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六院王華麗教授應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之邀分享我國抗疫經驗

2020-12-14 北京大學新聞網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肆虐以來,痴呆患者的科學管理也引發了國外同行的廣泛關注。我國《新冠肺炎防控期間認知障礙患者及照護者精神衛生和心理社會支持專家建議》的主要執筆人和通訊作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研究室主任、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精神醫學與心理健康分會副會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ADC)常務副主任委員王華麗教授積極與國外同行分享疫情下認知障礙患者的管理經驗與心理社會幹預體會。

老年人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危人群,認知障礙患者還可能由於認知損傷造成疫情防控能力下降,進一步增加疾病感染風險;此外,疫情防控措施的執行還可能造成患者病情的波動,增加照護者的負擔和壓力。為了更積極地指導疫情期間為認知障礙患者和照護者提供精神衛生和心理社會支持,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特別邀請王華麗進行全英文專題報告。相關視頻已由ADI官方帳號上傳至YouTube網站。

在報告中,王華麗強調了秉承認知障礙全程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並從以人為本照護的視角出發,分析了疫情期間認知障礙患者和照護者可能遇到的主要問題、患者可能出現的病情波動和照護者可能面臨的壓力及出現的心理反應,並依據聯合國機構間常設委員會(IASC)緊急情況下精神衛生和心理社會支持工作的指導原則,就患者精神行為異常、軀體疾病伴發精神行為問題和意識障礙以及紓解照護者壓力等問題提出應對策略,分享了部分實踐中的感悟和體會。

王華麗在報告中特別感謝世界各國認知障礙同行對我國抗疫行動的支持和鼓勵,也代表國內同行向目前遭受疫情困擾的其他國家同行送上我國的誠摯問候,祝願全球各界能齊心協力,共同為認知障礙患者營造友好氛圍。本次報告贏得了全球同行的高度評價,視頻上線當天觀看人數即達千餘人次;ADI執行總監Paola Barbarino女士號召全球各界在抗疫期間通力合作,致力於為認知障礙患者創造平安穩定的環境;WHO及西太區專家觀看視頻後,為我國醫生能在第一時間與國際同行分享自己的經驗給予高度讚賞。本次報告的相關內容也將為後期全球抗疫提供政策建議。

目前,在全世界防控新冠肺炎的關鍵時期,王華麗積極分享中國的實踐經驗,呼籲全世界關注疫情下的認知障礙患者及照護者,不僅向國際同行展示了我國抗疫期間對痴呆患者的科學管理及照護工作,還為幫助全球更多的認知障礙患者家庭貢獻了中國力量。

