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8 04:51:30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樊樹林
4層噴泉的「鯉魚跳龍門」水景,削掉真山建成假山瀑布群……據8月14日澎湃新聞網報導,陝西商洛市剛摘帽不久的深度貧困縣鎮安縣新建了一所「豪華中學」,總投資高達7.1億元,而該縣2019年地方財政收入不足2億元,如今已債臺高築。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強國之基,近年來各地均加大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和軟硬體投入的力度。無論是對學校的危房改造,還是推進信息化建設,抑或對校園文化上檔升級,都有很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為孩子的成長打造舒心的環境,讓他們在良好的氛圍中接受高質量的教育。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讚譽。
教育的發展應有適度的前瞻性,這也是共識。「適度」是基於科學發展的現實考量,基於因地制宜的辯證思維。然而,摘帽不久的深度貧困縣,大筆一揮投資7.1億元新建中學,建人造景觀、搞豪華裝修、辦公室面積超標,並由此債臺高築,顯然並不「適度」。
優先發展教育是許多地方的戰略目標,但加大教育投入不等於「外觀競賽」和「豪奢攀比」。
早在2013年2月,教育部便發出《關於勤儉節約辦教育建設節約型校園的通知》,提出要按照樸素、實用、適用和節約資源的原則建設學校校舍,嚴格控制校舍建設項目的造價標準,不得搞豪華裝修,堅決杜絕「豪華校門」「豪華辦公樓(室)」等;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8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明確,堅持厲行勤儉節約辦教育,嚴禁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嚴禁超標準建設豪華學校,每一筆教育經費都要用到關鍵處。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搞「寅吃卯糧」的工程。
由是觀之,鎮安縣顯然將國家發展教育的好經念歪了。「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而有大師之謂也」,這個論斷同樣適用於中學。
嶽南先生在《南渡北歸》一書中,有不少篇幅講述西南聯大的情形。當時的西南聯大沒有大樓,甚至連一間像樣的教室都沒有,但其培養出了許許多多傑出人才。一個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絕對不是美輪美奐的建築,不是面子上「塗脂抹粉」,而是人文精神和校風學風,舍此而專注於其他,只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斥巨資修建豪華中學受到輿論的質疑,源於該縣的經濟基礎與其「豪橫」的行為不匹配。優先發展教育不能摒棄現實的土壤,更不能光在「大樓」上下功夫——「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教育要實現異軍突起,必須持續練內功,不斷提升師資水平,向教育改革發力,如此才能讓立德樹人的任務落到實處,才不會辜負「教書育人」這個樸實的願景。
編輯: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