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這樣一個中年大叔讓人不得不喜歡

2020-12-14 文刀木之南

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電影《綠皮書》主要講述了白人保鏢託尼被黑人爵士鋼琴家唐聘用,駕車舉辦巡迴演奏,由此產生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讓廣大受眾難忘的是電影劇情的真實不做作和人性的美好溫暖,大家在為劇情喝彩,我卻更為人物託尼喝彩。

電影通過種族友誼關係,傳達出"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區分人也不只是膚色"的思想,我們從油膩大叔託尼個人的身上,也可見一斑。

粗看,他是不討喜的,狡猾且一事無成。然而細品,我發現讓我無法輕易忘懷的,是他身上三個閃閃發光的優點,也就是顧家、尊重朋友和樂觀的性格,這幾個大閃光點在生活裡往往起到決定命運的作用,值得我們提煉。

1. 家庭中最寶貴的東西是男人的顧家。

託尼是個年紀將近40歲,沒有任何成就,身材走樣的油膩大叔。就像我們平時看到的穿緊身白T恤、挺著個啤酒肚、滿嘴髒話、抽菸喝酒不間斷的中年男性。但是他很顧家,這讓我眼前一亮。

常聽老婆婆們講人生經驗:要嫁個顧家的男人。什麼是顧家?就是永遠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託尼即使在工作上遇到不順被辭退,或者被人嘲諷一事無成,心情低落的他回家總是一副自在樣,快樂地抱抱孩子,晚上睡覺還要抱著妻子入睡,從來不把壞情緒帶給家人。

著名歌星陳奕迅出了名的顧家,天天把老婆孩子掛在嘴邊。周董為孩子出專輯,他把孩子的照片當專輯封面,在老婆跑馬拉松時騎車陪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不再是一句唱過就忘的歌詞,而是幸福婚姻的註腳。

社會通過錢權把人劃分成各種階級,有的功成名就,有的貧困潦倒,我們都處在某個階層。

陳奕迅功成名就,託尼一事無成。千萬個家庭也有排名,以幸福程度劃分,而男人顧家的程度基本上決定了幸福程度。

託尼他雖然無錢無勢,屬於典型美國底層普通市民。但是他的家庭關係融洽、幸福感強,這樣的人有支撐,最不容易被生活打垮。

顧家的男人最成熟。那些不顧家的男人,出門在外其實是在逃避家庭矛盾。遇到問題一走了之,問題得不到解決,家庭關係愈發惡劣,最終分崩離析。

所以說,家庭中最寶貴的東西是男人的顧家。

坐擁金錢地位卻鬱鬱寡歡,家徒四壁卻苦中作樂,都是生活常態,家庭關係好壞與否,取決於顧家。

夫妻雙方就像一雙筷子,材料製作再好,少一隻也吃不了飯。

2. 社交裡最寶貴的東西是朋友的尊重。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

以互相尊重為基礎的崇高美好的友誼,深切的同情,對別人的成就決不惡意嫉妒,對自己培養一種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意識。

也就是說,朋友之間,以互相尊重為基礎,同情是對朋友的不幸經歷的尊重,不惡意嫉妒是對朋友努力的尊重。基於這些,也能夠使自己更加完整。

《綠皮書》本身重點講述的是兩人的友誼,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一次巡演布置會場時,託尼發現主辦方沒有按照合同裡的給唐準備施坦威鋼琴,取而代之的是一臺丟滿垃圾的普通鋼琴,他憤怒地要求更換。

第二天,他在窗外心滿意足的看著朋友唐坐在一架施坦威鋼琴前盡情彈奏。

他站在角落看朋友在舞臺上閃閃發光,沒有心懷嫉妒,而是感到欣慰,雖然對鋼琴曲一竅不通,他也側耳傾聽,這當然是出於尊重唐的才華。

這是很平常真實的情節,每一個真心對待朋友的人都會試圖維護朋友的尊嚴和個人權利,會替朋友生氣,為朋友打抱不平。

尊重在人和人中間牽線搭橋,才能把千山萬水走成幾步,跨越各自的閱歷盲區,成為真正的朋友

網友們說:"有一種友情,叫做何炅和謝娜",他們之間的友誼似乎令人豔羨,細看其實和我們的交友過程沒什麼不同,無非是互相尊重。

何炅剛認識謝娜的時候,謝娜過得並不好 ,何炅總是力所能及的幫助謝娜,謝娜曾說:如果沒有何老師的話或許就沒有現在的謝娜。

對朋友伸出援手而不是火上澆油,能夠換位思考,是出於對其不幸遭遇的尊重。

人內心裡都是需要朋友的尊重的,沒人願意被嘲弄,而尊重是相互的,結交朋友其實就是以溫暖換溫暖、以尊重換尊重的過程。

唐沒有因為託尼文化素養低而看不起他,也算是託尼的尊重得到回應。

如果有一天你為友情的破裂感到困頓的時候,應該想想你是否忽視了互相尊重。

3. 性格裡最寶貴的東西是樂觀。

曼德拉說:

