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時間好有位讀者留言:丹媽,怎麼從來沒見過專門推薦繪本大獎的作品?
其實,早在幾年前,我剛開始寫公號時,就專門整理過凱迪克書單👉珍藏 | 93本國內已出版的凱迪克大獎繪本。然後,這幾年給大家推薦的一些經典單本繪本,或名家專欄,也會或多或少包含了各種繪本大獎的作品。
有父母可能覺得,給孩子買童書,我就認大獎。只是有獎項加持,就是給孩子選繪本的金科玉律嗎?
未必。
短短20年,國內出版社幾乎把歐美圖畫書百年積澱的經典一網打盡。
但近幾年,新成立的童書品牌越來越多,繪本出版數量也呈現幾何式暴增。一些出版社或品牌,並不精挑細選,而是全盤接收。
尤其是受到讀者認可和熱捧的大獎評選出的繪本,幾乎是不加甄別的被引進。
我們粗略算了下,單單是榮獲凱迪克大獎的繪本,截止2019年,國內就已經引進了251本。
泥沙俱下時,如何沙裡淘金,就是一門技術活。
最近一個月,我邀請編輯好友聶箐一起整理凱迪克大獎書單,這實在是個浩大的工程。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獎項,有些獲獎作品的確堪稱經典,它們有穿越時間的力量與恆久的魅力;
但也有一些作品,受限於時代,在民族、宗教、文化、價值觀、藝術手法上,顯得陳舊落伍,並不適合現代的孩子。
凱迪克大獎裡,究竟有哪些值得帶回家?
那麼,就讓我們先從凱迪克大獎的前世今生說起吧。
1 凱迪克獎的起源和地位
它被譽為繪本界「奧斯卡」,始於1938年,至今已走過80多個年頭。
獎項的設置,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偉大的英國繪本大師倫道夫·凱迪克。他是當之無愧的「現代圖畫書之父」。
倫道夫將圖畫和文字巧妙結合,開創了圖文互動的先河:文字無法說明的,用圖畫來表達,圖畫無法呈現的,用文字來說明。
這標誌著「圖畫書」的正式誕生。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古柏的名詩《吉平騎馬歌》深受倫道夫喜愛:
倫道夫以此為藍本創作的圖畫,鮮活地呈現了文字所描述的這精彩一刻:
疾馳的駿馬;
俯身駕馬的吉平;
險些被馬蹄踩踏的大鵝四散而逃;
狂奔吠叫的狗群;
受驚摔倒的小孩;
提著水桶的女傭;
懷抱孩子的婦人……
動態十足,栩栩如生!
吉平騎馬飛奔的形象,也成為凱迪克大獎的標誌。
從1938年開始,「凱迪克大獎」成為美國最權威的繪本獎,在世界範圍內也得到廣泛的認可。
2 凱迪克獎的評獎標準
凱迪克獎每年評選一次,由美國圖書館協會邀請教育學者、專業人士和圖書館員組成評委會,從前一年出版的上萬冊圖畫書中,選出金獎1名,銀獎2-3名。
評選的標準,對我們為孩子選書也很有指導意義。
1、藝術價值:技巧是否優秀、圖畫是否能完整呈現人物、氣氛、故事及情節,風格與主題是否匹配。
2、獨立性:圖畫書是否獨立個體,不需要依託其他媒體呈現。
3、文本是否優秀、書籍整體設計是否有創意。
4、是否寓教於樂,是否啟發孩子的想像,給孩子充足的思考空間。
而這一切標準都有一個前提——以兒童為本位創作。
一本繪本,是否適合兒童,最根本的地方在於:它是否從兒童的視角出發,符合兒童的理解能力。
不可否認,一些繪本從藝術價值標準評判,是十分優秀的。但它們有的是以成人視角創作的,有的充斥成人邏輯、審美和價值觀。
這樣的繪本,孩子不感興趣、無法理解,更談不上喜歡。
所以,在選擇凱迪克大獎繪本時,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兒童性,挑選出那些真正理解孩子想法和心情,從孩子視角出發觀察世界,能讓孩子愛上閱讀的繪本。
3 精選凱迪克大獎書單
以兒童為本位,是我們為孩子挑選童書的最高宗旨。
