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春風化雨又吹花

2020-12-19 澎湃新聞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春風化雨又吹花

2020-12-1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讀書識「人」(讀者篇)

■宋鴻雁

 

散文集《書中最相思》

得到陝西人民出版社張孔明老師散文集《書中最相思》,我很是歡喜!他在書扉上題曰:「文學如春風,化雨又吹花。」這句話真好!用它來形容《書中最相思》再恰當莫過了。

以後的日子,《書中最相思》總放在我的案頭,每晚閱讀幾篇,感受著孔明老師文字的美妙。此書以他自己的一篇散文《一孔之見》為代序,道出了他的行文特色:「有感而發,一孔之見。」他說:「我之文脈,就是我見、我感、我想、我愛、我說。」只此一序,就足見孔明老師的真性情。

作為書名的一篇文章《書中最相思》,真像是孔明老師的「自供狀」,其「書蟲」形象躍然紙上。他說:「我的宿命,或許就是讀書,若其不然,由懵懂而漸解人事,書何以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須臾不曾離開過我。」他的讀書興趣,始於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紅樓夢》激發並改變了他的讀書興趣,以至「幾日不讀書,真就害相思」。他坦言,他「真正害相思,恐怕是從李商隱的《無題》開始的」。有時讀書讀恍惚了,旁人當面笑他「讀書讀瓜了」!

孔明老師將「一腔相思寄托在壯志裡,而壯志又寄托在書裡」。作為陝西人民出版社的資深編審,他「與書是今生今世結緣,見不得又離不得了」。他自稱一介書生,在圖書的百花園中採蜜,在文學的蠶房裡吐絲,他不但採花成蜜,而且破繭而出,羽化成蝶。早在1995年、1996年,他就相繼出版了《說愛》和《談情》兩本書,十來年後,他的另兩本散文集《紅爐白雪》和《當下最美》又一前一後問世。《書中最相思》是他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廣受讀者好評是自然而然的。

 

書中的所有篇章,讓人耳目一新。諸如《讀書的地方》,讓我久久回味並心生嚮往。孔明老師說:「兒時最喜歡讀書的地方是菜地,又叫菜園子。夏日的早晨,我端一把躺椅,隱身菜園子裡的某個角落,可以仰望太陽冉冉升起時的雲蒸霞蔚,可以放眼田野豐盈衝動的此起彼伏,可以放縱青春燃燒的想入非非,可以把心安放天邊的白雲之上,仿佛可以與鷹一樣展翅翱翔。」這樣的讀書地方,令我好生羨慕。在我看來,這樣的讀書場景,本就是一幅絕美的田園風景畫。

在《美言》裡,孔明老師直言:「我美言,我不隨便。君子平庸,我不寫;才子無德,我不寫;美人無趣,我不寫。寫動人情處,寫心靈深處,寫美之所以美處。」呵呵,他美言誰,竟有這多講究。方英文先生曾贈語他:「頌文無不才子,遇女盡言美人。善筆也。」他的《頌文與美人》一文,詼諧幽默,就堪稱「善筆」。他坦言:「才子是人中精華,美人是人中精靈,敬愛他(她)們是我的福分。」「才子使我心靈受洗,美人使我心靈歡喜。」這樣的感悟,真是別出心裁,令我驚嘆不已!基於是,就不難理解他的「頌文」,絕非無原則恭維。那麼,他寫「頌文」的目的是什麼?文章的最後一句話,給了我們答案:「朋友是橋……我就是朋友的橋。」這句話,真是夫子自道,與孔明老師可以畫上等號。

讀好書讓人如沐春風!《書中最相思》給我的,就是這種感覺。

《書中最相思》是陝西人民出版社70年來出版的4萬多種圖書中,文學書籍中的一本而已,他們出版的《路遙傳》《陳忠實傳》《賈平凹傳》《西遷人》《張富清傳》等,也都是我喜歡的圖書,在此,我真誠地祝願陝西人民出版社出更多的好書!

(2020年12月於長安龍首原)

 

作者簡介:

宋鴻雁:青年作家,筆名鴻雁。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在《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作家報》《海燕》文學月刊等國內紙質媒體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等近100萬字。出版有著作《福娃成長記》等。曾獲第四屆全國青年散文大賽優秀獎、第二屆詩經獎、全國「輝煌集郵」徵文優秀獎以及陝西省家風家教主題故事會優秀獎等。

編後記:

書香致遠,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書本背後,是出版人的堅守與匠心。

陝西人民出版社成立於1951年,是西北地區成立最早的一家出版社,70年來,出版了4萬多種圖書,發行40多億冊。其位於西安市北大街十字一角,大隱隱於市,這棟大樓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精髓。

