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識閻真,通過《當代》社長楊新嵐要了閻真手機,給閻真發簡訊要來《活著之上》足本,未說路遙文學獎事情,也不能說。我是要了兩天才要來。我想他不一定知道我是路遙文學獎評委和秘書長。在評選結果出來,新聞發布會之前,我給閻真發了一個祝賀他的《活著之上》獲得首屆路遙文學獎的簡訊,他回給的我的簡訊是四個字『我不知道』。」
路遙文學獎去年12月3日揭曉以來,媒體給予了廣泛的報導,其中也有一些質疑和批判。有人質疑評獎方式,有人質疑作品。這都很正常。任何質疑和批判都會讓路遙文學獎評委會戒慎恐懼,深刻反省,激勵我們把路遙文學獎辦得更好。但是,就目前來看,這些質疑和批判實在稱不上真正的質疑和批判,只是外行的驚詫,屬於「莫名驚詫論」。他們未搞清楚什麼是文學獎,什麼是路遙文學獎,官方文學獎和民間的路遙文學獎有何區別。
2014年12月10日,新民晚報發表記者樂夢融導語「《活著之上》發表僅半月就得獎 單行本尚未出版」、標題《路遙文學獎再度引發質疑》(下簡稱《質疑》)的述評文章,我大吃一驚。這篇文章導語和標題是關於路遙文學獎的,但整篇文章關於路遙文學獎的內容不多。這不多的內容卻錯誤連連。
路遙文學獎是一個開放的文學獎,歡迎任何質疑和批判,也不怕任何質疑和批判。路遙文學獎歡迎質疑批判,但對於誤解質疑,對於莫名驚詫,對於批判攻擊,路遙文學獎評委會自然會做出回應。
中國民間文學獎眾多,2013年發起的路遙文學獎絕非中國「首個民間文學獎」。在這之前有多個民間文學獎。1995年張承志獲得首屆「愛文文學獎」,當時中華讀書報給予過報導。不過,愛文文學獎好像辦了一次就銷聲匿跡了。2003年21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設立,莫言的《檀香刑》和李洱的《花腔》獲第一屆獎,2005年格非的《人面桃花》、閻連科的《受活》和谷川俊太郎的《谷川俊太郎詩選》獲第二屆獎。這個獎辦了兩屆也告別了文壇。
要說路遙文學獎是第一個有巨大爭議和影響力的民間的年度漢語文學大獎,倒是名副其實。
需要告訴讀者的是,路遙文學獎從來沒有停止過前進的腳步,從未因「路遙家屬反對而一度擱淺」(《質疑》文)。路遙文學獎一開始,獎項繁雜,設置不夠專業,是一項不可能認真完成的任務,外界批評外行,路茗茗反對,都在情理之中。發起人高玉濤先生自己也承認這些問題,一直努力改進。2013年5月,老高邀請我來做路遙文學獎,徹底改革了原來方案,我自認使路遙文學獎成為一個職業化和專業化的年度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大獎。
「《活著之上》發表僅半月,甚至連單行本還未及出版就或了獎,這連作者本人也沒想到,評選結果也自然要人不了解」,是記者樂夢融所謂的「路遙文學獎再度引發質疑」的根本原因。首屆路遙文學獎揭曉以來,就這個問題,新民晚報是第一個質疑者,確切地說,是第一個「莫名驚詫論」者。
我們必須為樂夢融和新民晚報的讀者解驚釋詫。
1
路遙文學獎是一個年度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大獎,與發表和出版同步,評選當年長篇小說,每年一屆,每年獎勵一部作品。每年12月3日,路遙誕辰日公布獲獎結果,第二年3月舉行頒獎大會。如果沒有好作品,路遙文學獎寧缺毋濫,行使空缺權力。
路遙文學獎是自主性文學獎,評委自己尋找作品審讀。路遙文學獎評獎以文學期刊發表作品為主,出版社直接出版的作品為輔。最後一期,少數未來得及閱讀的文學刊物和12月份出版的未來得及閱讀符合路遙文學獎條件的小說進入下一年度的評選。作品先發表後出版,以發表時間為準。
路遙文學獎沒有作品申報制度,但不拒絕其他文學組織和個人,包括作家個人推薦作品。無論是誰,最後都是靠作品說話。
中國純文學原創長篇小說的大本營在文學期刊,也是漢語原創精華所在。中國作家寫完長篇小說之後首先要找刊物發表,再說出版的事。中國文壇只有極少數著名作家寫完之後直接交出版社出版。當然,很多作家寫完之後沒有機會發表,很多作品發表後也無法出版。中國所有長篇小說評獎的時間範圍都是以發表時間為準,未發表過的則以出版時間為準。路遙文學獎密切關注直接出版的小說,也購買了不少直接出版的小說。不過,直接出版的小說,好的非常少。除非徵文,中國純文學長篇小說的評選作品幾乎都來自文學期刊發表作品,各種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年度排行榜作品幾乎都來自文學刊物。有些作品是發表之後再出版,有時發表和出版同步,有些作品發表後根本沒有出版,甚至獲獎之後才獲得出版機會。這是文學界常識。
中新社記者採訪我後寫稿,對《活著之上》未申報就獲獎非常驚詫,覺得路遙文學獎好像有什麼貓膩。很顯然,記者是以魯獎、茅獎的申報體制來看路遙文學獎的。