在這個宗旨之下,我們從200多本凱迪克大獎圖書裡,挑選出8種與孩子最貼近的主題繪本。
貼近孩子心理和生活
《在森林裡》
1945年凱迪克銀獎
故事大意:我戴著一頂新帽子,拿著一隻新號角,到森林裡去散步。我的身後慢慢跟上了獅子、小象、狗熊、袋鼠、老鸛、猴子和兔子……
對於低幼的孩子來說,遊戲是他們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
《在森林裡》正是這麼一本充滿遊戲性的繪本。
同時,它也是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最喜歡的圖畫書之一。
到森林裡去散步。一頭大獅子正在打盹,聽到我的喇叭聲,大獅子就醒來了。
我到森林裡去散步的時候,看到兩隻象寶寶在洗澡,見到我,象寶寶們都不再噴水了。
我到森林裡去散步的時候,看到一隻灰色的老鸛蹲在水塘邊,一動不動。我要走近了,才能看出它是一隻真的鸛。
走進這片森林,就是走進了孩子們內心的幻想世界。
主人公經歷了一場森林奇遇,他不停地和動物們相遇,一起玩耍:列隊遊戲、捉迷藏、丟手絹、野餐……
而這個遊戲世界,完全是孩子自己創造的,他們在這個世界中嬉戲玩耍,沉浸在濃厚的快樂中。
故事的最後,爸爸出現了,幻想被打破,所有的動物朋友們都消失了。
但是,別沮喪,爸爸說:「我想它們會等你下次再來的。」
在幻想和現實之中自由穿梭,不正是孩子的超能力嗎?
完全孩子視角的故事,洋溢天真快樂的遊戲氛圍,讓這部作品在繪本史上熠熠生輝。
▌推薦凱迪克繪本
《和我一起玩》1956年凱迪克銀獎
《阿文的小毯子》1994年凱迪克銀獎
《大衛,不可以》1998年凱迪克銀獎
放飛孩子想像力
《勇敢者遊戲》
1982年凱迪克金獎
故事大意:朱迪和彼得在公園裡的大樹下發現了一副棋,棋盒上寫著「侏曼紀·叢林冒險遊戲」。
這副棋看起來普普通通,可是當彼得的棋子落在「獅子進攻」那一格時,竟然出現了一頭真正的大獅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勇敢者遊戲》一經出版,就橫掃包括凱迪克金獎在內的17項權威大獎,並被好萊塢慧眼識珠,拍攝同名IP電影,同樣大獲成功。
(電影非常精彩,優酷視頻搜《勇敢者的遊戲》免費觀看)
這部遊走在現實和想像之間的傑作,實在太適合被拍成電影了。
作者奧爾斯伯格是偉大的造夢師,也是無與倫比的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
他細膩寫實的鉛筆素描,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形成鮮明的對比反差,又奇異地融洽和諧。
這使得他的作品,既有現實的厚重真實,又富含想像的奇妙輕靈。
一個百無聊賴的下午,一場普普通通的桌遊……
走到「獅子進攻」那格,真的出現了……一頭兇猛的獅子!
蟒蛇、犀牛、猴子……各種破壞性超強的動物輪番登場,炙熱的巖漿從壁爐噴湧而出……
但,最可怕的是,遊戲一旦開始,就不能中止!
下一步,會出現什麼?一切都是未知!
兩個孩子有勇氣堅持到底嗎?
這本書讀起來實在太考驗心臟了,每一秒都緊張得心驚肉跳,忍不住猜測想像,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村上春樹非常喜歡奧爾斯伯格的作品,他說:「只要一看到他的畫,我的想像力就會開始自由膨脹,猶如天馬行空,這是一種不受自己控制的、自然而然的感受。」
這也正是這部作品最具魅力的地方。
作品本身已經蘊含豐富的想像,但又不拘束讀者的思維,反而讓我們在閱讀中,跳脫出日常思維的窠臼,喚醒了沉睡已久想像力。
凱迪克大獎之所以能出類拔萃,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的認可,也正是因為有這種能夠啟迪和激發讀者的傑作吧!
