低於400蚊絕對「流嘢」
一件酷似「羽絨服」的大衣只要88元?怎麼樣的羽絨服才算「堅」?記者多方打聽後確認,在今年鵝絨、鴨絨價格相比去年漲價50%~60%的背景下,一件羽絨服成本都在350~400元之間,因此低於400元的羽絨服絕對是「流嘢」。
記者在珠江新城花城匯裡發現,一件號稱綠色的羽絨服特價竟然只需88元,其中的填料是否真實羽絨?為此,在商會旗下的商家調查一番後,廣州市製衣行業商會副秘書長郭振豪告訴本報一個普遍的規律,羽絨服有鵝絨製作的,也有鴨絨製作的,但如果零售價低於400元,就一定是「流嘢」。他說,今年鵝絨、鴨絨原材料成本增加了50%~60%,人工成本增加了15%~20%,造成一件鵝絨服、鴨絨服最低的成本在350~400元之間,因此低於這個價格的肯定是「流料」。大商場人工費和品牌附加值比較高,終端銷售價格可能在400元的基礎上漲3~5倍,某些國營品牌賣500~600元也有賺的了。
郭振豪說,假冒偽劣的羽絨服一是用化纖絨,目前市場上200~300元可以買到這種服裝。二是使用飛絲絨,是鴨毛、鵝毛中的骨頭,市場零售價在300~400元之間。(文/李亞亞、劉幸)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