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2020-12-24 澎湃新聞

【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2020-12-21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 路遙

第18期

2020 12 27

尊敬的書友:

第18期書友•說書匯活動開展領讀(書友現場互動說書)、默讀(15分鐘共讀一章文字)、朗讀(讀者上臺朗誦書中5段摘選文本,下文滑動可選)等閱讀形式共讀《人生》,以此領略書中所展示的豐厚內涵。

活動時間:12月27日(周日)晚七點

活動地點:金山區圖書館三樓報告廳

參與方式:自由參與

《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2018年9月27日,路遙的《人生》 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朗讀片段 / 滑動選擇

朗讀片段·1

農曆六月初十,一個陰雲密布的傍晚,盛夏熱鬧紛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來;連一些最愛叫喚的蟲子也都悄沒聲響了,似乎處在一種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沒一絲風塵,河裡的青蛙紛紛跳上岸,沒命地向兩岸的莊稼地和公路上蹦竄著。天悶熱提像一口大蒸籠,黑沉沉的烏雲正從西邊的老牛山那邊鋪過來。地平線上,已經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閃電,但還沒有打雷。只聽見那低沉的、連續不斷的嗡嗡聲從遠方的天空傳來,帶給人一種恐怖的信息——一場大雷雨就要到來了。

······

朗讀片段·2

高加林家在前村一組。川道裡現時正鋤玉米,他不太會鋤地,就跟山上翻麥田的人去挖地畔。他的勞動立刻震驚了莊稼人。第一天上地畔,他就把上身脫了個精光,也不和其他個說話,沒命地挖起了地畔。沒有一頓飯的功夫,兩隻手便打滿了泡。他也不管這些,仍然拼命挖。泡擰破了。手上很快出了血,把钁把都染紅了;但他還是那般瘋狂地幹著。大家紛紛勸他慢一點,或者休息一下再幹,他搖搖頭,誰的話也不聽,只是沒命地掄钁頭。

······

朗讀片段·3

高加林半開玩笑地說:「我上了兩天學,現在要文文不上,要武武不下,當個農民,勞動又不好,將來還不把老婆娃娃餓死呀!」他說完,自己先嘿嘿地笑了。巧珍猛地停住腳步,揚起頭,看著加林說:「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們兩個一搭裡過!你在家裡盛著,我給咱上山勞動!不會叫你受苦的。」

······

朗讀片段·4

高加林伏在橋欄杆上,反覆考慮他怎樣給巧珍說這件事。開頭的話就想了好多種,但又覺得都不行。他索性覺得還是直截了當一點更好。彎拐來拐去,歸根結底說的還不就是要和她分手嗎?在他這樣想的時候,聽見背後突然有人喊:「加林哥……」一聲喊叫,像尖刀在他心上捅了一下! 他轉過身,見巧珍推著車子,已經站在他面前了。她來得真快!是的,對於他要求的事,她總是儘量做得讓他滿意。

······

朗讀片段·5

他坐在一塊石頭上,身上像火燒著一般燙熱。他用兩隻手蒙住眼睛,頭無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後的日子怎麼過呀?他嘴裡喃喃地說:「親愛的人!我要是不失去你就好了……」淚水立刻像湧泉一般地從指縫裡淌出來了……

