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調研家鄉「四史」打造行走課堂

2020-12-25 光明網

  本報訊(記者任朝霞)「我的外婆家就在愚園路上,童年時走過這條百年馬路無數遍,本以為自己對這裡再熟悉不過了,然而通過這次『四史』調研,讓我重新認識了這條馬路。」在參加「尋訪愚園路的紅色印記——我身邊的上海『四史』」調研後,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薪火紅色文化服務團隊志願者代表華旻頗有感觸地說。

  「四史」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暑假伊始,團隊精心設計「讀四史」「宣四史」「踐四史」系列活動,積極組織志願者開展家鄉「四史」教育實踐調研活動,以線上線下聯動、課內課外結合的方式打造「行走的課堂」。30餘名團隊成員調研足跡遍布20個省份,尋訪當地紅色紀念館、調研當地紅色地方史、挖掘英雄人物事跡等,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走心。

  學生們通過撰寫調研報告,製作採訪視頻,手繪、朗誦等美學手法多種形式抒發情感,展示「四史」調研學習成果和學習體會。此外,團隊還先後為上海市松江區、長寧區近20個基層黨建部門提供特色黨建紅色文化服務方案,舉辦大型活動近30場,覆蓋人群超過2萬人。

  「紅色應當成為中國青年骨子裡最深沉的底色、生命裡最璀璨的亮色。一直以來,做弘揚紅色文化的領航者、護航者都是團隊服務的核心所在。」團隊負責人、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李穎慧說。

