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同學是我最大的快樂」

2020-12-25 清華大學新聞網

「幫助同學是我最大的快樂」

——記「一二•九輔導員獎」獲得者史敏傑

  工作感言:當看到尋求幫助的同學很滿意的在我這裡離去時,我總能感受到說不出的快樂。

  史敏傑,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4級碩士生,2004年8月至今擔任新聞4班輔導員;2005年8月至今任學生組代組長。

  女生堆裡的男輔導員

  史敏傑所帶的新聞4年級不僅在新聞學院,在全校也是一個有點特殊的班集體,40名同學的班集體裡只有兩名男生。

  在清華園裡,2:38的男女比例,在旁人看來也許是一個優厚待遇,但對於輔導員來說,感覺並沒有那麼美好。「一方面,男女比例過分失調,很多工作不好開展,比如女生節、比如體育活動,還有一些需要幹體力活的時候,都比別的班級多一些困難;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男輔導員,要了解這麼多女生,實在是很大的一個挑戰。」

  面對這樣特殊的情況怎麼辦?史敏傑的法寶就是——談話。談話時間、地點、人數、話題完全不拘一格,可以當面談,也可以電話談、QQ談、郵件談;可以一個宿舍的人一起來談,也可以單獨談;可以談學習、談個人發展,也可以談宿舍矛盾、談家庭狀況。「只要同學願意開口,只要時間合適,我一概來者不拒。最誇張的一天,分五撥連續談了十幾個同學,送走最後一批才發現嗓子都啞了。」

  表面上看來有點隨意的談話並不是談完就收工,史敏傑每次談話完會馬上寫一個談話記錄,記下談話時間、談話對象、主要內容,同時記下需要進一步採取什麼措施。「問題沒有談透的,在近期約個時間再談;有同學比較內向,需要找黨員和班幹部平時對她多關心;有同學和班上其他同學有點疏遠的,下次班級活動鼓勵她擔任負責人,和同學多接近……」

  一個學年下來,史敏傑寫下了300多篇談話記錄,具體談了多少次,多少時間,沒有準確的統計,但是他自信完全超過了學生組提出的談話目標。大一一年,新聞4班接連獲得了「學生軍訓內務工作先進連」、「軍訓團最佳方陣」、「一二•九」歌詠比賽乙組組織一等獎等榮譽,女生們對他的稱呼也由「史老師」、「史導」變成了「小黑」、「黑導」。史敏傑自己也寫了一篇3000字的工作論文——《輔導員「談話工作法」初探》。

  做學生最真誠的朋友

  「如果說充分的交流是做好工作的基礎,那麼真誠待人是與同學溝通的最大要訣。」史敏傑說,「女生是特別敏感的,你到底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而很敷衍的和她交流還是真的關心她,她們很容易體察出來。所以從做輔導員的第一天起,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師兄,成為學生最真誠的朋友。」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他印象很深刻:有同學反映,一個大家印象都不錯的同學開始沉迷於網絡小說,甚至連飯都不正常吃。給這個同學打電話不接,發簡訊不回,發郵件也從來不看。史敏傑只好先打電話給對面宿舍的同學,告訴她自己在樓下等,不見不散。那天正好趕上天氣突然降溫,史敏傑穿得比較少,在女生樓下等了二十多分鐘,終於等到這位女生下樓。也許被輔導員凍得發抖的樣子感動了,接下來的談話出奇順利,兩個人一口氣談了快三個小時,而且大多數時候都是這個女生在講。講自己面臨的困難,講對一些事情的看法,解釋前一段時間這麼做的原因,甚至還講述了上清華之前遇到的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以及對自己的影響,並做出保證,今後一定好好上課,而且答應慢慢的減少看網絡小說的時間。這個女生最後說:「如果以前遇到那些事情的時候也能夠像在清華這樣得到這麼多關心,我想我的路會走得更好。」

