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8月29日訊 據法國媒體報導,每年秋季在法國的書店,「推薦書籍」的腰封上幾乎都印著「文學大獎」。
秋季的法國將為全球閱讀者奉上一場精彩的文學盛宴: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龔古爾獎、費米娜文學獎、雷諾多文學獎、美第西斯獎和行際盟友獎等六大文學獎項將陸續揭曉。
法國文學獎——延續的法式傳統
二十世紀初,法蘭西文學院持有頒發文學類獎項的權力。但是,當時的法蘭西文學院並不認可小說,認為小說不屬於一種高質量的文學形式。因此,法國著名小說家巴爾扎克、左拉等人無法獲得文學獎項。
為了發展和捍衛小說,龔古爾獎於1903年應時而生。之後又陸續誕生了其他文學獎項:1904年費米娜文學獎出現,該獎評委會由清一色的女性組成,主要為了對抗龔古爾獎歧視女性的特質。1905年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創立。1926年雷諾多文學獎誕生,目的在於表現雷諾多獎評委會對龔古爾獎評選結果的不同意見。
這幾項最早的文學大獎已有近百年歷史,在鼓勵保護高質量的新文學上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讓法國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活躍現狀。
龔古爾文學獎
龔古爾文學獎是法國歷史最久、名聲最盛的文學獎項。
1862年,龔古爾兄弟決定死後將遺產作為基金,設立文學獎,用遺產的利息作為獎金。1896年,埃德蒙•德•龔古爾去世,留下遺囑創建該獎,每年頒發一次,獎勵「每年最佳的用法語書寫的想像性散文作品」。
1902年,龔古爾文學院正式擁有十名終生制院士,並於1903年12月21日頒發第一個龔古爾文學獎。
每年十一月,龔古爾文學院在當年發表的所有小說中評選出最佳作品。著名的作家馬塞爾•布魯斯特(1919年《在少女身旁》)、安德烈•馬爾羅(1933年《人類的命運》)、莫迪亞諾(1978年《暗店街》)等都獲得過該獎。
龔古爾文學獎獎金僅為10歐元,但幾乎所有獲獎者都會將這張10歐元裝裱起來以作紀念。畢竟獎金有價,榮譽無價,作品躋身於法國最優秀作品之列,獲獎者都無比榮耀。
一位作家可以多次獲龔古爾文學獎:羅曼•加裡憑藉小說《根深蒂固的天性》獲得1956年的文學獎,並於20年之後憑藉《如此人生》再次折桂。
龔古爾文學獎能獲得如此地位,是因為它能擴大獲獎者知名度和作品銷量。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銷量最高,共70萬冊,第二名是讓•盧歐的《榮譽戰場》,共60萬冊,第三名是喬納森•利特爾的《仁人善士》,共50萬冊。
2013年,法國犯罪小說家皮埃爾•勒邁特的轉型之作——《天上再見》在獲得龔古爾文學獎前,因為書商的推動和讀者的口耳相傳,已達到10萬冊的銷售量。獲獎之後,出版社又加印25萬冊以滿足市場需求。
除了文學獎之外,龔古爾文學院還頒發龔古爾詩歌獎、龔古爾新人獎、龔古爾傳記獎、龔古爾中篇小說獎。
然而,也常常有人批評龔古爾獎的評委會成員,認為他們在文學的研究方式上秉承保守主義,並且在評獎時傾向於某幾個大型出版社如伽利瑪出版社、格拉塞出版社、門檻出版社等,損害其他小型出版社的利益。據統計,伽利瑪出版社的作品共獲獎36次,格拉塞出版社的作品獲獎17次。而一些小型出版社如午夜出版社僅獲獎3次,P.O.L出版社僅1次。(慄衛斌 韓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