相關焦點

  • 北大六院舉辦認知障礙社區防治與照護工作研討會暨首都臨床特色...
    北京市科委生物醫藥處處長曹巍、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科教處王馮彬、北大六院黨委書記王向群主任醫師出席本次會議並致辭。北京市科技獎勵辦公室主任崔玉琴,科委生物醫藥處王岱娟,北大六院院長助理、海澱區衛生計生委主任助理原巖波主任醫師,房山區衛計委副主任張文豔,海澱區精神衛生防治院院長李文秀,豐臺區鐵營醫院院長孫培雲,朝陽區第三醫院副院長馬萬欣,北大六院臨床研究室主任、痴呆社區篩查與居家照料輔導技術推廣工作負責人王華麗教授以及來自海澱區、朝陽區、豐臺區、房山區等地推廣基地和基層衛生機構的近百名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 一場與遺忘的漫長較量:聯誼會讓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及家屬互相安慰
    美國前總統裡根、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光纖之父高錕,都是在阿爾茨海默病的侵蝕下,逐漸失去記憶與自理能力。更為可怕的是,這種病症來得隱秘而緩慢,在早期的阿爾茨海默病降臨時,患者家屬們很難意識到,那些異常的行為,實際上是他們的認知出現問題。2008年,是劉華梅的丈夫最後一次參加國際會議,那一次,丈夫做完報告下臺後跟她說,我怎麼有些英語單詞記不得呢?
  • 北大六院專家參加中國-澳大利亞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危機幹預專家會
    4月17日,應澳大利亞國家心理危機幹預中心邀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研究專家組專家、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北大六院副院長孫洪強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心理救援專家馬弘主任醫師、石川副教授,北大六院黨院辦副主任孫思偉等就新冠肺炎期間精神衛生相關問題通過視頻連線同對方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 北大六院陸林參加世衛組織專家討論會 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及研究進展
    陸林代表中國介紹了我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對精神心理健康影響的經驗及研究進展,分享了由北大六院組織翻譯的疫情下精神心理衛生服務政策及心理危機幹預指南,以支持全球抗疫。此前,陸林分別於3月18日和20日參加社會科學工作組網絡討論會,並就相關議題同與會專家進行溝通。
  • 年均花13萬,一人失智,全家失衡:誰來照護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中國已有一千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預計到2050年,這一群體將超過三千萬人。這種疾病也成為繼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癌症後,威脅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 北大六院召開2018年度科研表彰會暨第十二屆學術年會
    此次會議得到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北大六院院長陸林院士,黨委書記王向群,副院長嶽偉華、張霞,黨委副書記劉靖出席,會議由科研處處長陳冬雪主持。陸林對各位嘉賓一直以來對北大六院科研工作的支持表達了誠摯的謝意。他指出,過去一年北大六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未來我們仍需繼續努力,力爭建成國家精神醫學中心,為北大醫學和北京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添磚加瓦,引領全國精神衛生事業發展,這也是我們科研工作發展的意義所在。嶽偉華對北大六院2018年度科研工作進行了總結。
  • 嬰幼兒飲水應注意礦物質含量 鋰元素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
    來自第三軍醫大學舒為群教授在《健康飲水,中國兒童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中提出了相近的觀點。針對目前反滲透淨水工藝大量普及的現狀,舒為群教授指出,飲用水應選擇有一定礦物質含量的水,不建議長期飲用反滲透工藝處理過的水。如果不得已選擇「過度淨化水」,需要注意補充礦物質,合理膳食,讓體內的礦物質保持平衡。
  • 分享中國經驗 北大推出阿拉伯文版抗疫文獻
    分享中國經驗 北大推出阿拉伯文版抗疫文獻 2020-04-06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注阿爾茨海默病:讓記憶被擦除的慢一些
    這是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自白。像愛麗絲一樣,記憶跟不上遺忘的腳步,也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最常見的疾病狀態。因此,阿爾茨海默病又被稱為「腦海中的橡皮擦」。「在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是繼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癌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據將突破4000萬。」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正式上市 還將開展國際3期臨床試驗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董瑞豐)我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29日正式在國內上市。藥物研發團隊表示,擬於2020年開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並爭取5年內進行新藥全球註冊申報。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當天於北京主辦的「九期一」全球戰略發布暨第一屆腦腸軸論壇上,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松濤說,擬於明年啟動的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將以超過2000例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為對象,在北美、歐盟、東歐、亞太等地區的200個臨床中心開展12個月的雙盲試驗和6個月的開放試驗。
  •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代表團訪問北大六院
    2019年1月9日上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學院副院長Nigel Hooper教授一行五人來北大六院訪問交流,並在行政樓一層會議室舉行了座談。北大六院院長陸林會見了代表團並主持座談會。
  • 中國人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具「異質性」
    一項跨越17年、涉及我國404個家族的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上。這項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人與其他種族在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的遺傳機制上有所不同;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還有大量的未知基因有待科研人員挖掘。  該研究是由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團隊完成的。
  • 北大六院與墨爾本大學、北大醫療產業集團就開發精神病學高級培訓...
    2016年4月5日下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墨爾本大學精神病學系和北大醫療產業集團「精神病學高級培訓課程開發三方合作備忘錄」籤約儀式在北大六院舉行。北大六院院長陸林、副院長郭延慶、副院長嶽偉華、主任黨院辦張霞、教育處副處長唐妮,和來自墨爾本大學精神病學系的系主任Ian Everall教授、David Israel教授、Chee Ng教授、Julia Fraser女士和李粵女士,以及北大醫療產業集團腦健康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磊、總經理助理於姝、陳小燕女士和王琳女士共同見證三方合作備忘錄的籤署。
  • 生離死別阿爾茨海默病
    5年後,德特爾女士去世,阿爾茨海默醫生在對德特爾女士的大腦研究中辨認出「澱粉樣斑塊」和「神經原纖維纏結」。這項工作使得世界認識到這一新型的疾病。後來,該疾病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AD)是神經系統的一種起病隱匿的退行性疾病。
  • 阿爾茨海默病終於迎來新藥
    九期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在中國大陸的上市為全球首次上市,這款中國原創、國際首個靶向腦-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將為廣大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也一舉打破了該領域全球17年無新藥上市歷史。
  • 中國專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誌物,可提前5年至7年預測
    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嚴重危害全球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記者日前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獲悉,該院賈建平教授團隊研究發現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賈建平表示,目前尚無有效藥物能夠治癒阿爾茨海默病,多個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主要原因可能是受試者病程已處於較晚的階段。
  • 北大六院舉辦精神病理學與臨床思維論壇
    2015年11月13日,北大六院教育處在門診五樓正誼廳舉辦了精神病理學與臨床思維論壇,本次論壇的主題為「老林雜談」。主講人為北大六院特診科林凱醫生。北大六院臨床醫生、研究生、規範化培訓住院醫師及進修醫生參加了本次論壇的學習和討論。睡眠醫學科孫偉醫生主持此次論壇。
  •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
    @新華視點11月5日消息,美國專家日前表示,由中國企業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第一例患者篩選目前已順利完成。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4日至7日在線召開。
  •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
    美國專家日前表示,由中國企業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第一例患者篩選目前已順利完成。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4日至7日在線召開。
  • 北大國際政治經濟學考研初複試經驗分享
    【育明】北大國際政治經濟學考研初複試經驗分享本文將系統的對北大國際政治經濟學考研專業進行初複試經驗分享,主要包含以下幾部分內容:難度解析、考試科目、 考研參考書 、初試經驗及複試經驗。盛世清北-清北碩博搖籃,將詳細的為大家說明:北大國際政治經濟學難度解析北大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專業排名,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排名第一,評選結果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