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中國式家長「以愛之名」的教育方式,未來還有期待嗎?

2020-09-15 杭州去哪家族

豆瓣評分8.4,2019年度國產劇排名第1;

抖音平臺有史以來國劇官抖點讚量第1;

愛奇藝、騰訊網播量同檔第1……



這些數據來源於電視劇《小歡喜》,19年年底,《小歡喜》可謂是火爆全網,而最近又傳出了即將《小歡喜》第三部——《小捨得》開機的消息,又再一次把《小歡喜》帶到了大眾的視野當中。



為什麼大家對《小歡喜》的熱情那麼高呢?


因為真實。


就像黃磊在微博所說,身邊的朋友看了劇都說裡面的角色看起來很熟悉,那是因為這部劇的人物取材自他的左鄰右舍。



這部劇講的雖然都是生活的雞毛蒜皮,但是看的時候反而不覺得瑣碎,卻越來越覺得有厚度。


即便已經收官半年多了,但劇中人物的經歷與對生活的態度,還能讓觀眾回味好久。


「人物都在屋子裡,大家都很「生活」,你也沒有看到什麼特別抓馬的事情,但就是能量很大,有種四兩撥千斤的感覺。」

——黃磊



《小歡喜》主要講述的是三個家庭備戰高考的笑淚故事,在「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之下,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教育方式,面對一系列接踵而至的問題,衍生出來的悲歡離合。


幾乎每一個曾經歷或者正經歷過高考的家庭和孩子,都能從中找到一些共鳴。


高考,對很多人來說是命運的轉折點,對父母來說,更是希望孩子能夠扭轉他們自己一生的節點。在大家的狀態都如此緊繃的情況下,親子關係更容易再次被考驗。


《小歡喜》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親子關係的矛盾問題,我們也能從中深切的感受到,父母的一言一行能徹底改變一個孩子。



自從宋倩跟丈夫離婚之後,女兒喬英子就是她的一切。她對喬英子的學習和生活方面,嚴苛程度近乎「變態」。


女兒英子學習很出色,但離宋倩想要的清華北大還有距離,於是對女兒喬英子的生活和學習展開了「全包圍」式的關切:


為了讓她安心備考,宋倩把重點中學教師的工作都辭掉了;


自己捨不得吃的海參燕窩都買給女兒,為孩子精心想好每一天每一餐的營養,即使孩子不喜歡這些所謂營養的食物;


專門為她打造完全隔音的學習空間,打造透明的書房,方便媽媽查看孩子的狀態;


英子每一次考試成績與排名都諳熟於心,為英子繪製成績波動曲線;


親力親為研究考試題,期中考前還要給女兒再出兩份卷子練練手。



當學習室的窗簾拉下來時,電視前的觀眾都感到了窒息...


學習室隔離了噪音與環境的影響,可是沉悶狹小的空間也隔離了孩子的想像力和熱情,讓本就焦慮的學習情緒變得更壓抑...


可是,她從來沒有關注過女兒的真實感受,也沒有認真傾聽過女兒的想法。她應該從來不知道,這樣密不透風的母愛,真的也很讓人窒息。



因為宋倩獨自撫養女兒,所以她對生活的安全感,完全來源於對女兒的絕對掌控,一旦掌控出現縫隙,她就張牙舞爪地宣示主權,讓身邊人難以忍受。


她想要一種連體嬰式的親子關係:「我只有你,你也只能有我。」



高三開學前夕,媽媽宋倩想讓孩子開心一下,便帶著孩子去看電影。


但是,觀影中,她才意外得知孩子已經看過了,就很生氣的大喊著:「你要是告訴我你已經看過一次,何必來這裡浪費時間?」


她生氣的不是女兒的欺騙,而是浪費了母子倆緊張的備考時間。


女兒委屈地解釋,媽媽也喜歡這部電影,她只是想讓媽媽也放鬆放鬆,高興一點。


可這句話換來的是媽媽更無奈的崩潰:「我不用!」



宋倩身上折射出無數家長的影子,他們認為:「我這樣做是為了她好」、「只有聽我的,她以後才會有出路」。


正是這樣的愛,讓英子強忍住了心中所有的希望。


沒人知道這個女孩,最想去就讀的是南大的天文系。這個從小熱愛星空的女孩,想去這裡,開啟自己人生新的篇章。


在經歷了自己理想的大學不能去上、被媽媽無時無刻地監管、抑鬱、連續34天的失眠後,崩潰的英子終於承受不住壓力,選擇跳河輕生。



跳河前,英子哭著對媽媽喊出:「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哲學家弗洛姆的一句話值得家長體味:「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操控的反面,就是失控。