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我欣賞這種有彈性的生命狀態,快樂地經歷風雨,笑對人生。

樂觀賦予人彈性的生命狀態,避免我們在生活中被挫折等負面因素束縛住雙腳,死死黏在一個地方動彈不得,就像落入泥沼,難以翻身。

生活沒有簡單二字,樂觀卻能將艱難變成簡單。

託尼文化水平不高,也沒有一技之長,但是他很樂觀,他打過各種零工。當唐問他會不會開小轎車時,他說:"任何車,房車、冰淇淋車甚至是雪橇車,我都開過。"

保安和很多小身份的職位他都應聘過,他曾對焦慮的唐說:"放心吧,我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就像你為什麼應聘我一樣。"

誰沒有低谷和一蹶不振的時候呢?三毛說:唯有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悲觀像瘟疫,樂觀像甘霖,關鍵時刻,樂觀就是自我拯救的手段。

普通如託尼,生活不易,沒有奮起的勇氣和能力,一直在和困難做拉鋸戰,事業上走走停停,奔波勞累,但是心態放好,一切總會過去。

樂觀是一種自知的自信,是對自我失落時的勸慰。我們周圍不缺少樂觀的人,他們很容易辨認,因為在人群裡他們總是閃閃發光。

他們笑口常開,經常帶給人正能量,我們也因此更喜歡和樂觀的人結交朋友。

希望有樂觀的人常相伴,不如自己變成樂觀的人。

我欣賞託尼,正是因為他那種看待事物樂觀的態度,這讓觀影過程不那麼糾結困頓,因為知道他總會有辦法解決。

生活中也是一樣,樂觀的人給人安全感,他們很快擺脫低迷情緒的控制,快速投入到工作上,解決問題也更高效。

樂觀象徵著豁達開朗,樂觀的人如太陽,所以說一個人性格裡最寶貴的東西是樂觀。

《綠皮書》裡的託尼本身油膩勁十足,把他的缺點拿出來一一細數,也能列出一大堆。

人不是非黑即白的,以上幾個優點卻大限度放大了他的魅力,一白遮三醜。

我們都一樣,無非在家庭、社會、自我三者之間來回打轉。

如果說其他奧斯卡提名電影深刻高尚,人物形象獨特、無可替代。那麼《綠皮書》通過對託尼這個人物的塑造,給他配上顧家、交友尊重、樂觀的特點,將沒有大波瀾的公路生活描繪得更輕快、愉悅,普通卻直擊人心。

事實就是這樣,顧家的人更容易擁有美滿的家庭,懂得尊重朋友的人更能夠織起巨大的人脈網,也收穫不少尊重,樂觀的人總能跨過難關。

關於這些,生活中的煩惱大概解決了不少。

文|麥瑟爾

圖|網絡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多多留言交流!

