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剛剛在疫後的武漢做了一場題為《按著常理做企業》的跨年演講,當天線上直播有300多萬人觀看,整理後的演講一經刊出後僅幾小時就有10萬+的點擊閱讀量,其影響不可謂不迅速與深遠。
宋志平是2019年11月從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職退下來的,一年後的現在,他比以前更忙碌了。他從中國建材出發走到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中,他心中裝著的不再僅僅是中國建材,而是更多的上市公司、更多在上市途中的公司、更多的中國企業。這一年來,他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頻頻發聲,為國企改革奔走呼號,給企業家們助力加油......總是樂此不疲,用他的話說,「我現在身體還健康,思想還活絡,我還想為社會多做點事」。
1
-THE FIRST-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助推者
宋志平在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出任雙料董事長時,就管理著一個上市公司群,他本人也先後出任A股和H股董事長17年之久。中國建材集團旗下有13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家H股公司、1家A+H股公司、10家A股公司。而國藥集團有1家H股公司、1家紅籌股公司、3家A股公司。早在1997年北新建材上市時,他就提出要重視上市公司市值、聚焦公司現金流管理的理念。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是證監會領導下的行業自律管理組織,這兩年上市公司協會按著證監會的要求,全力開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工作,在出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後,他重點抓了幾項工作,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訓董監高隊伍、加強會員服務、為上市公司解難紓困等。圍繞著這些工作,宋志平開始了他的新長徵。
到現在,宋志平做了一年半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的會長,疫情之前他就考察訪問了30多家上市公司,疫情之後又去了30多家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面對面。他不僅是去了好的上市公司,也去了一般的上市公司,還去了一些差的公司。同時他也和一些出了問題的上市公司董事長進行過深入的交流。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透過這些走訪、訪談,他總結歸納出,高質量的上市公司至少有五點,一是治理規範,二是主業突出,三是業績優良,四是有核心競爭力,五是有社會責任。
實踐出真知,構建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生態,關鍵在於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董監事、總經理等關鍵少數。所以,對董監高等高管人員的培訓,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培訓,一直是宋志平在推進解決的問題。2020年由於疫情的存在,線上培訓成為了主要的培訓模式,結合新證券法、投資者保護、財務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併購重組等一系列專題,上市公司協會現在已經推出了17講課程,累計培養高管人員萬餘人次。
萬丈高臺起於壘土,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市公司良好治理生態的構建,不是一朝一夕間就能完成的。人的思想轉變、對新理念的接納、想要行動起來的動力養成,都需要一個過程。宋志平是那種認準了方向,就會一直前行到底的人,對於這項工作,宋志平會執著前行。
要想讓資本市場好,除了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外,投資者也非常重要,宋志平說還要做好投資者生態方面的工作。他說,上市公司也要特別關注中小股東的利益,拿了投資者的錢,就要為投資者做事,就要讓投資者分享到上市公司的財富和成果,這是上市公司的良知。大家常說要關注資本市場中弱勢的一方,宋志平有看到,並且還以實際言行在關切著他們、幫助他們。
宋志平不僅是在各種培訓會上、演講中傳播這些理念,也曾多次在央視《對話》欄目中與大家進行,究竟優秀的上市公司是怎樣的,有什麼樣的共同特徵,上市公司應該用什麼來回報投資者的支持,投資者生態又應該如何做。他那睿智的回答與分享,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帶來了新鮮視角,也為眾多的上市公司和上市途中的公司指明了發展的方向,更是為廣大投資者帶來了希望的光亮。
宋志平之前深耕企業40載,與資本市場有很深的接觸,組建公司上市,管理上市公司群,藉助資本市場發展壯大企業,帶領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雙雙進入世界500強。現在隻身轉戰資本市場,身上不僅有著企業人的獨特見解,還有犀利眼光、憫人之心,追求眾生公平的深情,更有解決問題的應對之策,宋志平在上市協會的表現,猶如打了一套行雲流水般的太極,綿延而又有力量。
2
-THE SECOND-
企業改革路上的啼血杜鵑
