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口中常說的「彪」是什麼動物?為何會出現在清朝朝服之上!

2020-12-22 大咖說史

去過東北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東北話特別容易上口,而且極具特色,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而隨著這些年東北題材的電視劇火爆,有很多新的詞語也開始逐漸流行。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那一句「是不是彪!」,這句話在近幾年尤為洗腦,但這句話的本意並不是誇獎人的,而是說一個人莽撞不懂得規劃,而這個「彪」字就開始在全國流行起來了。

「彪」這個字看起來有彪悍的意思,在說文解字中說彪是形容老虎身上的花紋,字分開來看就是一隻虎加上彡,彡就是指老虎身上的花紋。

可實際上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種猛獸就叫作彪,而且十分兇猛殘忍。

圖片:男子說「是不是彪!」劇照

古人起名字,有時候男孩子一般都會起猛獸的名字,希望未來孩子能夠學武有成,在戰場上堪比猛獸,比如著名史學家班固的父親就叫做班彪。

而在一些有著多個孩子的家庭,也往往會用龍虎彪豹來排位和起名字。就像是《水滸傳》祝家莊的三兄弟就叫祝龍、祝虎和祝彪。所以說在古時候,代表這種猛獸可能是真的存在的。

在一些雜談中有過一些傳說,彪這種猛獸是似虎非虎之物,而且生性兇狠,傳說老虎每次產子都會是兩隻小老虎,如果多出來一隻就會被母虎遺棄。

多出來的幼崽因為得不到餵養和照顧,就會在憤恨中變成一種憎恨老虎的奇異猛獸彪,開始變得殘忍狠毒,與其他老虎不死不休,這就是民間所傳說的「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當然這也只是民間傳說,但從這種傳說不難看出,彪是一種和老虎極其相似的動物,而且與老虎這種生物有著很深的仇恨,這也在一個方面證明了彪這種生物的存在。

圖片源自網絡:一窩「老虎」劇照

不光是民間傳說,包括一些史料中也有著關於彪的描述,說明這種野獸可能真的存在過,而不是所謂的空穴來風。根據史料記載,在唐朝有一位叫做裴旻的官員,在北平作龍華軍使鎮守北平。

當時野外有很多的老虎,這位裴旻比較精通騎射,弓馬也很嫻熟。有一天射殺了十一隻老虎,於是他就洋洋自得站在荒野中四處張望。

這時候過來一位老大爺看了一眼他的獵物,對裴旻說:「你這只是打的老虎,如果你碰到彪的話恐怕一隻都打不過」。

裴旻自然是不服氣的,於是就向老人家打聽彪在哪裡。老大爺就說:「從這往北三十裡路,經常有彪出沒。」然後裴旻就騎馬趕去,在一片草地裡果然看到有彪出沒。

圖片:老虎出沒劇照

雖然個頭很小但是勢頭兇猛,怒吼之下山石都紛紛滾落而下。嚇得裴旻的馬不停倒退,手裡的弓箭也掉在地上差點就沒能逃脫。從這以後裴旻非常慚愧,再也沒有射過老虎了。從這個小故事不難看出,在唐朝時彪這種生物還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且和老虎長得十分相似。

彪不僅和老虎長得十分相似,在民間傳說中性情似乎十分殘忍,據說生育了彪的母虎在需要過河的時候,一定是先將彪叼著來回搬運,因為母虎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彪殺害,只能用這種方法不停的看著彪,來防止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

「彪」這種兇猛和狠毒的貓科動物可以說是極其罕見的,畢竟兄弟相殘在動物的世界中也是極其少見的,說明之前的傳說不是子虛烏有,「彪」這種生物真的對老虎是深惡痛絕。

圖片:兇猛的老虎劇照

關於「彪」存在的另一個佐證出現在清朝,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都會了解,清朝官員的朝服上都會刺繡一些圖案來代表官員的等級,加上頂戴花翎,基本上就可以直接判斷出這位官員身居何職。

這種在官服大褂上的刺繡就叫做補子,文官的多是飛禽,武官的是兇猛的走獸為主。六品武官的補子繡著彪這種猛獸,也就是說,在明清時期彪這種生物還存在於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彪這種猛獸並不是人們的一種幻想。

