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中時資料照,陳信翰攝)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新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這位被媒體捧為國民黨「救世主」的新主席,雖說以破紀錄的高得票率當選,但是歷年黨主席同額競選最低投票率及最低得票數,卻也顯示國民黨與朱立倫的隱憂。
這次黨主席補選,媒體都將焦點置於朱立倫9成9的得票率,然而僅有5成6的投票率,讓朱立倫僅獲19萬6000餘票的得票數,似乎透露了一些訊息,既代表不少國民黨員並不認同朱立倫可能帶來中興氣象,對朱立倫的改革主張顯然也不以為然。
朱立倫宣布競選黨主席,提出五項「憲政」改革,黨務改革部分幾乎是空話,綜觀參選聲明可謂是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規格而非是黨主席的訴求,是朱團隊弄錯了訴求對象還是朱低估了民眾的智慧?
國民黨之所以要補選主席,是原本兼任主席的馬英九因「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辭職以示負責,而國民黨之所以慘敗,歸結就是「施政悖離民意、不知民間疾苦」,如今決定參選黨主席的朱立倫雖說「願意承擔責任,推動改革,讓國民黨重新與民眾站在一起」,但他的參選訴求似乎讓人感覺不了解國民黨敗選的癥結。
2012馬英九連任之後,一連串的施政就顯示不知民生疾苦,油電雙漲、復徵證所稅等政策被民眾罵翻天,「閣揆」雖由陳衝換成江宜樺,新「內閣」依然不食人間煙火,十二年公教師生與家長齊聲反對,馬當局依然充耳不聞、執意而為,全然違逆民意也激起強烈反彈;而食安問題接二連三,臺當局的失能,更成為壓垮國民黨「九合一」選情的最後一根稻草。
「九合一」國民黨慘敗並非「憲政」問題造成,無關「臺灣地區領導人制」或「內閣制」,如果「執政」心態與效率不能調整,推動「內閣制」豈就能讓國民黨脫胎換骨?而現今年輕人大多數不挺國民黨,是因為國民黨不了解年輕人的好惡,不能貼近年輕人反社會主流的思維,降低投票年齡至18歲或能投部分年輕人之所好,同時也增加國民黨爭取年輕選票的難度,因為這些每年新增的選民,可能多數投綠不投藍;至於政黨門檻高低向來只是少數政治人物關心的議題卻非是大多數民眾所在意的,目前5趴得票率門檻的規定,更非是國民黨「九合一」慘敗的主因。這些訴求與國民黨的改革關連性何在?如果認為這些訴求就救得了國民黨的選情,那是過於天真、浪漫。
朱立倫參選的是黨主席,其訴求應該針對如何讓國民黨成為真正與民眾站在一起的政黨,爭取更多選民的認同與支持,打高空式或譁眾取寵的政治語言,非但無法讓國民黨浴火重生,反可能讓人看破這位黨內力拱的國民黨「共主」,也不過爾爾。(凌公正 作者為資深媒體工作者)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責任編輯:徐亞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