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鉤沉(作者篇)
文/張豔茜
2010年,我從陝北米脂縣結束掛職返回西安,在藝術家馬河聲組織的熱騰騰的飯局上,馬河聲告訴我,孔明會與我聯繫,為路遙作傳的事將交由我來做。馬河聲見我聽了表情木然,有些吃驚。其實,我的反應純屬正常。為路遙作傳,這是許多人想做的事,其中多位不僅與路遙交往多年,關係密切,且都是資深作家,我如何有機會和實力得到這份榮幸?所以,我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路遙生前採訪煤礦工人
那天之後,真就接到了陝西人民出版社資深編輯、作家張孔明的電話,他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講明來電意圖,然後認真詳細地講述了他的出版策劃。孔明說,2009年,他就開始為陝西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三位作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謀劃出版傳記,並選擇合適的作者。賈平凹的傳記仍然由孫見喜來撰寫,陳忠實傳記也選定了邢小利。為路遙作傳的作者,的確有幾個人選,不過,孔明說,他讀過我寫的懷念路遙的文章,也有朋友的舉薦,他是在做了慎重考慮後,選擇由我來擔當此項寫作任務的。
我起初沒敢應承。從上大學的1982年讀了路遙的《人生》,而後不久在西北大學校園講座上見到路遙,再到1985年大學畢業與路遙成為同事、鄰居,我目睹了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和《早晨從中午開始》的艱苦過程,也見證了路遙為文學理想拼搏最終倒下的悲壯。路遙在我眼裡就是一座高山,我仰視了路遙多年,我是否具備能力將路遙文學成就的高度,和其短暫而不平凡人生的寬度客觀地呈現出來?
在當年路遙深入生活的銅川鴨口煤礦,作者與礦工一起下到400米深度的採煤作業面
孔明寬慰我說,你與路遙共事多年,又生活在陝西省作協同一個院子,你有其他作家不具備的優勢,你不是旁觀者,你是在場者。要麼你就先試著寫一寫,如果不成功了再說。
雖然孔明說先試試,我卻不能有試試的心態,要麼直接拒絕,要麼就認真去做,否則,我是無顏再與孔明同在一個文學活動或是坐在一個飯桌上了。
作者與路遙的生母馬芝蘭合影
2010年底,我像當年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做前期準備工作一樣:閱讀、查找資料、深入生活。首先我重新閱讀路遙的作品和所有懷念路遙的文章。2011年春天,我背上行囊北上,沿著路遙生活和寫作的幾個重要的地方,走訪路遙的生前好友、收集材料。
我曾在陝北工作生活了四五年,先是在榆林魚河鎮扶貧工作一年,而後在米脂縣掛職三年,又在神木縣參加中國作協的「深入生活」創作項目工作一年,對陝北這片土地上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有切身感受。他們的生活用他們自己的話形容:苦熬苦焦,試圖從那片土地上走出來就更為艱難。路遙曾經坦言,他生活經歷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從農村到城市這樣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因為有在陝北工作生活的人生體驗,對深入認識創作者路遙的孤獨與堅強,對還原一個世俗人生和文學人生相互交融相互印證的真實的路遙極有幫助。
待我將資料收集到手,返回西安,突然間我感覺我可能不自量力了。我問自己,我能把這件事情完成嗎?我又一次開始懷疑自己。
在榆林清澗縣石咀驛鄉王家堡路遙出生地,作者與路遙的二弟王天雲和妹妹王萍合影
此間,孔明一直關注著我的行走和動態,不時地接到他的電話,關心我一路走訪的安全,然後鼓勵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孔明的溫暖和激勵,通過電話線不斷地傳送過來,不僅打消了我知難欲退的疑慮,還激發了我的創作欲望,是孔明讓我堅持了下來。
在我即將完稿的時候,不知孔明從哪裡聽聞,我有將文稿交予其他出版社的企圖。我第一次從電話中聽出了孔明不穩定的急躁情緒。難道我有什麼言行讓孔明對我失去信任了?為了讓孔明放心,我絕不是言而無信之徒,我立馬將修改過的部分文稿發送給了他。
2011年5月再次去延川郭家溝,作者和路遙弟弟王天雲合影
