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教育、素質教育、應試教育、優才教育四種模式有何區別與聯繫

2021-01-10 教壇雜談

我認為這四類教育模式是不同的,主要表在它們側重點不同。

快樂教育的側重點在人性上。

快樂教育的創始人赫伯特.斯賓賽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教育的手段與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由此可見,快樂教育更關注人的天性,著重於人的性格的培養。教育的手段與方法由於符合孩子的特點,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這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有利於師生關係的合諧發展,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

素質教育的側重點在人的全面發展上。

它是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既注重人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又注重人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還注重人的身心健康。總之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身心健康、品德高尚、能力超強的完美人。

應試教育的側重點在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上。

它是以考試成績為唯一評價標準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對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的掌握,忽略了人的天性、人的社會性,培養出的只是高分低能的廢才。

優才教育我認為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特長教育,針對某一方面表現比較突出的人採取的教育方式。二是指把學生培養成為優秀的、頂尖的人才。所以這種教育模式它的受教範圍比較小。

比如現在的小學奧數班遍地都是,許多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人才,不考慮實際情況,紛紛報名參加。而許多參加奧數班的學生,並不見得數學成績進步有多大,反而學會了鑽牛角尖。

我認為這四種教育模式雖然側重點不同,但它們也是相互關聯的。現在各界對教師的要求就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讓學生全面發展,並且在考試時成績要好,最好能讓孩子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展。

