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逃2》:父母的期待式教育,犧牲了多少孩子的天性!

2020-09-05 哲知之

本期《密室大逃脫》,說到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一個孩子被父母壓迫,把自己自由的主人格給封閉了,看著讓人好壓抑!並且配合多處「貼臉殺」,恐怖程度升級!

蜜桃團本來是被派去研究「聰明藥」的,可是意外進入了陶小寶的大腦,發現了他突然變聰明的秘密!

陶小寶的父母對他要求很嚴格,每天需要都按時學習,做大量的習題,他很不開心!隨著一步步深入他的內心,發現陶小寶只是一個副人格,原本的主人格是陶小玉!

因為陶小玉的父母發現,他們兒子有多重人格障礙,陶小寶這個人格很乖很聰明,學習也好,比他們以前的兒子陶小玉聽話多了!於是,他們把陶小玉的主人格「扼殺」了,只留下了聽話的副人格陶小寶。

可是,陶小寶一點也不開心,他放棄了自己活潑好動的天性,他完全失去了自我!但是,他不敢放鬆,因為他不想媽媽再像以前一樣不開心!

原本,陶小玉是一個打桌球很厲害的孩子,多次獲得獎狀,那才是真正的自己。現在的陶小寶,只是一個學習機器,為了父母的期望活著!

這有點像《明星大偵探》克隆孩子的那一期主題,精英父母們,為了兒女們可以繼承自己的優秀才能,於是「私人訂製」了完美的2號孩子,與自己不滿意的1號孩子進行交換!

而黃明昊飾演的1號孩子,為了不離開父母,假裝愛學習,隱藏自己真實的天性,每天都活的很不開心!

節目裡,扮演黃明昊的媽媽的王鷗,發現了真相以後,忍不住落淚,真的太難過了!一個孩子,因為父母的私心,就得承受這麼多!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靈魂,他們是獨立的人,他們可以到達,你永遠也想像不到的明天!

其實,現實中也有許多這樣的父母,他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推著拉著孩子往前跑,從早教課到各種補習班,孩子的書包一天天變重!

現在都說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可是孩子不幸的童年,是需要用一生去還的!

麥可傑克遜,從小就活躍在舞臺上,他沒有童年,所以長大了,他給自己建了一個超大的遊樂場,看著孩子快樂的玩鬧,這是他在療傷,可能用一生才能治癒!

吳亦凡在錄《潮玩人類在哪裡》的時候說,他印象中的木馬是沒有音樂的,因為他沒有童年!聽著太心疼了!

還有更多背負童年陰影的人,他們可能會造成一些心理疾病,也許會做出極端行為,拿著汽油桶坐公交車等等,報復社會的事情!

孩子本是最天真純潔的人,他們都應該像星星一樣,掛在天上自由地發著光,那是屬於他們的璀璨!

