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衣曉峰)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曉鈞團隊首次揭示了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種間限制機制,禽類細胞不能支撐B型流感病毒複製。相關研究論文近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學》上。
B型流感病毒(IBV)常在全球範圍內與A型流感病毒(IAV)共流行,在流感的局部暴發或季節性流行中佔有很高比重。近幾年,B型流感病毒在我國很多地方成為引起季節性流感的優勢流行株,特別是對兒童及青少年的致死率已高於A型流感病毒。
與A型流感病毒含有多個亞型且宿主廣泛不同,B型流感病毒主要分為兩大譜系,主要感染人和少數其他哺乳動物。有意思的是,禽類作為A型流感病毒的重要宿主,經常將A型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給哺乳動物並造成暴發。而B型流感病毒與A型流感病毒複製機制類似且受體相同,卻極少有禽類自然感染B型流感病毒的報導。這說明B型流感病毒在禽類體內無法有效複製。
王曉鈞團隊前期研究已經證明,宿主ANP32A&B蛋白是不同物種A型流感病毒聚合酶發揮功能的決定性宿主蛋白。在此基礎上,該團隊進一步檢測不同物種ANP32A、ANP32B及ANP32E蛋白對B型流感病毒的支持作用。結果提示,哺乳動物可以完全支持B型流感病毒聚合酶複製,而禽類由於有33個胺基酸的插入,位點突變致使無法有效支持B型流感病毒的複製。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哺乳動物ANP32家族蛋白是支持B型流感病毒複製的關鍵宿主蛋白,並明確了禽類ANP32蛋白無法有效支持病毒聚合酶活性的分子機制。這對理解B型流感病毒作用機理和宿主範圍決定因素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為抗B型流感病毒藥物靶點設計和跨物種傳播的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