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伴隨著高考來臨的還有一部熱播的都市家庭教育劇《小歡喜》,是由汪俊執導,黃磊、海清、陶虹、王硯輝、詠梅等人主演。主要內容當然離不開近四十年來熱度居高不下的話題——高考。
有外媒評價中國高考是「一個世界難得的奇蹟」「世界規模最大也最難的考試」。
的確,每年組織一千萬左右的學生進行社會人才的分層與篩選,這在有些人數稀少的西方國家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可怕的」「令人焦慮恐怖的」。不得不說目前中國的基礎教育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總的來說,高考是相對公平客觀的大型考試了,以中國的總人口和國民受教育水平來看,完全照搬「西式教育」模式亦不可取。
《小歡喜》就是以中國應試教育現狀為背景,講述了北京三個階級不同、觀念不同的家庭為孩子備戰高考的故事。
今天我們的關注點放在父母婚姻危機、熱愛天文、性格古靈精怪的喬英子(李庚希飾)身上,母親宋倩(陶虹飾)是個極度關心女兒學習,「女強人」式雷厲風行的高中老師,父親喬衛東(沙溢飾)則是一名投資成功的商人。按說喬英子的家境相當優渥,成長應該是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原本天性開朗陽光的女孩子卻在高三要緊關頭得上了抑鬱症,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舉動。
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這個教育悲劇產生呢?
01家庭是主要因素
在劇中,家庭帶給英子的壓力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父母婚姻離異帶給她的傷痛,二是媽媽宋倩對她近乎壓迫的管束。
有這樣一個情節小編印象深刻,一個考上清華的高材生丁一因為高三受太多壓力跳樓自殺,這給敏感的英子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再加上英子熱愛天文館和樂高模型,而宋倩竟然連這一絲喘氣的機會還不給她,甚至連女兒報什麼志願都要拿捏在手。這就是典型的「大家長式」作風了。
還有宋倩和喬衛東的婚姻破裂。孩子在高三,壓力本來就大,父母應該多站在英子的角度去理解,但父母之間激烈的爭吵無疑為英子敏感的心靈帶來創傷。
02孩子自身性格太過纖細敏感
不知道屏幕前各位家長朋友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放學歸來的兒子沉默著將書包甩在沙發上,抽出作業一言不發地將自己的房間門反鎖。或是女兒有時像是受了什麼刺激,和父母大吵大鬧,沒有好臉色。
這種情況在中國相當普遍,往往有的家長對此愁歸愁,但只是簡單把這種現象定性為「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或者「不尊重父母,沒出息」等等。
家長作為成人,在社會上打拼、工作忙這些都可以理解,但發出這樣感嘆的家長,務必要反思反思,你們真的試著有耐心地和孩子去溝通過嗎?
影響一個人的因素方方面面、太過複雜,再加上每個人天性本就不同,所以才造就了每一個人的獨一無二、無可替代。有些孩子樂觀開朗,有些孩子沉默內斂……在有些不懂孩子的家長看來,這也許就是他們的真面目。但往往有些敏感纖細的孩子,會把這種面目作為展示給家長的「偽裝」。
03教育模式尚有待完善的地方
我們可以看到,劇中的春風中學,把學生名次好壞看得很重要,甚至有點帶有「偏見」色彩。
開頭第一集李老師就表示出,方一凡和季楊楊成績太差,建議他們留級。雖然只是建議,後來也沒真的付諸實踐,但給方一凡和季楊楊都帶來一些不太好的影響。
某些地方的初高中崇尚分「尖子班」和「普通班」的做法,雖然對學校班級的整體管理的確有許多好處,但這未嘗也不是一種變相的歧視,一種「唯分數論」的體現。
這幾年衡水中學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可以說,衡水中學將應試教育制度玩到了極致程度,規範嚴苛的軍事化管理作風再加上屢試不爽的「題海戰術」,令許多家長趨之若鶩。
與英子在春風中學的生活相比,衡水才是「當之無愧」的高壓模式,小編在這裡沒有貶低衡水中學的意思,只是想透過衡水模式看背後的家長們。
大部分可能都不懂教育,「衡水模式」的出現無疑是迎合了他們(比如宋倩這種)的需求,家長配合老師兩方面施以重壓,把備考的緊張氣氛拉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
我們反思一下,長期在這樣有些畸形的「高壓模式」下,就很容易出現「天才被扼殺」「庸才更平庸」的情況,常年對嚴苛的校規校紀戰戰兢兢地遵守,極易扼殺一部分創造力和天性。
看到這,《小歡喜》中對英子這一形象的刻畫,可以說是很典型了,折射出當今基礎教育生態方方面面的問題。
在這裡,小編作為一名剛剛走出高中校門的「過來人」,也是站在廣大學生的角度告誡「中國式家長」:注重和孩子溝通,在緊張關鍵時期幫助紓解壓力才是正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