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主意正怎麼辦,打還是不打,放手吧!尊重孩子的天性

2020-10-10 豬鼻子寶寶育兒日記

現在的孩子真的是越來越難管教了,不管說什麼都不聽,有些有主意的孩子甚至還非得和家長對著幹。不像我們小的時候,對家長簡直就是言聽計從,而且經常主動幫著家長做家務,可現在的孩子不但一點忙幫不上,還得把他們當成祖宗供起來。

對於這種情況,大部分人都將其歸結為「主意正」的原因,特點之一就是小時候聽話,可是一旦長大馬上就有了好多新鮮的想法和意見。

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的變化,採取的是鎮壓的態度,把孩子變得好像自己的控制的木偶一樣。

案例

同事小李家的孩子很聽家長的話,一看就是乖寶寶,可是等待孩子上學後,可能也是青春期的叛逆原因,不但自己的想法多,面對家長的管教也是不願意聽。針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這種矛盾,小李認為自己是孩子媽媽,所以自己就是絕對權威的,便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強加到了孩子的身上,可最後甚至都因此把孩子逼出走了。

孩子的天性是什麼樣的?

某種角度來說,孩子的天性也是一種藝術,而這個藝術對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會有恰如其分的表現。

不過又讓人疑惑的一點是,這種與藝術相連的孩子的天性應該是什麼樣的?

其實孩子的天性很是簡單,孩子身上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好奇心,還有就是孩子都喜歡出去玩,針對孩子愛玩,好多人又都會說孩子的天性得到了釋放。所以,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理解為就是孩子的天性。

天性都有哪些影響

1、自卑心理

像是前文提到的那樣,家長總會以自己閱歷豐富為由,強行的否定孩子的想法,可是父母這種強硬的「扼殺」,最終只能導致孩子的心理走向自卑。

為何孩子有時候想做的事情不敢做,家長不妨先自省看看,是不是自己在潛意識中就給孩子施加了這種心理壓力。

2、家庭關係惡化

家長本來管的就寬,而且又進一步的去扼殺孩子天性,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這麼一天天的形成了,到最後,家長也就終於發現了孩子好像根本不聽自己的話了。

3、社交能力

孩子交朋友的前提是志趣相同,可是孩子的天性被扼殺了,也就失去了做喜歡的事情的興趣,後果就是無法融入集體。

怎樣避免扼殺

1、不要敷衍

孩子好奇心強,對外探索的欲望也是十分強烈。不過這個探索的過程也等於是孩子試錯的過程,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解答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能是敷衍式的回答。

2、拋磚引玉

舉一反三是擴散孩子思維和天性的很好方式,就好比是1+1=2的問題,也可以擴展為2+2=幾。

3、形成讀書習慣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時也是擴展孩子眼界的重要途徑,多讀書也是孩子豐富天性的主要方式。

天性該怎樣培養

孩子的天性應該得到釋放,而不是殘暴的鎮壓。下面用《哈佛女孩劉亦婷》向大家做出介紹。

書中的主角劉亦婷小時候天性調皮,有次和媽媽經過一座大橋的時候,因為自己是第一次看到橋,便忍不住來回的在橋上踱步玩耍。

可是等劉亦婷自己都跑累了,媽媽都還沒有過來制止,而劉亦婷正是因為好奇才會有如此的做法,這也正是在釋放天性。

還有些家長覺得天性是孩子教育中的一個「偏方」,那麼難道扼殺就是對的嗎?如果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方向,那麼長大之後又該怎麼辦,父母還能繼續包辦一輩子嗎?

