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久違的陽光終於衝破連日來的霧霾,捺山地質公園迎來了江蘇省揚州中學地理教研組高一年級的30名師生。江蘇省揚州中學倡導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程並通過研學實踐,落實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做「行走的課堂」。
在捺山地質公園,研學活動分為三大模塊進行:地質學基礎知識、地貌學基礎知識和地質考察研究。在地質學基礎知識中,著重考察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三大類,同時普及在地質內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質面貌;在地貌學基礎知識中,能夠對地貌的形態和成因形成清晰的認知;在實地考察研究中,重點考察「課本裡的捺山」相關知識,即火山通道相、方山組、噴發不整合、雨花臺組、木化石、溢流相、角礫巖、斜節理等相關知識點。
記者採訪到隨行地理老師,他表示道:「地理書本上的知識都比較抽象和概念化,就算我們老師分析透徹,學生也只了解了粗略概念,考試的時候還是會混淆。捺山地質公園是個好地方。在這裡,能夠見到地理書本上80%以上的知識點,帶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研究,他們一看就明白,更便於理解。而且,將課堂搬到地質公園來,他們很興奮,我們的教學也變得很輕鬆!」
捺山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十大火山巖石柱景觀。經國內地質專家學者考證,捺山玄武巖石柱是大約1000 萬年以前新生代第三紀火山爆發時,巖漿噴發冷卻後形成的。其晶狀體菱形節理,形態典型、稀有,好似鬼斧神工。這次江蘇省揚州中學地理研學行,分別在青龍壁和回龍洞實地考察了火山通道相和方山組;在雨花谷考察火山噴發不整合、雨花臺組、木化石;在捆石坡考察火山溢流相、角礫巖、玄武巖柱狀節理;在獾家峪考察火山爆發相、火山渣、弧節理;在白龍泉考察火山彈,在大石柱考察剪節理、縱節理和斷層……
記者還採訪到其中的一位同學,他表示道:「很興奮來捺山地質公園實地研學,真的看見了很多書本上出現的那些知識點,沒想到家門口就有個地質公園,我們今天還撿了很多巖石樣品帶回去收藏。」
最後,捺山地質公園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這是江蘇省揚州中學地理教研組帶領學生第二次研學捺山。我們公園和老師共同研發了捺山地質研學實踐教材手冊,便於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課本裡的捺山」。現在我們正在針對採茶、採蜜、採藥、天文、紅色等專題研學項目,與相關專家共同研發設計出相關專題教學手冊,將我們的研學遊課程更加專業化和趣味化,讓學生們更好地體驗「行走的課堂」!
來源:揚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