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以下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最正確的選項填在答題卷的答題表中。)
1.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說:「英國割取香港,意味著獲得了經營中國的基地;而五口開放則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內地的孔道。」此內容與下列哪一條約有關2.右面是近代兩次列強侵華戰爭後開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圖,其變化反映了3.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某歷史事件時說道:「宗派、等級、享樂主義三種思想,總根源在農民階級消極方面的狹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這些特性的反映,也決定了該事件的必然崩潰。」材料中的「該事件」指的是4.「近代化的國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經濟,並且需要近代化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曾國藩等人在探索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幾步,但是他們不徹底,仍不能救國救民。」材料中「曾國藩等人」進行的探索是 5. 右邊是毛澤東對近代史上兩位人物的評價,關於兩人共同點的表述正確的是6.1895年,美國《紐約時報》評論說:「是日本人打開了世界的眼界,讓人們看到了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這裡所說的「無能」造成的直接後果是7.「歷史結論」是對歷史史實的理性認識基礎上形成的主觀認識,歷史結論的正確得出,必須建立在對歷史史實的正確解讀基礎上,下列歷史結論與歷史史實正確對應的是8.當時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不在光緒皇帝手中,而為以西太后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維新派只有少數幾個人,沒有實權。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專講西學」,但是,當她感到變法觸及她自己的權力和清廷王公貴族的利益時,就動手遏制、鎮壓。材料說明戊戌變法失敗是由於9.這場運動試圖將外國人全部驅走,卻導致了更大規模的入侵;它試圖扶助大清,卻遭到清政府的絞殺;它試圖挽救民族危亡,卻使中國面臨空前危機。這場運動指的是10.下列不平等條約內容中最能體現列強「以華制華」意圖的是11.右圖是一位同學整理的孫中山革命活動示意圖,對此概括最準確的是12.關於辛亥革命陳獨秀曾這樣說道:「文明中國多數國民口裡雖然是不反對共和,腦子裡實在裝滿了帝制時代的舊思想。歐美社會國家的文明制度,連影兒也沒有,所以口一張,手一伸,不知不覺都帶君主專制的臭味。」該言論表明他認為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是13.由於山東在中國的地理位置重要。近代列強圍繞山東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面對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展開了不同形式抗爭,結合所學,右圖的時間軸中①②代表的歷史事件是14.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一直為這場運動缺乏傳統文化支撐、處於浮遊漂離狀態而苦惱,五四運動令他們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傳統價值的立足點。這裡的「立足點」是15. 五四運動中形成了「一批傾向俄國、傾向社會主義的先進分子」,他們「漸知工人階級勢力比學生力量大了」,開始「實行和工人階級接觸而做工人運動了」。據此可知,五四運動 16.如圖反映的是我國近代史上兩次重要的歷史事件,下列對這兩次事件看法正確的是17.「東方破曉映曙光,南湖龍騰湧激浪。志逐大同指新路,旗擎馬列引國航。」下列對詩所指的歷史事件,表述正確的是18.1925年,國民黨在廣州、武漢等地培訓大量農民運動幹部,並利用各種刊物發表了一系列以農村、農民為題材的文章。這些情形出現的歷史背景是19.右表為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構成表》,據此推斷,中國共產黨黨員構成比例變化的原因是20.陳雲向共產國際匯報中央紅軍長徵情況時指出:「我們的黨當然犯過某些錯誤,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糾正了。……犯錯誤時需要共產國際出面幹預的情況,再也不會有了。目前,我們的黨在新的情況下能夠提出新的任務。」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21.蘇聯前檢察官克倫斯基在遠東軍事法庭上曾說:「如果我們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段血腥時期開端的話,1931 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據的。」這句話的依據是22.有一段文字是這樣寫的:「我以無可言狀的悲愴追憶那血腥的風雨,我以顫抖的手撫摸那30萬亡靈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這苦難民族的傷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覺醒,精神的覺醒。」這段文字應放置哪個紀念館門前23.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後,《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24. 抗戰老兵張步風在回憶錄中寫到:「1940年秋天的三個多月時間裡,我們在正太鐵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電桿,拆毀了多少鐵軌,拔掉了多少據點,現在都已經記不清了……」張老所回憶的歷史事件是25.右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部分國家傷亡人數及持續作戰時間,對其解讀正確的是26.1944年3月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47萬軍隊抗擊了侵華日軍的64.5%;國民黨軍隊有幾百萬人,只抗擊了侵華日軍的35.5%。如果把全部日軍和偽軍合計起來,則共產黨軍隊抗擊了日、偽軍總數134萬中的110萬,即84%,國民黨軍隊只抗擊了16%。材料說明27.「猶如一把鋼刀,插進敵人心臟,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同時又能吸引國民黨大量軍隊來援,減輕對華北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軍事行動是28.1948年末,馬敘倫、郭沫若等大批知識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區;與此同時,蔣介石親自策劃的「搶救平津學術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計劃卻應者寥寥,這表明29.「這次戰役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劃江而治的企圖,為人民解放軍繼續向南進軍,解放全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此「戰役」30. 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在1912年之前使用的舊名。它創辦於1898年,是我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性大學。與它的創立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3分,第32題14分,第33小題13分,共40分。)
