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真的是越來越難管教了,不管說什麼都不聽,有些有主意的孩子甚至還非得和家長對著幹。不像我們小的時候,對家長簡直就是言聽計從,而且經常主動幫著家長做家務,可現在的孩子不但一點忙幫不上,還得把他們當成祖宗供起來。
對於這種情況,大部分人都將其歸結為「主意正」的原因,特點之一就是小時候聽話,可是一旦長大馬上就有了好多新鮮的想法和意見。
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的變化,採取的是鎮壓的態度,把孩子變得好像自己的控制的木偶一樣。
同事小李家的孩子很聽家長的話,一看就是乖寶寶,可是等待孩子上學後,可能也是青春期的叛逆原因,不但自己的想法多,面對家長的管教也是不願意聽。針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這種矛盾,小李認為自己是孩子媽媽,所以自己就是絕對權威的,便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強加到了孩子的身上,可最後甚至都因此把孩子逼出走了。
某種角度來說,孩子的天性也是一種藝術,而這個藝術對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會有恰如其分的表現。
不過又讓人疑惑的一點是,這種與藝術相連的孩子的天性應該是什麼樣的?
其實孩子的天性很是簡單,孩子身上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好奇心,還有就是孩子都喜歡出去玩,針對孩子愛玩,好多人又都會說孩子的天性得到了釋放。所以,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理解為就是孩子的天性。
1、自卑心理
像是前文提到的那樣,家長總會以自己閱歷豐富為由,強行的否定孩子的想法,可是父母這種強硬的「扼殺」,最終只能導致孩子的心理走向自卑。
為何孩子有時候想做的事情不敢做,家長不妨先自省看看,是不是自己在潛意識中就給孩子施加了這種心理壓力。
2、家庭關係惡化
家長本來管的就寬,而且又進一步的去扼殺孩子天性,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這麼一天天的形成了,到最後,家長也就終於發現了孩子好像根本不聽自己的話了。
3、社交能力
孩子交朋友的前提是志趣相同,可是孩子的天性被扼殺了,也就失去了做喜歡的事情的興趣,後果就是無法融入集體。
1、不要敷衍
孩子好奇心強,對外探索的欲望也是十分強烈。不過這個探索的過程也等於是孩子試錯的過程,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解答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能是敷衍式的回答。
2、拋磚引玉
舉一反三是擴散孩子思維和天性的很好方式,就好比是1+1=2的問題,也可以擴展為2+2=幾。
3、形成讀書習慣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時也是擴展孩子眼界的重要途徑,多讀書也是孩子豐富天性的主要方式。
孩子的天性應該得到釋放,而不是殘暴的鎮壓。下面用《哈佛女孩劉亦婷》向大家做出介紹。
書中的主角劉亦婷小時候天性調皮,有次和媽媽經過一座大橋的時候,因為自己是第一次看到橋,便忍不住來回的在橋上踱步玩耍。
可是等劉亦婷自己都跑累了,媽媽都還沒有過來制止,而劉亦婷正是因為好奇才會有如此的做法,這也正是在釋放天性。
還有些家長覺得天性是孩子教育中的一個「偏方」,那麼難道扼殺就是對的嗎?如果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方向,那麼長大之後又該怎麼辦,父母還能繼續包辦一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