圖片:清朝臣子身穿官服大褂劇照

綜上所述,彪這種生物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現在並沒有明確的證據去證明,它是確切的哪一種生物,也沒有任何科學家找到所謂彪的蹤跡。但是如果說根據史料和民間傳說來推論的話,有一種瀕臨滅絕的生物確實和傳說中的彪大同小異。

這種生物就是在之前被世界列為瀕危物種的亞洲金貓了,亞洲金貓主要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叢林中,和老虎的棲息地比較接近,而且體長只有一米五左右,與幼虎極為接近,主要的食物有雞鴨鵝這種家禽。

夜間覓食的亞洲金貓,很容易被人當作發育不良的老虎或者是幼虎,亞洲金貓臉上的花紋也正是彪字中彡的意思。

圖片:看起來像老虎的的亞洲金貓資料截圖

而作為夜行獨居生物,亞洲金貓有著貓類中最為優良的聽覺系統和彈跳能力,能夠跳到老虎背上咬斷脖頸,因此也有著彪和老虎不死不休的傳聞,發達的後腿提供的爆發和彈跳,加上鋒利的獠牙,讓亞洲金貓一度成為叢林中最優秀的捕獵者,因此這種奇特的大貓又被人稱作黃虎。

亞洲金貓主要分布在我國安徽、四川、雲南等地,但由於城市的開發和過度捕獵,以及保護措施不到位,亞洲金貓已經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

等我們再次關注時,亞洲金貓已經由於偷獵者的不法行為幾乎快要消失殆盡了。尤其是亞洲金貓的皮張,更是在走私市場中有著極大的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亞洲金貓現在在中國已經不足5000隻,這還是十幾年前的數據了,而中國現在僅僅只在野外發現過幾次野生的亞洲金貓。

