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妙招:「三看」「八個不一定」判斷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

2020-12-14 高三學社

(2019·廣東廣州模擬)結合圖示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要判斷甲是否為需氧型生物,依據是細胞中是否含有線粒體

B.若要判斷乙是否為植物細胞,不能僅依據細胞中是否含有葉綠體

C.甲、乙、丙均可以發生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D.根據細胞中是否含有細胞核,可將甲、乙、丙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兩類

【思路點撥】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首先通過辨別甲、乙、丙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確定甲、乙、丙分別表示的生物類型,然後根據所學知識判斷各選項的正誤。

【答案解析】

甲中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該細胞為原核細胞;乙具有細胞壁、細胞核、大液泡等結構,該細胞為植物細胞;丙無細胞結構,可判斷該生物為病毒。原核細胞中不含線粒體,判斷甲是否為需氧型生物的依據是細胞中是否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A錯誤。植物的根尖細胞、表皮細胞中都不含葉綠體,所以不能僅依據細胞中是否有葉綠體來判斷某細胞是否為植物細胞,B正確。原核細胞和病毒都無染色體,因此不能發生染色體變異,C錯誤。病毒無細胞結構,既不屬於真核細胞也不屬於原核細胞,D錯誤。答案:B

(2019·陝西漢中模擬)下列有關生物的共同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細菌,且都能進行有絲分裂,遺傳都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細菌都不含葉綠素,都能進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細菌、藍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細胞壁,體內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細菌都是異養型生物,在電鏡下可觀察到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

【思路點撥】

解答本題時,一方面要明確真、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另一方面要能結合遺傳和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如是否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生態系統的成分等進行解題。

【答案解析】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能進行有絲分裂,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主要是二分裂,只有真核生物細胞的核遺傳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A錯誤。酵母菌、乳酸菌不含葉綠素,為異養型生物,硝化細菌不含葉綠素,但其能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為自養型生物;乳酸菌是厭氧型生物,不能進行有氧呼吸,B錯誤。乳酸菌、硝化細菌、藍藻都是原核生物,都有細胞壁,且細胞內都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分子,C正確。原核細胞只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D錯誤。答案:C

【模型解法】

1.解答圖示題的關鍵是根據圖示信息,準確判斷某細胞是屬於原核細胞還是屬於真核細胞。

(1)「三看法」判斷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

①「一看」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無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原核細胞,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真核細胞。

②「二看」細胞器種類:只有核糖體——原核細胞,具有多種複雜細胞器——真核細胞。

③「三看」染色體(質):有染色體(質)——真核細胞,無染色體(質)——原核細胞。綜上可知,原核細胞具有「三無一有」的特點(無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無複雜細胞器、無染色體、只有核糖體這一種細胞器)。

(2)除了上述「三看法」中提到的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外,真、原核細胞在其他方面也有區別,具體如表所示:

2.解答有關真、原核生物的相關試題時,還應掌握常見的「不一定」。

(1)生物名稱中帶「藻」字的不一定是真核生物,如藍藻(包括藍球藻、念珠藻、顫藻等)屬於原核生物,紅藻、褐藻、綠藻(如衣藻、水綿、小球藻等)、硅藻等屬於真核生物。

(2)生物名稱中帶「菌」字的不一定是細菌,如酵母菌、黴菌(根黴菌、青黴菌、麴黴菌等)等屬於真核生物(注意:鏈黴菌雖然帶有黴字,但不是黴菌,而是一种放線菌,是原核生物。一般情況下,凡是「菌」字前帶有「杆」「球」「螺旋」及「弧」等字的是細菌,細菌屬於原核生物。

(3)不屬於真核生物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

(4)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葉綠體,如藍藻細胞(無葉綠體,但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

(5)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線粒體,如硝化細菌、醋酸菌、藍藻等原核生物細胞內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也可以進行有氧呼吸。

(6)沒有細胞核的細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細胞,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但屬於真核細胞。