  史敏傑很有感觸的說:「其實新聞4的同學都是很懂事、很上進的,有時候她們不需要輔導員來講應該怎麼做,只需要點撥一下,問問最近怎麼回事啊?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啊,就全明白了,而且自己改正得特別好。這次談話完後,我開始擔心,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夠細,而讓別的同學也像這個女生一樣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不過同學對於輔導員還是比較認同的,一位同學說:「有的時候我們都不把他當輔導員了,就當個心理醫生,或者當作一個關係特別好的師兄。做工作做得鬱悶了,就過來找他大倒一頓苦水,敲一頓『報告』(請客吃飯)。很多問題也特別願意和他談,有時候連個人感情問題也願意和他說一說。」

  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雖然擔任社會工作牽扯了很大的精力,但是史敏傑一直沒有放鬆自己的學業,「要求學生好好學習,自己首先要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除了修完培養計劃規定的課程,他還積極參與了「中國媒體愛滋病報導現狀評估」、「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評估」、「公共衛生安全軟科學研究」等多項重點課題,還在今年5月參加了信息產業部組織的「大學生採訪考察團」,在一周時間裡採寫並發表了十幾篇文章,得到活動組織方的好評。2006年暑假又利用假期在新華社北京分社實習,雖然實習了才一個月時間,但是採寫的《外地手機卡大舉「京城遊」》等稿件被多家媒體轉載。2006年十月,他還獲得了「清華之友-南華早報」綜合優秀獎學金。

  「有一句話叫做『見賢而思齊』,當年我來做輔導員就是受自己的輔導員影響,他是一個對工作很負責同時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的人。我希望以後我所帶的學生想到我的時候,也能夠因為對輔導員的認同來加入這個隊伍,希望我的表現不至於給輔導員形象抹黑。」

  一生難忘的輔導員經歷

  回首自己擔任輔導員的經歷,史敏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有的時候與同學交流的時候也會反思自己做輔導員的得與失,也許我少發了幾篇paper,也許我少了一些實習經歷,也許少掙一些兼職工資,但是我得到了學院的認可,得到了很多的榮譽,最為重要的是我得到了這麼多學生的信任,我想這些東西是無價的,是任何東西都比不上的,我很感謝學院給我這樣一個機會,更加慶幸自己的人生裡有這麼一段寶貴的經歷,這些經歷我將終身難忘。」

