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寫作業憋一肚子火,瀋陽爸爸一拳打斷媽媽鼻子獲刑一年

2020-12-25 澎湃新聞

爸爸陪著孩子學習寫作業,媽媽在一旁玩手機聊天,這樣的畫面是不是有些溫馨?然而,事情發生變化了……爸爸媽媽打了起來,警察蜀黍也來了,事情最後以爸爸被判刑為結局,簡直,太意外了!

12月4日,記者從法院了解到了這起史上「陪寫作業」賠的最大發的一起案件。

丈夫陪寫作業 嫌妻子聊天聲音太大

張冬晨和妻子趙桂枝家住瀋陽市瀋河區,倆人都四十多歲,孩子正上小學,平時夫妻感情還可以,雖有時因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但還不至於太傷感情。

但是,意外來得特別突然,2018年12月5日21時許,張冬晨一直陪著孩子在寫作業,已經到睡覺時間了,孩子作業還沒做完,張冬晨看著孩子磨磨蹭蹭的心裡升起了無數股火。這邊張冬晨陪寫作業陪得心焦氣躁滿肚子火,那邊妻子趙桂枝到是清閒,她正拿著手機跟朋友語音聊天,聊得很高興。

「你能不能小點聲?影響孩子學習了。」張冬晨沒好氣的讓妻子說話小點聲,手機調成靜音模式。然而聊得正開心的趙桂枝並沒有理會丈夫的話,繼續聊著天,手機也沒靜音,張冬晨急了,正一肚子火沒地方釋放呢,他衝上去搶奪妻子手機,想強行給她調整靜音。沒想到趙桂枝極力反抗,二人扭打到了一處,張冬晨掐了妻子一把,趙桂枝不幹了,大喊他這是家暴,還撥打了110,叫警察上門來給評理。

一拳揮出去媳婦打沒了 自己被判刑

看見媳婦如此不講理,還報警找警察把家醜丟到外面,張冬晨更生氣了,再也控制不住一拳揮出去打在了媳婦的鼻子上,頓時,趙桂枝鼻子鮮血直流,造成鼻骨骨折及右肩撕裂傷。事後趙桂枝住院治療兩天,看病還花了17000餘元。

爸、媽都打進醫院和派出所了,孩子作業也不用寫了。2019年1月31日,張冬晨被瀋河區警方依法逮捕,5月5日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瀋河區人民法院審理此案認為,被告人張冬晨故意傷害他人身體,並造成他人輕傷的後果,其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健康權利,已構成故意傷害罪,應依法承擔刑事責任,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償趙桂枝醫療費等人民幣19087.64元。

提起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事兒,很多爸媽表示深有同感,大吼大叫簡直是家常便飯,氣到住院、氣到打架也是屢見不鮮。

1、輔導孩子作業,爸爸卻把自己的雙手捆了起來……三天前,我們發出一條推送,杭州的吳先生因為輔導孩子學習,怕忍不住打孩子,想出了一招,陪孩子的時候把自己的雙手捆了起來。真是男孩何必為難男人啊!

2、男子連續幾天肚子痛,到醫院一看,竟是輔導孩子寫作業惹的禍……杭州楊先生今年四十出頭,多年前得過胃炎,但已經很多年沒有犯過了。這幾天,他總感覺到自己肚子隱隱作痛,而且漲漲的。自認心態平和的他,最近也感到自己特別急躁,很容易生氣。今年3月,特意到醫院就診。中醫科醫師搭脈後發現,楊先生脈象偏弦,是明顯的肝火旺。葉麗紅追問之下得知,楊先生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級,但學習很不自覺。最近剛開學,楊先生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每次都被孩子氣得不輕,而且一生氣就肚子痛。

3、輔導孩子做作業出事了!這位媽媽直接報了警......去年11月9日,蘇州的劉女士報警求助,自己遭受丈夫毆打。民警上門了解後才知道,妻子讓下班的丈夫帶孩子寫作業,結果丈夫覺得孩子還小,沒必要這麼強求,妻子下班後發現孩子作業沒寫完,和丈夫吵了起來。結果丈夫動手了。劉女士告訴民警,自打孩子讀書後,夫妻間的矛盾越來越多。之前因為孩子的作業問題,謝先生就動手打過他。這次被打耳光後,劉女士對謝先生倍感失望,認為家庭已無法維繫,要求民警依法處罰自己的丈夫。最後,民警對兩人進行了調解。

