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讀後感

2020-12-11 中國民用航空網

通訊員李龍

再讀路遙的《人生》,可能隨著歲月流轉, 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一直深思領悟著那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人生是什麼?正如哲學的原始三個問題: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弄清了這三個問題,也許答案就有了,可是芸芸眾生有幾人……。 

《人生》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正如路遙引用柳青的話所說的「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事業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能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人生可悲的是它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知敬畏之心、平常之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大連空管站管制運行部進近管制室)

相關焦點

  • 走進《人生》,從高加林的人生悲劇,看路遙人生的自卑與超越
    文/韓三卞1992年11月17日上午8點20分,以小說《人生》、《平凡的世界》而享譽文壇的作家路遙被無情的病魔奪取了年輕的生命。他的人生從此永遠定格在42歲,而在這短暫的歲月裡,他為文學界留下了《平凡的世界》、《人生》、詩歌、散文等20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
  • 作文素材:路遙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斷奮鬥的傳奇人生
    路遙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斷奮鬥的傳奇人生,他是眾多草根階層通過個人奮鬥改變自身命運的典範。路遙將自己的婚戀觀投射進小說《人生》裡。高加林雖然心底深愛著劉巧珍,但為擺脫命運,仍選擇了幹部家庭出身的黃亞萍。僅二十多天後,《人生》完稿。路遙特地到陝北著名的道教聖地白雲山道觀中抽了一籤,顯示「鶴鳴九霄」,大吉。
  • 【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2020-12-21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初中讀後感範文:讀《人生》有感800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讀後感範文:讀《人生》有感8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人年青。   ——題記   《人生》是我前幾個月讀的一本書,路遙用他那樸實無華的文字記錄了一個年輕小夥高加林一年的經歷,他的一年可謂是起起伏伏。
  •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篇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篇,歡迎借鑑參考。《平凡的世界》讀後感一兩個月前,七樓的八零後章魚小美女告訴我她買了本路遙的作品集,問我看不看。我問作品集裡有《平凡的世界》沒?圍繞孫少平、孫少安這兩兄弟的奮鬥史,展現了孫家、金家、田家各色人物的喜怒哀樂和人生沉浮。 無論是寫農村的人物和生活場景,還是縣、市甚至省委的官場,還有煤礦的地上地下,路遙都信手拈來,可親可信。
  • 《人生路遙》③ | 越是這樣聊天,他越喜歡你
    回顧:今天我們繼續共讀《人生路遙》。昨天,我們講到了路遙在學習中十分用功,能夠很快融入進新環境,在班級中也有著不錯的人緣。隨著小學的畢業,路遙也該步入中學了。在當時情況下,農家子弟要是考到中專學校去,意味著鯉魚「跳農門」,從此徹底走出大山;意味著能拿著國家的學習補助,再也不要為生活發愁;意味著能吃上「國庫糧」,三年畢業後成為國家幹部,成為腰板硬正的城裡人……此時的路遙憧憬著自己秋季到省城上學的情景,開始設計與規劃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全家人也開始準備路遙到省城上學的行囊。
  • 路遙《人生》--人生的選擇讀後感悟
    他的工作被舉報了,他丟失了這份工作,也丟失了黃亞萍,雖然黃亞萍還深深愛著她,願意和他一起回農村,可是,他知道,他們之間將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他最終選擇了離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本以為會遭到臭罵的他,卻在這片淳樸善良的天地裡包容了這一切,也重新開始他的人生。。。。。。
  • 什麼是人生最大的財富?路遙的語錄回答,真是逆向思維,真知灼見
    倘若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很分析不是很滿意,依舊不知道什麼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不妨跟著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路遙語錄的回答,真是逆向思維,真知灼見!文字如下:在敏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受挑戰的時候,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 讀《人生》路遙有感