路遙在完成《平凡的世界》時說:「在這一刻,我什麼也沒有想,只記起了德國作家託馬斯·曼的幾句話:『終於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2011年的7月底,我終於如期完成了《路遙傳》修改稿的寫作。我卻沒有路遙的那份「只要能完成,它就是好的」心情,我像小學生交作業一樣,忐忑不安地將書稿發送給孔明。孔明和責任編輯彭莘審讀書稿後,沒有讓我再做修改,此刻,我略微放鬆了心情。其實編輯修改的工作,他們倆為我承擔了。
在採煤作業面,作者與《平凡的世界》原型礦工安鎖子合影
2013年3月這部書以《平凡世界裡的路遙》為書名出版,之後得知,當初陝西人民出版社策劃出版陝西三個獲得「茅盾文學獎」作家的傳記,由於陳忠實先生「不同意所有人為他寫『傳』」。(《走進歷史的陳忠實》,邢小利,2017年4月25日16版《光明日報》)後來,張孔明「為了打消陳老師的顧慮,我們決定把書名改為《白鹿原下的陳忠實》,以避免傳記之名被人誤讀。」(《忠實文學 忠實人生——<陳忠實傳>出版前後》,張孔明,2017年4月25日16版《光明日報》)
所以,我為路遙作傳和孫見喜為賈平凹作傳,起初都沒有以「傳」的形式出版。
作者與馬河聲
《平凡世界裡的路遙》書腰醒目寫著:「第一部忠實地記錄路遙文學人生軌跡的傳記文學讀本。」
新書發布平臺上,有這樣一段話,之後不斷地被各類媒體和文章複製:「掀開神秘的面紗,拂去歲月的封塵,調查真相併甄別真相,還原路遙並審視路遙,使一位出身寒微卻不屈服命運的人民作家復活於娓娓道來的生動文字之中。著名作家張豔茜曾經與路遙共事,是路遙的學生,也是路遙的朋友;作者曾經掛職陝北,對路遙生活過的黃土地有著真切而豐滿的體驗與感受;作者踏遍了路遙生前足跡所及的山山水水與角角落落,獲取了鮮為人知的第一手私密信息。作為有實力的美女作家,其筆下《平凡世界裡的路遙》,向讀者展示的是一個不平凡的路遙。」
2011年,作者與曹谷溪在延川縣中學路遙的母校走訪
我知道,這自然出自孔明之手,我為被孔明讀懂感到十分欣慰。是孔明讓我堅信,今後無論有多少版本的「路遙傳」,我筆下的路遙一定和其他人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是在場者,因為我寫的路遙是感性的。
2017年,陝西人民出版社終於以《路遙傳》《陳忠實傳》《賈平凹傳》為名,出版發行陝西三個獲得「茅盾文學獎」作家的傳記。孔明多年的出版策劃終於得以實現。
2013年6月23日,陝西人民出版社在萬邦書城舉辦《路遙傳》《賈平凹傳》讀者分享會,與會嘉賓合影。左起:張孔明、彭莘、孫立盎、張豔茜、宋亞萍、孫見喜
《平凡世界裡的路遙》曾獲得第四屆柳青文學獎,《路遙傳》出版也獲得西安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孔明和彭莘作為《路遙傳》的責任編輯,又榮獲「二十九屆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孔明的初心是希望《路遙傳》成為常銷書。自《路遙傳》出版後,的確發行非常穩定,已經第三次印刷。2019年陝西新聞廣播播出《路遙傳》後,又在策劃改編為廣播劇。
作者張豔茜
孔明曾對我說,今後,會有更多的讀者從我這部《路遙傳》中了解認識作家路遙。為路遙作傳,足以使我獲取寫作上更多的信心,從而釋放出更大的能量。說起當年我為路遙作傳的過程,他還專門撰文:「她風塵僕僕,在『平凡的世界』裡付出的辛苦天知地知,路遙的在天之靈也當心知肚明。作為此書的策劃者、編輯責任者,沒有少向她揮鞭驅馳,卻罕聞她有半句怨言。她本一柔弱女子,確乎也曾令我生出『天可憐見』的賈母式感嘆。好在天遂人願,她的『交卷』比我想像還要神速、圓滿,這使我的感動、感激、感謝當時就脫口而出:『謝謝你,豔茜!』這是我電話裡的肺腑之言。」
張豔茜在路遙故裡留念
而我想說,選定我為路遙作傳,這是張孔明和陝西人民出版社給予我的榮幸,也成就了我的文學夢想。如果說感謝,那也應該是我發自肺腑地說:感謝孔明!感謝陝西人民出版社!(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張豔茜,黑龍江省綏化市人。198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延河》文學月刊常務副主編、陝西省米脂縣政府副縣長(掛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四個一批」人才,中國文藝評論基地研究員。陝西省政府優秀編輯獎、柳青文學獎、西安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得者。出版長篇傳記《平凡世界裡的路遙》《路遙傳》,長篇散文《和親之路》《貂蟬》,散文集《走在西安大街上》《遠去的時光》《城牆根下》《從左岸到右岸》等五部。作品發表在《光明日報》《新華文摘》《中國作家》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