4、孩子寫作業太磨嘰,33 歲媽媽氣出急性腦梗……

2018年10月29日,南京總醫院就接診了一位33歲的年輕媽媽,在輔導女兒作業時,因為孩子動作磨蹭,晚上十點半還未寫完,一動怒,導致頭部一根大血管分支血管堵塞,誘發中風。據了解,這是該院接診的第一例家長輔導作業中風的患者。看來繼心梗之後,陪熊孩子寫作業的家長隊伍又刷出了新高,有家長這樣描述自己的心路歷程:陪孩子寫作業,真有一種亡命天涯的感覺。

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們都悠著點吧,看看網上吐槽的這些段子 ……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陪孩子寫作業易造成情緒失控

如果當時張冬晨不是因為陪孩子寫作業情緒焦躁,也許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一串事情。陪孩子寫作業「殺傷力」真這麼大嗎?記者諮詢心理專家表示,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情緒焦躁、衝動、失控現象比較普遍。

瀋陽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專家王永柏醫生介紹,不少家長到他那裡做過心理諮詢,有至少一半以上的家長會在輔導、檢查孩子作業的過程中出現難以抑制的暴躁情緒,其中有一部分的家長能夠在事後的能意識到自己情緒失控,但是下一次陪寫作業時還是控制不住的衝動、易怒,甚至一個平時溫和的人變得狂暴。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種瞬間出現的情緒失控被稱為歇斯底裡,屬於一種神經官能症。它主要由兩方面原因引起,一方面是受到外界刺激,可以是工作壓力、家庭不和、對孩子成績不滿等矛盾,也可以是個體的自尊心、人格受到了打擊,從而帶來強烈的焦躁、憤怒等情緒。另一方面,是由自身性格特點所致,如情感反應強烈、容易受周圍人或事的影響等。

王永柏醫生表示:一般情況下,通過合理調整,多數人可以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首先,心態要平和,正確對待孩子寫作業問題,不要過多幹涉和提出過多要求,順其自然。其次,當感覺自己情緒就要控制不住時,可以換一個環境,分散注意力,把不良情緒發洩出來。當然,如果情緒失控的情況頻繁出現、每次持續時間較長,或者已經明顯影響你的生活、學習或工作,則需要尋求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通過心理治療等方法幫自己恢復。

(文中夫妻倆人使用化名)

不僅深深感慨,這屆父母不好當啊!