相關焦點

  • 郭英男:幫助更多人解決糾紛,是我最大的快樂
    房子是我父母的共同財產,老太太只能處分她自己那一半。最關鍵的是,買房的時候我可是拿了3萬塊錢的,那時候的3萬擱現在得多少錢了?」周大明把母親、弟弟、妹妹訴至法院,要求返還他支付的購房款現值,並分割父親留下來的遺產。郭英男一遍又一遍地觀看調解節目,從現場三兄妹和母親的言行中,摸索他們各自的內心所想。
  • 年輕的「後浪」開始做公益,快樂是讓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年輕的「後浪」開始做公益,快樂是讓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2020-06-02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張明敏 張軾晨完成配音後收穫的驚喜和快樂,是他堅持做志願者的最大動力。「有時候臺詞我一時不能理解,但是通過其他人的指導,我感受、體會到了更多,這就是驚喜;快樂就是每次配完音後,一種莫名其妙的、美妙的快樂。這些都是讓我努力下去的動力。」最令他高興的是「我不是幫助了某一個人,而是幫助了一個群體。我幫助的是(整個)視障群體,讓他們『看』到了《閃閃的紅星》這個電影。」
  • 能幫助別人,是我最快樂的事
    但在被幫助的人看來,他挽救的不僅是一個孩子,更是孩子背後的一個甚至是幾個家庭。 面對感謝和誇讚,性格靦腆的白雲閣總是微微一笑、默默離開,可正是他的「不以為然」,才更顯得精神可貴。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他用樂觀、陽光,向同齡人展示了一種優秀的生活態度;而他在助人為樂中感受快樂的境界,也堪為所有年輕人的精神引領。
  • 感恩相遇,你的快樂是我最大的滿足!
    我的小王子,你最近過得好嗎?開心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你的感情不再是瘋狂地迷戀了,以前就是十足的追星,就想看到你,就想讓你紅,看不到你會抓耳撓腮,會想你什麼時候能出來跟大家見面,會想不顧一切地去見你一面!
  • 我只是幫助了同學,有什麼不對嗎?爸爸的做法很對
    等到兒子回來,朋友問他存錢罐哪裡去了,兒子回答說借給同學了。「你存錢罐可是存了有幾百塊,一個小孩子怎麼會突然用到這麼多錢?」他兒子支支吾吾的說不知道,在朋友追問下,他兒子告訴朋友,同學迷上了網遊,把父母教給學校的課本費也充進遊戲裡了。「課本費不是才200嗎?,你存錢罐可是有800多。」
  • 孩子,我佩服你的勇氣!從零開始又如何?我會盡最大耐心幫助你
    陪他「堅持」下去,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家長和老師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幫助和陪伴孩子堅持做對的事情。 孩子願意從零開始,我真的佩服他的勇氣,所以我願意付出200%的耐心,陪伴他一起成長。 我在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耐心,一定要耐心,一定要耐心,一定把知識點講得簡單清楚,讓孩子一聽就會,並且觸類旁通,學會知識之間橫向縱向的聯繫,學會技巧,學會規律。 第一頁,我講得很慢,把涉及到的公式一個個寫到白板上,仔細講解,在我的提示下,他自己動手做,花了約40分鐘,終於把第一頁完成,正常同學做,只需15分鐘。
  • 【最美候選】黃軍琿: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生命最大的意義
    &nbsp&nbsp&nbsp&nbsp這些年的付出和經歷確實讓他有些身心疲憊,甚至也曾想到過放棄,但是團隊隊友的支持和鼓勵,幫扶對象的一個微笑和一句感謝,這些有形無形的反饋,都讓黃軍琿的心裡感到了特殊的幸福,他告訴自己,不可以放棄,而在這中間他也收穫了更多的快樂和成長。
  • 教育最大的騙局,鼓吹快樂教育
    01、教育最大的騙局叫「孩子,你只要快樂就好」快樂教育的最大問題在於:只能適用於家庭,而不適合這個社會。父母可以尊重孩子,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但社會不會遷就能力不行的成年人。一位清華教授憤慨: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快樂自由地學習,這樣看起來真的很理想。
  • 心理問題孩子的家長,放下執著就是最大幫助
    熱愛生活,喜歡超心理學和人生哲學,樂於分享生活感悟,致力於幫助全人類擺脫心理疾病困擾,獲得健康快樂富足人生。,從痛苦絕望到快樂幸福,這中間的時間或許不會很長,但每一分鐘都是那麼刻骨銘心,感覺經歷了太多,體悟了太多,看到了太多,改變了太多,也成熟了太多。
  • 「全班38個同學,為啥只有我沒特長?」快樂教育後寶媽後悔了
    然而有的家長並不認同這種教育方式,他們為了給孩子更完整的童年,會選擇對孩子進行快樂式教育。姍姍是在「蜜罐」中長大的孩子,無論她提出什麼要求,父母都會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滿足她。每種愛好幾乎都是一瓶子不滿可半瓶子也不咣當,對於女兒的這種情況姍姍父母並沒引起重視,一切仍然以「女兒怎麼快樂怎麼來」為準則。等到姍姍上大學後,在組織迎新會的時候,珊珊班上的38位同學,幾乎人人都有各自特長:唱歌、跳舞、樂器等。