▌同類凱迪克繪本
《極地特快》1986年凱迪克金獎
《瘋狂星期二》1992年凱迪克金獎
《不可思議的旅程》2014年凱迪克銀獎
《小紅書》2005年凱迪克銀獎
《7號夢工廠》2000年凱迪克銀獎
《黑與白》1991年凱迪克金獎
親情、友情,那些珍貴的感情
《神奇的窗子》
2006年凱迪克金獎
故事大意:小女孩去探望爺爺奶奶。迎接她的是那扇名叫「你好·再見!」的神奇的窗子。那窗子裡裝滿愛,裝滿魔法,緊緊地聯繫著女孩與爺爺奶奶的心。
《神奇的窗子》的魔力在於,它以一種高超的藝術手法,引導孩子們學會感受親情。
爺爺奶奶家有一扇神奇的窗子——「你好·再見窗」
每當小女孩去爺爺奶奶家,迎接她的就是這扇裝滿愛,裝滿魔法的窗戶。
在窗口,就能看見爺爺奶奶慈祥的笑臉,爺爺還會對她做鬼臉呢。
在這扇神奇的窗戶前,能看到各種有趣的事情:
天黑了,能照見我和爺爺的影子;
夜晚的星星,清晨的花園,每天的陰晴,都能透過窗戶看見。
爺爺喜歡在窗前吹口琴,奶奶喜歡在窗邊做家務;
而且,你永遠想不到窗外下一秒會出現什麼:是大恐龍還是披薩外賣小哥呢?
想一想辣香腸奶酪披薩,這多令人期待呀。
當爸爸媽媽接我回家,離開時,我們也總在這扇窗子前停下,拋吻說再見。
這個故事再日常不過,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工作繁忙的爸爸媽媽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等下班再接走孩子。
但這扇神奇的窗子,為我們打開了觀察一個幸福家庭的窗口,故事裡洋溢的幸福和溫暖,深深地打動著我們。
和孩子一起讀讀這樣的故事,去體會平凡生活中的每一絲暖意,每個孩子的人生裡都應該有這樣一扇窗子。
▌同類凱迪克繪本
《阿莫的生病日》2011年凱迪克金獎
《我的兔子朋友》2003年凱迪克金獎
《市場街的最後一站》2016年凱迪克銀獎
《媽媽的紅沙發》1983年凱迪克銀獎
孩子成長的力量
《園丁》
1998年凱迪克銀獎
故事大意:小姑娘莉迪亞帶著滿滿一手提箱的種子和信紙,來到蕭條落敗、灰暗的大城市,和性情乖僻、不苟言笑的舅舅生活在一起。
她的到來給舅舅的麵包店增添了一抹亮色,她種植的花草給顧客帶來了歡笑,她還有一個偉大的秘密計劃……
《園丁》是一本溫暖且有力量的繪本。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美國大蕭條時期,然而陽光明媚的色彩卻氤氳著故事的每一個角落。
莉迪亞的爸爸媽媽都失去了工作,她只能去投奔素未謀面的舅舅。
行李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些代表希望和美好的種子。
看到破敗的都市,莉迪亞毫不沮喪。
她看到的是:這裡有陽光、泥土、還有陽臺上一個個種花的箱子。有了這些,一個園丁已經心滿意足。
一個灰暗壓抑的都市,自此有了鮮花的裝點:
鮮花先出現在廚房的角落、麵包店的桌上、門口的花壇、每一個窗臺、陽臺……
廚房 ▼
餐桌▼
花壇▼
整條街都被莉迪亞的鮮花所改變!
莉迪亞還有一個偉大的秘密計劃,她要在廢墟一般的樓頂,建一個秘密花園送給舅舅!
而這個不苟言笑的男人,也回贈了莉迪亞一個等於1000個微笑的鮮花蛋糕。
全書的結構設計巧妙,由12封信講述主人公一年的生活經歷。
信件中小女孩樂觀、積極,堅持傳遞愛與美,最終改變了舅舅的生活,也改變了城市的一角。
一個孩子的力量或許是微小的,但愛與美的力量又是那麼強大。
這本書如同一縷明媚的陽光,驅散了人生困境中的陰霾。它經久不衰的魅力,也正在於此。
▌同類凱迪克繪本
《驢小弟變石頭》1970年凱迪克金獎
《天空在腳下》1993年凱迪克金獎
《海邊的早晨》1953年凱迪克銀獎
《胡蘿蔔的種子》2013年凱迪克銀獎
孩子的情緒你懂嗎?
