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宛城區:小小山野菜的助農富農經
2020-11-26 11:45:53
|
| 字號:
A+|
A-中國網南陽11月26日電 小雪過後,氣溫驟降。在南陽市宛城區瓦店鎮白營村裡村外,卻是一派火熱的繁忙場景。「今年種了3、4畝地裡,不敢耽擱,年前準備全部拾掇乾淨」。一邊說話,一邊麻利刷下薺薺菜上的黃葉,瓦店鎮白營村貧困群眾黨廣義在自家門前邊幹活邊笑吟吟的說。
正是農閒季節,村民們卻農閒人不閒,尋常農家薺薺菜正成為村民增產增收的「錢袋子」。村邊的田地裡,放眼望去,一片片肥碩翠綠的薺薺菜田地,許多名群眾正加緊速度鏟挖、裝運,呈現出一片歡快、忙碌的景象。走進村莊裡,每一家院內、門前一堆堆的薺薺菜,一些年歲大、腿腳不靈便的大爺、大奶正麻利的對薺薺菜分揀、清摘。
「今年我們村就種了4000多畝,按今年的行情,目前1斤淨買1.3元,一畝地下來能收入5000多元」,隨行的一名白營村幹部介紹說。「一些沒有能力種植的貧困群眾也有收入,他們可以幫助其他農戶清摘,一斤0.5元,手頭快的一天能掙100餘元。」「真沒想過,這種以前作為野生鮮菜的薺薺菜現在這麼暢銷,老了老了,我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我老婆子也能掙錢」,一旁的一位大娘緊跟著說,引起一陣笑聲。
近年來,瓦店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結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積極引導貧困群眾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蔬菜種植。鎮黨委政府按照「黨組織引領、黨員示範、龍頭公司帶動、合作社支撐、貧困戶受益」的整體工作思路,引領支持特色農業經濟,白營村黨支部聯合壹加壹蔬菜種植合作社帶動群眾發展薺薺菜種植產業,合作社負責引進、技術指導、收購特色蔬菜,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群眾訂單式科學種植,規範管理,農產品品質高,經濟效益好,一系列的措施示範帶動和幫扶了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貧困戶脫貧和農民增收,目前壹加壹蔬菜種植合作社已輻射帶動周邊6個行政村近200戶種植薺薺菜,農民成員佔100%,其中貧困群眾三十多戶,戶均增收4000餘元。
「今天有15名村民來上班,其中5名貧困群眾,每天工資能拿到80元左右」,在壹加壹蔬菜加工車間,負責人白俊卿說。速凍蔬菜生產線上,十多名女工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篩選、清洗、漂燙、運送、打包……,廠區門口,滿載翠綠薺菜的農用車輛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排成長隊。
夾在賣菜的人群中間,來自嶽廟的農戶白慶生 ,幾年前一直種糧食,後來發現市場上薺薺菜比較賺錢,附近還有收購的廠家,就摸索著把小麥、玉米一年兩種改為春花生、薺薺菜一年二種。「今年薺薺菜價格差不多有1.3元一斤,除去成本投入,一畝地差不多有5000多元收入,我還設了個收購點,幫著廠裡收購附近村民的薺薺菜。」
培育特色產業、優化農業結構,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瓦店鎮黨委政府注重增強扶貧企業的「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先後利用上級支農惠農政策,為大山科技園和壹加壹蔬菜合作社建成冷庫兩座,目前全鎮冷庫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切實增強了全鎮山野菜等特產蔬菜的收儲能力,極大緩解企業經營壓力,預計薺薺菜種植規模將擴大至8000畝。「下一步,瓦店鎮將根據市場行情,繼續鼓勵轄區蔬菜加工企業開發更多特色農產品,帶動更多群眾發展特色農業種植,幫助他們增收致富」,談起未來,瓦店鎮政府負責人充滿希望。
據了解,近年來宛城區以發展「優質小麥、有機艾草、綠色油料、名優果蔬、生態養殖、鄉村旅遊」六大特色產業為重點,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村級集中,整村推進」的發展思路,圍繞市場需求,堅持特色高效原則,大力引導貧困戶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變單一糧食種植向果樹、蔬菜、花生、艾草、花卉、構樹等多元化特色種植髮展。這些特色種植業生產基地覆蓋帶動全區1200餘戶貧困種植戶,實現了特色農業種植區貧困戶的穩定增收。(徐浩 吳雙 劉迪)
責任編輯:王瀟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