相關焦點

  • 打孩子?還是不打?
    寒假就這樣過去了,竟然有點莫名的不舍。
  • 脾氣上來,孩子認錯也不行,打不夠不算完,然而孩子越打越調皮
    "女兒怕爸爸,爸爸打得狠,每次犯錯打不夠不算完。就算女兒知道錯了,也要繼續打。爸爸的脾氣太暴躁,脾氣上來沒完沒了,女兒都被打皮,越來越調皮。有一次,爸爸打狠了,女兒從家裡跑出去,不回家,我跟女兒溝通好長時間才肯回家。因為這事,我跟孩子的爸爸溝通過多次,女孩子不能總打,要講道理,但爸爸還是控制不住,你說怎麼辦呢?
  • 為什麼家長小時候可以打,現在的孩子不能打?
    再看看現在的孩子,父母還沒打呢?有的孩子就開始和父母記仇了。有些孩子被父母批評幾句,就威脅父母跳樓自殺的。學校老師更是不敢打,現在連批評也得掌握好分寸。 也許很多人就奇怪了,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就不能打呢?為什麼對挨打這麼敏感呢?實際原因非常簡單。
  • 孩子打了別人,父母怎麼辦?
    我們總會教孩子要講文明,遇到事情儘量通過溝通來解決。這種處事方式在成年人之中可行,在孩子們之間卻是行不通的。在孩子還不具備理智思考的能力時,他們的行為也不受規則的束縛,而且這個時候孩子天性中的攻擊力正處在頂峰時期。一些體弱的孩子可能會慘遭毒手。
  •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怎麼辦?除了打回去,父母還應教孩子做這件事
    你還在每天送孩子上學前,交代孩子不要和別人打架嗎?今天說說一個老問題:孩子在幼兒園被人欺負了怎麼辦?這個問題正在困擾住我家樓下的李大姐。她的孫子點點九月份上了幼兒園,誰知沒開心幾天,就不願去了,每天早上出門都會流眼淚。
  • 孩子告狀:「媽媽,老師打我!」我該怎麼辦?
    "她問我:"三歲的孩子應該不會撒謊吧?老師是不是真的打了孩子?我該怎麼辦?,說「老師今天打我了」時,很有可能是老師在遊戲中拍了他,或不小心弄疼了他,並不是有意傷害。是不是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同學?還是他的好朋友不跟他玩了?亦或者生活、社交上遇到突然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孩子的適應問題,讓他對上學產生逃避的情緒,甚至不惜說謊。孩子的社交問題,可能是因為他的適應能力比較弱。
  • 孩子告狀:「媽媽,老師打我」我該怎麼辦?
    "她問我:"三歲的孩子應該不會撒謊吧?老師是不是真的打了孩子?我該怎麼辦?,說「老師今天打我了」時,很有可能是老師在遊戲中拍了他,或不小心弄疼了他,並不是有意傷害。是不是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同學?還是他的好朋友不跟他玩了?亦或者生活、社交上遇到突然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孩子的適應問題,讓他對上學產生逃避的情緒,甚至不惜說謊。孩子的社交問題,可能是因為他的適應能力比較弱。
  • 忍不住要打孩子了,怎麼辦
    我那兩歲多的兒子現在正是最鬧最不聽話的年齡段,人家說:兩到三歲的孩子「gui"都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感慢慢增強的時候,一有什麼不如他們心意的時候鬧得你腦殼都疼,有時候自己也有事情要做的時候他們又在鬧時,真的很難忍住罵人、不動手。
  • 孫莉回應多多打耳洞染髮:尊重孩子的選擇,愛美是女孩的天性
    孫莉表示愛美是女孩的天性,我們尊重她們。你現在阻止她,她將來也會更叛逆。她嘗試過了,可能過兩天就不喜歡了。 與其一直阻止孩子的一些行為,不如去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她自己作出決定。家長只需要在旁邊做出一些引導,看著孩子不要犯下錯誤就好。
  • 孩子不聽話,打還是不打?
    一次和網友們閒聊,網友A說:「小區裡一個認識的女孩兒因做作業問題,被媽媽打了四巴掌,據說臉都被打黑了。在外人看來,女孩兒還比較乖巧優秀。」網友B反駁說:「不能打孩子,棍棒出孝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當然多數網友表示自己也會打,不過多以嚇唬為主。前不久娃兒爸陪我去推拿治頭痛,按摩大姐閒聊中說她左耳朵聽力不好,因為小時候經常被媽媽用右手打左臉。
  • 如果有人打你的孩子,該怎麼辦?避而遠之,還是打回去
    無奈地問道:"當你有個孩子,在學校總被欺負,和老師、家長都說了,也還是被欺負,那你怎麼辦?"網友們紛紛留言:受到欺負,就要立刻反擊回去,否則還會受到更多的欺負。我爹從小就教育我,誰欺負我,我就給欺負回去。
