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為什麼《小歡喜》代入感超強?因為這是一部中國式家長變形計

2020-12-16 新民周刊

文 | Anne

「高考」?給我這個支點,我能撬動全宇宙,用「家庭」這根槓桿。

誰沒經歷過與阿爺阿娘「決戰紫禁之巔」的時刻?誰能有幸逃脫所謂「此考定終生」的致命魔咒?是以,《小歡喜》之所以老少鹹宜,引發不同年齡段受眾的全方位共鳴,蓋因它同時切中了國人的童年記憶和成年焦慮。

劇集裡孩子們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不過開胃前菜而已,真正的大餐,是《小歡喜》試圖提出並解答一個疑問:中國的家長,到底是什麼樣的?家有兒女,代際之間如何互相作用,共渡難關?

父母以親身經驗規訓著小輩的生活,不能說不是用心良苦的。每一個考生背後,都站著全副武裝、「與子同袍」的爸媽。故事明面上講了緊張的「燦爛在六月」,衍生的則是蔓延整個社會的普遍性情緒。而除了「戰高三」之外,《小歡喜》一併納入性教育、中年危機、職場騷擾等熱點議題,難怪有網友追了幾集後忍不住仰天長嘯:人生多煩惱,歡喜從何來……

勿慌。都說先苦後甜,若無紛擾阻撓,又豈知風雨後的小小欣悅,其實分外動人呢。

另一種視角,看焦慮的移情

《小歡喜》選擇了三個特別有代表性的家庭。

方圓童文潔家。兒子方一凡即將經歷高考,老爸老媽卻似乎黴運連連,先是方圓失業、無錢可掙,緊接著童文潔遇騷擾無奈辭職,再接著又得知爺爺奶奶誤信別人,被龐氏騙局騙走80萬。他們不得不把貸款還沒還上的房子忍痛賣掉,正在這時,童文潔又懷了二胎……

宋倩喬衛東家。宋倩在北京擁有多套學區房,光收租就能保證下半輩子衣食無憂了,女兒喬英子成績好、明事理——按說,就這條件,大部分老百姓晚上做夢恐怕都得笑醒了,可宋倩就是不怎麼開心呀。前夫疑似出軌,離異多年的女人,不知不覺間為女兒豎起了一座水晶囚牢,以期完全控制。她嚴防死守,在英子的臥室加了隔音牆和室內窗戶,令女兒一門心思考清華,因此拿年級第二都是無法忍受的……俗話說得好,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壓抑裡變態,英子開始性情大變,學習也退步了,和媽媽的爭吵也頻繁了,更得了抑鬱症,甚至輕生……

季勝利劉靜家。季勝利是區長,為人正直;劉靜是天文館的主任,人如其名——歲月靜好,溫柔似水,人淡如菊(詠梅很適合演這類人物)。體面的工作,優渥的家境,夫妻關係和睦,唯一的遺憾,或許就是對兒子季楊楊的虧欠了:季勝利、劉靜此前忙於工作,一直把兒子寄養在親戚家,幾乎缺席了「留守兒童」楊楊的整個青春期,直到高三才「空降」回到他身邊,卻對怎麼管教力不從心。夫妻倆一方面心懷歉意,處處留意自己的舉止,避免任何節外生枝;另一方面,卻也無法徹底放下父母的權威地位,尤其是季勝利,會控制不住用憤怒來表達對兒子的不理解,試圖靠父權來強硬「鎮壓」。張揚跋扈的季楊楊,不免愈發牴觸、叛逆,整日翹課去開賽車,面臨留級的危險。劉靜夾在丈夫和孩子當中盡力修補著瀕臨破碎的親子關係,不料自己竟被查出罹患乳腺癌,善良的她為了不影響到家裡一大一小兩個男人,偷偷去醫院做穿刺的手術,在病床上聽著歌,流著淚……

這劇情狗血嗎?僅僅看簡介,仿佛挺狗血的;但《小歡喜》裡一定程度的現實主義,亦是能從細節上窺見一二的:比如宋倩好不容易陪著英子去看電影,本來是為了讓她放鬆,後發覺女兒早就知道電影的內容了,指責此舉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母女兩人鬧得不歡而散。比如童文潔為了讓兒子把成績拉上來,整個暑假都給他報了補習班。比如季勝利又想關心兒子的情況,糾結著是不是進入微信家長群;又怕其他同學的家長求他辦事,最終還是作罷。比如這三戶人家所在的小區,剛好在學校對面,所以這個小區也就成了炙手可熱的高考小區,到處都是出國留學的廣告。比如劇集裡臺詞的隻言片語,剛好貼合了被提及的時間線上切實發生的一些新聞事件。