把這四種模式完美的結合起來,就是人們對教育的最高要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發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在哪裡?
    要了解素質教育和影視教育的區別在哪裡,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基於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力潛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應試教育是指在教育實踐中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追求高分和片面升學率以應對考試的教育。
  • 到底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顯然,按照這樣的定義,即便法律規定必須實施素質教育,也不影響實際辦學的應試教育,因為各自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不同,素質教育在現實教育中也變為一個大籮筐,很多傳統的應試教育做法套上素質教育概念,就變為「素質教育」了。 這是造成人們對何為素質教育、何為應試教育一直爭吵不休的原因。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誤區
    近期,由於南京一中高考結果引發的部分家長抗議「素質教育」,要求校長下課等在社會上再次掀起「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而且雙方論點似乎都有理,可謂是針鋒相對。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們對兩者的看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 面對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快樂教育、如何做到,只選對,不選貴
    素質教育的發展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最常見的素質教育出現在國際學校,貴族學校。接下來說說應試教育,關於應試教育的典型代表學校有:毛坦廠中學,衡水中學,以及各種私立中學,重點高中等等,他們教育孩子的唯一目標就是應試,為高考而高考,一切刷題,背題,甚至猜題都是這些學校的目的,只要學生能夠考高分,不理解沒有關係只要會套入公式。不會做沒有關係,一直把這類型的題目全都做會就可以。
  • 在線教育助力實現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雙贏
    一直以來,社會各界對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孰優孰劣有諸多爭論。有人認為應試教育帶來一波波瘋狂的「擇校熱」、「補習熱」等浪潮,孩子的身體素質下降,也缺乏創造力。也有人認為素質教育評價體系不明晰,在人才選拔上有失公允。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有何差別?
  • 素質教育的對立面不是「應試教育」
    圖片來自網絡"應試教育" 本質上是由於教育資源匱乏和不均衡導致的。"應試教育"是圍繞考試構建教育體系, 安排教學內容, 以考試分數選拔升學為目的。由於大學招生人數少,上大學的機會少,所以就有了高考;由於中學小學的差別大,教學資源不均衡,所以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升學考試。這種重視選拔教育、輕視普及教育, 知識傳授以應試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學率,從上個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逐步被強化,愈演愈烈,被社會強烈詬病。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有多大差別?
    故而對「應試」,即便不聽之任之,似乎也沒有什麼良策。避開這個燒腦的問題,梳理一下反向意見或許會尋獲一些啟示。  憂慮應試教育的人,不妨也回視一下這些年雲起的素質教育謀劃。  按照專家界定,通常除了純粹的知識信息之外,所謂素質教育是創造、學習、審美能力,甚至是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的能力培養。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非對立
    人民網上海6月19日電(記者沈文敏)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存在一個很大的困擾,即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似乎是一對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提倡素質教育,必須反對應試教育,有關方面還取消了奧數、英語一年多考,引來了學生和家長的不同看法。對此,昂立國際教育總經理慄浩洋認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不是對立的關係。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對立關係嗎
    我們的童年是快樂的,但並不影響「應試教育」的開展,學習的學壞一樣以測驗考試分數高低衡量。試沒考好,一樣會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當然,也許是社會競爭沒有現在的激烈,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也沒有現在的家長高。所以無論成績好壞,父母也不會給多少壓力,頂多就批評幾句,靠的是小孩自己的領悟和自覺性,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快樂學習」。
  • 我國的教育,到底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兩種教育價值觀的根本對立。「應試教育」本質上是目標教育理念的體現。它認為教育是社會的對象,是選擇社會階層和人力的工具。在這裡,教育的選擇功能被視為終極目標和本體,而人的發展只是適應選擇的手段和選擇的「副產品」。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的優點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它還是最公平的上升渠道,缺點是應試教育分數高不代表你就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科,片面糾結應考學科,卻在極大層面上肢解了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但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能考上985大學213大學,接受好的教育,畢業後社會地位比較高,能找到好工作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造成厭學,小學初中高中輟學、就算大學畢業也有好多學生去做些沒有學歷的工作、創新應變思想被銷蝕、身體素質下滑、近視,家長叫苦連天,老師無所謂這其中是有事情原因,原因不深究了,我們家長要考慮的,是孩子能力,不夠接受應試教育,不能考上好的大學,不能拿個好的大學畢業中找好工作
  • 有感於活在應試教育下的素質教育
    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又叫填鴨式教育,或者說灌輸式教育,結合現在的初高中學習,又有個名詞叫做縣中模式,如果你不理解什麼是縣中模式,想想衡水中學就明白了。學校通過製造封閉環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孩子熱衷於刷題,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提高成績。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我國的應試教育,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所有學生都一樣。所有學生上的都是模式基本相同的學校,學校採用的都是基本相同的教法,使用基本相同的教材,使用基本相同的試卷進行考試,每個試題對應都有基本相同的標準答案。即使那些論述題、簡答題,也有明確而具體的評分標準,要按照給定的「答案要點」分條給分。
  • 走出「做題家」陷阱: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該怎樣銜接?
    關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矛盾爭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全國各地對此反應也不太一致,而南京市在此問題上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南京模式」與「縣中模式」的爭論。(南京市區各高中高考成績不如各縣區縣中;各縣縣中重視高考應試成績的做法被市區各校稱之為「縣中模式」)。
  • 素質教育一定好嗎?應試教育真的一無是處嗎?
    他們吹捧解放天性,吹捧快樂教育。甚至,還有人說,應試教育已經禁錮了幾代人的發展,也有人說應試教育失去了選拔人才的功能。我認為應試教育確實有不足,但它的危害卻被輿論過份放大了。說應試教育禁錮了幾代人、說應試教育失去了選拔人才的功能更是缺乏深入了解的誇張論斷。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互撕,你買誰的帳?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孰優孰劣?孰偽孰真?這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也是很難落槌定音的教育領域焦點問題。「控辯」雙方各執一詞,難解難分,卻始終無法將自己的理念根植於對方的意識中,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實際上,應該說應試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一脈相承不可分割。
  • 應試教育該摒棄,素質教育才是社會正統
    可是呢,有一天在工作中不小心犯了錯誤,被領導很批一頓,結果,受不了那份自尊心的傷害,跳樓了。同學B呢,一直接受著素質教育,對於考試我們假設他非常一般,也沒有成為大家公認的所謂「人才」,但是呢,在整個人生的生活工作中,人很開朗,樂觀,能吃苦耐勞,三觀也正,每次遇到艱難挫折,都能逢兇化吉,積極解決,還樂於助人,雖然不大富大貴,可也開心快樂。
  • 「應試教育」該摒棄,「素質教育」才是社會需要
    可是呢,有一天在工作中不小心犯了錯誤,被領導狠批一頓,結果,受不了那份自尊心的傷害,跳樓了。同學B呢,一直接受著素質教育,對於考試我們假設他非常一般,也沒有成為大家公認的所謂「人才」,但是呢,在整個人生的生活工作中,人很開朗,樂觀,能吃苦耐勞,三觀也正,每次遇到艱難挫折,都能逢兇化吉,積極解決,還樂於助人,雖然不大富大貴,可也開心快樂。
  • 「應試」無能,不要甩鍋素質教育
    一、縣中模式—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我們省城人真有意思,一旦升學率滑坡,就怪罪於別人搞「縣中模式」,而自己考不好是因為搞素質教育。其實哪有什麼縣中模式?!哪有什麼素質教育?!有的只是應試教育而已,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罷了。真正搞素質教育的學校少之又少,沒有一家不搞應試教育,但是也沒有一家學校承認自己在搞應試教育。為了替應試教育開脫,甚至有人說,應試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
  • 應試與素質教育再起爭議,南京一中校長道歉說素質教育走到頭了?
    小時候是可以做到讓孩子快樂成長,學習可以為興趣讓路,讓他們不身心不那麼累。但是到了中學,興趣必須要給學習讓路。因為你面對的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現有的應試教育,成績好壞才是最重要的根據。應試教育也有它的可取之處,能讓孩子時刻保持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是能陪伴孩子一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