    企業家馬雲: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這段話是給年輕人的人生警句。人生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是好事,但要切合實際。腳踏實地的去規劃人生的方向,畢竟一個錯誤的拐歪可能會影響整個人生!除此之外,一個人的心應是不變的,在如今的名利社會,有多少人為名利這兩字丟了本心,不再是原來的自我。加林的故事讓我們借鑑,使我們警醒。本心不可丟。
  • 路遙《人生》:人生很長,可關鍵的決定就那麼幾個
    福利:今日是「世界讀書日」,我有一個小小的福利~後臺回復9,免費領取路遙《人生》電子書。
  • 路遙用生命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細讀後就像完成人生的救贖
    看到這一點,我遇到了在許多文章中提到的王天樂,他是路遙的弟弟。路遙對他表示最感謝。路遙7歲那年,父親帶路遙到延川縣的叔叔家中探親。父親說我明天要出去趕,下午再回來。年輕的路遙知道,一旦父親把他從叔叔的家中帶走,他就不會再回來了。
  • 《平凡的世界》:換一個角度看路遙,人生不只是苦難,也是幸運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創作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展現了中國近代城鄉社會生活的百態,從中我們看到了各色的人生,看到了平凡的愛情和婚姻,看到了普通人的奮鬥,看到了小人物的堅持,看到平凡的人的不平凡。《平凡的世界》它全景式地描寫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城鄉社會生活,深刻展現了普通人在時代變革中的成長和生活。
  • 路遙《人生》:如果你沒讀懂高加林的悲劇,說明你還太年輕
    《人生》。路遙對愛情的表達也是矛盾且沉重的,牽扯著並不浪漫的現實。高加林在農村姑娘巧珍和城裡女孩黃亞萍之間搖擺,他和黃亞萍在一起討論的是書籍、人生、家國理想,當巧珍去城裡看他,講的都是鄉下的家長裡短使,高加林的內心陷入了煎熬。巧珍淳樸善良,黃亞萍有城裡姑娘的小驕縱,卻有知識文化,在現實的權衡下,高加林選擇了黃亞萍。不純粹的愛情背後,何嘗不是對現實的折射?
  • 路遙完成《平凡的世界》後,將手中的筆扔掉,他已用生命寫盡人生
    大學期間,路遙在《延河》雜誌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編輯部還特地召開了一個研討會,不少文壇前輩聚在一起,路遙因此獲得了一次珍貴的學習機會。在那以後,路遙仿佛打開了一個開關,又或者該這樣說,找到了自己人生要走的道路,他開始進行寫作。
  • 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作者:王愛忠,山東省特級教師在新中國文學的天幕上,路遙猶如一顆流星,在短暫寫作生涯裡,給中國文壇留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輝煌。1972年8月2日《陝西日報》報導:「城關公社劉家圪嶗大隊創作員路遙同志,一年間創作詩歌五十餘首,其中六首發表在報刊上」。正是由於路遙創作上的突出表現,在一些人的質疑聲中,他進入了延安大學中文系,從此徹底改變了他的農民身份,真正進入了城市。1976年8月,經陝西省作家協會爭取,路遙被分配到陝西省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刊物《延河》做編輯工作。
  • 《人生》讀後感,談不上紀念的紀念
    昨天和一位朋友聊天,才想起來11月17日是小說《人生》的作者,路遙先生離去的日子。因為作者在國內幾代人的心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完全可以稱之為一座文學的高山,一座豐碑。說起來,也是巧合,外婆家也在陝北,媽媽說,翻過幾個山包包就是路遙的老家。前兩年,經常開車回去,在他的紀念館經過好幾次,總是心存敬畏,一直沒有膽量停下來,走進去看看。農家的孩子,對農村和土地總是有著一種說不清楚的感情,簡單的愛和恨,不能準確表達。
  • ——讀路遙《人生》有感
    很久以前就知道路遙老師的《人生》一書,卻在最近才能細細品讀。翻開書本就被裡面的文字和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住。有為主人公加林的曲折人生道路感到惋惜,也有為當時社會的不公感到悲傷。因為世事的捉弄,本該屬於主人公的幸福生活,卻因為一絲小事而付諸東流。
  • 【原創】路遙故裡行
    和我千百次見過的路遙照片、影像一樣,雕塑的髮式有力而倔犟,神態莊嚴而凝重,目光剛毅而堅強。雕像前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刻著「路遙之墓」四個字。四周有兩組石桌石凳,一組石桌上刻有「陝北的光榮,時代的驕傲」;另一組石桌上刻著「平凡的世界,輝煌的人生」。有些字跡已經不清晰了,我仔細擦拭了一陣才看清楚。雕塑後面是圓形的墓堆。墓堆後立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鑲嵌著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遙的名言。
  • 回顧經典路遙《人生》,四大金句道盡生活真諦
    路遙的作品,善於寫苦難的環境中苦難的人,在苦難當中,這些人面對選擇,面對堅守、面對理想,面對愛情的態度,總能給人太多的啟示,正如路遙經典作品《人生》,可謂道盡人生。關於選擇——「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人年輕的時候。」
  • 「窮」是路遙代名詞,而換個角度,他的人生並不只是苦,還有幸運
    於是弟弟一家商量了,將自己的兒子路遙過繼給大哥。一來為了讓大哥延續香火,另一方面,也能滿足自己孩子上學的願望。路遙是幸運的,遇到了這樣好的養父母,只要是自己有一口好吃的,就給路遙的。當路遙到了上學的年級,養父母了解了路遙的心中所想,對他說"上學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