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獲得兩蔣日記所有權臺「國史館」提告蔣家後人
臺「國史館」內部(資料圖)【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國史館」提出確認兩蔣日記的所有權與管理權官司,臺北地方法院8日下午開庭。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國史館」主張兩蔣日記屬於公有財產。有部分家屬對館方所列文物清單有爭議。法官庭末表示改訂5月3日下午續行審理。
-
蔣介石日記分類抄本出版 全部原文呈現一字不漏
出版蔣介石日記的計劃,由於蔣氏遺族對日記繼承權的異議延宕多時。收藏於臺灣「國史館」的《蔣中正五記》幸而沒有糾纏其中,1月18日率先出版。該書由島內的「國史館」重新整理,原文呈現。 1月18日,「國史館」舉行新書發表會。
-
蔣家後代蔣友柏:國民黨建中正紀念堂原本就不對
中國臺灣網1月2日消息 據臺「中廣新聞網」報導,蔣家第四代、蔣介石的曾孫蔣友柏近日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再次語出驚人,表示國民黨建立中正紀念堂原本就不對。 據報導,臺當局一系列「去蔣化」動作將蔣家後代推到了輿論前沿,繼日前表態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支持「去蔣」後,蔣友柏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又說,蔣介石去世後,國民黨立即為他建立紀念堂是不對的。 蔣友柏認為,如果一個人死後50年或100年,人民覺得他是偉人,為他建紀念堂,那沒有問題,但死後立即建紀念堂是不對的。
-
兩片飄零葉 三段凋零史
就在易福生受蔣緯國之命奔走之前,1996年7月份,同樣有將兩蔣移靈大陸想法的蔣孝勇(蔣經國的三兒子,在蔣經國去世後被認為是蔣家的代言人)親赴浙江溪口考察。 然蔣緯國的「兩步並做一步走」,最終並未成為當時國民黨內部處理此事的主流意見,宋美齡的兩階段論佔了上峰:為了實現兩蔣夙願,宋美齡曾提出,先舉行葬禮,讓兩蔣在臺灣入土為安;等兩岸統一後,再移靈大陸。
-
臺「國史館」大批檔案上網 禁大陸人調閱蔣介石檔案
原標題:臺「國史館」將大批檔案放上網 禁大陸人閱覽「蔣檔」【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明宇】臺灣「國史館」全新改版的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5日起上線服務,第一批將開放「蔣中正總統檔案」,即一般所稱的「大溪檔案」5萬件文件上網,不過大陸和港澳地區人士無權申請閱覽檔案。
-
蔣孝嚴:因是蔣家後代而仕途受阻(圖)
2014年3月22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蔣介石之孫奉化祭祖(資料圖)原標題:蔣孝嚴自述:因是蔣家後代而仕途受阻近日,蔣經國與章亞若之子、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回浙江寧波奉化祭祖掃墓。當年由於種種原因,兄弟倆數十年不能認祖歸宗,只能姓章不姓蔣。在他親自撰寫的《蔣家門外的孩子》一書中,講述了他的成長過程不僅沒得到蔣家的特別照顧,還曾因為他是蔣經國的兒子而仕途受阻。
-
劉相平:臺「國史館」新規暗藏一石數鳥之計
近日,臺灣「國史館」調整新規則,將拒絕大陸及港澳地區學者調閱館藏資料,引起兩岸乃至國際學界的一片撻伐之聲。香港中評社今日刊載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臺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的文章指出,「國史館」此舉企圖壟斷學術資源、掌控學術話語權,阻礙大陸及港澳學者查閱檔案,切斷兩岸史學學術交流,甚至將「大陸及港澳學者」列為「外國人」,推行「兩國論」。
-
他是蔣家後人,從貴族淪落到擺地攤,「可我還是姓蔣啊」
在12歲之前,他從未懷疑過自己是以後要當總統的「天選之子」。小時候的蔣友柏,過的是真正「政治貴族」的生活。他每年都在紐約過聖誕,曾祖母蔣宋美齡親自輔導他的英文功課,在家宴上,他親眼目睹畫家張大千即席揮毫作畫。他穿衣有傭人服侍,出門有兩個保鏢跟隨;上學忘記帶課本,就差使保鏢回家拿;就連老師批改考卷,都會先告訴他哪裡錯了,他改過來老師再打分,所以他的成績都很好。
-
蔣家後代是如何從政治化、特權化、神秘化到平民化的?
主要兼職有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兼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理事、海峽兩岸貿易交流協會理事、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對臺宣傳專家組和涉臺出版物審讀專家組成員、中共北京市委講師團專家團成員等職。長期從事臺灣問題研究,曾先後主持和參加過6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及多項其他課題研究。
-
臺灣「蔣家王朝」統治是怎樣結束的
臺灣「蔣家王朝」統治是怎樣結束的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1.18 星期一 1月16日晚,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國民黨候選人敗選。
-
蔣家父子靈柩將安葬於臺北縣「示範公墓特勳區」
明年清明前後,先後去世、停靈29年、16年的蔣介石先生和蔣經國先生,將正式安葬於臺北縣五指山軍方「示範公墓特勳區」。蔣家父子作為特殊的政治人物,加上他們去世時留下的「暫不安葬」的特殊安排,聯繫到現時臺灣政局的特殊狀況,安葬一事當然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
臺「國史館」拒大陸人士調閱館藏 有啥藉口?
