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對虎門銷煙,設計一個禁毒宣言?
答: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2.針對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侵略的史實談感想。
答:落後必然挨打;我國要大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避免歷史的悲劇再次重演。我們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3.針對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侵略的史實談感想。
答:①為了國家民族利益不怕犧牲.②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反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
4.近代化探索的啟示。
答:①無論地主階級的自強還是資產階級的改良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都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都不能使中國革命獲得成功。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②中國人民具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③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5.創建紅色旅遊對當地的意義
答:作為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將革命精神發揚光大,開發旅遊資源,振興地區經濟發展。
6.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們身上有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答:勇於探索,追求真理,崇尚民主、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
7.我們對待西方文化的態度?
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8.針對侵華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談感想。
答:體現了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我們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更要努力學習,振興中華,為國家的強大而奮鬥。
9.如何看待日本右翼分子否認侵華罪行?
答:一個國家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面向未來,我們要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抬頭,呼籲世界和平。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愛和平,反對戰爭。
10.對於日本人今天的一些做法(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教科書等)你有什麼感想。
答: 對於日本否定侵略罪行的做法,表示強烈憤慨。我們要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
11.回顧中日兩國近現代的史實,你得到的最主要的啟示是什麼。
答:勿忘歷史,以史為鑑,熱愛和平,開創未來。
12.從國共兩黨:合作——分裂——合作——分裂談啟示。
答: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國共的合作發展符合兩黨的共同利益,符合中華民族利益。祖國發展需要和平與統一,應該積極進行第三次合作。)
13、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14、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
15、長徵精神——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怕任何艱難險阻、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團結互助、眾志成城的協作精神。
16、抗日精神——萬眾一心、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精神;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民族團結的精神。
1、鴉片戰爭的原因、結果和影響分別是什麼?
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開闢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2)直接原因:中國的禁菸運動
結果:中國戰敗,籤定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①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元;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鴉片戰爭的影響:
(1)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甲午中日戰爭後籤定的不平等條約是什麼?其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條約:《馬關條約》
主要內容:(1)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2)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3)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4)增闢通商口岸。
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籤定的不平等條約是什麼?簡述其主要內容及影響。
條約:《辛丑條約》
主要內容:(1)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2)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3)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紮
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4)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1)《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2)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洋務運動是怎樣興起的?洋務運動的主張是什麼?主要內容怎樣?你怎樣評價洋務運動?
興起: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內外交困,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的統治。19世紀60—90年代,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
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主要內容:
(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2)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近代民用工業。
(3)籌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4)創辦新式學堂,培養翻譯、外交人才。
評價:
(1)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性質)
(2)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3)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3)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5、戊戌變法發生在哪一年?其主要內容(措施)有哪些?如何評價戊戌變法?
時間:1898年
主要內容:
(1)(政治)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2)(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3)(文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4)(軍事)訓練新式軍隊。
結果:由於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發動戊戌政變而失敗。
評價:
(1)(性質)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
(2)戊戌變法作用:
① 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②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傳播奠定了基礎。
失敗原因:
(1)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
(2)具體原因:A、沒有觸動封建制度,頑固派勢力強大。B、維新派實力弱小,依靠的是沒有實權的光緒帝,又不敢發動人民群眾。
6、概述孫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主要活動。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答:主要活動:
(1)1894年在檀香山組織成立革命團體興中會
(2)1905年在日本東京創建同盟會。
(3)創辦《民報》為同盟會的機關報。
(4)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稱為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5)領導武裝起義。
(6)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頒布《臨時約法》
歷史意義:
(1)性質: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作用: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3)結果: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7、新文化運動是怎樣興起的?
答:興起:
(1)新舊思想的衝突:民國建立後,從西方傳人的民主、平等等進步
思想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但袁世凱卻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新舊思想發生了激烈衝突。
(2)中國進步知識分子認為要建立真正的共和國,必須根本改造國民性。
(3)1915年,陳獨秀等,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主要內容?