好久,高加林才抬起頭。他猛然發現,德順爺爺正蹲在他面前。他不知道德順爺爺是什麼時候蹲在他面前的,他只是靜靜地蹲著,抽著旱菸鍋。

······

上期·活

動·回顧

邀您

再聚首

第18期

說書匯

END

來源丨上海市金山區圖書館

責編丨王茜

文旅金山

感謝您關注文旅金山

原標題:《【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書友·說書匯】本期共讀龍應臺《目送》
    【書友·說書匯】本期共讀龍應臺《目送》 2020-11-23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路遙《人生》讀後感
    通訊員李龍再讀路遙的《人生》,可能隨著歲月流轉, 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一直深思領悟著那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人生是什麼?正如哲學的原始三個問題: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 走進《人生》,從高加林的人生悲劇,看路遙人生的自卑與超越
    文/韓三卞1992年11月17日上午8點20分,以小說《人生》、《平凡的世界》而享譽文壇的作家路遙被無情的病魔奪取了年輕的生命。他的人生從此永遠定格在42歲,而在這短暫的歲月裡,他為文學界留下了《平凡的世界》、《人生》、詩歌、散文等20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
  • 作文素材:路遙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斷奮鬥的傳奇人生
    路遙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斷奮鬥的傳奇人生,他是眾多草根階層通過個人奮鬥改變自身命運的典範。路遙將自己的婚戀觀投射進小說《人生》裡。高加林雖然心底深愛著劉巧珍,但為擺脫命運,仍選擇了幹部家庭出身的黃亞萍。僅二十多天後,《人生》完稿。路遙特地到陝北著名的道教聖地白雲山道觀中抽了一籤,顯示「鶴鳴九霄」,大吉。
  • 《人生路遙》③ | 越是這樣聊天,他越喜歡你
    回顧:今天我們繼續共讀《人生路遙》。昨天,我們講到了路遙在學習中十分用功,能夠很快融入進新環境,在班級中也有著不錯的人緣。隨著小學的畢業,路遙也該步入中學了。在當時情況下,農家子弟要是考到中專學校去,意味著鯉魚「跳農門」,從此徹底走出大山;意味著能拿著國家的學習補助,再也不要為生活發愁;意味著能吃上「國庫糧」,三年畢業後成為國家幹部,成為腰板硬正的城裡人……此時的路遙憧憬著自己秋季到省城上學的情景,開始設計與規劃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全家人也開始準備路遙到省城上學的行囊。
  • 什麼是人生最大的財富?路遙的語錄回答,真是逆向思維,真知灼見
    倘若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很分析不是很滿意,依舊不知道什麼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不妨跟著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路遙語錄的回答,真是逆向思維,真知灼見!文字如下:在敏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受挑戰的時候,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 讀《人生》路遙有感
    企業家馬雲: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這段話是給年輕人的人生警句。人生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是好事,但要切合實際。腳踏實地的去規劃人生的方向,畢竟一個錯誤的拐歪可能會影響整個人生!除此之外,一個人的心應是不變的,在如今的名利社會,有多少人為名利這兩字丟了本心,不再是原來的自我。加林的故事讓我們借鑑,使我們警醒。本心不可丟。
  • 路遙《人生》:人生很長,可關鍵的決定就那麼幾個
    福利:今日是「世界讀書日」,我有一個小小的福利~後臺回復9,免費領取路遙《人生》電子書。
  • 路遙用生命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細讀後就像完成人生的救贖
    看到這一點,我遇到了在許多文章中提到的王天樂,他是路遙的弟弟。路遙對他表示最感謝。路遙7歲那年,父親帶路遙到延川縣的叔叔家中探親。父親說我明天要出去趕,下午再回來。年輕的路遙知道,一旦父親把他從叔叔的家中帶走,他就不會再回來了。
  • 《平凡的世界》:換一個角度看路遙,人生不只是苦難,也是幸運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創作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展現了中國近代城鄉社會生活的百態,從中我們看到了各色的人生,看到了平凡的愛情和婚姻,看到了普通人的奮鬥,看到了小人物的堅持,看到平凡的人的不平凡。《平凡的世界》它全景式地描寫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城鄉社會生活,深刻展現了普通人在時代變革中的成長和生活。