細節鋪墊了,再進一步看角度。不得不承認的是,學生時代,基本只須負責處理試卷上的難題即可;步入社會,人到中年,為人父母,中國式家長,面對著更多比試卷上的難題複雜數倍的「附加題」,怎麼選擇,什麼走向,是集體的焦慮。而大人的焦慮,會無可避免地波及對待孩子的方式,這實際上恰是矛盾的折射、轉移、嫁接。《小歡喜》提供了看待親子關係的另外一種視角,即不單純反映孩子的委屈、家長的專橫,而通過相對靈巧的處理,解釋了那些溝通障礙乃至對立抵抗,往往是因為身兼多重角色的父母,會無意識地往下傳遞人生雜陳五味,包括負面的。

童文潔的焦慮,源於她必須在職場和家庭之間兩頭斡旋,顧此顧彼。而長期處在當代職場典型的急迫、高壓、攀比的風氣裡,自己的孩子高三了還不好好學習,居然還跟別人幹架,她怎能不嘮叨幾句,拿兒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吐槽他「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這實質上是其工作環境中競爭心態的移情。

而在單親母親宋倩這裡,又是另外一番可憐可恨的情狀。她本人是金牌老師,教出過很多優秀的學生,自是受不得挫折——能教出學生,怎麼允許教不出女兒?!婚姻的失敗,更加重了這份好勝心,加重了對女兒的期望。宋倩不準喬英子和爸爸來往,對女兒過度看管,構建「戀人式的母女關係」,這實質上是其對丈夫的失望和愛、對「但求完美」的移情。

到季勝利和劉靜這對這裡呢,則苦於未能平衡好工作和家庭,在孩子最重要成長時期是空白缺位的。季勝利代表了在職場上有所成就,卻忽略家庭教育,等到開演「爸爸回來了」,又尷尬覺察孩子已不想當觀眾捧場的那批父親。他們準備彌補的時候才愕然,原來自己壓根不知道孩子的喜好、不了解孩子的夢想、不懂如何當一個長輩。事實上,為官有道的季勝利已屆人生的某個特殊階段,他和季楊楊之間的那種劍拔弩張,這實質上是其身處瓶頸、渴望突破的心理的移情。

日漸開明和善於反省的父母形象

焦慮,確實是在「乾坤大挪移」,能見招拆招的武林高手,卻畢竟不可得。家長和孩子尚需互相磨合,彼此成全,方能圓「小歡喜」之夢。

順著電視劇一集集看下去,觀眾會發現價值觀鴻溝的體現——方圓童文潔宋倩喬衛東季勝利劉靜,沒有人是不發自肺腑地愛著自家孩子的,也都竭力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對孩子好,可惜,家長「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和「都是為了你好」的老生常談一樣,有問題,不足以說服孩子們。

而為了奔著預設的光明結局盡如人意,《小歡喜》值得肯定的地方,在於聰明地、一步步勾畫日漸開明和善於反省的父母形象。

依照套路,家庭教育類劇集包容性較廣,能塞的東西較多;其豬肉注水的一大法寶,是不斷激化各成員之間的尖銳衝突,各方越是水深火熱,你死我活,不可轉圜,戲劇性就越是強烈,也就越是容易上熱搜被討論。當然,過猶不及,一旦吵吵鬧鬧的互撕「豁了邊」,劇集的品相也會隨之自由落體,最後失了口碑,得不償失。就這點而言,《小歡喜》少概念化,相對實在,沒有太過匪夷所思的情節設置,沒有譁眾取寵、喧賓奪主的佐料,所以保住「晚節」,從開播到收官,評分甚穩。(大家想想作孽的《少年派》《帶著爸爸去留學》吧,後來差不多都垮了……)

《小歡喜》裡的中年人,既帶著中國式父母的固有缺點和困惑,又表現了他們不願原地踏步,敢於自我反思、改正錯誤的與時俱進,氣質小清新,逾越代溝差,所以才刷了相當一部分路人的好感。

方家最打動人的,是秉承平等的教育理念,家庭氛圍輕鬆。媽媽立規矩約束孩子,爸爸是調和劑呵護孩子,促成孩子形成獨立人格,又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夫妻二人是更具現代性的家長,即便在兒子床下發現成人雜誌,即便懷疑兒子早戀,都沒有馬上揪出「不當」,而是採用了保護兒子自尊心的模式。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方一凡成長得古靈精怪,溫暖有愛。他能為了解開表弟磊兒的心結絞盡腦汁勸說爸媽生下二寶,能在第一時間給予鬱郁的髮小英子安慰的擁抱,也能勇敢地為自己對同學季楊楊的偏見而道歉。