許多父母,尤其是媽媽,總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掌控欲,一顆心都在孩子身上,愛嘮叨、忍不住吼孩子、忍不住焦慮,一頓操作好辛苦,結果還落得「媽媽好像母老虎」。如何放下控制欲,真是為人父母的重要課題。

01

要想放下控制欲

父母就先要承認自身的不完美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提出一個概念——「恰到好處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做個恰到好處的母親,做個60分的媽媽。不再要求自己百分之百的正確,接受自己的缺憾和不完美。


正因為接受了自身的不完美,面對孩子,才會更謙卑。知道自己和孩子都有各自的人生課題要完成,不再全部包辦,而是留出餘地,給孩子試錯和成長。


同時,也更關注自己的成長。焦慮的家長們,不妨撿起自己舊時的愛好,每周抽出一天,去上自己喜歡的課程,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或者相約好朋友小聚聊天。

02

相信孩子本來的樣子

就是最好的樣子


英子愛好天文,楊楊痴迷賽車,方一凡喜歡唱歌跳舞。每個孩子自帶各自天性而來,各不相同,各自精彩。


正如哲學家羅素所言:「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帶著無限的可能,有的種子成為楊柳,有的成為灌木,有的成為藤蘿,無論何種形式,只要成為他自己,皆可收穫生命的綠意。家長們請不要以固定的模樣去限制獨特的孩子,愛孩子,便如他所是。


-END-


去哪家族·恆心致未來


【目前去哪家族已經開放合伙人加盟,期待您的加入】

掃碼關注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我都喜歡!

