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拙著《策劃賈平凹》出版後,一拿到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送來的樣書後,第一批要贈送的人裡面就想到張海潮先生。因為書中一章《路見不平一聲吼,我為〈秦腔〉鼓與呼》與其有直接關係,他,就是拙著《〈秦腔〉大合唱》的責任編輯。
張海潮是改革開放前後第一批進入陝西出版大院的資深編輯,他是陝西人民出版社的編審,也是商州人,幾乎與賈平凹同時上大學並分配到陝西人民出版社工作,曾榮獲首屆全國優秀中青年編輯、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陝西省跨世紀三五人才等稱號,他曾編輯出版了《可愛的家鄉》叢書等大量優秀政治理論讀物,也編輯出版了不少文化藝術類圖書,如《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史(三卷本)》《大道哲學全書(九論一史)》《龍魂楹聯文化叢書(九卷本)》《中國書法思想史》《中國歷代書法名作鑑賞與臨習一本全叢書(五卷本)》《大筆一揮天地驚——論毛澤東書法藝術》等。
張海潮責編的圖書
2006年,看好賈平凹長篇小說《秦腔》的筆者,撰寫了長篇報告文學《〈秦腔〉大合唱》,出版時找到張海潮,在閒聊了有關賈平凹在出版社的往事後,我們三言兩語就《〈秦腔〉大合唱》的出版事宜達成共識。不久張海潮就審完了書稿且作了數頁的審稿筆記和意見,他的審稿意見相當具體到位,令人嘆服;更令我感動的是他幾乎犧牲了禮拜天休息時間審閱了拙稿,並整理出四頁的審稿意見,這種工作精神和作風在如今已不多見,是難能可貴的。正是他的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使《〈秦腔〉大合唱》一書出版後受到歡迎和好評。2008年《秦腔》獲得茅盾文學獎後促使《〈秦腔〉大合唱》修訂並一版再版,成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具的雙效書。
張海潮先生的敬業精神、工作作風和職業道德在其著作《我做編輯》一書中得以體現。全書分為選題策劃、書訊書評、理論思考和編外絮語四部分,較為全面系統地展示了一位資深編輯三十年編輯生涯的思考和實踐。在書前題為《我做編輯三十年》的序論中,他從編輯出版事業是一個值得熱愛和奉獻的事業;編輯出版工作要在與時俱進中實現文化傳播功能;主動策劃選題,是提升編輯工作主動性與高級化的必然選擇;社會生活永遠是圖書選題的源泉和目的;審稿是編輯工作的中心環節;撰寫書評是編輯工作應有之義和基本功力;做點理論研究,學做自覺的編輯人;團隊的力量;圖書編輯要不斷地提高執行力意識和能力;文化的主題詞永遠是編輯的血脈與靈魂等十個方面闡述了他的編輯思想和觀點,對人很有啟發。
張海潮在國際出版學術會議上
張海潮先生的敬業精神,不僅表現在他文集的夫子自道中,而且體現在其行動中。1987年10月下旬,黨的十三大召開前夕,從三秦出版社轉來《黨的十三大報告學習輔導》的選題,十三大召開的前一天中午,社領導安排張海潮赴京落實書稿。他連忙聯繫買票,火車票、飛機票都買不到,幾經周折,終於買到西郊機場的機票,下午四點多鐘,乘坐著軍航的三叉戟飛往北京。從機場坐車到市區已是子夜時分,冒著刺骨的寒風尋找賓館旅社,最後在前門大街大柵欄找到住處已是次日凌晨兩點多。第二天清早趕往作者處,一起聆聽和記錄十三大召開的實況錄音。待作者根據錄音整理修改完書稿,在趕回西安的火車上,連夜完成對書稿的編輯加工,下車後立即發稿付印。由於出版及時,正趕上學習高潮,首印近20萬冊很快售完。
張海潮的審稿意見
正因為張海潮先生的敬業精神和文化堅守,使他成為令人敬佩和受人歡迎的資深編輯。退休後他本可以含飴弄孫,享享清福,但他退而難休,除受聘陝西省出版協會,擔任編校質量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出版年鑑》陝西專欄主編、三秦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和為一些出版社擔任重點圖書編審工作外,對陝西人民出版社的「養育之恩」仍念念不忘,在該社建社70周年大慶前夕,又受邀參與《陝西人民出版社70年大事記》編纂工作,繼續為陝西人民出版社的出版事業發揮餘熱,貢獻聰明才智。
近年來,社會上的浮躁之風也吹進了出版界,加上出版社由事業向企業轉制,有些編輯想得更多的是利潤,也就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能掙多少錢的書稿的組編上,這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在此情況下編輯用於審稿的時間和精力卻越來越少,因此就出現了圖書質量下降的問題,甚至出現政治問題。所以我們應向張海潮先生學習,要進一步提倡認真負責嚴謹不苟的敬業精神和工作作風,為讀者奉獻更多更優秀的精品圖書。
作者王新民王新民,陝西大荔人,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國作協會員。陝西省委宣傳部原二級巡視員。長期從事出版編輯和管理工作,與陝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長惠西平主編《賈平凹文集》(20卷)等圖書。業餘鍾情讀書寫作,著有《渭河大水災》《黃土高原上的銀鈴》《策劃賈平凹》等20餘種並獲獎多種。
2021年元月中旬,陝西人民出版社將迎來70年的歷史時刻。即日起,陝西人民出版社聯合《陽光報》、陽光網、《陽光報》新媒體,面向全國有獎徵集與該社70年歷史有關的優秀文章、圖片、短視頻,歡迎全國的作者和讀者踴躍來稿。徵文分為三大類,文字類、圖片類、視頻類,其中文字類設置了三個欄目,分別是:書海鉤沉(作者篇)、編輯部往事(編者篇)、讀書識「人」(讀者篇)。歡迎廣大作者、編者、讀者朋友踴躍投稿。
★投稿地址是1768825103@qq.com,來稿務必寫明作者姓名、地址、聯繫電話,以便編輯稿件時聯繫。
★徵稿時間截止到2021年1月1日結束。2021年元月中旬公布獲獎結果。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