相關焦點

  • 黃多多形象改變被關注,針對父母教育問題,孩子天性值得關注
    孩子的天性不能一直被壓制,有時父母適當的引導更有利於發展,天性不應該被約束,應該自由發展,但是每個人都有所不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減少。孩子在兒時表現的最為明顯,天真、單純、善良,這些寶貴的品質都值得父母去發掘,孩子總歸是孩子,父母有教育的責任,自然會適當的約束孩子的天性。
  • 別讓"打壓式教育"毀了孩子的天性!看看你中招沒?
    什麼是打壓式教育?我特別疑惑,只聽見他爸爸開玩笑說,孩子現在老怕他媽媽了,被他媽媽收拾的老老實實的。其實這就是在咱們現在。我說的中國是哪些教育?總是有一些言語,比如不行,必須我讓你停聽見沒等詞語來威脅孩子。試想一下,孩子現在小你可以用語言或者行動去威脅他,可是等孩子長大了,他還會聽你的嗎?那麼咱們父母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能不讓打壓式教育毀了孩子的天性呢?首先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聽取孩子的意見。
  • 別總做一言堂父母,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會更優秀
    而他媽媽根本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為孩子想一下,媽媽根本沒有把這件事當做一回事:"扇你耳光又不會浪費多少時間,不要計較這些"小海心灰意冷,父母的這種思想,讓他覺得他跟父母是兩個世界的人。一切口沫橫飛的說教都沒有體驗式教育來的好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就像上面的例子,小孩被父母一直"控制"著,不給孩子一點成長的機會,就像一個木偶,孩子怎麼會喜歡呢?一切口沫橫飛的說教都沒有讓孩子親身體驗的好,而現如今,體驗式教育是最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那什麼是體驗式教育呢?
  • 快樂教育,解放天性,這碗毒雞湯毀掉多少孩子了
    有一種教育,叫釋放孩子的天性,他們把孩子捧上了天,把釋放孩子的「天性」當做必然、當做合法、當做理所應當。當然,最後的結果是,孩子沒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熊、野蠻、沒教養、沒規矩成了這類孩子的最好代名詞。這不是天性教育,是垃圾教育,聽出來很刺眼、很扎心,卻很現實。
  • 馬雲談教育:第一節課留給父母;比拼式教育,「毀掉」多少孩子
    身為父母,應該怎麼去教孩子,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絕大多少父母都沒有一個清楚的概念。有人曾說:「很多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了解,他們甚至在第一個孩子身上「做實驗」,邊教邊摸索,而且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最後導致很多身為第一胎的孩子往往會很極端,有著極強的叛逆心理。」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都有手足無措的時候,但就像讀書的時候,不懂就應該去學,而不是胡亂實驗,要知道那個「實驗的對象」,是一個純白的孩子。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多少孩子
    面對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是無法做到冷靜、淡定。而不知,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一味的焦慮教育,不僅會傷了自己,甚至養不出優秀的孩子。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優秀的父母,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幫助孩子成長,但父母的愛卻太過於焦慮,就會是以愛的名義,毀掉了孩子。
  • 知識分享:在教育孩子時,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然後引導孩子
    猶太父母認為:在教育孩子時,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然後引導孩子。而現在有些父母總是把子女的行為解釋成叛逆,其實他不過是忠於自己的天性而已。換言之,就是父母想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作品。父母期許孩子能像父母想想那樣的,甚至比父母想像的更優秀、更聰明、更有志向。
  • 謹慎釋放孩子天性
    天性釋放存在以下誤區:1、缺乏吃苦教育2、缺乏規則教育3、缺乏自律教育大人小孩都一樣,當某些理論和觀點合時宜地出現的時候,父母就會「如獲至寶」地為自己的好逸惡勞和貪玩找到了理論依據 。快樂式教育,孩子非常開心,家長也省時省力,皆大歡喜。
  • 「放養式教育」:父母盲目推崇西方教育的自由,可能扼殺孩子未來
    聽著覺得挺有道理的,孩子在對任何事充滿新鮮感的時候,就是不自覺得的破壞東西的年齡,這時候父母確實想給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可是卻失去一些原則上的東西。忙於工作現在社會,父母們忙於工作,為了給孩子提供生活的保障,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於是父母就忙於賺錢,疏忽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不聞不問,只要孩子吃好穿好。2.
  • 「放養式教育」讓父母后悔莫及,孩子的教育不是「靜待花開」