季家最打動人的,是父子之間如何破冰的過程。為了緩和緊繃的關係,季勝利偽裝成陌生人和兒子聊起來,看著他用「一指禪」敲打著鍵盤,認真走進兒子的世界,觀眾不禁感覺到幾分反差萌。此外,季勝利在家長和孩子們面前,正式向兒子鞠躬道歉,打破隔閡,也是殊為不易的可貴舉動。這當爹的雖有點官腔,但兌現了回歸家庭的承諾——他會在晨間起床給妻子和孩子準備早餐,會耐心勸說孩子要穿秋褲,也會在妻子得了癌症時學習如何煲湯……這個父親,是有修養的。

是否尊重孩子追求他們自己喜歡的,是否把上一輩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是否用社會大氣候下關於優秀那種單一的主流價值觀來捆綁孩子,是每個家庭都存在的關鍵問題,亦是決定親子關係走向的核心。在漫長的相互「調教」裡,家長們逐漸明白,孩子的理想並不是可以被定製、被修改的物事,成長屬於孩子本身,或許父母的身影無所不在,但歸根結底,成長屬於孩子本身,他們會變成怎樣的「成年人」,決定權在他們自個兒身上。

故事的最後,方圓一家很快樂。他們挨過了艱難的日子,發現房子沒了可以再買(更何況還有朋友願意白菜價出手學區房),只要家人在,家就在。勇氣和愛,就是他們的小歡喜。

故事的最後,宋倩和喬衛東復婚了。經歷婚姻的變故、英子的愁悶,他們才懂得及時體諒、好好交流是治癒一切的良藥,人生走過一段錯誤的路,更應珍惜身邊人。失而復得,就是他們的小歡喜。

故事的最後,季楊楊一家也懂得了,沒有什麼比家人的健康、家人的陪伴更重要了。健康和陪伴,就是他們的小歡喜。

無論如何,《小歡喜》的創作態度還是較為誠懇的,可謂「一『別』之後,兩生『歡喜』」:《小歡喜》是《小別離》後「小系列」影響力的一次升級,主創團隊、出品方歡歡喜喜;《小歡喜》也努力說明了,家長得適當放手,適當「隔離」,如此,皆大歡喜。