陝西人民出版社陳列館,向人們展現了出版社的發展歷程。原來從建社開始,陝西人民出版社就在北大街,只是不同時期的建設風格有所差異。陳列館裡保存了各個時期的照片和影像資料。

在書籍陳列區,一部極具分量的《四部文明》擺在書架上,和一面牆一般,非常震撼。全書200卷,堪稱展現中華文明前半期的集大成之作。還有一個大部頭的書《紅色檔案——延安時期文獻檔案彙編》,歷時五年,是將目前能收集到的延安時期珍貴文獻檔案史料俱囊其中而予以整理、彙編、出版的大型文獻叢書,首批推出60卷。

2018年出版的《梁家河》一書也陳列在展示架上,這部書的出版發行,在社會上引發了巨大的反響,銷售達數百萬冊。在這本書的引領下,陝西人民出版社又推出了一批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優秀主題出版圖書,如《論中國法的精神》《話說延安精神》《理解馬克思並不容易》《西遷人》《白浪村的中國夢》《國家至上》《索羅灣道路》等。

 

此外,我們耳熟能詳的《陳忠實傳》《路遙傳》《賈平凹傳》《張富清傳》也都來自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好書,傳播優秀文化;做精品,弘揚時代精神」是陝西人民出版社的理念。作為一個實力雄厚的綜合性社科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大批弘揚主旋律及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重大影響的圖書,多次獲得「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國家級獎項,贏得了社會各界尤其是學術界的好評。近年來,陝西人民出版社在主題出版、國家基金項目、十三五規劃項目以及國家推薦書目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出版了《全唐五代詩》《考古陝西》《延安曾經是天堂》《延安贏天下》《延安時期局部執政研究》《中國少數民族法史通覽》等等一大批好書。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 |資深編輯張海潮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 |資深編輯張海潮 2020-12-17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 |曹谷溪:《山花》情緣
    1972年,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使地處黃河岸邊的一個偏遠小縣——延川,成為「全國群眾文藝創作先進典型」。這本詩集,先後在國內外發行達28.8萬冊,在當時是一個奇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陝西日報》等報紙,均發表了分量很重的評介文章,我本人也因此備受關注。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曹剛
    在北京上大學期間已經開始給京城的一些期刊畫插圖,到陝西人民出版社工作後不久,一位叫劉成章的領導找到我,提出希望我能夠給本社期刊文章畫些插圖。文學插圖也是我熟悉和喜歡的,正好可以發揮所學專長,也因此很痛快就領受了為《文學家》期刊畫插圖的任務。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王新民: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
    編輯部往事(編者篇)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賈平凹文集》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文/王新民2018年中秋前夕,賈平凹在「賈平凹題名推薦圖書展而賈平凹的編輯生涯是從陝西人民出版社(以下簡稱陝人社)起步的。1975年的金秋季節,賈平凹從西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了,從此離開校門,提著三年前入學時的那隻綠色舊箱,走向一個新的環境——陝人社,由一名大學生成為一名文學編輯。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朱玉:人格如金
    他1951年任西北人民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的前身)期刊部(《人民西北》雜誌)副總編輯;1952年任西北人民出版社期刊編輯室主任;1953年任西北人民出版社圖書期刊編輯部主任;1954年,西北人民出版社改組為陝西人民出版社,胡總編輯為笫一任社長;1956年,主動讓賢,放棄了社長職務改任總編輯職務;文化大革命中,與大多數領導幹部一樣,受到衝擊而靠邊站;1972年任陝西省出版局編輯組副組長(局社合一體制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月亮升起的地方是家鄉
    代表作:中篇小說集《都市洪荒》,短篇小說集《記住月亮升起的地方》,散文集《婆屋那邊的事》,倶為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邵慶芳  前幾天朋友問我手頭有沒有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我隨口一說:「沒有。」過後我自己笑了,笑自己對讀書的欠缺和滯後,總覺得自己書讀得太少,羞於出口。怎麼可能沒有呢?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徵文|王新民: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
    編輯部往事(編者篇)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賈平凹文集》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文/王新民2018年中秋前夕,賈平凹在「賈平凹題名推薦圖書展,《極花》開播儀式而賈平凹的編輯生涯是從陝西人民出版社(以下簡稱陝人社)起步的。1975年的金秋季節,賈平凹從西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了,從此離開校門,提著三年前入學時的那隻綠色舊箱,走向一個新的環境——陝人社,由一名大學生成為一名文學編輯。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 | 李振峰:從《油菜花開的夜晚》說起
    期間,王蓬老師鄭重地說:「真是光陰似箭,陝西人民出版社成立七十年了,我的第一本書《油菜花開的夜晚》就是該社陳策賢先生給我來信,後由該社出版的。我是真的沒有想到,這封信毛筆書寫,洋洋灑灑好幾頁,真誠地向我約稿,我當然是喜出望外。後來知道,陳先生時任陝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室主任。」王蓬說,從此他陸續寫作、結集、出版了60多本書,這一本是開先河的第一本,對他走上文學之路有重要作用。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王蓬:我的第一本書
