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的二弟:路遙的乳名叫「wei」,具體啥意思,我至今都不知道

2020-12-22 博史通今

一、《平凡的世界》和路遙

1991年3月,一部百萬字的城鄉題材小說獲得了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在陝北高原乃至全國各地都瞬間引起了轟動。很多人從這本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很多人從這本書中受到激勵。如今,30多年過去了,這本書仍然是各大高校圖書館借閱榜冠軍,從未被超越。這本書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作者名叫路遙,他出生在陝北農村,他用6年的時間創作了《平凡的世界》,卻因創作累得油盡燈枯,在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第二年,路遙因病去世,年僅42歲。一位偉大的作家,就這樣離我們而去,讓無數讀者扼腕。

二、路遙的家庭和乳名

看過《平凡的世界》的讀者,對孫少平一家可謂印象深刻,因為路遙花了很大心血為我們深刻描寫了這家人每一位家庭成員的性格。孫玉厚兩口子有四個孩子,按年齡順序分別是孫蘭花、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孫玉厚還有一個弟弟叫孫玉亭,弟媳賀鳳英。除此之外,孫玉厚還有一個癱瘓在床的老母,也就是孫少平的奶奶。

孫少平的奶奶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雖然癱瘓在床,但卻很疼愛自己的孫兒們,她為了省錢,甚至不捨得為自己抓藥。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孫少平的奶奶的形象,和很多老人非常相似。路遙就曾表示:孫少平的奶奶的原型,其實就是我的親奶奶。

話說回來,路遙的乳名,還是他奶奶給取的。

路遙,本名王衛國,他的爺爺名叫王再朝。王再朝有三個兒子,分別叫王玉德、王玉寬、王玉成。其中,路遙的父親就是老二王玉寬。正是因為父親是「玉」字輩,所以《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的父親才叫孫玉厚。

路遙是家中長子,公元1949年12月2日,新中國成立不久,路遙便出生,在那個時代,醫療衛生條件並不發達,生孩子是女人的鬼門關,尤其是頭一胎。因此,早在幾天前,路遙的爺爺奶奶就從170裡以外的延川縣趕了回來,守在兒媳婦身邊。幸運的是,路遙的母親馬芝蘭身體強壯,平時又有大量的田間勞作,因此生下路遙時並沒有遇到什麼風險。

因為路遙的大伯王玉德的幾個孩子全部沒過滿月便夭折了,因此路遙的出生,讓爺爺奶奶很興奮。滿月那天,奶奶思考再三,給這個長孫取了一個名字,叫「wei」。

至於為什麼叫「wei」,路遙去世後,作家厚夫曾專門請教過路遙的二弟王雲天,王雲天則表示:路遙的乳名的確是叫「wei」,是爺爺奶奶取的,但具體啥意思,我至今也不知道。因為當時農村人讀書識字的不多,很多名字只是一個發音,和具體文字對不上。例如路遙的大妹妹名字叫「he」,和漢字「荷」讀音很近似。路遙的大弟弟乳名叫「liu」和漢字「劉」讀音很近似。後來,因為路遙的大名叫王衛國,所以後來人們都以為他的乳名叫「衛」。其實,這並不準確,因為當時農村習俗講究給孩子取個賤名,越賤越好養,路遙是頭一胎,按理說「衛」並不符合這個意思。嚴格意義上說,路遙的乳名和漢字「味兒」的讀音很像,因此,也有人說路遙的乳名叫「衛兒」。

三、路遙和奶奶

路遙的母親名叫馬芝蘭,和那個時代的農村婦女一樣,結婚後便不停地生孩子,她一生生過9個孩子。路遙還沒滿周歲的時候,母親便再次懷孕,因此路遙不得不提前斷奶,跟著奶奶一起生活。路遙對斷奶非常不抗拒,奶奶為了哄路遙入睡,會把自己的奶頭塞到路遙的嘴裡,這個習慣持續了很久。4歲那年,爺爺王再朝病逝,奶奶在路遙家裡又待了兩年,然後便去了遠在延川的大伯家。

路遙家在清澗縣,離大伯家約有170裡路。之所以離這麼遠,是有歷史原因的。約在1940年,邊區政府號召人多地少的陝北百姓遷往延川一帶開墾荒地,路遙的爺爺便帶著全家遷到了延川縣,路遙的大伯王玉德便在延川娶妻,在那裡紮根。但路遙的爺爺懷念舊土,又讓二兒子王玉寬回到老家清澗縣,因為這是他們的「根」。正是因為這個關係,當路遙6歲時,奶奶離開自己家,去到大伯家後,路遙就非常想念奶奶。