《菲菲生氣了》
2000年凱迪克銀獎
故事大意:姐姐搶走了菲菲的玩偶。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生氣。她會怎麼辦呢?
如何處理情緒問題,是每個孩子成長中,必然要學習的一課。
這一課的困難之處在於,它不僅考驗孩子,也考驗家長。
《菲菲生氣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
菲菲很生氣!
看她瞪圓的大眼睛、噴氣的小鼻子、撅起的小嘴巴,翹起的小辮子,這份怒氣躍然紙上!
吼!!菲菲發出可怕的咆哮。砰!菲菲摔門而出!
菲菲跑啊跑,跑進了森林,爬上了一棵老櫸樹。她感受著微風、流水、浪花……
這個廣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回到家,家裡的一切都那麼溫暖。每個人都很高興!
作者莫莉·卞用色彩講故事、營造氛圍的手法,堪稱一絕:
怒火中燒時狂躁的大紅色;
吼叫發洩時的濃鬱的紅和紫;
被自然撫慰時寧靜的藍色;
回到家裡時那溫暖的燦金色。
憤怒、宣洩、難過、平靜、最後又回到充滿愛的家。每一重轉折,都被色彩表達的淋漓盡致。
更重要的是,菲菲是這一場情緒變化的絕對主角。大人的經驗、智慧、教誨,都沒有出現在故事的敘述中。
爸爸媽媽只是在菲菲回家時,給她一個愛的擁抱。
相信孩子有處理情緒的能力,給予最大程度的接納,這已經是最棒的情緒教養。
▌同類凱迪克繪本
《野獸國》1964年凱迪克金獎
《討厭黑夜的席奶奶》1972年凱迪克銀獎
教育≠「乏味說教」
《這不是我的帽子》
2013年凱迪克金獎
故事大意:小魚偷走了大魚的帽子,他一路順利逃跑,似乎就要得逞……
凱迪克獎評選,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就是「寓教於樂」。
讓孩子在快樂閱讀中,有所獲益,是一本童書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這不是我的帽子》將「偷拿人家東西會有什麼後果」這件頗具教育意義的嚴肅事件,變成了一個幽默的懸疑故事。
讓孩子在哈哈大笑中明白了是非曲直和做人道理。
同時榮獲凱迪克&凱特·格林威雙料大獎,正是出於對這樣一本傑作的認可。
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剛剛偷來的。
偷帽子的小賊一直心存僥倖:
偷帽子的時候,大魚睡著了。
他可能睡很久都不會醒。
醒來也許不會發現帽子丟了;
就算發現了,他也不知道是我。
一切會如小魚所願嗎?
螃蟹看見了小魚,不過螃蟹說他不會告訴任何人。
可實際上,螃蟹輕易地就出賣了小魚。
大魚拿回了它的帽子,小魚呢?是被大魚吃掉了,還是痛揍一頓?開放式解決,留給你和孩子們一起討論。
沒有在故事裡預設任何道理,也不直白的以道德觀說教,作者最看重的是故事的趣味性。
另外,在他的繪本裡,你會發現圖文經常是不符的。
這種不符也提醒著小讀者,不要完全相信看到的或聽到的,必須批判性的甄別,並思考真相究竟是什麼。
這種創作手法,給孩子留下了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同類凱迪克繪本
《晴朗的一天》1972年凱迪克金獎
《警官巴克爾和警犬葛芮雅》1996年凱迪克金獎
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哲理
《田鼠阿佛》
1968年 凱迪克銀獎
故事大意:小田鼠們都在忙著為過冬採集食物的時候,田鼠阿佛卻獨自坐在一旁,他告訴大家,他也在工作,只不過在採集另外一些東西——陽光、色彩和詞彙。
冬天漫長而寒冷,慢慢地,食物被大家吃光了。這時,阿佛拿出了他「採集」的那些東西……