宋志平在他2021年的跨年演講中講到做企業的三個常理,即三大主義,務實主義、專業主義和長期主義。他本人其實就是這三大主義的真實寫照。中國建材是依靠改革,從一家草根央企一路成長為世界建材領域的龍頭企業。在企業改革這條道路上,宋志平堅定不移得走了這麼久、這麼遠,走出了獨有的「宋志平模式」。
宋志平當年在企業困難情況下蹚出的混合所有制、央企市營、聯合重組已經成為國內外企業經營管理的經典案例,「央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這一混改公式早已深入人心。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他從5S中的清潔開始,改變企業外貌,改變企業人的精神狀態,點燃企業人心中的火,從北新建材這家企業出發,走向中國建材,橫掃世界水泥企業,成就世界水泥大王,改變世界水泥格局。
在中國建材走的改革之道,宋志平如法炮製,一舉做優做大了國藥集團。他在做中國建材的時候,當時公司只有20億的收入,他退休的時候有將近4000億的收入。過去他在國藥的五年,國藥的營業收入從300多億增長到2500億,去年有4900億。一直以來,宋志平始終是以引領者的姿態,在企業改革的路上前進。
近來,國務院國資委大力開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承擔了為改革建言獻策的任務,作為中企研的會長,宋志平做了大量的企業改革調研工作,他積極宣傳國資委相應改革精神,並結合自己多年改革實踐經驗和體會馬不停蹄地給一些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分享,為他們企業改革出謀劃策。過去的這一年裡,他給上海、四川、廣西、陝西等不少省市國有企業講企業改革。他結合自己多年的改革實踐經驗,用大量鮮活的事例給大家講企業為什麼要改革、企業改革改什麼、企業改革怎麼改等。在疫情中,他也為大家講解大企業該如何做才能穩健發展,如何做才能助力中小微企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在疫情期間越發清晰。宋志平不僅是在教大家如何改革企業,更是在教大家如何改革自己的思想,提升企業與個人的格局。
他還去了中石油、匯金、中檢、中諮等企業,不僅分享了自己做企業改革的實踐和思考,也交流了關於創新、關於經營與管理等內容。尤其在疫情下、在經濟下行情況下,產業鏈、供應鏈斷裂的行業怎麼辦,過剩行業怎麼辦,是不是大家都要轉行。宋志平總是鼓勵大家,告訴大家他的困難觀,一是困難是客觀的,你困難、他困難、大家都困難;二是最困難的時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這時候還是要堅持著,熬著;三是所有困難都要靠我們自己克服,熬著什麼都不做是不對的,我們還要積極解決。他還建議用持續創新來提升企業的水平,重視核心業務、核心專長、核心市場、核心客戶,依靠著戰勝困難的信心,走務實主義與專業主義的道路,走出低谷。他的授課受到企業的廣泛歡迎。
他還參加了山東省的國企改革問詢,中國企業改革50人論壇......哪裡有改革,哪裡在談論改革,哪有就能看到宋志平的身影。正如宋志平自己所說的那樣,他猶如一隻啼血的杜鵑,總在企業改革的路上為大家歌唱。
3
-THE THIRD-
課堂上的企業思想教育家
2020年的疫情很重要的一個收穫,就是各種線上業務的迅速普及和壯大。按照專家們的預測,數位化的進程至少提早了6年。在過去的很多年,線上教育等業務始終很難大規模的開展,但這次疫情,一夜之間大家就都「上線」了。
「中國企業大講堂」是宋志平在疫情期間創立的雲講堂系列,每期都是邀請國內優秀企業家和知名專家,和他們一起分享和研討企業相關話題,意在幫助企業在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中,尋找新機遇,助推企業高質量健康發展。從此宋志平的辦公室就變成了工作室,尤其是在去年的上半年,線上講課幾乎成了他的一種常態。宋志平的每場講課網上觀看人數都是超百萬,互動留言好評如潮,就如他的跨年演講一般,熱鬧無比,圈粉無數。
宋志平是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高校的EMBA教授,每年他在學校開設的課程都特別受同學們的歡迎,受同學們的鼓勵與支持,他把在北大與清華的授課錄音進行整理編輯,集結成書。由於受疫情的影響,大家都不能到學校教室上課,也只能是轉戰到網際網路上,宋志平的網上授課依然反響熱烈,他也因此從線下各大高校裡最受歡迎的教授變身成了網紅教授。
宋志平這些年在工作之餘,一直筆耕不輟,出版了十多本經管類的書籍,為業界貢獻了許多寶貴的企業管理思想,他因此也被大家稱作中國企業思想教育家。去年一月,他的新書《企業迷思》一經出版,立馬就成了疫情期間的暢銷書。這本書就是根據他在北大的講課整理而成的,主要是教會大家要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的看待問題,用哲學的思維來分析企業的問題,非常新穎獨特。
宋志平的《經營方略》、《問道管理》以及《企業迷思》被業界人士稱作企業三書。《經營方略》是本做企業的習題集,《問道管理》是本企業論語,《企業迷思》是本企業哲理書。宋志平的書沒有過發行儀式,也沒有過大規模的宣傳,但越來越多的企業界人士開始讀他的書,這些書深受大家喜愛,讀過的人都覺得他的這三本書未來必將成為企業界的管理經典。
宋志平喜愛讀書、寫作、教學,也喜愛與年輕人交流,教學相長,他說在與大家交流互動的過程中,能了解到現在年輕一代的思想,自己也能夠從更多元化的視角看問題,還能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學到不少東西。正因為宋志平這種低調、謙遜、質樸、溫和的性格,在年輕的企業家隊伍中,他成了大家心目中敬愛的「宋老師」。
宋志平從企業退下來後,依然像以前那樣忙碌著、奔波著,他把他的企業經驗無私地貢獻給大家,心裡還想著要為社會多做點兒事。究其原因,宋志平在一次採訪中引用過傑克韋爾奇退休後的一句名言「心若在,一切就在」,這大概就是答案吧。
END
編輯|思洋 校對|堅果 視覺|牛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