路遙7歲那年,因為家裡孩子眾多,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時常吃了上頓沒下頓。遠在延川的大伯也來信,希望能過繼一個侄子到膝下,大伯的本意是想要路遙的二弟(乳名「四錘」),但四錘當時太小,再加上路遙到了要讀書的年紀,家裡付不起學費,因此父母一咬牙,把長子過繼給了大哥。按當地的說法,若叔伯沒有兒子,過繼侄子來家中繼承香火,叫「頂門」。

於是,1957年秋天的一個早晨,父親突然叫路遙和自己一同去大伯家「玩兩天」,為此,母親一早就給路遙做了一頓好吃的,讓路遙吃飽。弟弟妹妹們眼饞,母親都沒捨得讓他們吃。然後又從箱子裡、拿了一雙新布鞋給路遙穿上。就這樣,路遙和父親走了兩天的路,路上父親把僅有的一毛錢花了,給路遙買了一碗油茶。而父親什麼都沒吃,說自己「不餓」。

到了伯父家後,父親說自己要去「趕集」,便離開了,從此,路遙才明白,自己要永遠留在伯父家。

因為兩家人相隔太遠,路遙和伯父非常陌生,路遙畢竟還是個孩子,他甚至有些怕自己的伯父。幸運的是,奶奶在伯父家,這是路遙當時唯一值得慶幸的事情。奶奶身體逐漸不好,但對路遙卻關懷備至。路遙曾說:「在我的成長道路上,奶奶是我最重要的親人。」正是對奶奶有無限的敬愛,後來他把奶奶寫在了《平凡的世界》裡,因為他早已把孫少平的奶奶,當成了自己的奶奶。

四、路遙的艱苦童年

伯父家中雖然沒有子女,但也不富裕,路遙在伯父家讀書後,常常買不起幾分錢一支的鉛筆。那個年代,小學分為初小(一到四年級)和高小(五六年級),路遙初小畢業後,考上了高小,但伯父不支持他繼續上學,伯父希望路遙像他一樣做一個農民,最根本的是,伯父沒錢供他上學。路遙為了上學,哭過、求過,伯父甚至放話:天王老子求情都不行,堅決不能再讀書。後來奶奶支持路遙,伯父最終妥協,但每個月只給路遙25斤糧票。

路遙正在長身體,25斤的糧票根本不夠他裹腹。食堂裡有甲乙丙三種菜,他連丙菜都不敢吃,怕同學們笑話,他每天都躲在角落裡啃黑面饃饃。《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和郝紅梅每天躲起來啃饃饃的情形,是路遙最真實的寫照。路遙曾說過:每當我寫到這裡,我都忍不住潸然淚下。因為這樣飢餓而又「丟人」的場景,足以讓一個人終身難忘。

路遙為了填飽肚子,曾利用下課時間到處找野菜吃,甚至試過吃樹皮。路遙曾夢想過考大學,只可惜,由於文革的原因,他的大學夢碎。直到他參加工作後,才幸運地被以工農兵學員的身份被推薦上了延安大學。雖然讀了大學,路遙仍然一窮二白,他和其他同學相比,有深深的自卑感,因為他需要穿帶補丁的衣服,他囊中羞澀,不敢和其他同學一起到食堂裡打菜。也正是在這種艱苦的歲月裡,路遙開始了文學創作。

五、苦盡甘來?甘未來!

1980年和1982年,路遙的《驚心動魄的一幕》和《人生》先後兩次獲得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讓路遙小有名氣。但因為背後有兩個家庭需要養活,路遙的生活還是很拮据。有人找路遙借錢,路遙都不敢回應。

1986年,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在文學界引起強烈反響,為了繼續將這本書創作完成,路遙熬夜、抽菸,幾乎耗空了心血,1991年3月,當得知《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後,路遙差點瘋癲了,但他隨即被現實生活打了一悶棍,因為他沒有路費到北京去領獎。在千方百計借錢湊夠路費後,路遙在登上火車前,嘆息生計艱難,他甚至說了一句髒話:「幹他媽的文學!」