為了保證文學獎的客觀性、科學性、準確性,路遙文學獎採取了3211的季度評選模式和4+1的年度評選模式。所謂3211模式,就是一審評委每個季度評選出3部作品,客觀寫出正反兩方面評語,提供給路遙文學獎評委會,評委會按排位順序推薦2部作品給二審評委,二審評委寫出兩部作品正反評語,推薦一部季度作品,評委會根據評審票數,評選1部作品作為路遙文學獎季度上榜作品。季度作品是年度路遙文學獎的核心候選作品。每個季度評審完成之後,路遙文學獎對媒體和社會發表一篇長篇小說評審公告。公告包括兩個方面內容,第一,本季度長篇小說發表情況和重要作品出版情況,即路遙文學獎閱讀報告;第二,季度評審報告,包括一審評委每人3部作品評語和二審2部作品評語,一審二審投票情況。
所謂4+1年度評選模式即是,每個季度評選一次,一年四個季度評選四次,年終由一審二審評委組成的聯合終評委進行總評(終評),開放評選,評出路遙文學獎。一審二審評委獨立評審。除年終總評,評委平時不商議,不溝通,完全是評委個人通過郵箱獨立投票。
為保證路遙文學獎的客觀公正,評獎不受幹擾,在評獎過程中,在最後獲獎結果出來之前,除非萬不得已(刊物發表作品有刪節,向作家要電子版足本),路遙文學獎評委會不會和所評作家聯繫。評選結果出來後,在向媒體公布之前,評委會以簡訊或者電話通知作家,向作家表達祝賀之意,然後和作家聯繫,商議頒獎事宜。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評選的客觀性、科學性、準確性,路遙文學獎評審時間是年度制。評委終年都在閱讀和評選。一審是從前一年十二月(新一年的第一文學期刊物大都在12月出版)開始,到第二年的十一月底結束。為了方便評審,我們把所有發表長篇小說的大型文學期刊直接訂到一審評委家裡。一審選出兩部作品之後,把作品快遞給二審評委和路遙文學獎觀察員。路遙文學獎評委辦公室幾乎訂了所有發表長篇小說的文學刊物,包括公安系統辦的《啄木鳥》,甚至連發表長篇小說的魯迅家鄉紹興的《野草》(所刊載作品基本上都發表和出版過)也沒漏下。2014年偶爾發表長篇小說的《西南軍事文學》、《黃河》、《都市》、《芒種》和《青年文學》,雖未發表像樣的長篇小說,我們都要及時到首都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查閱,以免有好作品遺漏。
路遙文學獎由路遙文學獎國際研究中心主辦,評委會是正規常設機構,辦公室每天都有人值班。我也時常在辦公室上班。路遙文學獎評委會是中國第一個,恐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全日制的專職性的文學評獎機構。路遙文學獎按月給一審評委發工資,或者說評審費。一審評委一年的評審費將近5萬元。路遙文學獎一整年都在緊張的評選之中,而不是集中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品讀、評選。
也許,這一模式是世界上最笨重最辛苦的評選模式。路遙文學獎之所以採取這種方式,就是為了能夠腳踏實地,從容科學,職業、專業,客觀公正地進行評選,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讀作品評獎和審美疲勞評獎。也只有這樣,路遙文學獎才能與眾不同,評出好作品,才會有未來。
路遙文學獎是民間文學獎,只有文學一個核心利益,只認作品,不認人。路遙文學獎只有這樣評獎,才能逐步建立自己的文學權威。
路遙文學獎有決心和信心創造漢語文學獎世界性的未來。
剛剛辦了一屆的路遙文學獎,還很不成熟,還在摸索和探索之中,還需要監督批評。當然,路遙文學獎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提高,不斷地完善自己。
2
首屆路遙文學獎自2014年開始,凡在2014年發表作品,2014年11月之前出版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都在評選範圍之內。作品只要發表了,就進入路遙文學獎的評獎範圍,至於出版不出版單行本與路遙文學獎無關。刊物發表的是不是全本,路遙文學獎評委評審的是不是足本,路遙文學獎必須關心。路遙文學獎今年四次公告的一審二審作品,公告時作品都沒有出版,第二次公告的劉慶邦的《黃泥地》2015年才出版。作家作品發表別說半個月,即使10天,甚至一個星期,只要嚴格按照路遙文學獎的評獎程序,經過了一審二審客觀公正評選,最後獲獎,其合法性都沒問題。
《活著之上》是路遙文學獎第四次公告勝選作品,經過了一審二審評委嚴格評選。在2014年第四次評審中,一審4個評委每人推薦三部作品,每人都推薦了《活著之上》,只是排序不一樣,5個二審評委有3人推薦了這部作品。年度總評中,《活著之上》獲得9個終評委5票支持。《活著之上》從發表到獲獎雖然只有半個月,但是她也直接包含了路遙文學獎評委一年的評審工作,她只是路遙文學獎2014年評選範圍內的最後幾部作品。她不是孤立地在半個月內獲獎的,而是在評委一年的評審工作的大海裡獲獎的。這與她發表多長時間沒有關係,更與她出版不出版單行本沒有聯繫。
《活著之上》發表半月之後獲獎,這是作品實力使然,是作家之幸運,而非其他。
如果沒有閻真的《活著之上》,路遙文學獎首屆獲獎作品就是劉慶邦的《黃泥地》了。《黃泥地》計劃2015年出版,難道《黃泥地》獲獎就非法了?