創作不易,請多多關注轉發點讚留言支持,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綠皮書》託尼成為一個能夠明辨是非,有尊嚴和原則的人
    在金錢的誘惑和養家的壓力下託尼帶著雪利博士上路了,臨走的時候雪利博士的投資人丟給他一本綠皮書,告訴他嚴格遵守上面的指導意見。一路上兩個人像是歡喜冤家,託尼作為義大利人不修邊幅和懶散的作風讓雪利博士十分不滿,而雪利博士總被託尼說為裝腔作勢。
  • 女孩只喜歡這幾類大叔,別的是中年男人,網友;我是油膩老男人
    我們都知道現在流行一個詞語,大叔,那麼什麼才是大叔,什麼才是中年老男人呢?第一,大叔要更加的成熟。女人向來就喜歡比較成熟的男性,比起年輕的男孩,成熟的男人更懂得怎麼去經營感情,和這樣的男人在一起會比較安心,很踏實,很多女人都比較反感,辦事不經過大腦,做事情非常的幼稚,很膚淺,最起碼的安全感都不能給與,而成熟的男性,往往都比較照顧對方,十分的關心對方,加上成熟的心智,做事的安穩,閱歷和經驗的豐富,給足了女人安全感。
  • 為什麼堅持健身的人,大多數是中年大叔,而不是年輕小夥?
    因為健身房是一個讓人學習自律的地方,流動性非常大,基本上剛進來的小夥伴明天就不見蹤影,如果不是自控力以及自律性特別強的年輕人,真的很難能夠看到他們會去堅持健身。
  • 中年油膩大叔的「標準」出來了,若你一個不佔,恭喜你很有男人味
    男性都喜歡被別人稱為歐巴,同時討厭人家叫自己大叔,對於油膩大叔這個詞更是反感。但人到中年之後,許多男性就會變得油膩膩的,不知怎麼的就被冠上了油膩大叔的標籤。這樣的標籤不僅會使自身的魅力大打折扣,而且預示著年輕已經一去不復返。
  • 中年油膩大叔終於有了標準,一個都不佔,說明很有男人味
    不是每一個男性到了中年,都會變得油膩膩的,但被貼上了「油膩大叔」的標籤,顯然帶有嘲諷的意義,而且也意味著失去了男人味。這對於一個正值中年,精力旺盛的男性而言,無疑是一種打擊。那麼,中年油膩大叔有哪些標準呢?偷偷看一下,如果符合標準,就暗中改了,別和「油膩」走得太近。
  • 北方秒讀冬天,人到中年就油膩,從小鮮肉到油膩大叔
    冬天的氣候著實惱人,這對於一個北方人來說,不僅僅是要衣服的保暖來抵禦嚴寒,還有臉上乾燥的碎屑脫落下來的那一秒鐘的尬。圖片來源於網絡隨著年齡的增長,身為中年的大叔皮膚也油膩了,一照鏡子黝黑的皮膚裸露出毛孔的粗大,輕輕一碰乾燥的皮膚就像鉛筆屑直掉渣,那叫一個抓心,唉,看來護膚不是女人的專屬男人同樣的需要啊
  • 人到中年,面對這樣和你聊天的男人,表明他大多在偷偷喜歡著你
    有的女人喜歡「大叔型」男人,覺得這樣的男人很有魅力,因為他們成熟穩重又懂得照顧自己。但是,如何判斷一個中年男人對你有好感呢?其實,這樣和你聊天的中年男人,大多在偷偷喜歡著你:說話吞吞吐吐一個男人到了中年應該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各方面也相對成熟自信一些。但是,當一個男人在和你聊天的時候顯得有些自卑,做什麼事都小心翼翼的,和你說話的時候吞吞吐吐,那麼,他可能在偷偷喜歡著你。
  • 大叔稱呼帶來的苦楚,中年男子只能往肚裡咽
    倘若確實到了當大叔的年齡,雖有不忿,自我安撫幾次,尚能平息心中塊壘。若只因長相著急,臉龐、體型過早展現出大叔的滄桑,那被人喚大叔一次,相當於心頭被溫柔地刻了一刀。 最喜歡叫人大叔的,多是那些二十左右的年輕女生,年輕男生通常還是喜歡叫年長自己的中年男子為哥。女生叫人大叔,或只是聚會時的隨意調侃,可也嬌滴滴地劃出一道界限:我還是個小女生呢!
  • 這幾位中年大叔不但不油膩,而且還是眾多人心目中的男神!
    最近挺火的「油膩中年大叔」特徵,你中了幾條?……從這些特徵不難看出,所謂「油膩」無非是指讓人討厭不討喜的言行舉止和生活方式, 多形容那些油腔滑調、圓滑世故、不修邊幅邋遢不堪,沒有真才實學和能力卻又喜歡賣弄裝逼吹噓的中年人。據說,被這些特徵圈中的中年大叔數量相當驚人。
  • 揭秘中年油膩大叔成功蛻變的路在何方?
    一、中年油膩大叔的界定中年油膩大叔這個稱謂,我個人理解算是一個中性詞,介於褒義詞與貶義詞之間,調侃的成分居多。那究竟何為中年油膩大叔?中年油膩大叔的認定標準又是什麼呢?以下是中年油膩大叔的八大典型特徵,大家可以一一對比,心照不宣即可。
  • 中年大叔寫給老婆的真心話:結婚後,為什麼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因為那時候的彼此是兩個人互相的光,女人單純,善良、可愛,而男人帥氣、蓬勃、向上,兩人走在一起就是天仙配,因此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青春,有一段記憶去懷念。尤其是中年大叔,男人到了中年以後就會沉澱下來,同時青春已經一去不復返,而曾經美好的一切都會在心底慢慢的浮現,在與現在的生活做對比,中年大叔更嚮往曾經的生活。
  • 人到中年以後,一般都是怎麼表現自己對另外一個人的喜歡呢?
