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教育的權威們扼殺了孩子的四種先天本性,是教育的最大失敗,四種天性就是,主動學習的天性,創造的天性,交流感情的天性,不怕犯錯誤的天性,
學習是人的天性,人有主動學習的天性,孩子的探索發現好奇心最強,就是學習的天性。好奇心就是學習興趣,好奇就是探索發現未知的事物,就是學習,父母只需要因勢利導,不要用傳統的聽話當個老實孩子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強大的主動學習才能產生「創造天性」,教育要用探索發現研究問題的語言思維方式保護好孩子的主動學習天性,不要用自己代表正確的權威逼孩子被動學習,應試教育就是用絕對權威標準答案,逼孩子被動學習,扼殺了孩子的主動學習天性,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天性。
教育權威說應試教育很公平,我說應試教育一點不公平,應試教育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實踐力,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理論聯繫實際的爭論能力,都被應試教育習慣了服從權威,被應試教育固化的應試思維,習慣了用背誦權威代表正確,毒害出來一代不如一代思想的奴才,知識的乞丐,繼續用背誦權威代表正確,哪裡有公平?
中國人創造力都被那些背誦權威代表正確的教條主義應試教育扼殺了,在網上看到很多小學生的作業,非常有想像力,但是不符合標準答案,就是錯的,被扣分。被應試教育毒害的人習慣了用背誦權威代表正確,用標準答案否定一切不符合標準答案的創造性新思維,中國人教條主義分子太多,太霸道,他們合夥謀殺中國人的創造力,哪裡有公平?
所有學習時間都是為了死記硬背標準答案應試,沒有想像力,沒有實踐的時間,沒有實踐就沒有實踐力,沒有豐富的實踐就沒有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就沒有創造力。
最悲哀的是那些被應試教育習慣了應試思維方式的老師們,根本沒有能力判斷人的創造力,他們固化的應試教育思維方式,無法適應想像力豐富,靈魂多變的思維方式,應試教育思維方式會一代一代的傳承。
教育不存在減負的問題,而是努力學習的方式問題。比如,刻苦努力學習學富五車的知識乞丐,是沒有創造力的廢才。
理論聯繫實際的努力實踐,多多實踐才能產生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根據實踐需要努力學習知識,努力的獨立思考,發展創造性人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是父母與孩子形成的動態平衡互動關係,父母首先要對孩子學的東西感興趣。小孩子的學習興趣是最初的起跑線,也是每天學習的起跑線,父母的欣賞,老師的鼓勵,也是與孩子的興趣形成了動態平衡互動關係,是最重要的激勵孩子學習興趣的作用力,從一歲到上中學之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
人的感情是自然天性,人有精神能量輸出與反饋,吸收與反饋的動態平衡的先天本性,輸出精神能量就是輸出愛的能量,是人的健康需要,吸收精神能量是吸收愛的能量,是人的健康需要,精神能量輸出與吸收的動態平衡關係決定人的健康。
先講一件事,德國的攝影師德芬尼,追蹤一隻流浪狗所拍攝的一組大片一經推出,立即引起轟動。德芬尼介紹他所拍攝的這隻狗狗,是一隻流浪狗,在六歲的時候因為主人愛上了別的狗狗,所以它就被主人拋棄了。攝影師給這隻流浪狗取名丹尼。
在追蹤了大約十天之後,攝影師發現了,丹尼的身邊多了一隻貓頭鷹,而後在長達兩年的追蹤時間裡,這隻貓頭鷹跟隨著丹尼一直形影不離。德芬尼也很好奇,這隻貓頭鷹到底從何而來,後來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原來這隻貓頭鷹,是丹尼的原主人飼養的,在主人把這丹尼趕走的同一天,這隻貓頭鷹也消失了,在經歷了長達十幾天的尋找後才找到了它的夥伴,丹尼。從此它們每天就像親人,像夫妻,像朋友一樣整天膩在一起,一起吃一起睡。
這件事說明了感情是自然交流產生的互動反饋關係,不需要用感恩思想教育,是人用功利的恩賜與感恩謀殺了自然感情,把自然感情互動反饋關係變成了功利的恩賜與感恩關係。狗主人只用功利的需要恩賜寵物,也因功利的需要拋棄了狗,狗與貓頭鷹是自然感情互動反饋,毫無功利需求。
現在自殺的孩子太多了,用功利互相攀比逼迫教育,追求個人成功的學習壓力太大,是孩子自殺的第一大原因,父母愛的壓力太大是孩子自殺的第二大原因,跟父母溝通障礙是孩子自殺的第三個原因。所以,1,父母應該學會給孩子減壓。2,父母的愛不能量化,平等自然感情互動最好。父母只輸出愛,量化的愛只能變成精神壓力,或者把孩子變成只接受愛,不輸出愛,孩子的心理就會出現問題。3,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沒有任何障礙,首先就是父母應該學會聽孩子說話,讓孩子多說話,自己只當聽眾,父母少說話。
感情是交流出來的,這個簡單的真理中國人大多不明白,被儒家思想毒害了最基本的智慧。正因為父母不懂與孩子交流感情,父母的無私奉獻其實是扼殺了孩子的自然感情反饋天性感情,無私奉獻其實是冷漠無情,這種冷漠被孩子繼承,一代不如一代的繼承,一代一代對孩子抱怨,一代一代的用感恩教育不如貓頭鷹與狗的自然感情。
講孝道,講感恩教育,是笨蛋方法。不如講怎樣做自然感情互動反饋的方法,因為自然感情是本來存在的動態平衡互動反饋關係,只要做對了自然感情輸出,自然產生自然感情反饋,這是自然法則。沒產生自然感情反饋,只能證明你輸出的不是自然感情,比如你用一個機器人代替你給孩子餵奶,做飯,把孩子養大,你從來不擁抱你的孩子,不親吻你的孩子,不撫摸你的孩子,不溫情的跟孩子說話,不對孩子微笑,總用機器人的臉死板嚴肅的對孩子,你從來不與孩子玩鬧,從來不與孩子歡笑,你從來不與孩子一起在探索發現中獲得學習的興趣,不會與孩子在爭論中共同進步,不會與孩子共同面對問題,一起研究問題,一起解決問題,總是把孩子當問題教育,那麼你只是在機械餵奶,根本沒有輸出自然感情,孩子根本就不會對你產生自然感情反饋。甚至你總是用功利主義區別對待不同的孩子,用自己的喜好對孩子們不公平對待,你就只能製造家庭矛盾。
不怕犯錯誤的情商天性,觀察孩子玩手機,孩子學習的比成年人學的快,孩子越小越不怕犯錯誤,很多歲數大的成年人弄錯了就不敢再動手機了。說明孩子的情商比成年人高多了,用不著被成功學教育提高情商。但是幾乎所有孩子長大之後就害怕失敗了,其實都是被父母和老師們的焦慮打擊了情商,尤其是父母的焦慮會讓孩子緊張,害怕犯錯誤,有些父母在教小孩子學習的時候普遍是嚴肅認真的焦慮,有錯誤就怒吼,孩子就會緊張,不喜歡學,抵抗父母,我在孩子兩歲是玩識字,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我也伴讀,但是我從來認真但是不焦慮。
有錯必改,不怕犯錯誤,是孩子的天性情商。及時發現錯誤,及時正確改正錯誤,是孩子的智商決定的。如果被父母嚇得害怕犯錯誤,孩子就會用智商弄虛作假不承認錯誤,掩蓋錯誤,不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