圖片:亞洲金貓資料截圖

所以說,我們真的要愛護身邊的每一個物種,不單單是亞洲金貓,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每一種動物。因為人類的過度開發,已經讓這個世界消失了很多物種,有很多動物我們只能在教科書或者傳說中看到了,所以請愛護動物,不要讓「彪」在我們這個時代變成歷史上一種猛獸的代名詞。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清朝時期我國為何出現了人口大爆炸,紅薯和土豆的作用有多大
    文/寂寞的紅酒在農耕文明佔主導的中國古代,人口是國家最為重要的資源。歷史上,我國各朝代都在想方設法地增加人口數量。歷史上,我國出現了多個盛世,人口也出現了多個高峰。但在明清以前,我國人口數量始終在1億人以下,即使疆域最遼闊的元朝人口也不過八九千萬。不過在清朝中前期,中國人口呈現出爆炸式增長,人口總量增長近四十倍,乾隆時期我國人口突破2億,而到道光時期,全國人口數量更是增加到4.3億。即便後來因為太平天國起義造成人口銳減,我國人口仍然有3億多。那麼清朝時期我國為何出現了人口大爆炸,紅薯和土豆的作用有多大?
  • 電影中的殭屍們,為什麼穿得都是清朝官服?
    這些記載中殭屍的穿著,和後世影視中出現的身著清朝官服的殭屍形象,還存在差別。比如,《閱微草堂筆記》說:少年常遇一殭屍……白毛遍體,目赤如丹砂,指如曲鉤……。可見,這時候的殭屍是不穿衣服的。當然這也可以理解,有清以降文字獄無比酷烈,如果紀昀的作品中殭屍穿著清朝官服,若是觸怒天顏追究起來,只怕他的腦袋要搬一搬住處。那,殭屍是什麼時候開始穿上清朝官服的呢?
  • 九狗一獒,三虎一彪,彪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
    但是「彪」這種動物,大家往往只聞其名不見其物,甚至都不知道這是一種動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彪這種動物。圖為清朝六品武官補服,圖案就是彪。傳說母虎一般只生兩隻虎仔,但有時也會例外會多生出一隻,其中一隻會比其他的兩隻瘦小孱弱而且皮毛無花紋,這就是彪。彪字中的三撇也暗含其中的意義。彪因為體弱形醜生下來就會被母虎拋棄,放置於群獸出沒的蠻荒之地,備受欺凌,所以大多都會夭折。
  • 滿清服飾大揭秘,清朝的常服是什麼樣子的?原來這樣好看
    滿清有著各種各樣的服制。今天我們要了解越發地貼近生活的清朝服制,使用的場合也越來越民間化。一起隨小編看看吧。原來清朝的常服這樣好看呀!不過在雍正五年九月,吉服定製的同時,常服也被官方確定了下來,這樣一來,常服才和吉服成了兩套服制。定義常服。清代文獻中也稱之為「公服」,因其應用場合的不同,有的時候也稱之為「素服」。
  • 「彪」這個傳說中的動物,在現實中有沒有原型?
    「彪」在當下通常會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魯莽,而在我國古代,「彪」有多重意思,其中有特指某一種動物的意思,比如在宋代周密的《癸辛雜識》中就有「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的記載,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彪是比老虎都厲害的存在,那麼它究竟是一種什麼動物呢?
  • 老人口中能殺死老虎的「彪」,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我國僅剩3隻
    大家都知道,在生物圈裡面,有著不同習性的動物,它們有些溫順,另外的則是非常兇猛的動物。我們國家從古至今,這片黃土地上不僅生活著人,還曾經生活著許多不同的生物,但有些已經是滅絕。而古人們常說的「九狗一獒,三虎一彪」究竟是有什麼意義呢?
  • 古代傳說猛獸「彪」,是什麼動物?能輕鬆獵捕老虎,全國現存3隻
    在古書《癸辛雜識》中記載:「虎生三仔,必有一彪」。意思就是老虎一胎若是生了三仔,則必定會有一隻「彪」。而彪是什麼呢?古人給出的解釋為:「虎字添三撇為彪,其為似虎非虎之物也。」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會生三胎,而若是生下了第三胎,也會將其中最弱小的一隻遺棄。至於為何會遺棄掉呢?不過是因為雌虎的能力有限。雌虎若是要養活多餘的幼崽,就需要多打獵。研究人員曾經對虎群進行研究發現,一隻單身的雌虎每年需要新鮮肉食1400千克,而帶兩隻幼崽的話,雌虎每年就需要2700千克左右的肉食。
  •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裡的彪是什麼動物,和老虎相比誰更厲害
    在我們的文化裡,動物與人從來就沒有分開過,不論是不是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動物,還是那些森林裡的猛獸,甚至是傳說中的神獸,都能參與到我們的文化裡,而它們的參與方式一方面是以故事的方式,另一方面就是與人產生聯繫,怎麼聯繫呢?
  • 古人說「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究竟是什麼?為何讓老虎都害怕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老虎一胎生了三個仔,其中有一隻一定是彪;如果狗一胎生了九仔,其中有一隻一定是藏獒。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藏獒應該都很熟悉,但彪卻非常陌生,這究竟是個什麼動物呢?為什麼會有「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這樣一種說法呢?
  • 人們常說「五服九族」,什麼是「五服」,九族是哪「九族」?