相關焦點

  • 《小歡喜》中國式家長:「以愛之名」的教育方式,未來還有期待嗎
    》,19年年底,《小歡喜》可謂是火爆全網,而最近又傳出了即將《小歡喜》第三部——《小捨得》開機的消息,又再一次把《小歡喜》帶到了大眾的視野當中。》主要講述的是三個家庭備戰高考的笑淚故事,在「一考定終身」的想法之下,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教育方式,面對一系列接踵而至的問題,衍生出來的悲歡離合。
  • 《小歡喜》:中國式親子關係圖鑑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觀念的變更,以及中產階層的壯大,教育方式和教育選擇越來越多元;從幼升小到小升初,從學區房到課外補習,從假期遊學到留學國外,都是輿論中長盛不衰的話題。選擇越多,問題就越多,教育引發的衝突也越來越常見。影視劇是社會現實的一種反映,這些年來,教育題材的電視劇也就越來越多。今年則大有爆發之勢。
  • 好戲|為什麼《小歡喜》代入感超強?因為這是一部中國式家長變形計
    誰沒經歷過與阿爺阿娘「決戰紫禁之巔」的時刻?誰能有幸逃脫所謂「此考定終生」的致命魔咒?是以,《小歡喜》之所以老少鹹宜,引發不同年齡段受眾的全方位共鳴,蓋因它同時切中了國人的童年記憶和成年焦慮。劇集裡孩子們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不過開胃前菜而已,真正的大餐,是《小歡喜》試圖提出並解答一個疑問:中國的家長,到底是什麼樣的?
  • 《小歡喜》中「英子事件」告誡中國家長:教育不是扼殺天性
    2019年7月,伴隨著高考來臨的還有一部熱播的都市家庭教育劇《小歡喜》,是由汪俊執導,黃磊、海清、陶虹、王硯輝、詠梅等人主演。主要內容當然離不開近四十年來熱度居高不下的話題——高考。有外媒評價中國高考是「一個世界難得的奇蹟」「世界規模最大也最難的考試」。
  • 小歡喜——中國教育制度與紐西蘭教育制度
    小歡喜偶然在YouTube看到一部新的電視劇《小歡喜》,因為裡面的演員黃磊海清還有《那年花好月正圓》的趙大人趙白石都是我喜歡的,所以就往下看了。先閒話一下。一群瘋狂的教師,一群瘋狂的媽媽,還有一群不想瘋狂的孩子,因為都到了高三了。所有的人都被考試排名包圍,不停的考試準備考試再繼續考試,不停的排名準備排名再繼續排名,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那空氣裡的焦灼。小歡喜的確是小歡喜,因為裡面都是大煩惱大爆發呢。瘋狂的教師和瘋狂得失去理智的媽媽們就不說了,說那幾個孩子吧。其中我認為最有前途的孩子是方一凡。
  • 《小歡喜》:尊重和理解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去年暑假播出的《小別離》姊妹篇《小歡喜》,是由汪俊執導,黃磊、海清、沙溢、陶虹等明星聯袂主演的都市情感劇,該劇以高考為主線,反映了高考前夕三個不同背景家庭的教育形態,折射出「高考改變命運」中國式傳統教育觀念下有笑有淚的親子相處景象。
  • 電視劇《小歡喜》聚焦當下教育熱點,原著作者魯引弓說:好作品,要...
    其實,這部劇源於同名小說《小歡喜》,它與之前聚焦留學話題的熱播劇《小別離》一樣,都是由作家魯引弓的原著改編。《文藝周刊》日前越洋連線正在海外的魯引弓,解碼中國式教育焦慮及其背後的「小歡喜」,並進一步解說如何寫好現實題材。  對應大焦慮,才有小歡喜  「『小歡喜』是黃磊起的。」
  • 《以家人之名》你是中國式擰巴父母嗎?
    《以家人之名》熱播,話題居高不下。其中齊明月的媽媽,讓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那種中國式父母對孩子擰巴的愛!齊明月的媽媽真的是典型的「中國式擰巴父母」了。明明女兒成績很好,班級第二,自己作為優秀家長上臺分享經驗,心裡很驕傲也很歡喜。
  • 「思想界」《小歡喜》完結:中國式親子關係的紓解之道是什麼?
    在這個暑期檔,國產教育題材的電視劇尤其多,此前已播出了《少年派》《帶著爸爸去留學》,許多觀眾認為,《小歡喜》是一部質量上乘的作品,且和同題材其他劇集相比難得地沒有「爛尾」。該劇聚焦了住在同一個「學區房」小區的三組家庭的故事,在高考迫在眉睫之際,方家、喬家和季家的家長和孩子度過了一段充滿歡笑與淚水的時光。目前,《小歡喜》在豆瓣的評分為8.4,在國產劇中處於較為領先的位置。
  • 《小歡喜》:3組家庭均陷教育誤區!中國高考父母的底色:我愛你
    《小歡喜》被評為「2019年最受期待的現實主義大劇」之一,一開播就很火。以家庭教育、親子關係角度切入,並把故事設置在「高考」這一極致到不能再極致的環境中,劇中3組不同類型的家庭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中國高考家庭生活3大問題群像」——角色缺失、角色錯位和地位不平等。
  • 一些中國家長嚮往國外的寬鬆式教育,這真適合中國孩子嗎?
    5名中國教師來到英國一所普通的中學接管一個人數為50人的班級,在此任教4周,來實驗中國式教育是否適合英國的孩子,最後從「中國班」和「英國班」兩個班級的考試結果來看,「中國班」的各科考試成績均高於「英國班」,這都超出了孩子、父母以及校長的預期,因為此先大家並不看好這5位老師的中國式教學能否帶來好的成績,甚至校長直言「中國班贏不了」。