來源:綜合遼瀋晚報(lswbwx)、聊沈客戶端記者劉冬梅、天天快報、現代快報、青年時報、都市快報、微博等

原標題:《晚上陪孩子寫作業,結果被判刑…瀋陽這名爸爸經歷了啥?》

相關焦點

  • 真事,媽媽陪娃寫作業氣出腦梗,然而孩子們心裡也苦
    一直覺得陪娃寫作業寫出腦梗是個段子,現在這個段子成真了,陪娃寫作業,真的會有生命危險!解放軍南京總醫院最近就收治了一位陪孩子寫作業寫進醫院的媽媽…… 昨晚 小編的一位醫生朋友發了一條朋友圈 南京一位33歲的母親因為陪孩子寫作業 生氣以後腦梗了
  • 陪娃寫作業的每個媽媽,都是跌入人間歷劫的上神,看看有沒有你
    文/阿慧媽媽談育兒每個女人在成為媽媽之前,都是可愛的「小仙女」,她們也會撒嬌,也會追劇,有閒暇時間約上好朋友,去逛街看電影,但是成為媽媽後,她們仿佛是跌入凡間歷劫的上神,她們到底經歷了什麼?那就是最讓媽媽心口疼的陪娃寫作業。
  • 爸爸輔導兒子作業,崩潰:我感謝你,大哥
    爸爸帶娃,娃活著就行;爸爸教導娃做作業,爸爸活著就行。近來,一組爸爸陪娃寫作業的視頻火了。視頻中,平時溫順理性的爸爸心態逐漸潰散,乃至被氣到管自己的兒子叫哥。南京一位33歲的媽媽,由於陪娃寫作業,都被氣到腦梗住院。「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隨其天然吧。」
  • 什麼才是陪娃寫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
    有家長在網絡上吐槽,陪娃寫作業現場充滿了「血雨腥風」。的確,對於持「孩子事無小事」觀念的中國家長來說,找到陪娃寫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既迫在眉睫又意義非凡。每次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陪娃寫作業的視頻,河北石家莊的年輕媽媽小靜都能看到自己和孩子的「影子」。「氣到笑,笑到哭,每次都是一場『戰爭』。」
  • 陪娃寫作業的中國媽媽,你們都還好嗎?論正確的陪寫方式
    請問正在看文章的你,是否有過給自家孩子陪寫作業的經歷?如果有恭喜你,你今天成功了,你還在,你孩子沒有進醫院。陪娃寫作業已經成了全民的話題。並有人發明出了這樣一句順口溜: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 陪娃寫作業這事,終於有了答案!
    現在寶爸寶媽關注的問題列表中,這幾個絕對上榜:「陪娃寫作業太頭疼了!」「孩子喜歡玩手機怎麼辦?」「孩子喜歡發脾氣怎麼辦?」「孩子被欺負了也不知道還手怎麼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特聘專家、中國著名心理專家雷明老師給出了解決方案。
  • 「家教狗狗」一本正經陪娃寫作業火了,狗狗:不會的我來教你
    這不,近日一位「家教狗狗」一本正經陪娃寫作業火了,狗狗站在小主人的面前,趴在桌子上,那嚴肅的表情似乎在告訴小主人:不會的我來教你!要認真寫哦! 狗狗趴在小主人的對面,實力監督娃寫作業 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小主人正在認真趴在桌子上寫作業,而在小主人的對面站著的狗狗也一本正經的趴在寶寶的面前
  •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家長吐槽「陪娃寫作業...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曝光!我心想這個肯定難不住他,果然兒子開始發揮了,很認真地看著我說:小心媽媽、小心爸爸、小心姐姐……難道家裡人都是危險分子嗎?還笑嘻嘻地說:「爸爸媽媽,你們餓嗎?一起吃早飯吧。」不誇張地說,就這孩子,沒心肌梗塞算謝天謝地了。
  • 解鎖「陪娃寫作業」新姿勢:不陪作業,陪習慣
    而其中最難的就是「陪娃寫作業」!陪娃寫作業!隨便在網上搜索一下這五個字,說哀鴻遍野一點都不為過。輔導娃寫作業的崩潰不分國界世界棘手難題陪到心梗陪娃寫作業=玩命親媽秒變成後媽只需要一件事:那就是陪寫作業如果有一天我不見了, 那一定是卒於陪孩子寫作業了每次陪娃寫作業,揍娃都後悔——後悔揍晚了……笑了嗎?
  • 媽媽陪娃寫作業情緒失控 爭執中爸爸喝下大口農藥
    11月22日下午6點半,義烏市復元醫院急診科,一名妻子送丈夫來就診,原因竟然是在教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夫妻倆起了爭執,丈夫一怒之下,竟喝了一大口農藥。當天下午,孩子放學回家在寫作業,鍾女士在一旁輔導,發現孩子的字寫得不好看,就讓孩子寫稍微工整點,可是教了好幾遍,孩子還是沒有學會。心急的鐘女士就開始大聲斥責女兒,這被剛回到家的樓先生聽到了,趕緊走進房間準備勸說。一進入房間後,看到淚流滿面的女兒,樓先生心中一緊,對妻子說話的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
  • 陪娃寫作業,順便考出教師資格證!被作業逼瘋的家長還能怎麼辦?
    有句話說: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輔導作業,雞飛狗跳……,輔導作業被氣出中風,心臟搭橋……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陪寫作業也成了一種高危職業。很多家長表示,熬過了分娩痛,可能最終會死在陪娃寫作業上。真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批爸媽。