相關焦點

  • 小歡喜哪裡歡喜了什麼梗 劇情太有代入感
    小歡喜哪裡歡喜了什麼梗 劇情太有代入感時間:2019-08-22 09:28   來源:燒荒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歡喜哪裡歡喜了什麼梗劇情太有代入感 電視劇《小歡喜》最近看的讓人窒息,明明是叫小歡喜,但是劇情卻一點都不歡喜,最近幾集分手的分手,失業的失業,抑鬱的抑鬱,但是為什麼叫小歡喜呢
  • 這一部Galgame式的動漫讓觀眾充滿代入感!
    而百合與耽美之類的番劇,雖然受眾不小,市場龐大,但就具體而言還是不夠「王道」。因為對於宅男來說,能吸引他們的往往是女性角色優秀的人設與男主角的代入感。因此,各類黨爭層出不窮,真愛粉們在貼吧與評論區裡搖旗吶喊,這邊喊著「文乃天下第一!」,另一邊喊著「老師是天!」。為了能隨時看到自己老婆,手辦與周邊更是一應俱全。
  • 小歡喜哪裡歡喜了什麼梗 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是好的嗎
    電視劇《小歡喜》最近看的讓人窒息,明明是叫小歡喜,但是劇情卻一點都不歡喜,最近幾集分手的分手,失業的失業,抑鬱的抑鬱,但是為什麼叫小歡喜呢?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是好的嗎?一起來看看吧!  小歡喜哪裡歡喜了什麼梗  在最新出來的劇情中,劉靜生病了,童文潔也職場不順,有人說小歡喜應該改名叫老悲傷了,今年最欺騙性的兩個劇名,《都挺好》和《小歡喜》!至於為什麼要叫小歡喜呢!是因為劇情太有代入感,對於家庭、職業、高考這些事情,都好像是觀眾自己在經歷的一樣,共鳴十足。
  • 窮女孩因《變形計》被「毀」,這揭露了教育本身,家長們需要看看
    現如今,有一種教育方式深得家長們喜愛,那就是「激勵式教育」,而這種激勵式教育是基於「物質基礎」之上的,所謂物質的激勵式,就是家長們用相應的物質條件換取孩子的成績或者某些行為。比如,考試取得第一名,我就給你換最新款蘋果手機;記住父母生日,孝順爺爺奶奶,我就給你買玩具。
  • 《小歡喜》:中國式親子關係圖鑑
    像今年暑期檔,電影有《學區房72小時》《銀河補習班》等,電視劇有《少年派》《帶著爸爸去留學》,時下又有了《小歡喜》的熱播。教育題材電視劇實際上是一個社會話題寶庫,因為它能夠以教育為切口,進入階層差異、中年危機、親子、夫妻關係等諸多重要議題。《小歡喜》也是如此。除了對高三緊張學習生活的渲染外,電視劇主要聚焦了三個家庭,剛好代表了中國三種普遍的親子關係。
  • 《變形計》節目為什麼這麼火爆?因為青少年教育問題的爭議性
    《變形計》節目為什麼這麼火爆?深刻感受節目解鎖青少年教育問題以及給社會帶來的正能量湖南衛視有個很火的節目《變形計》。節目內容講的是城市與農村孩子互換生活環境,讓城市孩子體驗到農村生活的貧苦、落後與艱辛;讓農村孩子走進城市,增長他們見識,體驗不同人生,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增強他們的努力鬥志。節目為什麼這麼火爆?
  • 網易CC直播上演舞夜好戲!首檔沉浸式劇情體驗互動節目熱播中
    在瞬息萬變的當下,一個簡單、平面的展覽,或是一出傳統的戲劇,已經難以滿足我們的感官需求,將傳統的展覽升級為沉浸式的展覽,將單調的二維畫面升華為一場全沉浸式的感官盛宴,才能讓觀眾獲得更豐富的體驗。
  • 《小歡喜》中「英子事件」告誡中國家長:教育不是扼殺天性
    2019年7月,伴隨著高考來臨的還有一部熱播的都市家庭教育劇《小歡喜》,是由汪俊執導,黃磊、海清、陶虹、王硯輝、詠梅等人主演。主要內容當然離不開近四十年來熱度居高不下的話題——高考。有外媒評價中國高考是「一個世界難得的奇蹟」「世界規模最大也最難的考試」。
  • 《小歡喜》中國式家長:「以愛之名」的教育方式,未來還有期待嗎
    這些數據來源於電視劇《小歡喜》,19年年底,《小歡喜》可謂是火爆全網,而最近又傳出了即將《小歡喜》第三部——《小捨得》開機的消息,又再一次把《小歡喜》帶到了大眾的視野當中。《小歡喜》的熱情那麼高呢?《小歡喜》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親子關係的矛盾問題,我們也能從中深切的感受到,父母的一言一行能徹底改變一個孩子。
  • 《小歡喜》中國式家長「以愛之名」的教育方式,未來還有期待嗎?
    》,19年年底,《小歡喜》可謂是火爆全網,而最近又傳出了即將《小歡喜》第三部——《小捨得》開機的消息,又再一次把《小歡喜》帶到了大眾的視野當中。為什麼大家對《小歡喜》的熱情那麼高呢?《小歡喜》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親子關係的矛盾問題,我們也能從中深切的感受到,父母的一言一行能徹底改變一個孩子。
  • 「思想界」《小歡喜》完結:中國式親子關係的紓解之道是什麼?