獲獎後的路遙,並未迎來人生高峰,1992年,路遙因肝硬化腹水而病倒,他四處求醫,妻子也在鬧離婚,臨終前,路遙不甘心地說:「我這一生,吃的是豬狗食,幹的是牛馬活!」

公元1992年11月17日,新華社山西分社發布了一份消息稿:

以小說《人生》《平凡的世界》而享譽文壇的作家路遙,今天被無情的病魔奪取了生命。長期艱辛的創作,讓他積勞成疾……於今晨8:20猝然離世。

消息一出,無數讀者扼腕嘆息,路遙走了,留給我們的作品卻還在輝煌,尤其是《平凡的世界》,如今已經被譯成多國文字,持續熱銷。各大高校的圖書借閱榜上,《平凡的世界》持續霸佔榜首。

六、《平凡的世界》的不平凡之處

有人為孫少平的艱苦求學而共鳴過,有人為孫少安的這個「生產隊長」而感動過,有人為田潤葉而惋惜過,有人為田曉霞之死而哭泣過。

央視著名的主持人董卿曾說過:

《平凡的世界》給我們展示了一部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路遙給一切卑微的人帶來了希望、勇氣和光亮!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曾說過:

我18歲時,還在蹬三輪打零工,因為無意中撿到一本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從這本書中看到了希望,改變了一生。

中國著名的企業家、著名房地產商潘石屹曾說過:

《平凡的世界》我看了7遍,每次我覺得有過不去的坎的時候,我都拿出來讀一讀,書中的每個細節,我都記得很清楚。

潘石屹曾花巨資為路遙修墓,更是充分肯定了路遙的文字。

路遙的一生雖然歷經苦難,但他的文字充滿陽光,他筆下的每一位主人公都有強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就是一個作者的偉大之處。

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我們有成功時,也有遇到挫折時,當我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當我們迷惘和無助時,建議你讀一讀《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能夠讓無力者更有力量,讓悲觀者砥礪前行。

今天,筆者通過整理,鄭重向大家推薦路遙的最完整版的《平凡的世界》,這套書是由出版路遙作品最權威的北京十月出版社出版,正版全三冊、無刪減完整版,不管是自己讀,還是送孩子,都是絕對值得珍藏的版本,原價108,現在只需要79.9元。讀書是最好的投資,只需要一頓飯錢,讓我們共同感受路遙文字的魅力。

《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願你我共讀!