  • 路遙《人生》:如果你沒讀懂高加林的悲劇,說明你還太年輕
    《人生》。路遙對愛情的表達也是矛盾且沉重的,牽扯著並不浪漫的現實。高加林在農村姑娘巧珍和城裡女孩黃亞萍之間搖擺,他和黃亞萍在一起討論的是書籍、人生、家國理想,當巧珍去城裡看他,講的都是鄉下的家長裡短使,高加林的內心陷入了煎熬。巧珍淳樸善良,黃亞萍有城裡姑娘的小驕縱,卻有知識文化,在現實的權衡下,高加林選擇了黃亞萍。不純粹的愛情背後,何嘗不是對現實的折射?
  • 大師餘世維與嘉華綠洲樂活俱樂部書友暢談「讀書與人生」
    3月14日下午,資深實戰型管理培訓大師餘世維博士在南寧劇場,與嘉華綠洲樂活俱樂部的書友們舉行了《讀書與人生》——「聆聽大師心聲 分享大師智慧」的專場讀書交流會,餘世維博士對人生的上述概言及其他人生感悟令在座的書友們受益匪淺。此次專場讀書交流會由嘉華綠洲樂活俱樂部主辦。
  • 路遙完成《平凡的世界》後,將手中的筆扔掉,他已用生命寫盡人生
    大學期間,路遙在《延河》雜誌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編輯部還特地召開了一個研討會,不少文壇前輩聚在一起,路遙因此獲得了一次珍貴的學習機會。在那以後,路遙仿佛打開了一個開關,又或者該這樣說,找到了自己人生要走的道路,他開始進行寫作。
  • 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作者:王愛忠,山東省特級教師在新中國文學的天幕上,路遙猶如一顆流星,在短暫寫作生涯裡,給中國文壇留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輝煌。1972年8月2日《陝西日報》報導:「城關公社劉家圪嶗大隊創作員路遙同志,一年間創作詩歌五十餘首,其中六首發表在報刊上」。正是由於路遙創作上的突出表現,在一些人的質疑聲中,他進入了延安大學中文系,從此徹底改變了他的農民身份,真正進入了城市。1976年8月,經陝西省作家協會爭取,路遙被分配到陝西省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刊物《延河》做編輯工作。
  • ——讀路遙《人生》有感
    很久以前就知道路遙老師的《人生》一書,卻在最近才能細細品讀。翻開書本就被裡面的文字和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住。有為主人公加林的曲折人生道路感到惋惜,也有為當時社會的不公感到悲傷。因為世事的捉弄,本該屬於主人公的幸福生活,卻因為一絲小事而付諸東流。
  • 【原創】路遙故裡行
    和我千百次見過的路遙照片、影像一樣,雕塑的髮式有力而倔犟,神態莊嚴而凝重,目光剛毅而堅強。雕像前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刻著「路遙之墓」四個字。四周有兩組石桌石凳,一組石桌上刻有「陝北的光榮,時代的驕傲」;另一組石桌上刻著「平凡的世界,輝煌的人生」。有些字跡已經不清晰了,我仔細擦拭了一陣才看清楚。雕塑後面是圓形的墓堆。墓堆後立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鑲嵌著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遙的名言。
  • 回顧經典路遙《人生》,四大金句道盡生活真諦
    路遙的作品,善於寫苦難的環境中苦難的人,在苦難當中,這些人面對選擇,面對堅守、面對理想,面對愛情的態度,總能給人太多的啟示,正如路遙經典作品《人生》,可謂道盡人生。關於選擇——「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人年輕的時候。」
  • 「窮」是路遙代名詞,而換個角度,他的人生並不只是苦,還有幸運
    於是弟弟一家商量了,將自己的兒子路遙過繼給大哥。一來為了讓大哥延續香火,另一方面,也能滿足自己孩子上學的願望。路遙是幸運的,遇到了這樣好的養父母,只要是自己有一口好吃的,就給路遙的。當路遙到了上學的年級,養父母了解了路遙的心中所想,對他說"上學去吧"。
  • 「農民的兒子」路遙:平凡人的不平凡,苦難背後是深沉的愛
    這是路遙小時候的一個夢,一個念頭。夢想是指引前行的明燈,是看的見歸途的燈塔。就是這樣的一個念頭,一個夢想,讓因《人生》已經有所聲望的路遙決定再次踏上徵程。路遙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甚至被過繼給伯父。年幼的他明知道是父親的無奈之舉,但依然難以控制自己的悲傷難過。但他從小就喜歡讀書,思緒總是活躍的,他喜歡幻想,有夢想。
  • 路遙:日他媽的文學​
    路遙死後,潘石屹有一天突然跑去延安大學看路遙的墓地,墓地的簡陋和破爛讓潘石屹含淚沉默了許久。臨走之前,他給延安大學的校長留下100000元和一句話:「幫我修繕下路遙的墓吧,他那麼偉大,不該如此。」去世三個月前,因為窮,路遙在病床前無奈地籤下了離婚協議書。去世前兩個月,路遙淚流滿面地感嘆:「我那老婆怎就跑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