原標題:聞政明:臺灣「國史館」拒絕大陸學者,急誰之急?7月26日下午,「國史館」網站突然宣布「臺北及新店閱覽室自8月1日起停止閱覽服務」,進行為期約1個半月的整修;並在完成後,同步調整閱覽規則。新規則規定,以「平等互惠原則」為由,拒絕大陸及港澳人士調閱館藏;若是臺灣人士則改為延長審核時間的申請預約制。臺灣學者若要查看則需提前15天申請,30天內回復。
-
賴清德赴美行銷「親中愛臺」 被指圖謀2020
」,引發藍綠錯愕、輿論譁然之後,民進黨籍臺南市長賴清德又馬不停蹄將「親中愛臺」行銷到美國。據臺灣《聯合報》報導,17日搭機赴美國參訪的賴清德,不但對當地臺商強調自己「親中愛臺」,甚至聲稱,不管是兩蔣時代或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陳水扁等兩岸政策都不夠完整,唯有「親中愛臺論」,既以臺灣為核心,也著墨和大陸的關係。賴清德最近多次提到「親中愛臺」,引發各界質疑,不少輿論認為,賴清德轉而「親中」,顯然是對現任領導人蔡英文的「逼宮」,以顯現蔡英文當局兩岸政策的錯誤。
-
蔣介石後代倒苦水,告訴你蔣家後人為啥不再搞政治
原標題:蔣介石後代倒苦水,告訴你蔣家後人為啥不再搞政治 蔣友柏是蔣家第四代帥哥,蔣孝勇的長子。 他13歲隨父移民加拿大,18歲進入紐約大學,24歲回臺灣創業,27歲建立自己的設計公司。 商業談判時,有人問他,你為啥不從政呢?
-
廈門古建築之蔣厝,思明南路上罕見的一座300多年的紅磚古厝
廈門蔣厝蔣厝的主人為蔣紫亭。蔣紫亭,晉江人,清乾隆末年帶刀侍衛,從泉州府奉調到廈門任職。期間,於鴻山南麓建了一座兩落紅磚大厝,安置家小。而後來建在蔣厝百米之遠的盧厝的老爺相中她,想把她娶回家做兒媳婦。蔣老爺根本不把盧家的提親當成一回事,稱對方「有蔣家的富,沒有蔣家的厝」。並且給盧厝老爺三年期限,聲稱如果到時盧老爺能建起比蔣家更好的房子,就把女兒嫁給他兒子。
-
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後人,都去往何處?現狀如何
民國時期,有四大家族盛名天下,那就是「蔣宋孔陳」。不過蔣介石率領的國民黨敗落之後,便去往臺灣,從此不再踏入大陸半步。那麼「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後人,都去往了何處?現狀如何呢?蔣家後人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和養子蔣緯國,早些年都已去世,從此蔣家在政權上的統治也退出歷史的舞臺。蔣家的後人,尤其是蔣經國的後代,有五子一女,他們分別都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蔣經國的大女兒蔣孝章,是個中俄混血,當年出生在俄國。
-
蔣家後人對祖父輩在大陸和臺灣的歷史觀——致敬蔣友柏
蔣氏父子蔣經國去世後,蔣家男系不在從政,他表示:蔣家再起,但絕不會從政治起來。作為曾經的貴族,他對蔣家的歷史和祖輩人物的評論有著自己概念和理解。諸如:1、蔣友柏認為蔣中正去世後,中國國民黨立即為他建立中正紀念堂是不對的。任何國家領袖在他過世後馬上就樹銅像蓋紀念館不是什麼光榮的事,他認為若一個人去世五十年或一百年後,人民覺得他是偉人,再為他建立紀念堂,那沒有問題,那才是真正的偉大。
-
「國史館」右拐:如何在文山書海中追查國民黨特工
國民黨來到臺灣後,於1956年將這個地方改為交通部辦公室,2006年再轉交「國史館」使用。那是我第一次跨進這裡的大門。那次去臺北,是收集1920年代上海大學的史料。「國史館」的朋友知道我從事國民黨特工史的研究,馬上提醒我,18天之前,即4月1日,「國史館」開放了有關《戴笠史料》59卷22382頁。
-
臺北士林官邸全面開放 蔣家私密空間曝光(圖)
穿越歷史的隧道飯廳邊是蔣介石來臺早期閱讀、寫日記和處理文書的書房,後來多作為客房。彼時的蔣介石每日晨起讀報,掌握島內外大事小情,對於重要新聞往往用筆備註,甚至親自剪貼留備查考。曾經當過蔣經國英文秘書的馬英九,對官邸內部也很熟悉。「我知道在二樓還有一些早年的地圖,尤其是軍事的情勢地圖,這些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
「臺獨」向蔣介石陵寢潑漆蔣家後人「非常痛心」 國民黨主席的回應...
他們叫囂,「徹底清除威權遺緒,停止以臺灣資源供奉獨裁者;其次是廢除兩蔣文化園區,桃園慈湖不該專供兩蔣,而獨裁者的銅像只能被銷毀,不應安棲在兩蔣『文化園區』」。臺當局防務部門28日下午也指出,將配合警方調查,依法提出毀損罪告訴。以後遇重要或特別「節日」,將加強警力,人力的安全維護巡管措施。據了解,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在鼓吹「轉型正義」的口號下,蔣介石在全臺各處的銅像屢遭破壞,甚至多次遭到「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