    這是歌手王錚亮的歌曲《時間都去哪了》,歌詞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聲,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時間也一去不復返了。當今社會競爭壓力非常的大,很多家庭對孩子實行放養政策,陪伴孩子的時間少得可憐,更別談該給的教育了。
  • 愛孩子的中國父母,把孩子當寵物一樣馴化
    家長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問孩子的第一句話通常是:「寶寶今天在幼兒園乖不乖啊?」一個乖字,是中國家長對孩子最高的讚美,也是中國家長最容易說出嘴的誇獎,可也就是一個乖字,成為中國式育兒和中國式教育唯一的模板,毀掉的不只是孩子的創造力,還有孩子的幽默感。兒子從小就怕狗,周末帶著他去一個同事家玩,同事家養著一隻小型犬泰迪,可是我兒子就是那種是狗都怕的孩子。
  • 《密逃2》鄧倫談女友理想型,提出的兩個要求,讓粉絲心碎一地
    《密逃2》鄧倫談女友理想型,提出的兩個要求,讓粉絲心碎一地文/聽歌打娛《密室大逃脫2》第五期正片終於上線了,期待已久的張國偉驚喜回歸,變身NPC還是把密逃小分隊給嚇了一跳。一旁觀看的郭麒麟和大張偉在線給鄧倫畫餅,表示下期節目讓鄧倫當隊長,觀眾們對鄧倫當隊長還是很期待的。不過雖然鄧倫表現很勇敢,但是節目裡卻不能離開集體。一起活動要走在中間,全程有人護著。最後還是被嚇得逃回了超市,一個人在超市裡的樣子,可憐兮兮等著隊友趕快回來。
  • 教育最大的騙局,叫做釋放孩子的天性
    中國教育的最大的三個教育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扭曲著中國孩子的成長。旁邊的一個大人受不了,讓孩子的媽媽說管一下孩子。這位媽媽卻說「這就是孩子的天性啊,我不能抑制他的天性。」這種不理會他人感受,一昧放縱孩子的行為不叫「釋放天性」,只能讓別人說你家孩子沒教養。釋放天性不是說要對孩子身上的一切特點都聽之任之。作為家長要把控好你孩子的各種天性是否合理,是否是對他有利的,再決定是否要釋放。不要打著「釋放天性」的口號,害了孩子。
  • 清華教授:釋放孩子的天性是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才,長大之後能有所成就,然而在孩子成長的這條道路上,卻非常曲折。在中國有這樣的一種教育,被廣大家長稱之為「釋放孩子的天性」!但是很多孩子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並沒有長成父母想像中的樣子,相反他們變得沒有教養,沒有規矩,成為了大家眼中的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 教育最大的敗局:叫釋放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把「放養」捧上了天,並找到了一條很好的理由:「釋放孩子的天性」,他們以為這樣的愛很偉大,但其實很廉價,這種廉價的愛,正在一步一步廢掉我們的下一代。孩子愣在那裡,不敢動彈。在中國,有種被捧上天的教育,叫釋放孩子的天性。孩子身上所有的特點,都可以歸之為天性,無論是好,還是壞,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辯駁、不可壓制。
  • 孩子淘氣調皮的原因不可忽視,尊重孩子的天性,是父母的必修課
    文丨C媽學堂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在教育孩子之時,往往只會看到他們身上所存在的一些缺點,而忽視孩子異於常人的表現。特別是現在很多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別人家孩子的典範,所以常常會對孩子有較高的要求。只要孩子做出任何讓父母不滿意的事情,都有可能面臨父母的批評和訓斥。
  • 「虎爸」暴打兒子並發班級群:父母的打罵式教育,坑了多少孩子
    孩子目前的情況狀態良好,身體健康,而孩子就讀的學校也約談了其父母,並對該父親進行單獨的心理引導,同時也在做好孩子的心理輔導工作。02.打罵式教育,坑了多少孩子視頻一上傳到網絡上,便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
  • 孩子的夢想與父母的期待不一致時,父母應調整心態,盡力支持孩子
    大家再想一想,你是不是肯定不會對孩子做像「撕孩子小說」這類事情?且不說別人,說說我自己吧!我兒子卡卡非常喜歡踢足球,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於是我花錢讓他去參加足球培訓,每個周末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送他去訓練,但我這樣做,並不是為了幫助他實現夢想,而是想著踢足球可以讓他增強體質,可以培養他的團隊精神。
  • 父母 哭窮式 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限制了眼界和格局
    父母都希望養育出一個懂事的孩子,對此很多父母都會陷入一種教育誤區,就是對孩子進行「哭窮式」的教育,也就是說不管有沒有錢,父母都會展現出家庭狀況都是一貧如洗,概括一個字也就是「窮」。今天我在下班路上,偶然聽到一個媽媽在打電話,電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生了孩子,就是在造她的錢。面對孩子對物質上的任何需求時,父母總是會表現出一臉的為難,這種情況我也有過。
  • 美術教育,請不要壓抑孩子的天性
    許多評委老師被孩子大膽的創造力所打動,這就是孩子純淨如水的心靈,它充滿的想像力。2故事二:一個孩子,5歲時,他會畫的誇張齒輪下的蝸牛,7歲時,他會畫廚房裡怪異的大青蟲,可是,10歲時,他只會在老師的指導下,和同學們一起畫圓圓的蘋果,大大西瓜……為何長大了,反而小時候的想像力卻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