    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有感情的,在不同的時間段我們表達自己感情的方式是不同的,可能青春期的我們想要表達的時候就會選擇比較浪漫的又帶有一絲絲稚嫩的表白方式。但是到了二十多的時候,就會在用比較直接言簡意賅的方式去表達幾種的愛琴。
  • 「中年油膩大叔」的標準已出,40歲後的男性,很多人中招,望你無
    網絡上經常會有明星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後的對比照,沒想到很多四五十歲的男明星在年輕時候也是一個帥小夥,五官清秀,英俊瀟灑,不知道是歲月蹉跎還是人到中年,看起來完全是兩個人。這也反應了一個問題,如果平時不注意保養,40歲以後就會逐漸變成「中年油膩大叔」,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他們有一些共同點。
  • 人到中年,日本的大叔們,都活成了什麼「美」樣子?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尤其是中年之後的大叔們,只要稍微不注意就會發現自己日益增加的「啤酒肚」,還有不斷增加的「油膩感」,以及頻繁出現的各種身體機能衰退,都在用力提醒中年的到來。走進鄰國的中年世界,這些日本的大叔們,仿佛逆生長一般,不僅沒有猥瑣的油膩感,反而多了一份禮儀之邦的厚重感,歲月到來的是歷練和視野,歲月盜走的也不僅僅是一去不復返的「青春顏值」。人到中年,依然可以活出「美」樣子。堺雅人,愛情和事業雙豐收。
  • 《綠皮書》最打動人的是什麼?
    《綠皮書》展開於1962年的美國,一個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年代。故事講述了一個粗俗暴力的白人——託尼,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黑人鋼琴家唐要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開始了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相對老套的故事背景,展現了無數次的種族問題,讓不少人心中生疑,這部電影為何斬獲奧斯卡三項大獎。
  • 奧斯卡最佳電影《綠皮書》,一段與凱迪拉克不得不說的故事
    20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獲獎,同時這部電影獲獎也有中國投資人的參與,將其稱之為有中國投資的第一部奧斯卡大獎電影也不為過。或許正是近年來奧斯卡獲獎電影趨於「同質化」的結果,讓這些資本家可以摸到規律投資成功。但我們並不否定這樣的做法,至少從側面來說這也是一種商業上的成功。
  • 《中國式關係》一個悲催中年大叔如何逆襲人生
    沒錯,一個先離婚後失業的中年發福大叔,就靠著所謂的「人性」一路升級打怪,抱得美人歸。大叔一開始是這樣的……後來是這樣的:我把電視劇也當作學習的途徑之一,所以看劇之後就喜歡分析一下。下面我就來拆解分析一下無顏值、不鮮肉、被離婚的馬國梁大叔人生逆襲的制勝法寶——「人性」。
  • 郭敬明近照曝光,打扮精緻面露憔悴,日本中年大叔既視感
    大家也對郭敬明的爭議越來越大,喜歡的愛到骨子裡,不喜歡的也討厭到骨子裡。不可否認的是,郭敬明的才華真的是掩蓋不住的,1997年初二的時候就已經在全國公開刊物《人生十六七》上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孤獨》。代表作《小時代》《爵跡》《幻城》《讓悲傷逆流成河》更是到了脫銷的地步,更是積累了一大波死忠粉,無關外貌,無關人品只鍾其才華,愛其作品。
  • 為什麼年輕姑娘偏愛中年大叔?一個95年的姑娘,說出真實感受
    導讀大家是不是都覺得兩個人相愛應該選擇年齡相仿,或者年齡稍微大一些的人比較好,不要有著太大的差異,因為年紀差異太大容易出現代溝,也難以溝通,但是現在許多的年輕小姑娘卻特別偏愛年紀大一點的大叔,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綠皮書》是「華人之光」?沾光式營銷你喜歡嗎?
    、品牌的價值,又可以在國內外電影市場獲得口碑推廣,從而為其之後的項目運作帶來一個不錯的「身份證明」。此外,相信看過此片的人都知道,《綠皮書》無論是內容還是演員乃至背後主創團隊,其所呈現出的結果都與中國或中國人沒有任何關係,特別是,本片幕後的製片人無一例外都是美國人,而按照奧斯卡的規定,最佳影片的得主即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人,所以說,《綠皮書》從製作上就和中國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