冬天要來了,其他的田鼠們都在熱火朝天地收集糧食。只有阿佛,總是一個人靜靜發呆。
阿佛不幹活兒嗎?才不是呢,他也忙著收集,收集陽光、顏色、詞語。
下雪了,石洞裡真冷呀。
當田鼠們吃完了過冬的糧食,他們想到了阿佛搜集的那些好東西:陽光、顏色、詞語。
阿佛把他搜集到的美好的東西,用詩歌分享給大家。所有小田鼠,都陶醉在這個五彩繽紛的夢裡。
《田鼠阿佛》的故事,對浮躁功利的現代社會,是一陣清新的微風。
太久太久,我們習慣於追逐物質,卻忽視了精神。
而田鼠阿佛告訴我們,詩歌和糧食一樣重要。
而一本好書,就是獻給孩子最好的精神食糧,他們一生都將從中汲取養分。
孩子,漫漫一生,既要腳踏實地俯視大地,也別忘了抬頭仰視星空。
▌同類凱迪克繪本
《石頭湯》1948年凱迪克銀獎
《他們都看見了一隻貓》2017年凱迪克銀獎
《山姆和大衛去挖洞》2015年凱迪克銀獎
《七隻瞎老鼠》1993年凱迪克銀獎
自然與環保
《小房子》
1943年 凱迪克金獎
故事大意:在城外很遠的鄉下,有一座小房子,她被雛菊和蘋果樹環繞,看日月星辰四季流轉。
可是,一年一年過去,城市逐漸靠近,終於把她吞沒,鄉村風景也被公路、高樓、汽車、地鐵、行色匆匆的人們取代.....小房子能否重新回到鄉下呢?
《小房子》的故事,既發生在20世紀的美國,也發生在當下的中國。
自然保護與城市發展,之間似乎存在永恆的悖論。
小房子,建在山坡上,雛菊和蘋果樹環繞。日升月落,春夏秋冬,往復循環,一年又一年。
但不知不覺間,城市的燈光越來越近……
小房子漸漸被高樓大廈包圍:噪音,分不清的四季,都讓她害怕。她想念開滿雛菊的田野,還有月光下的蘋果樹。
小房子要搬家了,搬到哪兒去?
一個有蘋果樹、雛菊田,還有太陽、月亮、星星、春夏秋冬循環往復的地方。
小房子不喜歡那個充滿噪音、灰塵,讓人分不清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的地方。
而高速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也讓無數年輕人身心疲倦。
小房子最終逃離了都市,回歸了田園。
但擁有田園夢的年輕人,又能否掙脫現實的束縛,放歸心靈的曠野呢?
1943年維吉尼亞在《小房子》中提出的問題,八十年後仍然沒有得到解答。
但這不妨礙我們給一代又一代孩子,講述自然的美好,思考未來的方向。
▌同類凱迪克繪本
《讓路給小鴨子》1942年凱迪克金獎
《樹真好》1957年凱迪克金獎
丹媽碎碎念
寫這個專題的初衷,是覺得每年童書的出版數量太過驚人,為孩子挑選童書,對普通家長來說成為了負擔。
2000年以前,專門畫給孩子看的圖畫書,國內罕見。2004年,日本最大的專業童書出版社白楊社,在中國建立蒲蒲蘭,中國開始有了繪本。
而愛心樹、信誼、啟發、中信等專業繪本品牌的成立,則引領中國讀者快速進入繪本時代。在這之後,童書出版機構、繪本出版數量與日俱增,如何識別良莠,其實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凱迪克大獎書評系列,我想做成系列專題:第一階段,就是像今天這樣劃分主題;第二階段,我們會以單個主題類型的深度解析,如果大家對某個主題感興趣,歡迎大家在留言裡提出啊。第三階段,會選些經典繪本做單冊賞析和解讀,更深入地了解凱迪克大獎繪本,哪本好,好在哪兒。
如果大家想看的話,別忘了點「在看」鼓勵下我們。另外今天文中分享的這些獲獎繪本,分散在各大出版社,不方便團購,大家自行入手哦~
丹媽往期書單測評
• 0-6個月書單
新手爸媽收好,照著這個書單買不會錯
• 3-4歲書單
叮噹3-4歲最愛的私藏書單
• 幼兒園書單測評
• 紅樓夢
成百上千版的四大名著,這篇告訴你哪本值得買
• 西遊記
請點擊,進入丹媽讀童書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