  •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抓習慣,父母再不明白就晚了(這東北媽媽火了)
    文章:橙果媽媽經過大半年的網課,最近家裡的「神獸們」終於都開始回歸課堂了,家長們的心裡是否樂開了花?本以為開學就是解放了.......哈哈,想的美,陪娃輔導作業還得繼續,說起給孩子輔導作業,每個家長心裡都是一肚子的委屈啊。記得前段時間網上火了一段視頻,也是媽媽陪著孩子上網課輔導作業。
  • 這輩子要輔導孩子寫作業?
    那些年,因為輔導作業發生過的種種「慘案」:爸爸輔導兒子作業,被氣到咬傷兒子 ,娃娃們還是更喜歡爸爸。一位媽媽甚至把柳條都打斷了,結果女兒哭著說她不是媽媽,而是妖怪變的,哭著喊著快把媽媽交出來!,「我覺得你就是上天派來收拾我的,不過你對我算是仁慈的,人家媽媽都被氣得腦溢血,你還沒把我氣成腦溢血,我感謝你大哥,我感謝你!」
  • 陪娃寫作業有妙招
    陪娃兒寫作業簡直是年輕家長們的惡夢,千呼萬喚才開始,一言不合,就雞飛狗跳,最後落得鬼哭狼嚎,一地雞毛。陪,娃痛苦,娘上火;不陪,寫不完,欠下功課,越落越遠。今天分享一下陪小學低年級孩子寫作業的方法。首先家長應明確陪低年級孩子寫作業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陪是為了以後少陪,不陪。所以開始不要要求太多,不要指望自己陪了一兩天就各方面都好。
  • "陪娃寫作業"又升級!這一次,爸爸把自己的雙手捆了起來
    這幾天有一張特別的照片在家長圈火了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又添新!姿!勢!爸爸的手被綁起來了乍一眼看以為爸爸被「綁架」了?幹嘛要拿個繩子把自己雙手捆住?當時孩子媽媽正巧來書房看到這一幕,就拍了下來「其實我分享這照片,不是說這個方法有多好,而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自我反思。說實話,我對孩子的未來並不焦慮,不拖累社會就好。但是家長們一開始輔導作業,一看別人家孩子在學什麼,忍不住就會焦慮起來,讓孩子跟著別人一起跑。其實像輔導作業這種事,好好跟孩子說,他們一樣能聽進去,動手真沒必要。」
  • 爸爸們的「漸崩式」輔導作業火了:你就是上天派來收拾我的!
    在新的一年裡,我們也要回顧一下過去的一年裡,到底在廣大爸媽的身上發生了什麼悲慘的事情呢?這位爸爸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本來是一個性情溫順的爸爸,但是面對孩子的神回答,這位爸爸徹底失去了理性。「這道題老師有沒有講?」,「沒講」,「沒講老師能讓你們做嗎?」爸爸簡直要氣炸了,媽媽們卻忍不住笑出了聲。
  • 爸爸們的「漸崩式」輔導作業火了
    陪讀涼涼:指陪娃寫作業陪到人生絕望,生無可戀。還記得那個陪娃寫作業順便考上了教師資格證的媽媽嗎?可是,又有多少的媽媽陷入奔潰的狀態,還記得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雞飛狗跳嗎?甚至於有的媽媽已然成為佛系媽媽,有的在抖音上已經希望趕緊認領未來的女婿!繼媽媽們陪讀大軍潰敗之後,爸爸們怎麼樣了呢?最近一段視頻火了,有位爸爸,已經崩潰到對著孩子喊「大哥」了!
  • 陪娃寫作業引發1.3億網友圍觀:前世作了什麼孽今生陪娃做作業
    又焦慮又搞笑的樣子戳中了一大片爸媽的心:原來,在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崩潰是不分國界的!"教孩子寫作業這件事,全世界的爸爸媽媽都面對同樣的問題。""就說陪寫作業有多難吧,擠兌得外國人都說了中國話了。"似乎只要涉及到陪娃做作業,血壓飆升分分鐘的事。南京就有位年輕媽媽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因為孩子磨嘰沒及時完成,自己又太心急,孩子沒啥事,自己倒先氣得中風進醫院了。
  • 為了陪娃寫作業考教師資格證?五塊餅乾讓你秒變親媽
    還有這樣的:兩口子一起陪寫作業,一年的時間雙雙高血壓了。為了生命安全,果斷送作業班。有人說陪娃寫作業是高危職業,果然如此啊!擦了寫寫了擦,老娘我真快要憋出內傷了!好吧,我老實交待,我也經歷了分分鐘想揍他,也差點兒憋出內傷,不過最終,五塊餅乾搞定了這一切,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從抗日戰爭時期進入到了解放後的和平年代。
  • 陪娃寫作業暴露夫妻危機,臨沂「80後」學霸媽媽忍無可忍後提出離婚
    本期故事的主人公趙雪瑩(化名)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因陪娃寫作作業夫妻產生分歧,忍不可忍後矛盾激化,導致家庭破裂。夫妻的感情竟然如此脆弱?陪娃寫作業真的會讓夫妻關係惡化,甚至是走向離婚嗎?關於陪娃寫作業的話題早已不再新鮮,但是層出不窮鮮活事例讓更多的父母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