    2001年全國召開第六次作代會,蒿文杰和我都與會,一村產生兩個代表,開全國先例,這是後話。王蓬著作《油菜花開的夜晚》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1964年我初中畢業,因政審落選回鄉務農,農活嚴酷,又逢「四清」,寫作更是白日做夢。在漫長的18年裡,我與蒿文杰都是生活在底層的農民。首先得用原始沉重的工具養家餬口。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馬士琦:我和陝西人民出版社的緣情
    在陝西人民出版社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陝西人民出版社聯合《文化藝術報》全媒體舉辦「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有獎徵稿活動。來稿請發送至sxrmcbs70@126.com。我和陝西人民出版社的緣情文/馬士琦陝西人民出版社,老陝人親切地簡稱之為「陝人社」。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路遙傳》出版前後
    路遙生前採訪煤礦工人那天之後,真就接到了陝西人民出版社資深編輯、作家張孔明的電話,他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講明來電意圖,然後認真詳細地講述了他的出版策劃。孔明說,2009年,他就開始為陝西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三位作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謀劃出版傳記,並選擇合適的作者。賈平凹的傳記仍然由孫見喜來撰寫,陳忠實傳記也選定了邢小利。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陝西師範大學俄語中心與陝西人民...
    新中國成立初期,陝西人民出版社在三秦大地成立,七十年風雨徵程,七十年碩果纍纍。幾代出版人為了陝西的出版事業嘔心瀝血默默奉獻,幾代出版人為了神聖的出版事業兢兢業業努力付出,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精品佳作。
  • 莫伸:我的第一本書《惲春華》——賀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周年
    《惲春華》扉頁短篇小說《衝突》插圖新中國成立初期,陝西人民出版社在三秦大地成立,七十年風雨徵程,七十年碩果纍纍。幾代出版人為了陝西的出版事業嘔心瀝血默默奉獻,幾代出版人為了神聖的出版事業兢兢業業努力付出,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精品佳作。在陝西人民出版社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陝西人民出版社聯合《文化藝術報》全媒體舉辦「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有獎徵稿活動。來稿請發送至sxrmcbs70@126.com。我的第一本書是在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王智鈞 : 從而立到不惑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王智鈞 : 從而立到不惑 2020-12-16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張海潮 : 《懷念胡海》特約編輯感言
    新中國成立初期,陝西人民出版社在三秦大地成立,七十年風雨徵程,七十年碩果纍纍。幾代出版人為了陝西的出版事業嘔心瀝血默默奉獻,幾代出版人為了神聖的出版事業兢兢業業努力付出,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精品佳作。
  • 王新民: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
    編輯部往事(編者篇)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賈平凹文集》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文/王新民2018年中秋前夕,賈平凹在「賈平凹題名推薦圖書展而賈平凹的編輯生涯是從陝西人民出版社(以下簡稱陝人社)起步的。1975年的金秋季節,賈平凹從西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了,從此離開校門,提著三年前入學時的那隻綠色舊箱,走向一個新的環境——陝人社,由一名大學生成為一名文學編輯。
  • 唯美不易 回首再展望:陝西人民出版社圖書設計
    近年來,陝西人民出版社在圖書設計質量上逐年發展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社領導的重視,歷屆社領導普遍對圖書設計有較高要求,劉善繼副總編輯對美編設計效果總是以鼓勵肯定的態度,也常會提出一些合理的小建議。宋亞萍總編輯更是要求能夠從設計思想上提出思考的重點,多次強調設計要出新,要有創意,要能夠跳出固有思想。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朱玉: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茁壯成長
    新中國成立初期,陝西人民出版社在三秦大地成立,七十年風雨徵程,七十年碩果纍纍。幾代出版人為了陝西的出版事業嘔心瀝血默默奉獻,幾代出版人為了神聖的出版事業兢兢業業努力付出,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精品佳作。
  • 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70周歲啦!
    20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70年立德啟智、鑄魂育人。70年來,人教社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覺,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聚焦主責主業,持續改革創新,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姜允珍:一次採訪,終身難忘——《湖北教育》編輯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故事 | 人教社70周年徵文來稿
    2020年,人教社迎來了七十周年社慶。在此期間,我們推出了「我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徵文活動,請廣大讀者來講述與人教社之間令人難忘的點點滴滴。七十年來,人教社名家輩出,除了葉聖陶、吳伯簫、張志公等我們現在依然耳熟能詳的名家大師,人教社還有許許多多讓人敬佩的人物,正是他們的辛勤和努力,帶領著人教社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