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帶給我們關於家庭教育的反思,不僅僅是情懷

2020-12-17 高玩實驗室

希望他不要像路上那些行人一樣,面無表情地活著。我們,我們的爸爸,我們的爸爸的爸爸,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所以我們的孩子長大後才會都面無表情,無聊的活著。—— 電視劇《危險心靈》

關於《中國式家長》,在我的遊戲體驗中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一周目時,我像個叛逆的少年,因為貪玩成了滑梯大王,不愛學習鍾愛運動,長跑短跑籃球樣樣精通,考試總分從沒上過 50 分,這種與現實的強烈反差感竟讓我有些沉迷其中。而到了二周目,我卻挺自然地讓我的小孩成為一位品學兼優、熱愛學習的優等生。這讓我有些後怕,恐懼感隨著遊戲進程越來越強烈,用極其俗套的那句話來說 —— 我終究活成了我最討厭的那種人。

遊戲開始界面

《中國式家長》是由獨立遊戲團隊墨魚玩開發,椰島發行的模擬養成遊戲,無疑是近期國產遊戲圈最具話題性與爭議性的一款作品,玩家對遊戲的討論從內測開始一直延續至今。儘管在各大遊戲平臺均獲得了不俗的銷量與玩家評價,但是在我看來這款遊戲也是國產遊戲史上最為極端化的一個典型,這種極端讓這款遊戲的走紅變得非常戲劇化。本文將從「這款遊戲是否符合它的評價」這個角度談談我對《中國式家長》的看法。

遊戲好玩還是段子表情包好玩?

前文提到,《中國式家長》是一款模擬養成類(數值驅動)的遊戲作品,玩家將在遊戲一周目重返小時候,體驗一次從童年到成年的人生旅程,而從二周目開始玩家將以父母的身份培養自己的下一代。整個成長過程由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組成,在此期間玩家要通過一些小遊戲來不斷提升自己某些方面的屬性(比如智商、情商、體魄、記憶力等等),這些屬性會影響你的學習路徑,從而影響你未來的成長方向。

遊戲界面

整體構思與遊戲邏輯沒有太大問題,但是這款遊戲的實際體驗並不好,幾度讓我覺得乏味想要快進跳過某些流程,這對於一款遊戲來說是致命的缺點,一旦遊戲出現讓玩家自主的斷層,就很難再投入進去。《中國式家長》裡設置了太多(在我看來)無效或者無意義的遊戲流程,而且這些流程需要玩家反覆操作,簡單來說就是「挖掘」屬性點、學習技能、日程安排的無限循環。

遊戲界面

比較討巧的是,遊戲中大量的暴漫式表情包與網絡段子分散了大部分玩家的注意了。要說搞笑也是挺好笑的,但看久了也就覺得乏味,與不斷重複的遊戲內容一樣,逐漸無趣。如果我們僅從「遊戲性」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中國式家長》簡單、粗暴、甚至有些投機取巧的設計方式,並不足以支撐它獲得如今的評價與關注度。

遊戲代入感還是玩家的回憶殺?

很多玩家在對《中國式家長》的評價中提到了「代入感」,如果我們拋開前文提到的遊戲性,單從遊戲的敘事層面來看的確有著令玩家感同身受的能力。遊戲中提到的種種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 家庭與子女的相處方式、學生與同學老師的關係、情竇初開時的暗戀等等,因為在大部分年輕玩家身上都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所以與其說是遊戲營造的代入感,倒不如說是《中國式家長》讓玩家們又一次回憶起自己的年少時光。

遊戲畫面

當然不可否認遊戲中也嘗試加入了大量能夠引起玩家共鳴的事件和元素,比如競選班幹部、母親與鄰居朋友比拼面子、過年收還是不收親戚的紅包、相親失敗隨便找個人過日子等等。單說這些選題其實非常精準,但是實際體現在遊戲中,卻不怎麼令人滿意。比如即便到了高中,競選班幹部時「我」依舊會說出「扶老奶奶過馬路」這樣的話,或者是即便孩子已經不是小朋友,母親和別人比面子時還是會說「我兒子很會滑滑梯」類似的話。很明顯沒有針對不同時期和環境做出調整,這種粗陋的處理方式很難讓玩家有實實在在的「代入感」。

火的是《中國式家長》還是中國式家庭?

