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學旅行成為時下孩子們喜愛的一種度假方式。除了寓教於樂,研學究竟還有哪些與課堂學習不同之處?孩子們能從中習得什麼?而它的蓬勃興起也吸引了不少臺灣業者到大陸創業——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8月17日報導 (福建日報記者 陳夢婕 文/圖)「夏天好熱啊,我想有個遊泳池!」「我想有一個遊樂場,可以邀請我的朋友們一起來玩。」……這個暑假,廈門集美區後溪鎮城內社孩子的各種五花八門心願被「理想樂園青少年研學營」的小小規劃師們一字一句地記錄了下來。
城內社悠悠已有350多年歷史,小小規劃師的到來為古樸的城內村注入新的活力。
這次研學營的主辦機構是廈門憶起集合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創辦人房福慶在臺灣已從事了13年的研學教育行業。他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城內社,正如其名,它離城市很近,方便家長和孩子。並且,城內社至今仍保留著傳統文化印記,這裡古厝密布、民風淳樸。村莊與臺灣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它是兩岸青年共創社區,臺灣創業青年聚集於此,城內社的霞城城隍廟是臺北霞海城隍廟的祖廟,也是臺灣其他城隍廟的「太祖廟」。
五天的研學營,20個來自廈門各個中小學的孩子通過各種遊戲,用腳丈量城內社,認識村莊、古厝的前世今生;親手繪製一幅城內社地圖;學習各種傳統手藝、廚藝……「通過實地調研,以城隍廟邊的一塊空地為標的,為村裡規劃設計一個兒童理想樂園是我們此次研學的重點。」研學營的指導老師郭達文告訴記者,在村子裡,孩子們化身成為規劃師,通過走訪,了解當地居民特別是孩童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分組合作提出社區規劃方案,並最終動手設計製作出一個理想樂園功能區模型。
高高的瞭望塔、浪漫的鞦韆,威武的大炮臺……孩子們設計的城內社理想樂園五彩繽紛,創意迭出。這裡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而是開放而自由的平臺,鼓勵孩子們勇敢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大膽表達對樂園的創想。今年暑假,憶起集合還將在城內社為跟隨父母來廈門打工的外地孩子舉辦一期公益性質的研學營活動。「我們希望孩子們通過這個研學營,不僅培養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更鍛鍊他們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調研能力。」郭達文說。
「所謂研學即研究性學習,又稱探究式學習。學生們首先確定主題,再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記錄過程、整理分析……最後在教師的幫助下書寫研學日誌、製作模型、形成總結報告,並提出新的問題,這是一個主動探究、學習的過程。」房福慶告訴記者,臺灣少子化嚴重,生源不斷減少,不少相關產業也開始拓展研學市場,競爭越來越大。在臺灣發展空間不斷縮小的情況下,他們開始尋求新的市場。「前幾年,我們開始參與海峽論壇,舉辦了一些兩岸研學活動。」房福慶說,他們曾組織兩岸大學生來到廈門的村莊,對村莊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解,並對此提出改造計劃,一起為村莊做整體規劃,取得了很不錯的成果。房福慶由此看到了大陸在研學教育方面的巨大需求。
「大陸的研學發展氛圍良好,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十分支持孩子參加拓展教育。」房福慶告訴記者,據前瞻經濟學人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研學旅行人數達到了400萬人次,市場規模達到了125億元,人均消費3117元/次。而大陸每年對教育投入資金連續5年超過GDP的4%。研學旅行未來市場可期。2019年3月,房福慶就帶著團隊正式落地廈門,創辦了廈門憶起集合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去年9月,憶起集合的兩岸研學主題館也在集美正式開館,館內設有文創產品區、遊戲互動區、景點展示區、親子廚房等。
目前,憶起集合的研學課程體系已經初具雛形,有六藝主題、華僑文化、古琴文化研學等。此外,他們還與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合作,開展動物主題研學,小朋友可以幫助動物準備食材、投餵動物,近距離與動物互動。
最受兩岸小朋友歡迎的當屬六藝主題(禮、樂、射、御、書、數)研學營。在六藝主題研學營中,許多臺灣孩子人生第一次行古禮拜師,第一次動手製作弓箭;體驗射箭、投壺、擊壤等古老的中華遊戲;第一次深入了解中國造字原則,甚至自己發揮想像力創造新的文字,體會漢字之美……「今年受疫情影響,臺灣的孩子沒法來廈門參加研學營。我們希望未來繼續通過研學活動,運用知行合一的理念,讓兩岸特別是臺灣孩子了解自己的中華傳統文化。」房福慶說。
來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