  • 高考是一家人的兵荒馬亂,愛奇藝在《小歡喜》中翻譯「我愛你」
    「我們都是為你好」是父母最常說的話,在高考後的學校專業選擇上,中國式「控制欲」的家長變本加厲地朝廣大學子湧來,卻也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愛奇藝正在熱播的《小歡喜》則通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與溫情,傳遞出父母也要學會繼續長大,學會面對自己的觀念。
  • 虎媽的戰爭:中國式家長的歡喜與煩憂
    中式教育vs 美式教育  2011年,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蔡美兒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媽的戰歌》的書,在美國引起轟動。該書介紹了她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她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她還曾導演了令人側目的一幕:強迫7歲的小女兒露露從晚飯後到睡覺前要連續練習彈奏一首鋼琴曲數小時。
  • 教育中的」小歡喜「
    最近天天被催稿子,必須鄭重地跟各位喜歡璟舒的小夥伴們道歉,因為經常收到私信,讓我跟大家分享教育文章與話題。其實今年文章少了的原因是現場跟家長的互動更多了,璟舒說粉絲見面會每個月至少會走過三個城市,會與將近1000名家長進行互動與教育溝通。
  • 《以家人之名》:奇葩母親各有特色,中國式家長遭吐槽
    最近,《以家人之名>在她的身上,真實地體現出了中國式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參加家長會時,金玉香作為好學生家長代表分享經驗,她給出的人生信條就是「在物質上不能虧待孩子,在教育上絕對不能溺愛孩子」。在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金玉香更是一直叮囑齊明月要和班級的好學生一起玩,不要被差生帶壞。
  • 中國家長如何擁有自己的小歡喜?正確教育觀念很重要
    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可能都有這樣一種期待,孩子能夠擺脫平庸,走向卓越。殊不知,平凡是大部分人最終的結局,而幸福遠比成功更為重要。 所以,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成長為幸福的平凡人呢? 是給孩子最先進的玩具,最昂貴的衣服,最完善的照顧嗎?
  • 孩子教育方式之差異,滲透出家長修養之差異
    那麼,對於孩子的教育,已經成為各個家長最頭痛的事情。採用何種方式方法進行教育孩子,使孩子更為優秀,成為家長們互相攀比之事。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還有更多的家長因不會管教孩子或不管孩子,最後孩子一敗塗地,一事無成。下面先以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來看一看,中國式教育到底怎麼樣:【實例一】縣城第四中學教師陳柏揚老師,夫妻均為老師,只生一個孩子。他倆非常重要對孩子的教育。
  • 「中國式家長」是什麼意思?兩個80後開發《中國式家長》遊戲
    「中國式家長」是什麼意思?兩個80後開發《中國式家長》遊戲­  「中國式家長」——這個詞在不少人看來稍顯刺眼。但可能很少有人關注孩子是怎麼看待「中國式家長」的。受訪者供圖­  最近,兩個80後組成的團隊將《中國式家長》做成了一款獨立遊戲。雖然遊戲還未正式發售,但已點燃了不少網友吐槽自己家長的欲望。­  何謂「中國式家長」?百度百科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中國的大部分家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在教育過程中又存在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等特點。­  這就如同一枚硬幣有著完全不同的兩面。
  • 遊戲《中國式家長》諷刺的是哪種家長?
    最近一款遊戲《中國式家長》火了,玩家以家長的身份培養孩子,從讀書到相親到工作,一切都有父母的插手,看最後會培養出什麼樣的人。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一起聊聊這款遊戲。《中國式家長》的成功之處在於定位非常明確,也確實很好地結合了中國式孩子成長中的煩惱和吐槽,非常貼近生活,比如拜年、考分後爸媽的教訓、面子攀比…因為來自生活,所以很真實,更容易激發情懷《中國式家長》算是把中國的家庭教育研究的相當透徹了
  • 周奇:拍完《小歡喜》,更希望未來成為好演員
    周奇:拍完《小歡喜》,更希望未來成為好演員 原標題:   電視劇《小歡喜》中調皮又暖心的方一凡,綜藝《聲入人心2》中謙遜可愛的「大可弟弟」,被網友戲稱為「八月男孩」的周奇,在這個夏天的螢屏頗為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