前期:(十月革命前)
(1)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2)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3)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4)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進攻。
後期:(十月革命後)宣傳馬克思主義,頌揚十月革命。
新文化運動歷史意義?
(1)性質: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2)作用:它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局限):新文化運動中有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8、五四運動是怎樣發生的?其結果如何?有什麼歷史意義?
發生:(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以青年學生為先鋒在北京爆發。
結果: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
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意義:(1)(性質)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2)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9、論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成立標誌及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
答:歷史背景:
(1)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
(2)階級基礎: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
(3)組織基礎: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成立標誌: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開,標誌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
歷史意義:(1)中共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2)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10、論述中共一大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答:主要內容:(1)通過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鬥目標和中心任務,黨的奮鬥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2)選舉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中共一大歷史意義:
(1)中共一大標誌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
(2)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3)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11、紅軍為什麼要進行長徵(長徵的原因)?長徵的起止時間和標誌分別是什麼?
長徵背景(原因):1933年,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5次「圍剿,由於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紅軍奮戰一年,未能粉碎敵人的圍剿,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徵。
開始時間及標誌: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徵
結束時間及標誌:1936年10月,紅二、紅四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
長徵中召開的一次最重要的會議是什麼?會議主要內容和意義分別是什麼?
重要的會議: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1)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博古的軍事指揮權(2)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後確定由毛澤東、周恩來負責軍事指揮。
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 ①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②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長徵又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
長徵勝利的歷史意義:(1)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2)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12、西安事變是怎樣發生的?
答:發生:
(1)日軍佔領東北後,又將侵略矛頭伸向華北;(根本原因)
(2)在中華民族生死關頭,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爭的主張
(3)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中共主張,多次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蔣介石不接受。(4)為了逼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史稱「西安事變」,又叫「雙十二事變」
中共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作了哪些努力?
中共的努力:(1)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2)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中共為什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主張和平解決的原因: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為了有利於抗日大局,主張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結果如何?其和平解決有什麼歷史意義?
西安事變的結果: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後被釋放。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標誌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3、論述中共七大召開的歷史背景、主要內容、政治路線及其歷史意義。
答:歷史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前夕,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七大.
主要內容:
(1)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
(2)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
(3)大會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歷史意義:大會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14、簡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歷程。
(一)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我國出現了一些民族工業的萌芽,但因為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
萌芽的原因:(1)洋務運動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了促進作用。(2)《馬關條約》籤定後,一些知識分子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中國出現了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一個發展機會,進入「黃金時代」。
原因:(1)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2)辛亥革命的成功衝擊了封建制度,各種實業團體紛紛出現;(3)海外華僑也競相投資國內近代工業。
(三)一戰後,民族工業再度受挫。
原因:(1)一戰後帝國主義經濟勢力捲土重來;(2)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3)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民族工業沒能得到很好的恢復。
說說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特點:
(1)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制下,總體來說比較落後。
(2)發展短暫,艱難曲折。
(3)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地區之間發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業比較發達,廣大內地非常薄弱。
七年級上冊歷史課件(微課+思維導圖+真題 )
八年級上冊歷史課件(微課+思維導圖+真題 )
九年級下冊歷史課件(微課+思維導圖+真題 )
精品課件 | 9年級下冊歷史(1-22課)
精品課件 |七年級上冊歷史
精品課件 | 八年級上冊歷史
九年級歷史上冊重要材料解析(世界近代史1-6)
試卷|九年級歷史第三次月考「九上1-九下1-5課」
歷史材料題失分多,試一試這份提分技巧!(建議收藏)
九年級歷史下冊知識提綱(精品)
部編版七八九年級上歷史微課、解讀、同步測試(全冊)
九年級歷史下冊精品微課
複習課件|九上歷史期末複習「可下載」
九上歷史三種類型小論文專練10篇
七上歷史《1—12課知識速記手冊》(高效問答模式)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中重要材料題
來源網絡 侵權刪除 微信:1820561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