下方橫條為購買連結,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

相關焦點

  • 【原創】路遙故裡行
    說了幾句,開車的一個中年人就示意我上車,幾分鐘就將我送到了延大門口。當我要付車費時,他堅辭不收:「你這麼早就去看路遙,就當我代表陝北人送送你吧。何況是順道,還要什麼錢呢?」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延安人的樸實和善良。延安大學校園裡靜悄悄的,不見一個人影。憑著我事先的了解,路遙墓地在延大校園後面的文匯山上。可是,延大的後面整個都是連綿的山巒,哪一座是文匯山?
  • 白描:什麼是路遙精神?
    我看到更多的人講他與時代同步,講他的作品對年輕人的教化作用,如何勵志,如何在苦難中勇於奮鬥,等等。這一切都對。但我覺得,路遙精神的蘊含,遠遠比現在評論家、讀者所指出的要豐富得多。我常對人說,路遙是優秀的作家;他如果按照最初的理想當了政治家、外交家,也一定是個優秀的、不平凡的政治家、外交家;即使他做農民,也會是個優秀的不平凡的農民。陝北黃土高原,基本靠天吃飯。
  • 釋疑首屆路遙文學獎
    「我不認識閻真,通過《當代》社長楊新嵐要了閻真手機,給閻真發簡訊要來《活著之上》足本,未說路遙文學獎事情,也不能說。我是要了兩天才要來。我想他不一定知道我是路遙文學獎評委和秘書長。
  • 路遙文學獎遭質疑 發起者:不會停下來
    我有個朋友叫航宇,是個文學青年,也是路遙老鄉,路遙去世前他一直在床邊伺候,比他的家人在路遙身邊的時間還多。路遙去世一個月左右,他提出想辦「路遙文學獎」,還想搞「路遙文學研究基金會」。結果,路遙的家人、左鄰右舍,還有陝西文學界的一些人就出來說航宇的名利心太重,拿著死人的名來給自己掙錢爭名,流言蜚語四起,他這個想法就被迫放棄了。他不像我,如果我當時決心要搞,誰都擋不住,肯定要做的。
  • 平凡的世界講述路遙與養父的故事
    老大人不高,很能幹,什麼農活都能幹。人也老實,善良。在王在朝年事已高后,王玉德就撐起了整個家。他操持家務,捨得使力,出糧出錢,十幾年中,給父親養老送終,操辦二弟、三弟的婚事,多年苦心積攢的家當也消耗殆盡。還累出一身的病。早在清澗老家時,19歲的王玉德用60元錢的彩禮,娶了趙家溝的李桂英。
  • 路遙病危時刻,髮妻逼他籤下離婚協議書,路遙弟弟卻表示理解
    1992年,路遙因病住院,生病垂危。正當大家都在感嘆天妒英才時,路遙二十年的髮妻林達卻在他病危時刻遞上了離婚協議書。路遙籤上名字後,看著妻子決絕的背影,流下了淚水。林達的確夠決絕,「逼迫」路遙籤下離婚協議後,連13歲的女兒都不管就獨自回到了北京,當時,所有人都在罵林達狠心,但卻沒人想到她已經為路遙付出了十幾年的光陰。19歲那年,路遙失去了一份看似體面的工作,初戀女友也離他而去。
  • 路遙:日他媽的文學​
    路遙死後,潘石屹有一天突然跑去延安大學看路遙的墓地,墓地的簡陋和破爛讓潘石屹含淚沉默了許久。臨走之前,他給延安大學的校長留下100000元和一句話:「幫我修繕下路遙的墓吧,他那麼偉大,不該如此。」去世三個月前,因為窮,路遙在病床前無奈地籤下了離婚協議書。去世前兩個月,路遙淚流滿面地感嘆:「我那老婆怎就跑了呀!」
  • 路遙文學獎再度引發質疑
    陷入「跑獎」傳聞的魯迅文學獎、因技術環節差錯險被撤銷的老舍文學獎、遭遇信任危機的路遙文學獎……多個因獎而起的紛爭見諸報端。本該鼓勵作家觸摸生活、探索靈魂的文學獎評選,文學本身的力量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獲獎作品又有多沉的分量?作家與讀者心中的問號不解,名聲再大的文學獎都難以維繫公信力。
  • 戲劇名家講故事:與柳青、路遙的不解之緣
    ,不僅僅因為我多次讀過他的小說《創業史》,更因為他把我的家鄉寫進了《創業史》,那一個章節還被編進了初中語文課本,叫《梁生寶買稻種》——「春雨刷刷地下著,透過外面淌著雨水的玻璃車窗,看見秦嶺西部太白山的遠峰、松坡,渭河上遊的平原、竹林、鄉村和市鎮,百裡煙波,都籠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柳青寥寥幾筆,就把我家鄉的那種味道寫出來了。
  • 為什麼路遙筆下《平凡的世界》,大多數愛情都是悲劇結尾?
    而路遙把這種浪漫主義情懷,投射到秀蓮嫂子這一個農村女人身上,我認為其實就是他心中對於理想式愛情的一種投影。第三對,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對:李向前和田潤葉的愛情!通過前文,我們已經基本知道了,在《平凡的世界》裡出現的三組愛情,都是某種意義上的理想化愛情,也是路遙先生通過文學筆觸,為我們精心構造的一個理想世界。但是為什麼到了小說末尾的時候,路遙先生卻又親生推倒了自己構造的一個理想世界,親手殺死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愛情呢?
  • 娶她,是為了供我上大學:路遙一生的悲劇,是從功利性婚姻開始的
    路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作家,在之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拜讀了他的《平凡的世界》,當時為了能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我還去翻閱了資料,去了解了他的一生。讓我沒想到的是路遙的一生是如此的坎坷。那個人叫林虹,是一個北京插隊的女知青。那時候的路遙在縣城的百貨公司做宣傳工作。而女孩林虹,非常漂亮,人也很活潑。就這樣,路遙開始不停追求林虹,兩人的戀情慢慢確定下來。路遙對林虹,用情很深,他把自己去當工人的機會讓給了女朋友,並且讓自己的老家的親戚拿了很多棉花,幫女友做了新被子。