這是我對於這款遊戲的反思。玩家們口口相傳的、被媒體推上風口浪尖的、獲得無數關注與討論的,究竟是這款遊戲《中國式家長》,還是每個人可能都經歷過的、無法自由發展的中國式教育與中國式家庭?答案顯然是後者。這款遊戲讓我不斷回想起幾部曾經看過的紀錄片,一部是鳳凰衛視的《高考工廠》,一部是陳為軍的《請為我投票》,另一部是周浩的《高三》。

紀錄片截圖

我曾以為《中國式家長》僅僅是一款體驗式的模擬養成遊戲,但是在遊戲簡介中卻看到這樣的描述:「中國式家長是一款現實主義的模擬遊戲,遊戲模擬從出生到高考的整段過程,探討中國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如果理解沒有錯,這部作品的意義在於「探討中國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係」,但是,好像除了平鋪直敘的循環體驗外,再沒有更多的探討與反思。

這款遊戲裡,什麼值得探討和反思?

很多玩家評價了這款遊戲充滿「情懷」,情懷當然是吸引玩家的一個要素,但在《中國式家長》裡需要被表達的僅僅是情懷嗎?玩家體驗到的,也僅僅是又一次曾經不太愉快,但是現在看起來好像還挺有意思的童年經歷罷了。當「中國式家長」這樣其實比較敏感的字眼出現時,(我認為)其實應該探討一種關係、一種理想、一種社會形式,這些很嚴肅的東西,不應該被太多娛樂化的包裝展現出來。

遊戲畫面

我並不是全盤否認《中國式家長》這款作品,至少它找到了一個極其有價值的選題與方向,可惜的是在處理遊戲中各個細節時顯得太過雜亂,遊戲想要傳遞的觀點無法在遊戲中得到放大,只能通過玩家的回憶與描述來表達。