(7)真核細胞中可能沒有線粒體(如蛔蟲細胞),也可能沒有葉綠體(如動物細胞和植物非綠色部位的細胞),也可能沒有液泡(如動物細胞)。

(8)核糖體的形成不一定都與核仁有關(如原核細胞沒有核仁,但有核糖體)。

掃小編微信領取價值299元各科視頻課

相關焦點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是生物圈的兩個最重要的細胞類群。(如圖1)圖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基本特徵的比較:特徵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大小 較小1-10um
  • 原核細胞、古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在已發現的物種(150萬種以上的動物、50萬種左右的植物和近8萬種真菌種)中它們的形態結構都大相逕庭,表現出明顯的不連續性,但是在它們的細胞結構卻大致相同如:都有細胞膜、細胞核和細胞質組成等。根據這種結構的差異,我們可以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這一概念最早首先由20世紀60年代著名生物學家H.Ris提出。這不僅對細胞生物學,對整個現代生命科學都是具有深遠影響的,以至後來整個生物界被劃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小突破
    必修一第1章第2節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這一個知識點,是第一章的一個重點內容,為了方便我帶的兩個班孩子引起注意,再次進行課堂重現。這節課之前,在實驗室孩子們已經進行了水綿細胞、菠菜葉下表皮細胞略帶葉肉、口腔上皮細胞及酵母菌細胞的觀察。
  • 高中生物教師資格證《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教案
    一、教學目標1.說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和聯繫。2.培養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學會從個性中歸納共性的科學方法。3.認同科學探索是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和聯繫。
  •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習題
    A.作為生產者的黑藻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B.青黴菌的擬核區是一個大型環狀DNA分子C.真核細胞中,光學顯微鏡可觀察到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核、葉綠體和核糖體D.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發現沒有葉綠體,則該細胞一定不是植物細胞《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習題參考答案與解析1.【答案】B。
  • 高中生物教師資格證《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答辯題目及解析
    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參考答案】根據我對本節課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1.說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和聯繫。2.培養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學會從個性中歸納共性的科學方法。3.認同科學探索是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三、本節課重難點分別是什麼?
  • 地球生命的誕生之:從原核細胞到真核細胞期間經過了漫長的20億年
    我想,從早期大氣和海洋的組成來看,生命起源是必然的化學結果。後來,當進化具備歷史的複雜性以後,偶然性才得以發揮作用) 考慮到有關穩步進展的傳統信念,沒有什麼比早期生命的進化更為奇異的了——因為,在那麼長的歲月裡,並沒有發生什麼。最古老的化石是約35億年前的原核細胞形成的。
  • 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是什麼
    原核細胞的是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原核細胞是組成原核生物的細胞。這類細胞主要特徵是沒有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也沒有核仁,只有擬核。進化地位較低。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 "人造生命"重大突破 中國首創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人造生命"重大突破 中國首創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原標題:   中新社上海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之後,中國科學家又讓「人造生命」獲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 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體系
    真核細胞指具有真正的由核膜包圍的細胞核的細胞總稱。真核細胞是遺傳信息量大、結構複雜的細胞,原始的真核細胞在早在12億~16億年前的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現存的真核生物種類繁多,既包括大量的單細胞原生生物,又包括全部多細胞生物(一切動植物、大部分真菌)。真核細胞在內部構建成許多精細的具有專門功能的結構單位。這些由生物大分子構成的基本結構體系,尺度均為5~20nm,它們構成了細胞內部結構精密、分工明確、職能專一的各種細胞器,並以此為基礎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具有高度程序化與高度自控性。
  • 真核細胞中單拷貝順序和重複順序常常是中間隔排列的
    真核細胞中單拷貝順序和重複順序常常是中間隔排列的。不僅如此,在一個基因內部往往被一個或幾個額外的順序分割成若干片段,這種插入到基因內部的順序稱為插入順序或內含子(intron)。內含子是不編碼的順序,而編碼的鹼基順序則稱為外顯子(exon)。插入順序是真核細胞DNA最主要的特徵。
  • 中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中新社上海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之後,中國科學家又讓「人造生命」獲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這一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研成果,北京時間8月2日獲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創建成功
    Craig Venter團隊在《科學》上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轟動。此次,以覃重軍研究組為主的研究團隊完成了將單細胞真核生物釀酒酵母天然的十六條染色體人工創建為具有完整功能的單條染色體。該項工作表明,天然複雜的生命體系可以通過人工幹預變簡約,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
  • 真核細胞擁有龐大的基因組,結構更複雜,含有大量重複序列
    第二節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的特點較原核基因表達相比,真核基因的表達則複雜得多,調控系統也更為完善。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在於真核細胞的結構特性:首先,真核細胞擁有龐大的基因組,結構更複雜,含有大量重複序列,基因組的大部分序列是非蛋白質編碼的序列,而編碼蛋白質的序列絕大多數又是不連續的,即基因內都常被內含子(intron)隔開,在轉錄後經剪接(splicing)去除內含子,才能翻譯獲得完整的蛋白質;其次,真核細胞是一個結構基因轉錄生成一條mRNA,即mRNA是單順反子(monocistron),基本上沒有操縱元件的結構
  • (新華全媒頭條)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
    「體檢報告」表明,雖然動了「大手術」,但「全新版」酵母細胞的生長、功能和基因表達均與天然酵母相似。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戴俊彪認為,這一結果表明,自然進化而成的現有真核生物(至少釀酒酵母)染色體數目與功能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決定關係,染色體的數目可以進行人為改變,同時對細胞生長不造成顯著的影響。這顛覆了「染色體的天然三維結構決定基因表達」的傳統觀念。
  • 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新華社上海8月2日電(記者張泉、王琳琳)中科院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是繼原核細菌「人造生命」之後的一個重大突破。北京時間8月2日,該成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答疑解惑】從一到高考題談原核細胞沒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能否產生產生分泌蛋白
    一道2020天津高考卷第16題,初見這道題總感覺有哪些不合適的地方,關於胰島素基因導入到原核細胞存在疑問,原核細胞中沒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 答疑解惑II 從一到高考題談原核細胞沒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能否產生產生分泌蛋白
    ,原核細胞中沒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蛋白質是如何被加工、分泌到細胞外的呢?蛋白質合成的同時也不斷發生降解,細胞清除不正常蛋白質或者積累過多的酶和調節蛋白,使細胞代謝井然有序。原核細胞能夠合成一些蛋白質分泌到周質空間中或細胞外,如水解酶類、細胞毒素等。蛋白質經典的分泌理論是信號肽途徑,即蛋白質的一端存在一段信號肽序列,由信號肽引導蛋白質進行定位和分泌,之後信號肽被蛋白酶切除,蛋白質分泌後繼續加工成熟。
  • 原核細胞——細菌的表面結構
    細菌細胞沒有典型的核結構,但大多數細菌有著明顯的核區或稱類核,主要由一個環狀DNA分子盤繞而成,核區周圍是比較濃密的胞質物質,除了核糖體外,沒有類似真核細胞的細胞器。
  • 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研究新時代
    50多年後的今天,我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人工創造出有生命活性的單染色體真核細胞,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所內,覃重軍(右)與團隊成員在實驗室裡交流(7月31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