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新中國成立初期,陝西人民出版社在三秦大地成立,七十年風雨徵程,七十年碩果纍纍。幾代出版人為了陝西的出版事業嘔心瀝血默默奉獻,幾代出版人為了神聖的出版事業兢兢業業努力付出,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精品佳作。
在陝西人民出版社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陝西人民出版社聯合《文化藝術報》全媒體舉辦「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有獎徵稿活動。來稿請發送至sxrmcbs70@126.com。
從而立到不惑
文/王智鈞
西安一位朋友告訴我,陝西人民出版社明年將要慶祝七十華誕。雖然我離開那裡已有三十多年,但作為一名從茲開始編輯生涯並將此生工作經歷中絕大部分時間和汗水奉獻給出版事業的老兵,總有一種不能按捺的激動湧上心頭。
柳青說:「人的一生是漫長的,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尤其在人年輕的時候。」1978年,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剛兩年,國家百廢待興、百業待舉。那是一個人心思變、思善、思進的年份。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一個偉大轉折和變革時代的序幕。其時,我大學畢業後在地處鹹陽茂陵的一家省屬工廠已虛度了八個春秋,而立之年已過而未立,愛人在西安一家集體單位,帶著兩個孩子。為解決兩地分居困難,我們沒少跑路,沒少找單位,終因當時橫亙在國營和集體、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的鴻溝,看不到任何希望。一籌莫展之際,我所在工廠的一位同志問我願意不願意去省出版社,說可以找人介紹。能否去出版社,我心裡一點譜也沒有。出版社在我的心目中是神聖的殿堂,我只是一個在工廠接受再教育的老五屆大學生。(編者註:老五屆,是指1961至1965年入學的大學生,按學制應在1966至1970年畢業。)
王智鈞陪陳忠實遊覽圓明園遺址
當出版局一位同志領著我去林理明社長辦公室時,我心中仍然忐忑不安,不知他要怎麼考我。他讓我坐在他旁邊,親切地問我在哪兒工作,從哪兒畢業,在哪兒住,家裡有幾口人,就像拉家常一樣,一下子讓我輕鬆了許多。他長者風度,慈眉善眼,談吐儒雅,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談完話後,他又親自帶我去見了見胡海總編和劉善繼副總編。之後,我按要求寫了一份個人簡歷交給社裡。過了幾個月,廠裡告訴我省出版局來人外調。又過了幾個月,調令到了我們廠。這時,我還有另外兩個選擇,一個是考回爐生,考試通知學校已郵寄給我;一個是去國外學習引進化纖項目,省輕紡局已經讓我填了表。為解決家裡實際困難,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去出版社。到出版社工作後不久,一次幫助整理文書檔案,看到一份國家決定在陝西等五個省市籌建科技出版社的文件,進一步領悟到個人的命運,除自己的努力外,與國家和時代的命運緊密相連。
在陝西人民出版社和獨立後的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工作學習的十年,撥亂反正,思想解放,一批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的老同志重回出版大院,人權、人性,基因學說、控制論、系統論、資訊理論不再是西方資產階級的專利品,停止以階級鬥爭為綱,把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知識分子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人們心情舒暢,關係和諧,迸發出極大的創造力,不斷推出一批批新書好書。這十年,老編輯甘為他人做嫁衣的高尚品德,作者廣博的專業知識,陶冶了我的情操,充實了我的知識結構。這十年,耳濡目染出版社文史哲體音美天地生等品類眾多的圖書,極大地拓展了我的視野。我逐漸由一個門外漢,開始步入編輯的大門。
我永遠不能忘記陝西人民出版社老領導對我的悉心關懷。記得一次我組稿編輯的一套書不僅在省內暢銷,還被幾個兄弟省租型代印,林社長把我叫到他辦公室,問我怎麼想到這套書的選題,組稿中都遇到什麼問題,有困難是怎麼克服的,鼓勵我繼續努力。一次發現兩部內容相近的書稿,各有優劣,怎麼處理我吃不準。劉善繼副總編知道後,讓我和作者分別聯繫,徵得同意後,把兩部書稿中可用的部分合在一起,出了一本受讀者歡迎的好書。
我永遠不能忘記陝西人民出版社老同志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工作認真細緻一絲不苟精神對我的教育。何越是著名物理學家何澤慧的侄子,1948年畢業於河南大學,隨解放軍南下,又參加抗美援朝,1957年從出版社下放到工廠子校,1978年落實政策後又回到出版社。我和他是忘年交。他知識淵博,胸襟開闊。工作中勇挑重擔,申報職稱時不與人爭,謙虛退讓。左宏信耳聾,管理圖書編輯檔案,一次北京的一位朋友要我幫他查一本多年前出版的陝版圖書作研究參考,我找到老左,他從出版社三樓林立的檔案櫃中,迅即找出那本書,北京的那位朋友事後對陝西人民出版社大加稱讚,深表感謝。
王智鈞與賈平凹在華夏出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是一個母社,陝西的科技、美術、旅遊、少兒、太白文藝、三秦古籍等專業出版社都是從這個母體中分出的。這既是事業發展的需要,也顯示出母社老領導的博大胸懷。分出若干專業出版社後,陝西出版事業更加繁榮,陝西人民出版社母社本身的特點也更加突出,在國家出版業中已成為一個業績斐然的名社大社。
寸草春暉。1988年我調離陝西後,時常懷念在陝西的出版社工作的歲月,尤其懷念陝西人民出版社的老人。2012年我的詩集《嚶鳴集》出版,其中專有一章是寫陝西出版同人的,題曰「西京春曉」。章首有一段文字:
「西京,漢唐長安之別稱,今人亦有以此謂西安者。作者1978年9月調西安從事出版工作,時改革開放伊始,真有寒冬退去、春天到來之慨。在陝西人民、科技出版社工作的十年,正是我人生從而立到不惑的重要時期。」
躬逢陝西人民出版社七十華誕,謹以兩首小詩遙寄對家鄉、對母社的衷心祝福。
陝西人民出版社七十華誕感懷
無悔人生出版緣,長安西望夢魂牽。
書林學海春光媚,渭水延河秦嶺妍。
一夜東風開盛世,千年絲路賦新篇。
鴻圖大廈西京矗,不改初心仰古賢。
致出版界同仁
為人做嫁謝華顛,無悔耕耘心善田。
北國冰封河上凍,西京春曉柳生煙。
東風夜放花千樹,碧血鵑啼韋百編。
元濟擔當韜奮夢,淚乾絲盡祭蒼天。
(「元濟」「韜奮」分別指張元濟、鄒韜奮,皆為中國近代著名出版家。)
王智鈞
(作者曾任陝西人民出版社科技編輯部副主任,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華夏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
掃碼立即下載文化頭條APP
責 編 | 張瑞琪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王智鈞 : 從而立到不惑》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