觸及了情懷,但少了反思 —— 這是我最終的評價。

相關焦點

  • 遊戲《中國式家長》諷刺的是哪種家長?
    最近一款遊戲《中國式家長》火了,玩家以家長的身份培養孩子,從讀書到相親到工作,一切都有父母的插手,看最後會培養出什麼樣的人。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一起聊聊這款遊戲。《中國式家長》的成功之處在於定位非常明確,也確實很好地結合了中國式孩子成長中的煩惱和吐槽,非常貼近生活,比如拜年、考分後爸媽的教訓、面子攀比…因為來自生活,所以很真實,更容易激發情懷《中國式家長》算是把中國的家庭教育研究的相當透徹了
  • 「疫情」,帶給我們的別樣反思
    我們陣痛之後,反思一下我們今日的生活方式,大街小巷的川川、海鮮燒烤,火光之下的罪惡,串燒著自然和諧與生物鏈的滅絕;鮮活市場的繁榮,折射著扭曲的心靈,一聲聲慘叫,血淋淋的場景,這些事你所需要的嗎?創新的中國,發展中的中國,是你們的貪婪與無知,按下了前行的按鈕,這下你滿意了嗎?
  • 中國式家庭教育
    中國式家庭教育乍看到這個題目,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現在好多東西被冠上了「中國式」這個標籤,但好像都是貶義。於是特意輸入這個關鍵詞搜索了一下,還真是:中國式婚姻,中國式關係、中國式教育、中國式離婚等等。
  • 反思中國式家庭教育
    中國式的解決方案,就是講道理。父母講了一堆的道理,孩子卻不愛聽,父母講了又講,孩子的耳朵都會起一層厚厚的繭,最終是不耐煩、沒耐性!最後父母就會使出殺手鐧,我這都是為你好。我這都為你好,可以成為一切事情背後的理由。也可以成為父母操作孩子背後的一切藉口。
  • 《中國式家長》好評如潮的背後是賣情懷
    最近國產遊戲《中國式家長》火爆於各大遊戲平臺,在Steam上88%的好評,騰訊遊戲Wegame上也是好評如潮,來看看玩家們的評價吧!看評論不難發現遊戲其實結構很簡單,就是幾個簡單的小遊戲和一點創意組成的。
  • 中國家長最缺的是體驗式家庭教育
    除了很萌很可愛的小朋友的因素,另外爸爸去哪兒其實是我們生活的「延伸,」用各位爸爸們和孩子一起獨處,並在很多的戶外活動,遊戲比賽中體現親子關係,這些都是我們缺少的體驗式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培養方式。你是不是也有想帶孩子去體驗這種教育呢?
  • 反思家庭教育,從尊重孩子開始
    所以,做父母的,反思家庭教育,首先要從尊重孩子開始;或者說,尊重了孩子,才會促動自己反思家庭教育。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把他當成家庭中一個平等的成員來相待。這就是家庭教育中的平等性原則,也叫尊重性原則,是指子女與家長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家長在實施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人格主體的身份實施教育和影響。一「我比孩子強多少?」
  • 新中國70年家庭教育經驗與反思
    6月23日,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兒童中心聯合召開主題為「新中國70年家庭教育經驗與反思」研討會,與會專家從歷史分期、政策指導、現實需求、社會治理、未來趨勢等角度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家庭教育事業發展的成就與經驗。
  • 在情懷的指引下 當一個太吾傳人或是中國式家長
    最近兩款帶來大量話題度的國產遊戲——《太吾繪卷》和《中國式家長》,都有濃厚的情懷氣息,而且打破了這些年的情懷詛咒,它們帶來了碾壓式的共鳴效應。如果以上文假設中的「情懷極致」角度看待,作為潛在受眾量如此龐大的武俠遊戲,都需要付出如此高成本的探索時間和經驗累積過程,才能建立起情懷和遊戲銷量之間一點突破性的進展,那麼可見將情感需求融入遊戲開發是一件多麼困難的逆行任務。  而另一款遊戲《中國式家長》的情懷成分則更加直觀,作為一款「人生模擬器」,《中國式家長》模擬了中國的孩子從出生到高考的這18年。
  • 關於家庭教育我們要了解的事,優秀的家庭教育須由父母來開始
    在當今中國,進行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是由父母,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家庭教育質量的高低。在一個家庭中,如果孩子沒有受到父母的家庭教育,那麼他所得到的家庭教育是不完善的,父母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受到的家庭教育中沒有父母,那麼孩子的發展也是不夠健全的。
  • 中國式家長選秀玩法攻略 中國式家長選秀怎麼贏/選秀情懷及魅力詳解
    不少玩家都很感興趣中國式家長選秀玩法攻略,因此針對這個問題給各位介紹一番中國式家長選秀怎麼贏/選秀情懷及魅力詳解,希望對你們有用各位。中國式家長中的選秀要怎麼贏?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這個問題吧?因此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中國式家長選秀的玩法攻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2019年家庭教育學術年會召開 共話家國情懷與兒童成長
    據悉,本次會議由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中國教育學會聯合主辦,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羅湖區教育局聯合承辦,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深圳市教育局聯合協辦。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詠致辭時表示:家國情懷是少年兒童成長的連綿不絕的能量源泉和動力引擎。家庭文明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共商共建,久久為功。
  • 《摔跤吧,爸爸》帶給我們的家庭教育思考
    1、家庭教育專家幫助解決你家庭教育的難點、痛點——微課直播,有主題性講座和訓練營。 2、專業教育學、心理學,幫你成為自己家庭的教育顧問——家長FM,有主題性和專輯體的心理學教育音頻。 3、核心素養課程、安全教育課程,提升孩子全面素質、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 中國式教育
    中國式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廢物,需要反思。又是一年考試季,幾多歡樂幾多愁。考好點的歡呼雀躍,考不好的自然唉聲嘆氣,但是考生當自當反思,你付出了多少,你真的努力了嗎?陽光向上的唐楚玥學習有計劃性,勞逸結合,多才多能多藝,有家國情懷。這是一個原生家庭應具備的素質。沒有國,哪有家。一個孩子如果不愛自己的國家,怎能愛自己的小家。
  • 關於手機,我為中國式家長感到悲哀
    文:灝衍本文3109字,讀完約需15分鐘(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都0202年,還有家長覺得沉迷手機是孩子的問題最近看了幾則關於手機新聞,又看了下面評論區家長們的評論,憋了一肚子火,不吐不快。
  • 家庭教育法來了:家庭教育有法可依了,我們怎樣做家長?
    我們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第一任老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就是這第一任老師,卻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老師。
  •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十大「硬傷」你犯過幾條?
    同時,滿青又是衝動的,因為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使他忽視了必要的道德因素,從此拋卻了家庭的親情,淡化了父母的感受,無視了親人的悲傷。面對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種種弊端,很難籠統而簡單的一言閉之,筆者姑且把家庭教育相對模糊地分為兩個階段:幼年教育和成人教育。
  • 周鵬程:一個教育反思的時代來臨丨疫後教育變革㉖
    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向我們呈現怎樣的過去,更能引領我們去實現怎樣的未來。新冠肺炎疫情下,傳統教育按下了暫停鍵,各國學校相繼停課,引發了人們對基礎教育的系統反思。武漢作為本次疫情的重災區,其反思和教訓更是深刻。這其中必然包含:家庭教育從感性經驗走向科學理性。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在育人觀念上始終保持著距離。
  •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成敗,不在於孩子聰明與否,在於家長能否明己身
    導讀: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成敗,不在孩子聰明與否,在於家長能否明己身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成敗,不在孩子聰明與否,在於家長能否明己身!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式家庭教育對孩子是否是粗暴的
    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國式家庭教育對孩子是否是粗暴?!不打不成器各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家庭教育,中國式家庭教育是指這教育中的弊端。原生家庭和中國式教育一直是近年來的大熱話題。現在很多中國家庭裡都是喪偶式教育,棍棒教育受到了追捧,孩子和父母之間只有利益牽扯,孩子就變成了留守兒童。一個好的家庭環境究竟能培養出什麼樣的人?一個壞的家庭環境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後果?1.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還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