31.惠州市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以「中國國家形象變化」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並完成下列任務。(1)圖一、圖二所示條約的籤訂都與戰爭有關,圖一反映的戰爭及其結果對中國社會產生什麼重大的影響(2分)?並說出圖片反映的這兩次戰爭之間的關係(2分)。(2)材料一圖A反映了當時中國怎樣的局勢?(2分)圖B中列強在1901年做出「中國覺醒」判斷的依據是什麼?(2分)材料二: 1942年《紐約時報》在一篇社論中對著中國滿懷希望地寫道:「我們有像中國那樣忠誠的戰友,它有著取之不盡的人力資源……中國依靠其吃苦耐勞、 足智多謀的人民,將十倍地報償我們以前給它的援助。」 -王立新 《試論美國人中國觀的演變(18世紀~1950)》(3)依據材料二,指出20世紀40年代,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形象(1分),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形象比較正面的原因(2分)。材料三:21世紀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國漫畫Dragon(中國龍)(4)材料三中漫畫及說明,反映了部分西方人對中國崛起感到恐懼,認為美國經濟受制於中國經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這種看法的原因(2分)。32.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準確判斷形勢,做出正確的選擇。請你完成下面相關學習任務。(1)觀察右圖,結合圖片信息的描述,寫出事件名稱(1分),並分析勝利的原因(2分)。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勝利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表中國共的兩次談判,中國共產黨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完成①②處內容填寫,並概括影響國共關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3)有一位海外學者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9月)以後,當時南京國民黨政府庫存的黃金、白銀、美鈔的價值空前未有,並且擁有400萬美式裝備的軍隊,配有飛機千架,艦艇如雲,但為時不過三年就被「小米加步槍」的中國共產黨人打得落花流水。為什麼會這樣奇怪呢?請從共產黨或國民黨角度,分析說明上述現象出現的理由(4分)。(4)依據右表,從2、3、4組中任選一組,圍繞國共關係變化,從變化的原因、變化或標誌性事件、變化的重大影響,結合史實寫一篇小論文加以說明(3分)。示例【1組】北伐戰爭:1916年,袁世凱死後,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局面。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標誌著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戰爭節節勝利,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33.惠州市某校八年級歷史學習小組利用課餘時間,圍繞「近代經濟與社會生活」設計了如下活動,請你也參與,並完成下列任務。(1)請依據下面圖片反映的歷史史實,說出近代社會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4分)(2)材料一、材料二為兩種不同類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證的歷史信息。(3分)(3)觀察下面曲線圖和示意圖,分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進入「第一個發展高潮」和「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並概述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6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以下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最正確的選項填在答題卷的答題表中。)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3分,第32題14分,第33小題13分,共40分。)
(1)影響:中國社會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分);關係: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2分)(2)局勢:(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2分);依據: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維新變法運動;民族資產階級掀起「實業救國」的浪潮;農民階級掀起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任答一點,滿分2分)(3)形象:忠誠;吃苦耐勞、足智多謀。(任答一點,滿分1分);原因:二戰爆發,中美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中國抗戰有力地支持了美國;抗戰中中國軍民表現出的優良品質;國民黨政府的親美政策等。(任答1點1分,滿分2分)(4)原因: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綜合國力上升;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國際舞臺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兩種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的對立;經濟全球化下,中美經濟聯繫加強;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美國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動搖;(答到任意一點1分,滿分2分)(1)名稱:北伐戰爭(1分);勝利原因: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以共產黨員為核心的北伐軍先鋒葉挺獨立團,所向披靡;共產黨員發揮了先鋒作用;廣大工農群眾的支持。(答出任意一點可得1分,滿分2分)(2)填表內容:①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分)②重慶談判(1分)因素: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兩黨的階級利益;國際形勢的變化等。(答出任意一點得一分,滿分1分)(3)理由:(分別從國共方面或角度,答出2點,或國共各一個方面或角度各答出一點,即可得滿分4分)從國民黨方面看:蔣介石發動內戰是反人民的,政治上不得人心;國民黨的腐敗和賣國行徑導致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政治上空前孤立;軍隊戰鬥力低下等。從共產黨方面看:中共的正確領導;建立了廣泛的統一戰線;廣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解放軍的英勇善戰;正確的戰略戰術等。(4)小論文寫作(任選一組:變化的原因、標誌性事件、變化的重大影響各1分,滿分3分。要求線索、史實清晰)國共十年對峙: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了。1928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抗日戰爭: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全面抗戰由此開始。1937年9月,國民黨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禦侮,經過全民族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1946年6月,蔣介石公然違背「雙十協定」,撕毀政協協議,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先後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與重點進攻。經過三大戰役與渡江戰役,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1)變化:新式交通工具傳入中國,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新式報刊報導各地發生的重大事件,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辛亥革命後,強令男子剪髮辮,反映人們的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開始發生深刻變化。(答到一點2分,滿分4分)(2)印證信息:李鴻章一生致力于洋務運動,創辦軍事工業。(一個人物李鴻章;一生時間;洋務運動;軍事工業。答到一個要點1分,滿分3分)(3)「第一個發展高潮」的原因:洋務運動的刺激;甲午戰爭後,實業救國思潮的推動;政府鼓勵辦廠。(答到一個要點1分,滿分2分)。「黃金時代」的原因:一戰期間,列強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華經濟侵略;辛亥革命的推動或辛亥革命頒布獎勵實業的法令;海外華僑歸國創業(答到一個要點1分,滿分2分)特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三座大山的夾縫中曲折發展,總體水平落後;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區;行業發展不平衡,以輕工業為主。(答到一個要點1分,滿分2分)
END--
往期精彩分享:
部編版:八上歷史《期末複習:認識、感想、啟示、教訓類歸納》
部編版:八上歷史《期末簡答題專練》
部編版:八上歷史期末《近代化探索專題》
部編版:八上歷史《期末考試10個易錯點》
部編版:八上歷史《期末複習提綱(全冊)》
部編版:八上歷史《期末標誌類事件匯總》
部編版:八上歷史《期末重點填空題突破》
部編版:八上歷史《「意義」、「影響」類問題彙編》,建議收藏!
部編版:八上歷史《單元知識網絡圖》全冊
部編版:八上歷史《期末常考點,年年有人錯!》