[ 責編:孔繁鑫 ]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打造「行走的課堂」
    在《尋訪愚園路的紅色印記——我身邊的上海「四史」》調研後,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薪火紅色文化服務團隊志願者代表華旻頗有感觸地說。為進一步推動疫情期間「四史」教育學習走深、走實、走心,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薪火紅色文化服務團隊精心設計「讀四史」「宣四史」「踐四史」等系列活動,積極組織志願者開展家鄉「四史」教育實踐調研活動,以線上線下聯動、課內課外結合的方式,打造「行走的課堂」。
  • 上海交大醫學院打造行走的「四史」學習教育情景課堂
    「四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把「四史」學習教育融入到立德樹人與思想政治教育各項工作中。,包括2020級新生在內的師生代表們聆聽導讀,沿著醫學院悠久歷史的四舍、院史館、院訓紀念碑、餘㵑教授銅像,來到瑞金醫院院史館、傅培彬教授銅像前,一場行走的「四史」學習教育情景課堂正在進行。
  • 東華大學啟動「四史」學習教育共享平臺建設
    6月15日,一場「四史」學習教育的活動在東華大學圖書館拉開帷幕。東華大學黨委書記劉承功,東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淑慧、崔運花出席「四史」學習教育共享平臺建設啟動儀式,儀式由崔運花主持。   「四史」學習教育共享平臺匯聚了東華大學「四史」學習教育的優質資源,既包括「四史」宣講團專家學者,又涵蓋由圖書館、馬克思主義學院、檔案館等精心策劃的「四史」圖書展、「四史」講堂、校史圖片展等,通過創新學習方式和載體,實現了同一時空下讀史、聽史、觀史的多元學習體驗。
  • 莊行鎮打造「四大課堂」 讓「四史」學習近在家門口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深化「四史」學習教育,強化思想理論武裝,莊行鎮著力開展貼人心、接地氣的「家門口·學四史」系列理論宣講活動,打造固定課堂、流動課堂、實景課堂、空中課堂「四大課堂」,迅速掀起全鎮「四史」學習教育熱潮,實現「四史」學習教育全覆蓋。 做精固定課堂,讓「四史」知識人人皆學
  • 將入學教育與「四史」學習教育緊密結合 東華大學為新生準備了一堂...
    9月24日,東華大學一門名為「中國共產黨與上海紡織工人運動的緣起」的「歷史課」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引發一陣陣笑聲和掌聲。這堂「新鮮有趣」的「歷史課」是東華大學將入學教育與「四史」學習教育緊密結合,為新生準備的一份特別的入學「見面禮」。這堂課的主講老師是東華大學「四史」主題宣講團成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任課教師白華山。
  • 「四史」學習教育丨理學院:學習「四史」守初心,堅守信念強擔當
    2020年5月27日,正值新上海大學合併組建26周年之際,理學院黨委「四史」學習教育工作推進會暨第46期支部書記學習班順利舉行,特邀機關黨委書記、政策研究室主任錢峰主講《學四史、守初心——如何做一名優秀的教工黨支部書記》。
  • 東華大學持續打造「過癮」的思政「金課堂」
    課堂現場。9月27日晚,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第四教學樓205教室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學校黨委書記劉承功以「時代之問: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什麼?」為主題,為160餘名2020級新生講授了一堂思政大課。  同心同向的理想之問作為開場白,一下子拉近了與臺下學生的距離。
  • 在社會實踐中體驗感悟「四史」內涵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朱哲冉 陳紫欣 張小小 記者 餘闖)近日,由上海市閔行區吳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華東師範大學孟憲承書院黨委、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第二中學附屬初中黨總支共同主辦的吳涇·蝶變——行走中的「四史」學習教育項目啟動。「以『四史』學習教育為契機,能夠深入了解吳涇鎮『五朵金花』發展史,一覽它們的華麗傳奇,讓我十分期待。」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2017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高和妍說。
  • 東華大學:讓每一次體育教學課成為育人大課堂
    圖說:東華大學體育美育工作推進會現場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將「每一片操場、每一處體育館、每一塊運動場地」打造成體育育人的陣地,讓學生參與的「每一次體育教學課、每一次課外體育活動、每一場體育競賽」成為體育育人大課堂。這是昨天東華大學育美育工作推進會定下的目標,這所滬上大學將體育、美育融入本科人才培養。
  • 東華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
    東華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 創新搶先機 奮進開新局——東華大學
  • 浦東這個鎮用音樂劇/雲課堂/TED演講……摁響「四史」系列黨課上課鈴
    「行走川沙·薪火相傳」——「四史微課堂」系列視頻第一集已在川沙古城牆開拍。川沙新鎮將從歷史名人、紅色故事入手,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先進典型教育等,形成川沙「四史」學習教育經典線路,打造川沙黨建地圖。
  • 新生入學,東華大學上了這樣一堂課!
    9月24日,東華大學一門名為「中國共產黨與上海紡織工人運動的緣起」的「歷史課」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引發陣陣掌聲。這堂新鮮有趣的「歷史課」是東華大學將入學教育與「四史」學習教育緊密結合,為新生準備的一份特別的入學「見面禮」。
  • 上海外國語大學積極推進「四史」學習教育
    上海外國語大學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下聯動、協同推進,通過抓實課堂教學內圈,打造日常教育中圈,用好社會資源外圈,持續推動「四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加強全校上下聯動,促進「四史」教育一體推進。
  • 南京農業大學:校史館裡學「四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潘玉嬌 通訊員 許天穎)一堂以「大學與大地」為主題的「四史」教育公開課日前在南京農業大學校史館開講,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董維春,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葛笑如聯合授課,通過生動詳實的校史史料與人物故事,在校史中串聯起「四史」,為在場師生鋪展開一幅大學與大地的歷史長卷
  • 打造雲端畢業盛宴 助力東華大學2020畢業典禮
    6月30日,東華大學藉助騰訊樂享平臺,為2020屆畢業生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受疫情影響,很多學子無法返校,東華大學選擇通過雲端舉行本次畢業典禮,並藉助騰訊樂享平臺全程直播,讓不能現場參加的畢業生不留遺憾。典禮當天,超過6000人次東華學子通過樂享平臺觀看了畢業典禮。
  • 東華大學校領導帶隊赴上海華虹集團調研
    8月28日,黨委副書記劉淑慧帶隊赴上海華虹集團所屬公司開展調研,華虹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黃新宇,集團幹部處處長、人力資源部部長金玲,上海華力人力資源副總裁王維元等接待了我校一行。(會議現場)劉淑慧對華虹集團一直以來對東華大學人才培養與就業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
  • 打造雲端畢業盛宴 騰訊樂享助力東華大學2020畢業典禮
    6月30日,東華大學藉助騰訊樂享平臺,為2020屆畢業生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受疫情影響,很多學子無法返校,東華大學選擇通過雲端舉行本次畢業典禮,並藉助騰訊樂享平臺全程直播,讓不能現場參加的畢業生不留遺憾。典禮當天,超過6000人次東華學子通過樂享平臺觀看了畢業典禮。
  • 「四史」學習教育‖中山北路小學開展《行走的閱讀》
    」學習為主題的《行走的閱讀》第二季課程實踐活動,在行走中開闊知識視野,了解新中國發展的輝煌歷程,從小樹立家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納入到國家義務教育階段必修課程後,該校決定將以往的靜態閱讀拓展為動態的閱讀,即「行走的閱讀」,並研發了「行走的閱讀」綜合實踐課程。2019年下半年,該校全體學生利用假期、雙休日開展了以「文化行走,閱讀中華」為主題的「行走的閱讀」第一季綜合實踐活動,感受中華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受到了學生和家長們的廣泛歡迎和好評。
  • 以學術資源涵養「四史」用通俗話語傳播「四史」
    成立國內首個跨學科社會主義歷史研究院;將「四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內涵建設;提升傳播能級,讓「四史」學習教育融入市民生活……記者日前在華東師範大學採訪了解到,該校緊抓關鍵渠道,讓「四史」學習教育更好地融入課堂,融入教學主渠道,提升學生獲得感;發揮關鍵主體作用,支持更多教師成為傳播和學習「四史」的帶頭人;發揮學術研究引領作用,積極為「四史」學習教育提供智力支撐;發揮溢出效應,彰顯高校的社會引領作用
  • 東華大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我校主要依託繼續教育學院、東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對各類人員開展專題培訓;並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的學科優勢,推進科技扶貧;各相關職能部門積極獻策,推進各項扶貧工作落地。  ——社會資源。學校藉助校企合作和校友資源,推動鹽津縣人民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上海光明都市菜園有限公司、上海源之原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籤訂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