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有關部門近日出臺了《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瀋陽市執行情況如何,免費開放對基層文化單位和文化設施意味著什麼,對於市民本身又意味了什麼?2月17日,記者分別進行了採訪。
「借閱證押金不在取消範圍內,國家圖書館也保留」
昨日,記者從省市圖書館、少兒圖書館了解到,現在無論是借書還是自習,沈城的幾家圖書館都已不再收取費用,且該政策已經實行兩年了。
市圖書館工作人員說,來市圖借書,只需辦一張借書卡,押金100元,每年需註冊一次,退卡時返還押金。市少兒館情況亦然。
省圖書館則表示,市民來圖書館辦卡借書,需要50元押金,退卡時返還,此外沒有任何費用。原先圖書館的電子文檔下載和電子閱覽室收費,自去年10月起已經取消。
據該工作人員稱,「押金是正常的,即使是國家圖書館也保留押金。如果沒有押金,借出的書就有可能不會還回來,勢必造成圖書的流失,而50元的押金並不多,很多書的單價都超過50元。」
記者隨即查閱了《意見》發現,在收費方面的確沒有對押金的規定:取消美術館門票收費,取消公共圖書館辦證費、驗證費、自修室使用費、電子閱覽室上網費、存包費……。
誰都可以大大方方進入,農民工成為重點服務對象
當記者詢問,公共圖書館的免費開放是否意味著什麼人都可以進入?對此,省圖工作人員表示,「圖書館不是大型酒店,對讀者的服飾及身份沒有限定,只要是來看書,當然都可以進入。」
「農民工還是我們的重點服務對象呢,《意見》中要求,要重點增加對未成年人、老年人、農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對象化服務。」「以省圖為例,我們曾專門為農民工提供過免費的電腦培訓,但實際上,農民工來公共圖書館看書的,以及參加培訓的實在是太少了。」
市民到文化館都能免費幹些啥?
《意見》中規定,文化館免費開放主要包括:多功能廳、展覽廳、宣傳廊、輔導培訓教室、計算機與網絡教室、舞蹈(綜合)排練室、獨立學習室(音樂、書法、美術、曲藝等)、娛樂活動室等公共空間。市民可免費享受普及性的文化藝術輔導培訓、時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參觀公益性展覽等。
沈城各區文化館目前情況怎麼樣?記者首先採訪了于洪區文化館,館長陳維彪說:「于洪區文化館一直處於免費開放狀態,目前有舞蹈、聲樂、樂器、模特、書法等培訓課程,館內的公示牌會寫明第二天的培訓課程,有專門的老師和教室,還免費為市民提供飲用水。文化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也免費向市民開放,每月辦一次文化講壇。」
隨後記者又採訪了和平區文化館館長王豔傑。王豔傑表示,已經接到免費開放的相關通知,正在落實中。「文化館現在有一些演出,都是免費的。但由於經費的限制,導致常規性文化活動不多。」
圖書館免費開放意味著服務的提升和讀者的自律
記者就圖書館、文化館等免費開放採訪了部分市民,大家均表示,這些場館免費開放了,是對各場館服務水平的一次重要檢驗。公共空間設施免費開放,是真正惠民的體現,但絕不是聽之任之,進行「放羊」式管理,而是要精細有加,讓老百姓的生活跟「文化」更親密接觸,比如,這些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飲水等問題等等。
另一方面,記者更感到,這些場館的免費開放,更需要市民加強自律,提高自身素質。前不久,記者在市圖書館閱覽室裡看到,不少讀者將小食品包裝物扔得滿桌都是,同時還大聲喧譁,這些都是與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不相和諧的,該杜絕。
本報主任記者 李彤 見習記者 張嬌巖
(責任編輯: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