每年《當代》、《當代-長篇小說選刊》、《十月》、《十月-長篇小說》、《收穫》最後一期的長篇小說,是一審評委必看作品。2014年第六期《當代-長篇小說選刊》和《十月-長篇小說》在12月出版。因為時間來不及,在十一月初,我們向兩大刊物主編社長要了電子版。2014年第六期《當代-長篇小說選刊》上面史生榮的《教授之死》獲得兩個一審評委推薦。
2014年11月初,一個評委告訴我,《收穫》第六期有閻真的長篇小說,小說名字不知道。閻真創作嚴肅,五年一部小說,之前有《滄浪之水》聞名文壇,我對閻真有所期待。《收穫》到北京報刊亭時間一般是單月17日,訂閱到辦公室時間在20號左右,另一評委訂閱的到手的時間是25號。因時間緊迫,我11月17日就上街買,18號才買到,買到之後還沒看,馬上給幾個一審評委打電話,讓他們到街上去買,他們沒有買到,我馬上到街上又買了3本《收穫》,快遞給評委。我日夜讀完《活著之上》之後,感覺不錯,也明顯感覺不是全文,但《收穫》文末未註明。我上網查,發現這部小說早有報導,有27萬多字,《收穫》刪了差不多10萬字。我不認識閻真,通過《當代》社長楊新嵐要了閻真手機,給閻真發簡訊要來《活著之上》足本。我一一核對刪節章節之後,發給一審二審評委,要求看全本。雖然《收穫》發表的刪節本相對獨立完整,畢竟與全本相差15章,無論作為第四次公告作品,還是有可能獲獎的作品,評委必須讀全本。
時間是緊張的。大部分評委按正常時間完成了最後一次(9—12月)即第四次的評審。只有一位二審評委,在12月2號午夜才寫完《活著之上》的評語。不過,這不影響第二天的終評。
《活著之上》不是評審截至日期之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在這之後,我還看了第六期《江南》上嵇亦工的《狂犬病》和第六期《紅巖》上馬步升的《亂世兄弟》等長篇小說。2014年文學期刊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則是2014年《芙蓉》第六期寫農會運動的莫美的《楊柳故事》。
作者閻真對自己獲獎沒想到,這很正常。這顯示了路遙文學獎的獨立和公正。我和閻真簡訊聯繫要電子版全本,未說路遙文學獎事情,也不能說。我是要了兩天才要來。我想他不一定知道我是路遙文學獎評委和秘書長。在評選結果出來,新聞發布會之前,我給閻真發了一個祝賀他的《活著之上》獲得首屆路遙文學獎的簡訊,他回給我的簡訊是四個字「我不知道」。路遙文學獎為了捍衛自己的獨立和公正,時刻與作家保持距離。
在路遙文學獎2014年第一次公告之前,上海作家程小瑩的《女紅》在《小說界》發表的是刪節本,我們被迫向程小瑩要電子版,他說路遙文學獎沒有官方批准,沒有給我們。事後,還說我們評他的刪節本不專業。在這之前,程小瑩是誰,是男是女,路遙文學獎9個評委沒有一個人知道,連聽說都沒聽說過。我們選擇他,看的是作品。我們選擇她,未等她後來出版,也是路遙文學獎每一次評選時間的限制。當然,我們這樣做也是有問題的。不過,程小瑩的《女紅》的寫作路數一看就知道,看不看全本不是很重要。再加上是初選,最後我們冒險選擇了她。
3
法國的龔古爾文學獎,早就不是大家心目中那個偉大的法國文學獎了。很久以來,龔古爾文學獎因為被少數書商、評委和出版社壟斷,輪流坐莊,黑幕重重,影響力銳減,幾乎破產。媒體再拿破敗龔古爾文學獎說權威和公正可要小心了。
新民晚報對路遙文學獎的莫名驚詫是嚴重的誤解和不了解,是對文學獎,尤其是對路遙文學獎不了解,甚至說是外行。現在,這篇文章被各大網站轉載,其導語和標題不斷被網絡使用,不少文章在網上的標題就直接使用這篇文章的導語做標題了。例如上海財經作家周俊生在去年12月14日南方都市報發表的《路遙文學獎太任性》的文章,在各大網站的標題則成為《路遙文學獎惹爭議獲獎小說單行本未出版》。
路遙文學獎評的是發表的《活著之上》,評委看的是足本的電子版的《活著之上》,無需看單行本,更與出版不出版單行本無關。希望這麼說完,大家能夠清楚,能夠了解路遙文學獎和首屆路遙文學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