    在這個暑期檔,國產教育題材的電視劇尤其多,此前已播出了《少年派》《帶著爸爸去留學》,許多觀眾認為,《小歡喜》是一部質量上乘的作品,且和同題材其他劇集相比難得地沒有「爛尾」。該劇聚焦了住在同一個「學區房」小區的三組家庭的故事,在高考迫在眉睫之際,方家、喬家和季家的家長和孩子度過了一段充滿歡笑與淚水的時光。目前,《小歡喜》在豆瓣的評分為8.4,在國產劇中處於較為領先的位置。
  • 《中國式家長》帶給我們關於家庭教育的反思,不僅僅是情懷
    —— 電視劇《危險心靈》關於《中國式家長》,在我的遊戲體驗中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一周目時,我像個叛逆的少年,因為貪玩成了滑梯大王,不愛學習鍾愛運動,長跑短跑籃球樣樣精通,考試總分從沒上過 50 分,這種與現實的強烈反差感竟讓我有些沉迷其中。
  • 代入感超強的虐文:《春風也曾笑我》強推,小編哭到按人中!
    代入感超強的虐文:《春風也曾笑我》強推,小編哭到按人中!甜文雖甜,但我卻食之無味。而喜歡看虐文的原因就是虐文的男女主之間都是那種刻骨銘心,深入骨髓的愛情。我相信所有這樣的小說更可能是真實的,這種用力愛著的愛情容易打動人,今天給大家推薦代入感超強的虐文:《春風也曾笑我》強推,小編哭到按人中!1.《春風也曾笑我》作者:舊月安好書評:男主為了利益娶了女二,還要強迫女主留在他身邊,生下他的孩子。
  • 【雙城挑戰賽】小記者變形計 還剩6個名額啦
    自從上周哈爾濱少年新聞學院發布了小記者雙城變形計消息以來,家長們的諮詢一直不斷,12個有限的名額,報名已經過半。家長們最關心的就是活動的鍛鍊點,孩子們能不能得到鍛鍊,強度大不大,其實家長們帶孩子外出時替孩子們做的太多了,反而失去了鍛鍊孩子們的機會,而我們的「北京-天津雙城變形計」就是讓孩子們真正挑戰自己,拒絕保姆式陪同,真正達到提升小記者們能力的目的。
  • 在烏託邦體驗柏拉圖式的愛情——《一齣好戲》影評
    有人深居繁華的街道,使用著發達的科技,享受著科技發展帶來的享受……卻還是每天幻想著能夠遠離鬧市,過著悠然見南山式的佛系生活。而觀看《一齣好戲》則可以帶你深度體驗一把原始生活的酸爽刺激。所以說,不用過多體驗,相信觀眾也能理解馬進那種痛不欲生的心境,不可置否,這是一部好片,一部超越了國產喜劇片的類型片,至少小編覺得開創了國產喜劇片新紀元,至少完全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國產喜劇。開篇的宇宙視角頗具好萊塢科幻大片風,讓人恍覺走錯了放映廳,接著畫風落地,進入市井,故事緣起。
  • 電視劇《小歡喜》聚焦當下教育熱點,原著作者魯引弓說:好作品,要...
    其實,這部劇源於同名小說《小歡喜》,它與之前聚焦留學話題的熱播劇《小別離》一樣,都是由作家魯引弓的原著改編。《文藝周刊》日前越洋連線正在海外的魯引弓,解碼中國式教育焦慮及其背後的「小歡喜」,並進一步解說如何寫好現實題材。  對應大焦慮,才有小歡喜  「『小歡喜』是黃磊起的。」
  • 成功打破續集魔咒 《小歡喜》直戳中國家庭軟肋成今夏爆款
    成功打破續集魔咒 《小歡喜》直戳中國家庭軟肋成今夏爆款時間:2019-08-20 00:39   來源:今日頭條 魯班愛看劇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功打破續集魔咒 《小歡喜》直戳中國家庭軟肋成今夏爆款 提問:有什麼比爸爸帶娃更恐怖的事情? 現在的熱門答案是:小姨帶娃。
  • 從《一齣好戲》盤點十部荒島求生的電影,一部比一部精彩!
    黃渤的《一齣好戲》火了,作為導演處女作,能憑藉一部喜劇收穫豆瓣7.4的分數,可以說是很難得了。看了《一齣好戲》,才發現這是一部荒島生存的電影,感覺很熟悉卻又很陌生。因為荒島求生的電影很多,而這部電影的求生方式又與眾不同。今天無二君盤點十部荒島求生的電影,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一下。
  • 《小歡喜》:這真的是愛?
    爸爸媽媽能做什麼呀,我們做的這些是為什麼?我們不是為我們自己,我們就是為了你。——《小歡喜》也許單身的生活是漂泊無依的,可是結婚之後兩個人,或者一家人的世界,就一帆風順了?如果說《送我上青雲》講述了大齡單身女性的困境,那麼,最近另外一部熱劇《小歡喜》則講述了婚後成年人的艱辛。《小歡喜》中的宋倩,是身邊很多人仰望的女人,在北京擁有多套學區房,光收租金就能保證下半輩子衣食無憂,還有一個懂事優秀的女兒,次次考試名列前茅。可是她不快樂,因懷疑老公出軌已離婚多年。
  • 《小歡喜》:高考獨木橋面前,中產階級無以名狀的焦慮感
    《小歡喜》是《小別離》的姊妹篇,出國留學是例外,參加高考是一般情況。既然吃瓜群眾都是普通人,看《小歡喜》的代入感要更加強烈,尤其是家有中學生的家長們,《小別離》的主人公是以黃磊、海清,沙溢、陶虹,王硯輝、詠梅飾演的三組家長為主人公,他們分別看護的四個孩子作為他們中年人生目標(本質上是作品、客體)的階段性成果,實則更難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