    「五服」這個詞現代用的比較少了,但是在農村或老一輩人口中,每每論到親緣關係,常常會說「出五服了」,或者說我們關係不遠,「沒出五服」,那到底什麼是「五服」呢,先看一張圖:什麼是五服?現代人基本很難弄清「五服」到底是啥意思,因為在傳統文化中,五服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也不止一種含義:1、古代王畿外圍在周朝以前,以王畿為中心,國土向外擴張,每五百裡為一個單位,由近而遠分別為:甸服、侯服、綏服(或賓服)、要服、荒服。「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
  • 古代猛獸「彪」是什麼動物?能殺死老虎,2005年後我國只拍到3次
    人類與動物應保持和平 在古老的思想當中,天地或者說大自然是無所不能的,道家提倡我們要順應自然法則,而人類對於天地鬼神更是無比尊崇。在這樣的思想觀念下,人類與動物大多保持著一個和平的狀態,雖然古代皇家可能每年都會有一場秋獮,但是他們同樣會保證動物的繁衍生息,畢竟只有這樣,萬事萬物才能夠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 閻崇年:清朝歷史地位突出,網友:清朝啥也不是,為何研究滿學?
    閻崇年最近又開始講清史了,當然,閻崇年先生稱讚清朝的言論,也受到了一些網友的強烈批評,特別是他在最近的一次講課中提出的「清朝歷史地位突出論」,引起爭議,他的原話是:「清帝國在中國兩千多年皇朝歷史上應當說佔有突出地位,我認為清朝,這個時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個時候清朝的八旗軍隊是世界上當時最強大的一支騎兵。」
  • 古語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似虎非虎的彪,很可能是這種動物
    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按照字面意思來看,一般母虎生子,但凡是生出來三隻,其中就有一隻是彪。從「彪」字的組成來看,虎字旁加三撇,意思為「三虎」。顧名思義,這個彪,是老虎三兄弟之中的老三。那為何說老三似虎非虎呢?
  •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是什麼玩意
    說到「彪」,東北的朋友可以聊的更多!但是我們經常聽說「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這個彪到底是什麼動物?我們從頁面意思來看應該就是老虎的孩子,也是屬於虎。意思是說,彪是老虎的第三個孩子,因為兇殘,虎媽每次帶他們三個孩子過河的時候都要先把彪帶過,然後回來帶一隻虎過河,回來時候再帶彪回來,把彪放下後,再帶另一隻虎過河,最後回來再把彪帶過河,就是怕虎媽不在的時候,彪會殺死他的手足,可見彪是十分兇殘的一種虎。
  • 故宮上空為何會有那麼多烏鴉?清朝人說,沒有烏鴉就沒有清朝
    清朝皇室很喜歡養烏鴉,這使得故宮上空有非常多的烏鴉。這是怎麼回事呢?清朝是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王朝,滿族人信奉薩滿教。在薩滿教的神諭中,烏鴉是黑色的報警鳥,據說有它在,就能保佑日夜平安。說的是少年努爾哈赤在明將李成梁的府上當差。李成梁對他也不錯,可有一天,李成梁接到皇帝的「密旨」,說夜觀天象,有紫微星下凡,東北有天子之象,命他趕緊滅掉此人。李成梁天天到處尋找「紫微星」,可是人海茫茫,看來看去,誰都沒有「天子之象」。就在他愁眉不展的時候,突然發現努爾哈赤腳上有七顆紅痦子。
  • 清朝已經沒了百餘年,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中間經歷了什麼?
    清朝的崛起以及中間的興盛狀態自不用多說,但在滿清後期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人物當權在一定程度上給清帝國帶來了滅頂之災。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賠款割地等一系列行為,導致在清朝損失了諸多土地以及民心。但無論如何,即便清朝做的再差或者中間階段以及最後階段做的再不好,也無法否認清朝帶來的貢獻。
  • 東北的「傻狍子」是什麼動物?它真的傻嗎?
    相信大家對「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這句話都不陌生,這是30多年前黑龍江作家劉國林的散文《可愛的草塘》中的話,其中的狍子就是我們要說的「傻狍子」了,而之所以說它「傻」從上面那句「棒打狍子」就能看出,這句話一方面是說狍子多,一方面是說狍子「蠢」,好打。
  • 古代傳說兇獸「彪」是啥動物?獵守老虎為食,2005年後僅拍到3次
    在我國古代有一種動物叫做「彪」,或多或少會有人用彪來做名字,而但是在現代社會,實際上並沒有用彪來命名的動物,那它究竟是什麼呢?那既然說它是老虎的孩子之一,為什麼又會違背「虎毒不食子」的原則呢? 傳說中,彪是老虎的兒子,但是一般來說老虎一胎只會生兩個,如果有第三個的話,這個先天不足的動物便會被稱為彪。當然,它的體態也會有所差別,它並不會有老虎帶有的黑條斑紋,而是一身褐色的絨毛。
  • 清朝人口是怎麼從康熙年間的一千九百萬,漲到乾隆年間的三億的?
    實際上不只是現在中國是人口大國,可以說自古以來我國都是人口大國,早在西漢時中國人口已經突破了六千萬,到了宋朝總人口突破了一億大關,隨後由於戰亂人口減少,但到了清朝前中期人口總數又相繼突破2億、3億,到了清末更是達到了四億多人。
  • 東北人也懵了,哪裡的東北話最像普通話?
    文丨赫拉克(專欄作者,解毒邊疆與民族)我從小生長在東北的三線小城市,大城市鐵嶺都沒去過幾回。從小就沒覺得東北話跟普通話有什麼差別,頂多就是土了點而已。直到來到北京念書,才猛然發現普通話是普通話、東北話是東北話,差別老鼻子遠了!當然,走在北京的街頭經常能聽到熟悉的東北話,時候會覺得北京都快被東北人佔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