  • 「路遙文學獎」爭議聲中開評 獎金為99900元
    當時,路茗茗曾明確表示,不同意目前設立該獎項,還呼籲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要為該獎項捐款捐物。整整一年後,高玉濤對外聲稱,該獎項已向中國文聯等相關部門進行了報批,正在等待最後批覆。他信誓旦旦地說:「『路遙文學獎』不再是辦不辦的問題了,而是如何辦好,辦成世界級漢語文學獎的問題了。」
  • 走進《人生》,從高加林的人生悲劇,看路遙人生的自卑與超越
    路遙的作品多以他所生活的時代為背景,他筆下的人物,也都藏著歲月的影子,同是又和路遙本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為夢想奮鬥的勇敢,還是《人生》中高加林對命運的不屈服,都是路遙本人對命運的突破。讓我們走進《人生》結合路遙的人生經歷,看路遙如何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與高加林相結合。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路遙傳》出版前後
    書海鉤沉(作者篇)文/張豔茜2010年,我從陝北米脂縣結束掛職返回西安,在藝術家馬河聲組織的熱騰騰的飯局上,馬河聲告訴我,孔明會與我聯繫,為路遙作傳的事將交由我來做。馬河聲見我聽了表情木然,有些吃驚。其實,我的反應純屬正常。為路遙作傳,這是許多人想做的事,其中多位不僅與路遙交往多年,關係密切,且都是資深作家,我如何有機會和實力得到這份榮幸?
  • 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可伯父無力再供他上學,就找來勞動工具,讓他砍柴、放羊。他憤憤地把繩子、鋤頭扔進溝裡,最後通過與家裡談判,勉強給每月25市斤糧票。不夠吃,學習完後,他在野地裡找亂七八糟的東西吃。這段飢餓和屈辱的經歷對路遙的人生和創作心理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困難的日子裡》、《平凡的世界》等都有作者本人的苦難身影和辛酸烙印。我們可以感受到可怕的生活窘境以及少年路遙獨特的心理歷程。
  • 路遙:食堂甲乙丙三等菜,孫少平只敢喝湯,寫到此處,我潸然淚下
    路遙出生於1949年12月3日,新中國成立之初,陝北百廢待興,他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不識字,靠身體和汗水養活全家。但在三間土窯裡,路遙一家卻擠著10個人,三個女兒,五個兒子,再加上他們老兩口。路遙曾回憶說:我的父親只有一米五的身高,他每天辛苦勞作,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我們家的生活一直非常困難,經常揭不開鍋。
  • 【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朗讀片段 / 滑動選擇朗讀片段·1農曆六月初十,一個陰雲密布的傍晚,盛夏熱鬧紛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來;連一些最愛叫喚的蟲子也都悄沒聲響了,似乎處在一種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沒一絲風塵,河裡的青蛙紛紛跳上岸,沒命地向兩岸的莊稼地和公路上蹦竄著。天悶熱提像一口大蒸籠,黑沉沉的烏雲正從西邊的老牛山那邊鋪過來。
  • 路遙38歲突然吐血,為啥拖成絕症也不去醫院?好友:好面子害慘他
    路遙為人剛強,極好面子,他決不能容忍別人知道自己患上了B肝。因此他嚴令王天樂等少數知情者:絕不可將我的病情外傳。因此,路遙不再去正規醫院,而是四處在民間尋找名醫,為自己治病。對此,他曾自述道:「不能迷信大城市的醫院。
  • 路遙《平凡的世界》為什麼不被文學史認可,卻能成為經典?
    雖然這個世界不完美,甚至是近乎殘酷的破碎,但不妥協為此奮鬥的過程卻是人性中最偉大的光輝,所以這本書才叫《平凡的世界》。雖然至今在文學史上,《平凡的世界》也只有隻言片語的提及。但是它到今天依然能夠得到如此廣泛的傳播,能夠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這已經足以證明了這部作品的不朽與經典。路遙也依靠他這部嘔心瀝血成為了經典的作品,被神話了,成為了廣大讀者心中的神。
  • 路遙病入膏肓,妻子卻離婚,甚至不要女兒,後被女兒告上法庭!
    路遙在寫《平凡的世界》的時候,都靠抽菸提神,甚至還愛上了咖啡這種更奢侈的飲品。1982年,當絕大部分的中國人還不知道咖啡為何物之時,路遙已經在喝三合一的袋裝麥氏咖啡。路遙的弟弟曾經寫過這樣的一篇文章:1992年初,我嫂子林達正式提出了和路遙協議離婚的,對此,我無話可說,我也十分理解林達,她不知提出過多少次要離婚了。作為一個女人,當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