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性教育」的討論,從來不乏熱度。
此前在熱播劇《小歡喜》中,方圓與童文潔夫婦對兒子方一凡進行「性教育」的話題就曾上了熱搜。
在性教育方面,方圓、童文潔夫婦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尊重隱私,保護自尊,開誠布公。
一次,童文潔收拾屋子,恰好翻到了兒子藏在枕頭下面的泳裝美女雜誌,童文潔很生氣,認為是這種「不正經」的書耽誤了兒子的學習;但爸爸方圓卻一旁解釋:這個年紀的孩子,看這個很正常啊!
於是,二人又把書放回了原位,也沒有和兒子對質。
後來他們又發現兒子可能有「早戀」傾向,並在一番糾結之後,決定和兒子聊一聊,重點就是「性」。
然而,這對平時一個伶牙俐齒、一個雷厲風行的夫婦,在這個話題上卻覺得「張不開嘴」,但兒子方一凡卻大方的多,當他正想繼續描述某些場面時,卻立即被爸爸方圓叫停了。
看得出來,夫妻二人覺得既欣慰又尷尬:欣慰的是兒子對這方面知識懂的不少;尷尬的是這個話題好像有些難於啟齒。
其實,方圓與童文潔夫婦在「性教育」這個問題上,已經做出了很好的示範,但依然沒有避免「尷尬」場面。
這種「尷尬」,在更多普通家庭裡,似乎更普遍!很多家庭甚至會刻意迴避,就如作家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所寫:「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
但是,無論你是否覺得尷尬,抑或能否開得了口,性教育都不容迴避!下面不妨看看專家給出的幾個基本建議:
我的身體我做主
防性侵是兒童性教育重要的一環
教小孩子避免被性侵是兒童性教育很重要的一環。
除了樹立正確的對身體的認知外,更要讓孩子意識到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自己才是身體的主人。
我是自己身體的主人,實際上指的是身體的自主權,父母要告訴孩子身體的某些部分是個人的,不能隨便給其他人看。
最簡單易懂保護自己身體的原則就是:內衣覆蓋的地方是私處,不可以給別人觸碰。
鄰居媽媽帶孩子去看醫生前,她會和女兒這麼說:自己的隱私部位不允許別人觸碰。
但也有例外,比如醫生要給她檢查身體,有時候需要檢查全身,甚至是私處,因為媽媽在旁邊,所以是安全的,但只要她覺得不舒服,就有權說 「不」。
即便是好的碰觸,在身體接觸如擁抱之前也要得到孩子的允許。
比如面對有人想抱抱或親親孩子的舉動,如果孩子表現出不願意或很勉強,大人這時候就要尊重他們的意願,而不是硬要孩子配合。
任何形式的身體接觸,只要覺得不舒服,就必須停止,別讓孩子有被強迫的感覺。
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逐漸建立保護自己的重要觀念。
最關鍵的一點,是教會孩子尊重每個人的身體界限,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愛惜自己、尊重自己的人。
構建家庭信任系統
立下無秘密的家規
在幼童時期,大人就要幫助孩子構建一個信任系統,比如一個可以無障礙與父母分享任何事情的家庭環境。
性侵者往往會利用孩子的信任和單純,用哄騙和威脅的方式要求他們保守秘密。
在日常教育中,可以告訴孩子:沒有什麼秘密是只能給兩個人知道的,尤其是有事讓他感覺害怕或不自在時,一定要告訴父母,共同面對。
可以和孩子約定「無秘密」的家規,就是在家裡,父母和孩子之間可以有驚喜,但沒有秘密。
任何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不應該跟你說,我們來保守這個秘密。如果有這樣的人,一定要告訴父母。
在以往兒童性侵的案例中,大多數性侵者會指望孩子替他們守住秘密。
有些很狡猾的性侵者,會試著讓孩子守住一個很小但看似天真的秘密,以此作為試探來看看孩子是否能守住更大的秘密。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重點是,孩子不需要保守不安全的秘密。
即便是難以啟齒的事情,也要鼓勵孩子一定要說出來,一直說,直到有人相信為止。
同時也讓孩子清楚驚喜和秘密之間的區別:
驚喜是暫時需要守住的小秘密,最終還是會與別人一起分享。分享的過程是愉悅的,比如生日禮物的準備;
秘密則是長時間內不能對任何人講,好多時候背後真正的目的是要掩蓋做的某些事。
家長只有多和孩子進行這樣良性的溝通,才能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支持,讓性侵者沒有可乘之機。
用遊戲反覆強調
讓孩子更好地自我保護
孩子對於很多傷害其實是沒有意識的。
有資料顯示90%以上的兒童性侵案都是熟人作案,有時候壞人並不長著一張壞人的臉,如何去甄別,還需要大人的引導。
教孩子學會分辨危險的行為,比教他識別危險的人更容易一些。
在有關預防兒童性侵的講座上,專家對父母的忠告就是:多和孩子在家裡進行「如果……你應該怎樣……」的遊戲,從而有效提高孩子的預防意識。
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孩子對有可能發生的潛在危險做出反應。
比如:
問:如果在外面玩時,某個認識的叔叔要請你到他家玩,並說要給你好吃的糖果,你會去嗎?
回答應該是:不要,然後跑開。
這個練習是讓孩子明白,好多時候壞人用零食作為誘餌,習慣接受這些小禮物的孩子會容易上鉤。
又比如:
問:如果你在別人家玩,別人要你把衣服脫下來,那你會怎樣?
回答應該是:我會告訴他們,我要穿著衣服玩,或者馬上回家。
問題也遠遠不局限於這幾個,還可以多想一些在實際場景下的問題,以便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說「不」,什麼時候需要幫助。
通過經常反覆的練習,孩子的記憶才會比較深刻,當真正需要時,孩子才能恰當地應對,並做出快速的反應。
隨時保持警惕
家長要學會防患於未然
防範幼童性侵僅憑孩子的一己之力是不夠的,家長也要擔負起防患於未然的責任。
曾有公益機構推出了父母培訓計劃,強調家長要肩負起責任,建議他們要保持警覺,儘量避免和減少孩子與成人在封閉的空間一對一獨處的機會,從而把孩子遭受性侵的危險降到最低。
大人和小孩單獨相處,並不是信任程度越高風險就越低。
很多時候這個大人或許是你信任的熟人或某個認識的人,這時候也最容易讓家長放鬆警惕。
所以父母頭腦裡安全這根弦不能放鬆,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這家公益機構還建議家長:送孩子去參加興趣班時,一定要保有警覺性。
比如送孩子去學鋼琴課,如果是一對一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大人在場。
很多教學機構都歡迎家長在一旁觀察、監督孩子的教學情況。
如果請人來家裡教學,別把老師和孩子單獨留在家裡,要事先做點防範,有必要的話家裡要安攝像頭。
上完課後,和孩子多溝通多了解上課的過程中做了哪些事情,而不是只問有沒有乖乖聽老師的話。
決定是否讓孩子留宿在別人家,父母首先要考慮的是安全因素。
以前去別人家過夜是很流行的一種孩子之間的社交方式,但現在很多家庭會持有保留態度。
我認識的幾個媽媽,她們的原則是,一定要很清楚對方父母的為人,要平時接觸過很多次才可以。
另外要有很多小女孩在一起,去之前要先講清要求和需要遵守什麼樣的規矩,儘量把發生不好情況的概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