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花錢不算多,家裡也暖和(美麗中國?關注清潔取暖(下))核心閱讀
位於中條山下的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通過電價優惠、氣源保障、因地制宜選擇供暖設備等舉措,不斷推進「煤改電」「煤改氣」,讓村民有了溫暖乾淨的過冬環境。
同時,當地還對城區的老舊小區進行建築節能改造,為房屋增加保暖層,提升了取暖效率。
大雪節氣已過,地處中條山下的山西運城鹽湖區,天氣越來越冷。在山西,地處汾渭平原的各市正面臨一場「大考」:一方面,改成用電用氣後,取暖效果如何?另一方面,成本可否承受?
煤改電:設備有補貼,電價有優惠
「現在改了電,花的錢不算多,家裡暖和又乾淨。」鹽湖區龍居鎮西張耿村村民楊文波說。
家裡來了客人,楊文波卷著一陣冷風進了屋。一邊脫外套,他一邊「採訪」起記者:「用了一個電鍋爐,燒煤改成燒電,怎麼樣,溫度還可以吧?」
他說的「電鍋爐」,即快熱式電熱水器,是鹽湖區今年「煤改電」採用的一種設備,能接通原來屋內的暖氣管道,為中等面積的房子供暖。
楊文波說:「把燃煤鍋爐一拆,換成電鍋爐就行了,原來的暖氣管道還能接著用,方便。」
抬頭一看,從屋子外邊進來的是嶄新的白色管道,相連接的是原來的舊管道。楊文波家的面積有110平方米,「這套電鍋爐3900元,但沒有花錢,我們只要交電費就行了。我早上5點起床調好溫度,一天開8小時,耗電80度左右。」
鹽湖區能源局局長張文俊解釋:「鹽湖區對平原農村地區『煤改電』項目補助略高於城區,市級財政每戶補2100元,區一級補助2500元,合計4600元,能覆蓋設備成本,村民不用花錢。至於電價,則是按照『煤改電』的電價政策,每月每戶用電量在2600度以內,按照每度0.2862元執行,超出部分按每度0.507元計算。」
據了解,村裡不少人家每個月都用不到2600度電。村主任劉紅管說:「楊文波家用電量算大的,我們村用得多的不是電鍋爐,而是空氣能熱風機。熱風機供暖覆蓋面小,耗電更低,一天也就用十來度電。為了讓村民充分享受到優惠,『煤改電』和生活用電合一個表計價,這也算是推進『煤改電』的一個辦法。」
家家戶戶選什麼、怎麼選,需要經過村裡嚴格的流程。「我們確定了空氣能泵、空氣能熱風機、快熱式電熱水器、對流式電暖器片四種產品,共有10個品牌,適合各戶不同面積、不同取暖人數,各村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電熱設備。」龍居鎮鎮長仝寧介紹,該鎮有4個村安裝了3174臺空氣能熱風機,安裝最少的是空氣能泵,只有34臺。
煤改氣:管道進村,通氣「管飽」
進入墩臺嶺移民新村時,路中間一條筆直的水泥痕跡,顯示著這裡剛完成回填。埋進去的,正是天然氣管道。
在村裡,家家門前都裝上了統一標識的黃色進氣裝置。十多位村民正站在清潔取暖政策宣傳欄前聽鹽湖區天然氣公司營業部主任劉洪濤講解。「畢竟是個新事物,今年又是第一次使用,我們最近一直在村裡給大家解答疑問。」劉洪濤說。
山西各地對「煤改電」「煤改氣」的獎補資金各不相同。在鹽湖,3年內平原農村地區「煤改氣」壁掛爐設備的補貼資金是6300元,而城區略低一些。「自己掏2000元,這個設備裝上後不光能取暖,還能做飯、洗熱水澡,」村民李黃朋說,「壁掛爐上就能顯示餘額、能設定溫度,我們家調到45攝氏度,一天走20塊錢左右。」
墩臺嶺村支書李科娃說:「我們村共102戶,有97戶完成了『煤改氣』改造。剩下幾戶平時不住人,所以沒有申請。」
推進「煤改氣」,還要考慮管道的鋪設成本。「有的行政村下轄幾個自然村,自然村之間相隔幾裡地,不可能給一個村鋪了管道,不給另一個村鋪。但是如果全覆蓋,就必然會額外多出來一些成本。」張文俊說,在選擇「煤改氣」村子時,儘量選擇平原地區較為集中的、管網容易鋪設的地方。
節能改造:補貼到位,效率提升
銀都花園在鹽湖城區蓋起來已有20年了。以前,在一片林立的新建住宅樓包圍中,這個有著9棟六層樓的小區顯得並不起眼:不僅「矮」,還「單薄」。
現在,銀都花園的房子穿上了一層「外套」:厚度約7釐米的「保暖衣」。遠遠看著,外立面像是新刷的,走近一看,牆體上嵌入了細密的網格狀物。
推進清潔取暖,除了「煤改電」「煤改氣」,還包括對老舊小區的建築節能改造、生物質取暖等措施。建築節能改造的目的,是幫助老舊小區「溫暖過冬」。
但這「衣服」穿起來可著實費勁:潔面、打灰、壓入巖棉板、再打入一層巖棉板……反覆兩次,才能將保暖層安裝好。
巖棉板的手感,摸起來像是軍大衣的內襯。加裝完成的牆壁,敲上去有「咚咚」的聲響。「這可是真正的全覆蓋,從外牆面到樓頂、樓梯間,都要加一遍保溫層。」施工負責人南健民說:「改造不僅限於保暖層,還包括窗戶、陽臺的改造。」
63歲的王猛虎家,陽臺上兩排花正肆意地長。7歲的小孫子光著腳在沙發上來回蹦?,王猛虎指著溫度計說:「去年屋裡經常20度,現在是25度。」據介紹,運城市對建築節能改造的補貼價格是每平方米135元,實施後取暖效率可提升30%左右。
今年,也是山西各地能源局成立以來的第一場大考。以運城市為例,能源局不少人此前並未從事與清潔取暖相關的工作,多名工作人員表示,「一邊學習,一邊趕考」。
儘管如此,運城市目前已完成冬季清潔取暖改造192026戶,完成率119.7%――有的地方原來沒有列入計劃,改造的時候也新加進來了。
清潔能源代替散煤取暖是必然趨勢,但絕非一日之功。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同城市由於政策劃定不同,所得的獎補資金也不同,另外,如何持續激發電力公司和天然氣公司等上遊企業的參與動力等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