  • 孩子沉迷打遊戲怎麼辦?巧用"遊戲激進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作者:霖筱筱 圖:網絡前幾天和孩子一起學古詩的時候,鬧了這樣一出笑話。我把古詩念完後,問孩子們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女兒給出了正確答案:李白。我正準備表揚她,兒子(在上幼兒園)的一句話讓我愣住了,兒子說:李白?不對,李白是個刺客,大河之劍天上來,今朝有酒今朝醉。好吧,這回大家都知道我兒子喜歡玩王者榮耀了,還喜歡玩李白。
  • 尊重孩子的天性,因為我們也曾如此長大
    其實,面對孩子,我們不用講那麼多大道理,因為作為網絡原住民的新一代,他們壓根不缺道理趁他們還沒「厭倦」我們的時候,我們倒是可以和孩子經常一起旅行、做做手工,閱讀、談論、聊天。在他們需要獨處時,適時退出,給他們空間。因為隨著成長,他們十二三歲時也會開始一心向外,不太再願意和父母一起玩,陪伴彼此。他們有了屬於自己的新圈子,喜歡同學、朋友、外面的世界。這也是正常,我們不都這樣成長的嘛。養育一個孩子,並非是讓他受到控制,一直依賴我們。而是照顧和支持他,送他遠行。
  • 打孩子,還是懲罰孩子?打不得,罵不得,你還能怎麼辦?
    在諮詢中,我發現,打孩子的父母通常有兩個觀點:一是孩子錯了就得懲罰,挨打才長記性。二是打孩子能樹立父母威嚴,讓孩子以後行為有所顧忌。,孩子會說,「我怕挨打,就不敢了。」出於對挨打的恐懼,孩子暫時改變行為。有的孩子還會繼續我行我素,不怕挨打,會說:「做了就做了,挨頓打就完事了。」也就是說,孩子並不懊悔,反而覺得和你扯平了。
  • 孩子被別人打了你會怎麼辦?
    只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不過每個人的一路行程都是同一樣的節奏,那就是從一個幼小的嬰兒慢慢長成兒童,再到成年,直到一點點變老,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個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過程,最後到達什麼樣的終點是難以預測的。
  • 為什麼你的孩子越打越不聽話?
    你的孩子,為什麼越打越不聽話?當你打孩子的時候,孩子到底獲得了什麼感受?她幾乎為孩子付出全部的精力,孩子卻叫她「滅絕師太」、「母老虎」,甚至不想叫她媽媽!原來洋洋總喜歡打孩子,不吃飯,打!不睡覺,打!不寫作業,打!
  • 孩子被打了,教他忍讓還是「打回去」?心理學教授的回答很有道理
    可能每個孩子身邊,都會有這樣愛動手的小朋友,如果你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有不同的看法,我整理了一下,觀點主要有三個。告訴大人:孩子被欺負了,大人可以作為代表公平和正義的法官,在孩子之間進行調節,這樣對孩子來說比較公平。
  • 孩子生氣打媽媽,媽媽竟然笑著說「幸虧孩子還是可以打我的」?
    我趕緊推門進去,被眼前這一幕驚到了——10歲左右的少年,正用拳頭狠狠地在揍他媽。我大吼一聲,不可以打媽媽。然而,我的吼叫並沒有讓事情好轉。最讓我驚訝的是,閨蜜臉上竟沒有半點生氣的意思,反而超溫柔地在跟自己孩子說:如果你覺得很生氣,你打媽媽的背吧,順便給媽媽捶背。孩子發洩了很久的脾氣,之後一個人衝到房子裡頭,亂踢亂罵了好一陣。
  • 孩子被打怎麼辦?打回去?告老師?這樣做,才是真正給孩子底氣
    我女兒班上也有一個會經常推她的孩子,暫且叫他小A吧,女兒有次從幼兒園回來跟我說,小A今天打她了。因為跟小A的父母關係也都比較好,我雖然很心疼但想了想還是只能告訴她:下次小A再打你,就馬上跑走去告訴老師。同時也找小A的父母聊了,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 父母管教孩子該不該打?心理研究表明,這個階段可以打
    ,釋放孩子的天性,結果走上了另一個鋸斷,養出了各種「巨嬰」,孩子動不動就跳樓自殺。肯定不需要了,正是因為社會化,為了維護大家的利益,所以產生了這種排隊的規則。正因為道德、規則的意識是後天教育的結果,所以一開始的孩子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所以父母用尊重平等、講道理的方式他們壓根就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對牛彈琴說的就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