  • 儋州「最美少年」系列| 儋州市東坡中學林文婷:幫助別人自己很快樂
    南海網記者王全印攝  儋州「最美少年」系列  儋州市東坡中學林文婷:幫助別人自己很快樂  林文婷,女,儋州市東坡中學七(1)班學生,班級學習委員,學校「三好學生」「德育標兵」。  林文婷是一名普通卻非常積極的學生。
  • 學習使我快樂?不!學習使我媽快樂!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快樂!相信很多同學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甚至會拿這句話調侃自己。但真實情況卻可能是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都快樂!一句話就能道出大部分學子的辛酸史!後臺也有同學留言說,小煮啊,我也想學習,可是知識它不進腦子啊!我該怎麼辦?通過這些,我大致能猜出各位的學習狀態了,看看下面這些,有沒有你!1.一開始學習,就發現有好多事情沒做。
  • 【我的名字叫建軍】李建軍: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這時候,我姥姥說話了,叫建軍吧,今天是八一建軍節,多有紀念意義啊。」李建軍說,姥姥對解放軍有著深厚的感情。「我父親是軍人,我兩個姨夫也是軍人,二姨夫還在劉鄧大軍警衛團工作過。大家都很贊成,於是,『建軍』就成了我的名字。」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也受這個名字的影響,李建軍說,他對軍人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 亦然同學,畢業快樂一位星媽寫給女兒的畢業紀念冊
    >亦然同學,畢業快樂!然後,大家會更關心該怎麼去幫助她;比如亦然有段時間害怕聽到「還剩**分鐘」,同學們就會互相提醒別說這句話,甚至貼字條在講臺提醒老師;比如亦然有時會莫名哭泣或莫名歡樂(最近才看到一本書說自閉症人士處理信息有時會滯後,比如前幾天發生的事情,她現在才處理到這個信息,就會流露出委屈或開心,而別人卻覺得莫名其妙),同學們也都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安撫她或提醒她不要太嗨;她高一的時候喜歡跳啪啦啪啦舞,全班同學就跟她一起學
  • 我學習我快樂,我快樂我學習——初三(4)中隊班級風採展示
    這次升旗儀式,由初三(4)中隊進行班級風採展示,他們的主題是「我學習我快樂,我快樂我學習」。       「在九(4)的框架下,蘊藏著兩支筆、兩本書,和一架渴望高飛的紙飛機,象徵著在初三這一年,我們會刻苦學習,努力飛向屬於我們的那一片天空。」在兩位主持人陸瑤、柴驥超同學簡單介紹了班級精神與班徽後,令人期待的節目開始了。
  • 全班38個同學,為什麼只有我沒有特長?快樂教育媽媽後悔了
    為人父母,如果能幫孩子找到自己的愛好,並將它變成一項特長,讓孩子體驗到由此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這必將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學特長?知乎有個話題:「沒有任何特長是種什麼體驗?」在高贊回答裡,我看到了一個女孩滿滿的失落和自卑。學校迎新會上,所有同學都在施展才藝,有的跳民族舞、有的彈樂器、有的跳街舞,而她只會吹兩下口琴,還是拿不出手的水平。和同學們巨大的差距,讓女生覺得抬不起頭來。
  • 幫助別人就是一種布施,快樂就是布施給你帶來的福報
    人生需要有助人之心,才會給你帶來快樂。常言道:「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就是一種布施,快樂就是布施給你帶來的福報。能幫助別人,說明你的能力不凡,這自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同時,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若你能實實在在地幫助他人,你會發現每一件好事都會給自己帶來好心情。
  • 我勞動,我快樂,我成長!——大橋鎮凌山小學開展暑期勞動主題教育活動
    大橋鎮凌山小學立足於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在暑假期間開展「我勞動,我快樂,我成長!」勞動主題教育活動,為各年級學生提供了針對性的的勞動活動指導,各年級同學積極參與,在勞動中培養勞動的習慣,體驗勞動的快樂。
  • 善淘網:快樂自己,幫助他人
    多贏的快樂萬事開頭難。在英國,把自己生活中閒置的物品捐贈給各大公益機構開設的慈善商店,早成人們司空見慣的生活方式之一。慈善商店將這些捐贈物品再次銷售出去,營業收入除了保證商店的正常運轉之外,還用來幫助其他公益項目。
  • 生過一次大病後,我終於明白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幫助就是不添麻煩
    五十歲以後,尤其在我自己生過一次大病以後,越來越明白,為人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幫助就是不給孩子添麻煩。前些年我因為腰椎囊腫壓迫神經,做了腰椎開放式大手術,在醫院裡住了一個月,臥床三個月,那時我的兒子正在東京大學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